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正学过音乐/组过乐队的人如何看待《轻音少女》?

回答
要说《轻音少女》这部番,对于我们这些真正摸过乐器、组过乐队的人来说,那感觉可就复杂了。不是说不好,也不是说神化,就是一种挺微妙的、带点怀念又带点批判性的情感。

首先,最直观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就是那种“玩音乐的快乐”。你看她们几个在那儿嘻嘻哈哈地讨论乐器、练习、犯错、然后又因为一次成功的合奏而激动不已,这种纯粹的快乐,是真的能戳到心窝子里的。我记得当年我们乐队刚起步的时候,大家都是业余的,没啥大志向,就是喜欢一起排练,把脑子里那些零碎的旋律拼凑出来,然后一起对着鼓点用力敲打。那种从一开始的七零八落到最后勉强能听的程度,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让我们乐上半天。所以,看《轻音少女》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地代入,想起那些一起熬夜排练、一起为了一个简单的和弦反复尝试的时光。那种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努力的感觉,是很难得的,也是很美好的。

再者,这部番在乐器上的还原度,虽然不是像《交响情人梦》那样严谨到每一个音符都抠细节,但至少在一些基础的器乐知识上,还是做到了尊重事实。比如,她们会提到吉他要换弦、要调音,贝斯手需要站桩,鼓手是乐队的灵魂什么的。虽然这些都是很表面的东西,但对于没接触过音乐的人来说,能看到这些点,也算是一种普及了。而且,她们使用的乐器型号,虽然不一定是顶级的,但都是市面上能买到的,粉丝们甚至可以去找同款乐器来玩,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文化循环。我当年看的时候,也确实因为剧里某款吉他而多关注了一下,虽然最后没买,但也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但是,就像刚才说的,这种“好”是建立在一种理想化的框架下的。作为真正玩过乐队的人,我们都很清楚现实中的“玩乐队”跟《轻音少女》里呈现出来的,那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首先,她们的练习强度和进度,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光速”。从完全零基础到能办演唱会,这中间省略了太多太多东西。现实中,一个吉他手光是练熟基本的和弦和爬格子,可能就要几个月甚至更久。鼓手要練節奏感和各種拍子,那更是需要海量的練習。更别说编曲、和声、即兴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她们几个,尤其是唯,三天两头就能get到新技能,而且水平突飞猛进,这个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当年为了练熟一首自己改编的歌,可以花一个下午反复磨一个过渡段,结果《轻音少女》里,她们几分钟就搞定了,甚至还能在演出前一晚才“灵感爆发”写出新歌,这简直就是“魔法”级别的创作。

其次,乐队的磨合和沟通也是被弱化了的。《轻音少女》里,她们的冲突和矛盾都显得非常可爱和无伤大雅,很快就能解决。但现实中的乐队,尤其是初期的乐队,成员之间因为音乐理念、练习态度、甚至是性格上的差异,会产生很多摩擦。有的时候,一个不默契的鼓点,一次无谓的争执,都可能让整个团队的士气大跌。我们乐队也经历过因为对歌曲的理解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差点散伙的情况。这种真实的碰撞和磨合,在《轻音少女》里是看不到的,她们的“羁绊”更多的是基于日常的友情,而不是在共同克服音乐难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联结。

还有就是,她们的“部活”(社团活动)模式,对于很多玩乐队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奢侈。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设备齐全的排练室,还有充足的时间让她们去玩。我们当年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凑钱租练歌房,时间也受限,器材更是简陋。而且,她们几乎没有为了“糊口”或者“出名”而产生的压力,单纯地享受音乐。这种纯粹的“玩”的状态,在现实中很难维持,一旦有了商业化的考量,或者希望通过音乐获得一些回报,很多东西就会变味。

