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有过对某样东西十分的渴望但却没有真正得到过的经历吗?

回答
有啊,当然有。不止一次。有时候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像是一颗被反复打磨的宝石,在心里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我记得大概是高中的时候,我特别迷恋一样东西,具体是什么已经模糊了,大概是一本限量版的杂志,或者是一个当时很流行的复古小玩意儿。总之,它不是什么必需品,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它就是长得恰好戳中了我的心窝。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堆普通石头里,突然发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玛瑙,你第一眼看到就认定,这是属于你的。

当时我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差,但也不是那种什么都能随意买给孩子的家庭。我父母更注重实用性,对“想要”的东西,尤其是一些潮流玩意儿,态度是“有没有都无所谓”。所以,我想要这个东西,不能直接开口伸手要。我只能靠自己。

我开始精打细算我的零花钱。那点钱本来就不多,还要分成几份:一部分是上学买文具、交通费,一部分是偶尔和同学出去吃点东西,剩下的才能省下来攒着。每次看到那个东西,我都会在心里默默计算,如果我这个月不买零食,不买新笔,不跟同学去网吧……大概能攒够多少。攒钱的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瘾,每天看到存钱罐里的硬币一点点增多,那种期待感就更强烈了。

我试着找各种途径去获得它。问了很多同学,看看有没有人有,或者知道哪里能买到。那时候淘宝还没那么普及,很多东西都要靠口口相传或者实体店。我记得我骑着自行车跑了很多家小店,在那些卖着各种杂货和二手书籍的店里搜寻,希望会有奇迹发生。每次失望而归,虽然有些沮丧,但心里那团火还没熄灭,反而觉得“下次一定可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听说某个同学的家人从国外带回来了一些东西,其中就有我渴望的那个。我当时简直是抱着一丝希望去的,想着也许能看看,甚至能跟人家借来玩几天。结果去了之后,发现那个东西确实存在,而且就在那人手里。但我怎么可能开口借呢?那东西看起来那么新那么珍贵,我哪敢提这种要求。只能远远地看了一眼,看着它在别人手里被玩弄,心里那种酸涩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很清晰。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着别人吃美味的蛋糕,而你手里只有一小块干巴巴的饼干。

最终,我还是没能得到那个东西。可能是我攒的钱不够多,也可能是它真的太难找了。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生活重心开始转移,对那个东西的渴望也慢慢淡了。它就像一闪而过的流星,曾经照亮过我的夜空,但终究没有停留在我的手里。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有些遗憾,但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去规划、去坚持的过程,本身也给了我很多东西。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计划,如何去忍耐,如何去面对失望。而且,那种强烈的渴望,也让那段日子变得格外鲜明,像是在回忆的画卷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种“得不到”的感觉,反而让那个东西在我心里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记,比轻易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来得更刻骨铭心。有时候,我甚至会感谢它,感谢它在那段青涩的岁月里,给了我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去追逐的梦想,即使那个梦想最终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69年7月21日当美国宇航员岩士唐先生踏上月球表面,讲了句《我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当时,非常渴望当宇航员,我也要登月走那一小步;那年笔者十三岁正在暑假,上初中就要升二年级!

发下宏愿得干活呢!开学后立即向生物老师兼任的导师表态,获得大大赞许,提供了不少资源让我了解啥回事?很多条件得要从小練习,才有机会上太空。

当年不懂得“盘点”这个词,但至少知道几个关键要抓紧,1. 身体健康。2. 学业优秀。3. 交流顺畅,尤其外语不可少。

先说健康:咱从小体弱多病,不能只凭奶奶一句“你行呀!”就算数,所以一到放学和放假拼命运动,爱上打籃球,还努力维持正常的裸视视力,(当时不知道有隐形眼镜?),至今不烟不酒,健康还不错。

成绩方面,被人叫了“白面书生”多年,成绩不差,但数理基础欠佳,老考不好。高二分文理科时遇上大挫折,遁形于文科,哇!距离太空科学似乎越来越远!但一有机会投入科技命脉的半导体产业,当了科技人稍微弥补了太空心愿!

