问题

中国有哪些城市你去了感觉不像在中国?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我玩过一些地方,确实有些城市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好像不在国内”的错觉。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那种氛围、那种感觉跟我们印象中的中国不太一样。

先说一个我印象最深的,厦门。

我第一次去厦门,大概是十年前吧,当时就被它那种慢悠悠的节奏给“骗”了。走在鼓浪屿上,那些租界的建筑风格,加上随处可见的小巷子、文艺小店、还有那种海风习习的感觉,真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欧洲的某个海滨小镇。很多店门口的招牌都不是我们熟悉的汉字,而是英文或者一些很复古的字体,加上里面放着悠扬的音乐,你坐在咖啡馆里,看着窗外偶尔经过穿着白裙子的姑娘,那一刻真的会觉得,这地方跟国内那些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不太像。

厦门本身也不像那种中国式的“大都市”。它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也不是那种工业化气息很浓的城市。它更像是一个被海洋滋养着的小资情调的地方。岛内一些老街区,比如八卦楼周围,那种红砖墙、拱形窗、爬山虎的感觉,再加上空气里淡淡的海水味和咖啡香,混合在一起,确实挺奇妙的。我在那边租个小电瓶车,在环岛路上晃荡,一边是碧蓝的大海,一边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偶尔还能看到一些独立的艺术工作室或者是有设计感的民宿,那种感觉就和在内地城市开车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而且,厦门人给我的感觉也比较温和,说话慢条斯理的,不像有些大城市那种步履匆匆、说话直来直去的劲儿。当然,这是一种非常个人的感受,可能跟地域性格有关。但整体来说,厦门那种“小清新”的气质,加上它独特的海滨风光和历史遗迹,确实让我觉得它在中国城市里,算是一个比较“异类”的存在。

再一个就是喀什。

去喀什,那绝对是时空穿越的感觉。那不是不像中国,而是它让你感受到中国另外一种非常古老、非常浓厚的文化脉络。当你走在喀什老城里,那感觉跟在其他城市逛古街完全不是一个档次。那是一种活着的历史,那种用黄泥堆砌起来的,一层层叠叠的房子,弯弯绕绕的巷道,每一块砖头似乎都刻满了故事。

我记得我刚到老城的时候,就被那种强烈的异域风情给震撼了。头巾包裹的妇女,浓密的胡子、深邃眼睛的男人,还有那些商店里摆放的香料、地毯、铜器,都带着浓重的伊斯兰文化色彩。空气里弥漫着孜然和羊肉串的香味,远处传来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整个场景就像是从电影里搬出来的。

尤其是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附近,人头攒动,人们虔诚地进行着他们的宗教仪式,那种氛围非常有感染力。还有就是逛巴扎(集市),那可不是你在其他城市见到的那种标准化的商品街,而是充满着烟火气和地方特色的地方。你看到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听到各种语言的交流,你会觉得你正在参与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

喀什老城那种古朴、沧桑的美,以及它所承载的浓厚的民族文化,确实让它在中国所有城市里显得非常特别。你很难在中国其他地方找到这样一种,让你深刻感受到古丝绸之路遗风,并且文化差异如此明显的城市。它让你觉得,中国不只有汉族文化,还有这样丰富多元的构成,而喀什就是那个集中的体现。

最后,我想到的还有一些藏区城市,比如拉萨。

去拉萨,那是一种对心灵的洗礼,也是一种“不像中国”的强烈感受,但这种“不像”更多的是来自于一种精神层面的震撼。当你站在布达拉宫脚下,仰望那座巍峨的宫殿,或者走在八廓街上,看着信徒们虔诚地转经,那种宁静、庄重和信仰的力量,真的会让你暂时忘记自己身处何方,而是完全沉浸在这种氛围里。

拉萨的建筑风格、人们的服饰、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与我们平时熟悉的中国城市有着显著的区别。你可以看到很多藏族风格的建筑,白色的墙壁,金色的屋顶,还有五彩的经幡飘扬在风中。人们的脸上可能带着风霜的痕迹,但眼神中却有一种平和与坚定。