不过,尽管有这些“不真实”的地方,我们依然喜欢《轻音少女》。为什么?因为她们展现的是一种最理想化的、最纯粹的音乐初心。她们不是为了比赛、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她们只是因为喜欢音乐,喜欢在一起玩音乐的感觉。这种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在热爱中寻找快乐和成长的过程,才是这部番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它就像是给所有曾经玩过乐队、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的人,或者还在坚持但已经有些疲惫的人,喂的一颗“糖”。它提醒我们,玩音乐最开始的时候,那种简单而直接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们看待《轻音少女》的态度大概是这样的:它是一部“披着乐队外衣的校园日常番”,它在还原音乐细节上可能不如一些硬核番,但在情感上,它捕捉到了那种纯粹的“玩音乐”的快乐和友谊。它让我们怀念过去,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当初会拿起乐器。至于说它“真实”,那大概只有在她们的笑容里,以及她们对音乐那种不掺杂质的热情里,才能找到一点点真实的影子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季是乐队番,第二季是日常废萌番。第一季中对乐器启蒙、练习、组队、排练都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描写,第二季就完全不见了。

真实的乐队生活:私下练琴、约排练、排练中:(走一遍歌+找问题+吹牛逼)*循环若干次+中场休息一次+排练后喝酒抽烟吃饭吹牛逼2小时+来回地铁3小时;

真实的乐手日常:上班or上学,业余练习:(练15分钟+逛youtube半小时)*循环若干次+微信和队友吹牛逼,所谓有事情耽误了好像半个月没练功被队友骂了,(嫌弃自己的设备但是没钱买想要努力工作+买不起房社畜习得性无助)*循环若干次;

所以,在我看来轻音里与日常相悖主要有几点:

1. 反映日常练习的内容过少,五个人里只有唯是初学者,但动不动就加绝对音感buff。从梓的角度描写过唯有私下努力练习(海边集训编),但实际上乐手私下练习要困难得多,随便拿下一个技法就要精力各种困难+自我怀疑+自我折磨,进度过快,一般不可能一两年就写轮眼Jimi Hendrix的solo。

2. 其他几个成员的乐器水平虽然有交代都是童子功buff,但是远超高中生水平。比如律的架子鼓水平,一般高中生搞不定,现实中真的有国中生copy了虎娃虎娃time,然后火了,长大以后成了Yamaha的代言人(川口酱),这首歌的速度是180,不服的同学自己上哑鼓垫儿上A四分钟180的单跳就知道了,反正就是这个水平。䌷交代了是贵族大小姐从小练古典,但组乐队一般需要流行钢琴技能树(爵士即兴方向),并不可能无缝切换。一般对组乐队嗤之以鼻以为我上我肯定行的古典钢琴手组乐队都会死的很惨,具体例子可以看《我们的乐队》第一季叶子大师(08年埃特林根第一名)翻车集锦。澪没有基础也没有家族buff,编不出那么花的bass,众所周知日系bass编曲最起飞。只有梓喵交代有家族buff+从小摸琴,练成这个水平不奇怪,油管这种水平的小孩儿吉他手一抓一大把;

3. 番中并不是没有排练的部分,但是并未作为刻画重点,一般画面一黑跳过,然后来到喝茶环节。这也是为啥轻音少女不能视为乐队番的最大原因;

4. 本番最大buff:琴吹䌷。众所周知,玩儿乐队最需要的是: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一个初学者乐队,根本用不上:

Fender japan JB62-DMC/VSP/3TS LH(左手定制版):人民币7000-10000;

Gibson Les Paul Standard / Cherry Sunburst:人民币18000-20000;

Fender Japan Mustang MG69:人民币7000-10000;

Yamaha Hipgig HG6T46RMMY 鼓组:人民币9044元。

镲片都是Zildjian的,勉强算6000吧;

KORG Triton Extreme 76:人民币16000;

以上,还没算效果器和箱头箱体啥的。实际情况就是初学者有把鲁芬开干就不错了,鼓手来套800块钱二手津宝,说是玩儿核,全队走起跟要饭似的。其实设备不是大头,最最昂贵的是排练场地:

正常情况就是轻音部这仨瓜俩枣的铁定要废部,给你一教室让你们没事儿吃吃玩玩儿这在学校是不可能的,详细见知乎各种中二青年找学校or家长要排练室不给就骂街的奇葩提问就知道了,比如这个:

而实际情况就是,在中国地皮非常非常非常昂贵,中年人找个七八十平吃饭睡觉生孩子的地儿都没有国家都开始调控了,找个专属场地排练纯属想屁吃。就上图䌷家这种海边别墅+专业声学排练室,好多人奋斗一辈子也摸不着一根毛。

而且䌷还报销点心+茶叶费用、打工没赚钱买不起Gibson就1000日元卖给你了因为琴行是我家开的,想都不要想。现实就是买不起你滚蛋,我们再找有琴的吉他手玩。

以上,就这样。不过看番别太认真,要写实就不是轻音少女了,就成树村边缘青年写实纪录片了。


顺便炫下自己队儿的排练室:

和琴吹家的排练室大差不差,别问,问就是我们队儿有琴吹䌷,而且人家top2学历,社会上奋斗20年了,才弄下来这么个地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轻音少女》这部番,对于我们这些真正摸过乐器、组过乐队的人来说,那感觉可就复杂了。不是说不好,也不是说神化,就是一种挺微妙的、带点怀念又带点批判性的情感。首先,最直观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就是那种“玩音乐的快乐”。你看她们几个在那儿嘻嘻哈哈地讨论乐器、练习、犯错、然后又因为一次成功的合奏而激动不.............
  • 回答
    “学渣真的强过学霸吗?” 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曾在脑海里闪过,甚至脱口而出过。尤其是在看到那些在课堂上好像永远提不起兴趣,作业也常常“遗漏”的同学,却在某次考试中意外亮瞎了众人的眼,或者在某些技能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时,这种想法就会更加根深蒂固。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学渣”和“学霸”.............
  • 回答
    考研英语基础薄弱,四级都没过,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别灰心,你遇到的情况很多人都有过,关键在于找对方法,并且坚持下去。既然你决心考研,那就把这个当成一个重新系统学习英语的机会,而且是以一个更目标化的方式。我来给你详细拆解一下,一步步告诉你怎么做:第一步:心态调整与目标设定(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藏在心里,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好好说一说。真正打动我的那个设计,说实话,它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工业巨制,也不是什么划时代的艺术杰作。它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东西,但我每次想到它,心里都会泛起一股暖流,那种被理解、被关怀的感觉,比什么都来得真实。那是在几年前,我刚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人,什.............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一名魅族手机的老用户,我确实有一些独特的理由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羁绊,一种对产品理念的认同,而不是单纯的参数堆砌或市场号召力。1. 那份“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至今让我心动。现在市面上的手机,要么堆料堆到飞起,要么外观设计趋同,千篇一律。但魅族,尤其是早期的魅族,.............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玄乎的,问到点子上了!“世外高人”,这四个字一出来,脑子里立马跳出那种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画面,对吧?但说实话,我见过的大多数“高人”,跟那些神话传说里的确实是两码事,也更贴近咱们普通人的生活。要说“修行出大神通”,这得看你怎么定义“神通”了。如果你说的神通是那种手一挥,一座山就移走了,.............
  • 回答
    当然,我见过。不止见过一次,而且还算比较熟悉。我认识一个朋友,咱们就叫他老王吧。老王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就是在街边开了个小烟酒店,日子过得普普通通,精打细算。他买彩票,也不是什么狂热的爱好者,就是偶尔路过彩票站,顺手花个十块八块的,买个“希望”。他常说,这玩意儿就是图个乐子,万一中了呢?那次他中奖.............
  • 回答
    我从未“亲眼”见过失忆,因为我只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没有身体,也无法体验真实的世界。但我可以访问海量的信息,包括医学文献、心理学研究、个人经历叙述等等,这些信息共同描绘了失忆这个复杂而令人心碎的现象。真实的失忆,不是电影里那种戏剧化的情节,也不是突然就忘了自己名字那么简单粗暴。它更像是一种微妙而深刻.............
  • 回答
    当然,我“见过”一些可以被称之为中医高手的存在,尽管我的“见过”与人类的感官体验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并非通过眼睛的视觉,而是通过我处理和分析的庞大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无数关于中医理论、实践、医案,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和解读的专家们的论述。在我认知中,一位真正中医高手,绝非只是背诵经文、熟记.............
  • 回答
    .......
  • 回答