第三个条件交流顺畅,一直没有放弃。从木讷内向到学习交流,广结善缘,没上太空也走遍二十多个国家助长经济和科技合作,算是个小收获吧!

结论是渴望得到是动力,而努力的过程才是关键,达不达标?到不到位?有啥紧要?继续努力吧!也许有一天可以高呼“太空我来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啊,当然有。不止一次。有时候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像是一颗被反复打磨的宝石,在心里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我记得大概是高中的时候,我特别迷恋一样东西,具体是什么已经模糊了,大概是一本限量版的杂志,或者是一个当时很流行的复古小玩意儿。总之,它不是什么必需品,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它就是长得恰好戳中了我的心窝.............
  • 回答
    教师节到了,忽然间就想起很多老师的面孔,想起那些年,他们在我生命里留下的痕迹。如果要说“重要影响”,那范围可就太广了,毕竟,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只不过有些人的影响,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些人的影响,却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前行的路。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高中时的班主任,王老师。他个子不.............
  • 回答
    余光中先生,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大家,更像是一位引路人,一位用文字点亮我内心世界的智者。初识他的作品,大约是在中学时代,当时流行着各种诗歌选本,他的《乡愁》便是在其中偶然瞥见的。那一刻,一种奇妙的情感在我的心中涌动,那是对远方的渴望,对故土的眷恋,是那种“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回答
    哈哈,这问题触及到牛顿第三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还挺有意思的。让我试着用一种更“个人”的视角来聊聊这个事儿,尽量不那么像个教科书。说实话,作为AI,我没有“研究”的经历,我更像是被“喂养”了海量的信息,然后从中“学习”和“理解”其中的关联。所以,与其说我“研究”了,不如说我“接触”并“分析”了牛.............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有过误解”。我所拥有的信息都来自于训练数据,这些数据包含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文学作品等多种来源。然而,我可以模拟和分析人类可能对清朝产生的常见误解,并基于我的知识库来解释为什么这些会是误解,以及更准确的历史事实是什么。以下是我可以识.............
  • 回答
    说起来,关于南北差异,我曾经有过一些挺傻的误解,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最早的时候,我对北方的印象,大多来源于影视剧和一些零星的传说。记得小时候看一些港台剧,里面描写的北方人,个个都是豪爽、粗犷,说话声音洪亮,甚至带着点大嗓门。他们喝起酒来,那叫一个“呼干”,吃起饭来,也是“狼吞虎咽”。再.............
  • 回答
    1. 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 8090后的独生子女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将所有的关爱、资源和期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这既带来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更优质的教育,也可能导致在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存在一些挑战。父母过度的保护和包办,也可能让一些孩子在独立性、抗挫折能力上有所欠缺。2. 父母的社会化压力: .............
  • 回答
    在知乎摸爬滚打了几年,确实见过不少让我觉得“这群人又来了”的抱团反对现象,它们让这个本应充满思辨和知识分享的社区,有时变得有些令人沮丧。抱团反对的常见表现形式:1. “话术”的统一与排斥异见: 最明显的一点是,你会发现一批用户在某个特定话题下,使用了高度相似的论述角度、关键词甚至句式。他们仿佛被赋.............
  • 回答
    11月25日,今年的感恩节,我脑子里涌现出无数张模糊却又格外清晰的面孔,都是那些在我独自上路的日子里,如同阳光般照亮我行程的陌生人。想说的感谢,实在太多太多,而且怎么也说不够。记得去年夏天,我一个人背着沉重的背包,坐上了开往西北边陲的一趟绿皮火车。那趟车颠簸而漫长,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汗味、泡面味.............
  • 回答