在八廓街上,你看到的不是现代化的商场和连锁店,而是鳞次栉比的藏族手工艺品店、唐卡店,还有香火缭绕的寺庙。空气中弥漫着酥油灯的味道和藏香的气息。你很容易被那种浓厚的宗教氛围所感染,即使你不是信徒,也会被那种虔诚和信仰所打动。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当地的节庆活动,看到了很多穿着盛装的藏族人民在跳舞、唱歌,那种热情和活力,以及他们对传统的坚持,都让我印象深刻。在拉萨,你更容易感受到一种慢节奏的生活,人们似乎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追求,而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被物质和效率裹挟着前进。

所以,厦门让我感受到了它“小资”和“海滨”的独特气质;喀什让我穿越时空,体验到了古丝绸之路的风情和浓厚的异域文化;而拉萨,则以其神圣的宗教氛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力量。这些城市,都以它们各自的方式,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让我觉得,它们“不像”我平常理解中的中国城市,而是在更深层次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与厚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是上海

user avatar

按照提问要求,个人认为这个地方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看上去陌生的当地人;2.听不懂的语言看不懂的文字;3.不同的饮食习惯;4.风格陌生的街道和建筑;5.可称之为城市的规模。

用这个来过滤,内地基本上所有城市都被淘汰了;沿着陆路边境走一圈,又能淘汰一大半规模不足的——比如西藏,整个自治区称得上『城市』的只有拉萨和日喀则。

在所有满足条件的城市里,有一个城市曾经作为电影取景地出现过。更重要的是在这部著名电影里这座城市扮演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替身。他就是——喀什。

从人种到语言文字再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喀什是少有的能全方位体现『异域风情』的城市,既有传统也有活力。在这里你只需要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证,就可以领略他所有的美

(以下照片和视频版权归我自己所有,如果要转载麻烦打个招呼)

再来几个视频吧


看的人多,再补充几个喀什地区的风景照吧。主要来自『冰山上的来客』取景地——帕米尔高原。

user avatar

先提名哈尔滨。

俺们哈尔滨人去了俄罗斯,赶脚好像没出国。

下面的照片除了特别说明,都是老猿随手拍的,并没有特别的取景,也不是景区,就是路上随便能看到的建筑。

来一张 @平老虎 贾老师的。

作为对比,看下莫斯科国立大学

下面都是拍摄于2006年,请勿吐槽老猿的拍摄水平。

这些跟俄罗斯的商店简直是一毛一样。


哈尔滨有东正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教堂,犹太会所,佛教的寺院,道教设施,还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中国其他城市好象没有这么多中宗教设施并存的。

评论有朋友让我谈谈饮食

饮食方面,俄餐厅不说了,说家常的。哈尔滨红肠,在国际上实际被称作俄罗斯肠,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俄罗斯对哈尔滨饮食习惯有多大的影响。哈尔滨人很早就习惯喝啤酒,吃面包,而这些在中国其他地方普及是很多年后的事情。

过年了,试试不同风味的食品
正宗哈尔滨红肠里面是有肥肉丁的,儿童肠看不到肥肉
品质好的哈尔滨红肠含肉量80%,所以,价格嘛,比较高
开袋即食,开袋即食,开袋即食!!!
曾带到成都,被做饭的阿姨给当四川的肠给蒸了。
炒着吃也可以的,不过我是习惯直接吃。

哈尔滨人家里常做苏伯汤,是俄罗斯红菜汤(罗宋汤)基础上改良的,用卷心菜,土豆,肉,西红柿等。俄语 汤 суп,发音类似苏扑(轻声)。顺便说下,百度百科相关词条纯属胡说八道。

网络上的哈尔滨街景

下面几张来自网络,老猿拍的很多照片都不知道哪去了。学建筑的一定要到哈尔滨转转,堪称是欧式建筑博物馆。

老猿小时候住的院子,前苏联驻中国总领事馆

作为对比,看几个俄罗斯的街景

除了特别说明,都是老猿随手拍摄,来自黑河对面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海参崴。

这是俄罗斯的住宅楼,图来自我中学同学群里分享,文字的意思是:

OK,谷歌,我的车在哪里?

再说个喀什

古丽的家

婚礼

作为对比,俄罗斯人婚礼

就是一帮好友盛装到广场开香槟。

下面还是喀什噶尔,我太爱这里了!