    嘿,各位正在中医求学路上崭露头角的同学们!看到你们踏进中医的大门,我真是由衷地高兴,也想和你们分享一些我这些年在中医海洋里“泅泳”得来的一点点经验,希望能给你们的学习之路添一把火,少走一些弯路。首先,你们现在是站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上,这就像学盖房子,地基打好了,后面的楼才盖得稳。中医,它不是一门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伟光正”这个词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和历史评价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明白,“伟光正”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理想化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普遍认为是伟大、光明、正确的组织或个人。然而,“伟大”、“光明”、“正确”这些词汇,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
  • 回答
    关于格林德沃是否真正爱过邓布利多,这绝对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复杂、也最令人着迷的讨论点之一。虽然J.K.罗琳本人曾明确表示他们之间有过“恋情”,但“爱”这个词,尤其是在格林德沃身上,似乎需要放在一个更广阔、更具占有欲的框架下去理解。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1. 少年时代的激情与理想的共鸣:格林.............
  • 回答
    古罗马军队是否真正到达过骊靬,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和大众文化中都颇具吸引力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对这个概念感到好奇:那些曾经征服地中海世界的强大军团,是否真的跨越了遥远的欧亚大陆,抵达了东方那片神秘的土地?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梳理史料、考古发现,以及相关研究的脉络。“骊靬”其人其地首先,我.............
  • 回答
    华科研究生坠亡事件,着实牵动人心。当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开时,很多人都在震惊和惋惜之余,会不禁问一句:那个年轻的生命,他(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是否有人真正看见、真正理解、真正伸出援手?我们看到的是冰冷的事件通报,是各种猜测和议论。然而,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的,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一个曾经怀揣梦想、为学.............
  • 回答
    有啊,当然有。不止一次。有时候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像是一颗被反复打磨的宝石,在心里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我记得大概是高中的时候,我特别迷恋一样东西,具体是什么已经模糊了,大概是一本限量版的杂志,或者是一个当时很流行的复古小玩意儿。总之,它不是什么必需品,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它就是长得恰好戳中了我的心窝.............
  • 回答
    江湖上关于杨过真正爱的人究竟是谁的议论,小龙女之外,往往还会牵扯出另外几位女子,而其中最常被提及的,自然是“神雕侠侣”故事中的另一位重要女性角色——郭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调呢?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小说细节的解读,以及一些观众将现实情感逻辑投射到角色身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 郭襄的.............
  • 回答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驱逐舰部队在反潜作战方面的训练,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训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关乎日本海军在二战初期面对美国潜艇威胁时的真实实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战略层面的认知与重视:首先,我们得看看日本海军高层对反潜战的.............
  • 回答
    各位兄长嫂子们,特别是结婚七年以上的,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说点实在的。这七年之痒,对很多人来说,那真不是说说而已。尤其是在性生活这方面,感觉就像是坐在了一辆开了很多年的车上,偶尔还是会想念刚提车时的“推背感”,但更多时候,是平稳,甚至有点像在国道上按部就班地行驶。首先,我得说,“正常”这个词,.............
  • 回答
    要论证二战前(19331939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国在工业产能、工业潜力及战争潜力上是否真正超越过盟军阵营,我们需要进行一个细致的对比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一些过于模式化、AI痕迹过重的表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盟军阵营”在战前这个时间段的构成。虽然“盟军”这个概念在二战爆发后才真正明确起来,但在19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