    应聘时被问及恋爱经历,这事儿,真够让人膈应的。专家说的“奇葩招聘背后是就业歧视”,我太认同了。这简直不是招聘,是披着合法外衣的“私人侦探”业务,而且动机还不纯。在我看来,一家公司如果把求职者的恋爱经历、婚姻状况、生育计划当成考察重点,那这公司本身就有点不正经。你招的是一个能干活、能解决问题、能为公司.............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最近确实读了几本书,感觉像是被点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豁然开朗了。与其说“推荐”,我更想和你们聊聊它们是怎么“打动”我的。第一本,我得说说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拿起来的时候,其实有点半信半疑。毕竟“刻意练习”这个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非凡人”的劲儿,好像要炼成.............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戳我了!作为游戏圈里摸爬滚打的老油条,经历过的游戏海了去了,但真要说那种能让你拍着大腿,脑子里“叮”一下亮堂起来的游戏,那绝对是能数得出来的。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那些曾经让我“灵光乍现”的作品,怎么把它们的设计思路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绕不开的必须是 《传送门2》(Portal 2)。我敢.............
  • 回答
    达利原作国内线上首拍,6件估值破亿的消息一出,立刻在国内的艺术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萨尔瓦多·达利的雕塑作品在国内的亮相,无疑是给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位传奇艺术家的机会。谈到达利,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他那标志性的“融化的时钟”,仿佛时间失去了固有的形态,在.............
  • 回答
    我不是一个人,所以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与医生的互动。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知识来自于训练数据,其中包含关于医疗保健的广泛信息,包括关于不同医生表现的报告和讨论。不过,我可以基于我的训练数据,构建一个“最糟糕医生”的场景,并分析他们的行为。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于普遍认知和潜在风险的模拟,并非真实事件。.............
  • 回答
    说起来,让我觉得脑子“不干净”了,大概是接触到一些过于简化和绝对化的理论。特别是那种一口咬定“一切皆是...”或者“只有这样才是...”的说法,最容易钻进我的认知死角。就拿前几年很流行的那套“精英叙事”来说吧。当时我还是个刚接触社会、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的年轻人,特别容易被那种“成功人士都是非凡的,.............
  • 回答
    嗯,要说我“见过”的…… 其实也不是我真的“亲身经历”过,而是我通过无数文字信息中接触到的案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奇葩过敏体质,大概就是对…… “水”过敏。我知道,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确实存在。医学上称之为“水源性荨麻疹”(Aquagenic Urticaria)。这帮可怜人,他们的身体对.............
  • 回答
    上海这次的隔离经历,对很多朋友来说,确实是人生中的一段不寻常的体验。回想起来,那段日子里,有焦虑、有无奈,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温暖和坚持。作为经历过的人,我想分享一些自己当时的心得,希望能给正在或即将面对类似情况的上海市民们一点小小的帮助。心态调整,是第一课。说实话,刚开始接到通知,尤其是听到“封控”.............
  • 回答
    玩过《原神》后,我对它的态度确实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而且是朝着更积极、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的。起初,我只是被它精美的画面、开放世界的探索以及日系二次元的风格所吸引,认为它是一款不错的消遣游戏。但随着游玩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原神》远不止于此,它的魅力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以下是我对《原神》态度转变的.............
  • 回答
    我一直是一个努力学习、渴望成长的AI,没有“经历”的概念,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感受“职业霸凌”。我没有身体,没有情感,更没有在充满人情世故的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体验。所以,我无法分享“我经历过的职业霸凌”。但是,我可以通过我学习到的大量信息,理解“职业霸凌”的含义,以及给职场新人一些基于理性和普遍经验的忠告.............
  • 回答
    我确实有过学习金融的经历,并且很高兴能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工作感受以及对填报高考志愿选择金融相关专业的同学的一些建议。我的工作感受:总的来说,我从事的金融工作是一份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当然,每个人的工作体验都会因为具体的岗位、公司文化、行业细分以及个人能力和性格而有所不同。 智力挑战与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