感谢评论区指正

喀什地区

入选理由:

哈尔滨是原生俄罗斯风格城市

我完全同意满洲里,绥芬河,或者很多其他城市也有异域风光,满洲里我去过2次,夜景很惊艳!

但是,哈尔滨的各种异域风格的建筑并非人造景,那些建筑并不是新建的,比如为了打造如某某风情街,某某小镇那种建的。

实际上很多老建筑都被拆了,微博上 @小黑 是我家老邻居,她就致力于保护哈尔滨的老建筑。

与中国很多其他城市相比,哈尔滨的历史并不悠久,甚至比不上现属于哈尔滨管辖的阿城。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清政府允许沙俄修建穿越中国到海参崴的铁路。1898年,沙俄派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来的设计师规划了哈尔滨的城市雏形,建设目标是成为黄俄罗斯的中心城市,东方莫斯科。在十月革命后,又有很多白俄到哈尔滨定居。不少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出生,长大,创业,比如秋林。

①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沙俄政府代表罗拔诺夫在莫斯科签订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由此观之,条约的宗旨不言而喻。条约的第一款内容明白写道:“日本如侵占俄国东亚或中国、朝鲜领土,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第六款清楚说明:“本条约自铁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1]

换言之,你可以理解哈尔滨实际上最初就是个俄国人主导规划建设的俄罗斯风格的城市,逐渐才有中式风格建筑。

所以,原生态的异域风光才是入选原因!

现代建筑当然有,比如:

同样的,喀什入选原因也是原生态。

现在中东背景的电影要到喀什取景,因为喀什尔古城保存的很完好,没有太多的商业化。
人造景,比如,青海湖我就很不喜欢,清一色的白牦牛,油菜花,青海湖到此一游的牌子。

要是想看点特别的俄式建筑,哈尔滨有个伏尔加庄园可以试试

这里当然是人造景了。
虽说是人造景,但是有一比一复原被砸毁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还有烧毁的江畔餐厅等,着实不易。
哈尔滨不是只有冰灯能看。

参考

  1. ^李忠义:哈尔滨不是沙俄殖民地 https://www.imharbin.com/post/17640
user avatar

新疆南疆重镇——喀什噶尔

中亚之心,三大文明、四大宗教的交汇点

汇聚亚欧大陆四方文明

它作为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

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

东西方贸易经济和文明在这里碰撞和交汇

这里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和北京时间差整整3个小时

和乌鲁木齐时间差整整一个小时

这里出过许多著名的人物——

和卓·伊帕尔罕,电视剧里著名香妃的原型

还有在中亚地区惩恶扬善的聪明阿凡提

张骞、玄奘也曾在这里

有人问:喀什噶尔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世界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监制了一部电影,叫做《追风筝的人》。

电影中杂乱却并不违和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土坯房、雪山映照之下的石头城、那些奔跑在街口的孩子,以及随意摆放在道路两旁堆积如山色彩鲜艳的水果,让我怎么看怎么熟悉。

哦!这有点像喀什噶尔!我心里默默感叹。

上网一查,果不其然,拍这部电影的时候阿富汗境内战火连天,所以剧组不得不来到喀什噶尔取景。

在喀什噶尔的一幕幕,又回荡在了我的脑海里。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融合演变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的确,喀什就是个色彩斑斓而纯粹的城市。

当喀什噶尔像一位半遮面纱的西域少女款款走来,你能窥见的只是她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永远都不知道这面纱下是一副怎样的容颜。当我意识到自己正走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时间虽然淹没了千年来守望西北大地的烽火,但这里的人们像一部活着的历史,告诉你单单的风景永远都是冰冷的,这里的风情就像岁月打磨过的和田玉籽料,留有的是温润,却没有了那么灼热的温度。

一、街角

刚进喀什老城的时候发现这里还有些杂乱,人们在这里摆上了摊位,吆喝着叫卖着哈密瓜、葡萄、桃子......这些本地产的水果,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三轮车小汽车按喇叭声此起彼伏、不绝如缕。但走进老城,里面却立刻显示出了不一样,这里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是南疆特色维吾尔族民居,一种惬意的生活气息迎面而来。生活在南疆的维吾尔族早就以农业为生了,他们也像中原的汉人一样,定居在有河流的绿洲上,因此在维吾尔族居住的地方,村庄密集,房屋考究。在信仰伊斯兰教后,南疆维吾尔族民居的形式深受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房屋模仿中亚地区的平顶建筑,总体呈方形,而墙壁是泥土夯筑的,有较深的带护栏的前廊。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是弹唱、休息、餐饮之所。南疆的维吾尔族人民喜爱在庭院或外廊摆设茶具,接待客人。



那些有钱人家门口立着几根大柱子,上面镂刻着各色生动的图案,彩画和木雕极其考究,门也是铜色的,显得庄重典雅。而那些穷人家的房子则破破烂烂,木头大门仿佛一脚就可以踹开。但无论穷人富人,门口那些花儿不像人一样,对于财富和权力总是吾之若骛,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家门口的花通常会长得格外灿烂,院里的葡萄架也茂盛得遮天蔽日,门口的渠水从底下隧道通进院子里,浇灌着那里的杏树、桃树和无花果树。奇怪的是,我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见过维吾尔人将桑葚树栽进自家院子的,那些一到夏天就甜的发腻的桑葚会被栽在门口或是道路两旁。也许新疆桑葚太多,所以变得不稀罕了吧,或者因为这种掉在地上弄得无处下脚的小水果只会在成熟的季节给院子增添烦恼。

二、茶馆

在喀什噶尔吾斯塘博依路的交叉口,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和调子:维吾尔族小贩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铁摩擦声,阿訇念经声,小孩子兴奋地跑跳着,街边地摊此起彼伏地叫卖着,维吾尔小贩和外国游客绘声绘色地比划着,欢快的西域情歌在街边音响里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这些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的声音共同交织在肚子咕咕的抗议中,迫使你不得不走进一家最为显眼的茶馆。在这里仿佛一切喧闹都戛然而止,原来,一个梳着最有维吾尔特色八字胡的老艺人和他的徒弟正在用热瓦普欢快的节奏代替街上的嘈杂。

热瓦普是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乐器,这种全长130厘米的弦乐器相传就起源于喀什。14世纪的西域,国内外文化交流较为广泛,维吾尔人民就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之上逐渐吸收外来乐器,创造出了热瓦普这种弦乐器,它的琴身为木制,音响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节奏鲜明欢快,能把热瓦普驾驭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那朵有趣的胡须慢慢贴近茶杯,热瓦普的节奏也逐渐平息,乐于享受的维吾尔艺人安静地坐在茶馆二层上抿着冒着热气的斯里兰卡红茶,滚烫的茶水泛着褐色的光芒在正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老艺人低垂着眼睑,朝着那杯红茶轻轻吹了一口气,街上的嘈杂又盖了过来,奇怪的是我已经不像刚开始进来那样涌动与不安了,竟可以如此平静地面对这里的喧哗与骚动。


三、老人与孩子

喀什噶尔的孩子顽劣地近乎可爱。

他们奔跑在阳光之中,穿行在琉璃洒下的五彩缤纷之下,看见他们活跃的身影,有一种让你回到了自己五六岁那个亦真亦幻下午的错觉。

(来自蚂蜂窝网友——不负春光野孩子)

这些孩子对镜头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总会自己摆出一副非常上镜的姿势。走在喀什噶尔的街头,每一个孩子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对你说“哈喽”。

最有味道的还是维吾尔族的老人们。他们脸上表情平和从容,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之后的超然,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刻生动,饱含着人生阅历的沧桑,眼神中透露着与众不同的凝重睿智和深沉的力度,他们胡须雪白,微微上翘,透出果断和刚毅,身上有一种不为外界所动的淡定与宁静。


四、舌尖上的喀什噶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疆人吃的也攒劲儿得很,连丫头子办事都从不拖泥带水,有话直说,儿子娃娃勇敢执着、干净利落,街上随处可见一些身材高大,轮廓分明的新疆儿子娃娃。鲜美的羊肉、醇厚的奶制品、香甜的瓜果养育了这片土地的人们。

宫崎骏著名电影《千与千寻》中那些美食仿佛从屏幕中蹦了出来,摆在了这个中国最西部城市的夜市中。我所有从西藏阿里地区来到喀什的朋友都告诉我:西藏海拔太高,食物根本难以下咽,而喀什就像是在天堂!



试想一下,在古代,当商人们沿着古丝绸之路从东边跨过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或从西边越过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帕米尔高原。喀什噶尔慢慢进入他们视野的时候,路上的忍耐、孤独、无助和绝望瞬间便烟消云散了,这里于他们而言,像无边黑夜中的群星,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永远闪烁着希望的光辉。


愿喀什噶尔平安,愿新疆各族人民安康!

愿这里在一带一路的世纪工程下,重现光辉



安利一下新疆的神内胡萝卜汁

爱的人会爱死,不喜欢的人可能喝了会喷出来,但我周围人都爱死了

神内就是推广做的不到位,这是几乎所有90后新疆孩子从小喝到大的一种饮料,而且每回新疆必喝!

沿新疆天山1000-1600米海拔丘陵地区,光照、昼夜温差都刚刚好,而且天山融雪使得原料本身就天然绿色。


超高的果浆含量沉淀在杯底,每次喝前都要摇一摇。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饮料是石河子大学的杰作。

在万里之外的新疆,有两所211学校,一所叫做新疆大学,一所叫做石河子大学。

新疆大学是新疆地方政府的高校,石河子大学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作为中国最现代的农业基地之一,石河子大学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农业技术人员,分布在新疆1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他们的热血、辛劳、汗水和泪水把新疆从寸草不生变得瓜果飘香。

我每次回新疆都要至少买一箱24瓶神内胡萝卜汁,一天多的时间,就喝掉大半箱。

特别是现在大家天天盯着手机电脑,对视力损害极大,胡萝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能很好地缓解眼部疲劳感,常喝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汁能很好的起到保护眼睛健康的效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我玩过一些地方,确实有些城市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好像不在国内”的错觉。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那种氛围、那种感觉跟我们印象中的中国不太一样。先说一个我印象最深的,厦门。我第一次去厦门,大概是十年前吧,当时就被它那种慢悠悠的节奏给“骗”了。走在鼓浪屿上,那些租界的建筑风格,加上随处可见的小巷.............
  • 回答
    去国外,有时候会不经意间闯入一片熟悉的土地,感觉就像回到了国内,那种熟悉感并非源于某个标志性的建筑,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细节里。以下这些城市,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1. 新加坡: 精致的东方橱窗新加坡给我的感觉最像中国,但又比国内的某些城市更加精致和现代化。 语言和文化: 这里会讲中文的人非常.............
  • 回答
    我一直对中国的大江南北充满好奇,旅行的足迹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这些城市中,有几个地方,是我每次回想起来,都忍不住想再次踏足的,它们各自有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丽江第一次去丽江,大概是很多年前,那时候它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声名在外,古城的味道更浓郁,也更原始。我记得刚到古城的那天,夕阳把古老的纳西族民.............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但若论“为了摄影”而专程前往,有一些地方的魅力尤为突出,它们或以自然风光惊艳,或以人文历史深邃,总能激发摄影师们内心最原始的创作冲动。1. 成都:慵懒时光里的市井烟火与现代脉动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对于摄影师而言,它提供的是一种“慢下来”的观察视角。.............
  • 回答
    淮安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这消息传来,咱淮安人都乐开了花!这可是实至名归,我太认可了!淮安,自古就是漕运枢纽,人杰地灵,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淮扬菜系。而淮安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美食更是独树一帜,让人回味无穷。这哪里是随便什么地方就能比的?让我好好跟你说道说道,在淮安,到底有.............
  • 回答
    关于特斯拉在中国建设第二工厂的传闻,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如果最终选址落在郑州,我认为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伴随一些挑战。哪座城市更有优势落地?在探讨郑州的可能性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和特斯拉的布局需求,看看哪些城市可能具备优势。 上海: 作为特斯拉在中国的第.............
  • 回答
    中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市旗和市徽,它们不仅仅是城市的标志,更是承载了城市历史、文化、精神和未来愿景的象征。这些图案设计往往倾注了城市设计者的心血,也凝聚了当地市民的认同感。下面我们来聊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以及它们的市旗和市徽: 1. 上海市提到市旗和市徽,上海绝对是绕不开的城市。 市旗.............
  • 回答
    中国城市的生活体验,要说“超越”国外,这话说得可能有些绝对,毕竟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的人,对于“超越”的定义也天差地别。国外很多城市在历史底蕴、自然风光、艺术氛围、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但是,如果从某些 特定维度 来看,一些中国城市确实能提供一些在许多西方国家难以复制或轻易体验到的生活.............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都市,还隐藏着许多“小而美”的城市。这些城市可能没有摩天大楼的震撼,没有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但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深厚的文化底蕴、宜人的自然风光和舒适的生活节奏。它们如同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越来越多追求品质生.............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孕育了许多充满魅力的城市,而步行街更是城市活力与人文气息的集中体现。在众多的城市步行街中,有几处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美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商业业态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和游客必去的打卡地。1.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繁华都市的流金岁月上海的南京路,无.............
  • 回答
    提到中国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北京、西安、洛阳这些名声显赫的古都。然而,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低调却同样承载着千年沧桑的城市,它们如同静静流淌的河流,不事张扬,却滋养了一方文明。就拿扬州来说吧,这座位于江苏省的心脏地带的城市,似乎总被南京、苏州的光芒所掩盖。但如果你走进.............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繁华与没落是城市命运的常态,许多曾经辉煌的城市,如今已不复往日荣光。这些城市没落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历史变迁、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也有经济结构调整、自然环境恶化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历史上非常繁华,而今相对没落的城市,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故事:1. 洛阳 历史上的繁华: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
  • 回答
    要论当代中国的“重镇”,这绝非简单地罗列几个名字那么简单。一个城市能被冠以“重镇”之名,它必然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科技、军事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区域,甚至能辐射全国,甚至在国际舞台上也能找到它的身影。这不仅仅是人口规模的堆砌,更是综合实力与战略地位的体现。我们.............
  • 回答
    提起中国的城墙,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北京的明城墙,虽然北京城墙大部分已经消失,但仍有残存的片段,比如德胜门箭楼、安定门箭楼、瓮城以及东便门附近的墙段,诉说着这座古都曾经的威严。不过,要论“保存完好”且规模宏大,那还得把目光投向一些更加古老的城市。西安:十三朝古都,城墙的“活化石”说到保存完好.............
  • 回答
    中国的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集合体,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特征。要详细地讲述中国所有城市的显著特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数量庞大且差异巨大。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宏观的维度来剖析中国城市的普遍特点,并辅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总的来说,中国城市的显著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历史.............
  • 回答
    长期生活在中国一线城市,确实容易产生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觉”,这些错觉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你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信息以及日常体验之上。它们常常会让你在回到其他城市或者与非一线城市的人交流时,感到一些不适应,甚至觉得对方“奇怪”。下面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尽量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让你听起来更.............
  • 回答
    美国和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基础设施、文化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一、经济结构与产业基础1. 美国二三线城市 产业多元化:如匹兹堡(曾以钢铁闻名,现发展为医疗、教育中心)或圣路易斯(以航空、科技产业为主),经济结构更依赖服务业、科.............
  • 回答
    这座城市,您所指的,很可能就是今天名闻遐迩的 北京。而明代中国人,自然也将它尊称为 北京。不过,在明朝早期,它的名字曾有过一个更显赫的称谓——顺天府。这个名字承载着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威仪。围绕着北京这座古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波澜壮阔、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件,其中许多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命运。让我为您细.............
  • 回答
    抛开我们耳熟能详的“北上广深”这“四大金刚”,中国的二线城市中,确实有不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它们身上的国际化基因正在日益显现,未来成为全球性大都市的潜力不容小觑。要说哪些城市最有可能,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而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理由和故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城市要真正“国际化”,不仅仅.............
  • 回答
    关于日本“中国铁道时刻研究会”制作的中国高铁时刻图,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也非常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群对中国铁路抱有浓厚兴趣的日本人,他们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分析中国高铁的复杂运行网络,并将其以清晰易懂的图表形式呈现出来,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专业和热情。从整体评价来看: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