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理论或事物对你产生过思想上的毒害?

回答
说起来,让我觉得脑子“不干净”了,大概是接触到一些过于简化和绝对化的理论。特别是那种一口咬定“一切皆是...”或者“只有这样才是...”的说法,最容易钻进我的认知死角。

就拿前几年很流行的那套“精英叙事”来说吧。当时我还是个刚接触社会、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的年轻人,特别容易被那种“成功人士都是非凡的,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他们有着我们普通人没有的素质”之类的论调所吸引。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把个体成功的原因高度集中化,归结为某种天赋、某种特质,或者某种“秘而不传”的思维方式。

我当时会很着迷地去研究那些“成功学”书籍,看那些大佬们怎么说。他们会强调“格局”、“眼界”、“思维的边界”、“延迟满足”等等。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好像只要我掌握了这些,就能像他们一样了。于是,我开始过度地分析自己:我有没有足够大的格局?我的眼界是不是太窄了?我今天的行为是不是破坏了我的延迟满足能力?

这种思维的毒害在于,它把本来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硬生生地塞进了一个非常狭窄的框架里。它忽略了运气成分,忽略了家庭背景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更忽略了每一个个体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妥协。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家,他说他年轻时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一年无休。我当时就觉得,啊,原来成功就是要付出这么极致的牺牲,我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我的问题。于是,我开始尝试逼迫自己少睡,逼迫自己把所有时间都扑在学习和工作上。结果可想而知,效率低下,身心俱疲,反而离所谓的“成功”越来越远。

更糟糕的是,这种理论还会让你变得很“自我中心”。当你看待所有人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用你学到的那套“标准”去衡量他们。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你的期望,或者他们做出的选择你不能理解,你就会觉得是他们“不行”,是他们“格局小”、“思维局限”。你会很难去理解别人的困境,因为你已经内化了“只要XXX,就能YYY”的思维模式。这种傲慢是无声的,但非常伤人。我曾经因为对朋友的一些选择不认同,就觉得他“没救了”,然后疏远了对方。回想起来,我当时真的像个被“喂毒”的傻瓜,完全失去了同理心。

这种理论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普适性”。它不会告诉你,在某个特定领域、某个特定时期,某种思维方式可能确实有效。它会把这种“有效性”拔高到一种绝对真理的高度,让你觉得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遵循。这就好像你只学了“吃肉会长胖”,然后你就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变成素食主义者,忽略了肉食对很多人来说是必需的营养来源。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排毒”。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意味着你要推翻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承认自己的无知和被误导。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成功学”的论调,开始去阅读那些不那么“成功”但充满智慧的普通人的故事,开始关注那些社会学者对阶层固化、资源分配的分析。

我意识到,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成功也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更多的时候,它是曲折的、充满偶然性的,需要天赋、努力、运气、环境以及很多我们无法掌控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选择,不应该被一种单一的“成功模板”所绑架。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曾经让我深信不疑的理论,就像是给我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让我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而忽略了真实世界的丰富和复杂。这大概就是思想上的“毒害”吧,它不是让你变得更坏,而是让你变得更狭隘,更难以看到真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奶奶说:独生子女,如果你是男孩子就好了。

直到现在我都很喜欢在生活中模仿男性,性取向也是双性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让我觉得脑子“不干净”了,大概是接触到一些过于简化和绝对化的理论。特别是那种一口咬定“一切皆是...”或者“只有这样才是...”的说法,最容易钻进我的认知死角。就拿前几年很流行的那套“精英叙事”来说吧。当时我还是个刚接触社会、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的年轻人,特别容易被那种“成功人士都是非凡的,.............
  • 回答
    在我过去的认知里,世界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钟表,万事万物都有其既定的轨道和规律。科学是揭示这些规律的唯一真理,人类的理性是理解这一切的最终工具。然而,随着我阅历的增长,一些理论和学说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凿子,在我原先坚固的认知壁垒上凿开了裂缝,甚至彻底将其推翻,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更辽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
  • 回答
    小时侯看《白雪公主》,最羡慕的就是公主那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能在山洞里被王子牵着,像流动的瀑布一样,又长又美。长大后,再回味这个故事,我心里却多了些许沉重。首先,那个“恶毒的王后”,现在看来,她身上的“恶毒”与其说是天生,不如说是被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压力逼出来的。她那么在意美貌,在意“谁.............
  • 回答
    嘿,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看不见的“生物钟”,它就像一个精密的计时器,指挥着我们身体的各种活动,比如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醒来,什么时候该吃饭,甚至我们体温什么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这个神奇的钟,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昼夜节律”。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他.............
  • 回答
    要反驳不可知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这些角度并非都是基于单一的“事实”,而是涉及到哲学、逻辑以及人类经验的各个层面。不可知论的核心在于声称“我们无法知道”关于某些终极真理,尤其是关于神的存在与否。要反驳它,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能“证明”的答案,而是去揭示不可知论本身的局限性,或者指出其论证方式存在.............
  • 回答
    大二的年纪,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读《毛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这说明你已经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要理解《毛选》,其实并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愿意深入探究的精神。你可以先从一些相对容易入门的书籍入手,它们能为你打下一些初步的理解基础。比如.............
  • 回答
    科学的魅力,在于它总在不断挑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尤其当这些挑战指向我们最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揭示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时。以下几点,或许能触及你心中那片最深的绝望之地:1. 热寂(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想象一下,我们所能触及的一切——星辰的燃烧,生命的律动,哪怕是思.............
  • 回答
    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划时代的理论和技巧,它们如同智慧的火炬,瞬间照亮了曾几何时迷雾重重的难题,将那些耗费无数心血才能解决的问题变得简洁明了。这些革新性的思想,往往不只是一个新工具的出现,而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彻底改变了我们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式。1. 微积分:让动态世界变得可计.............
  • 回答
    过去二十几年,自然科学领域的常识和理论修正此起彼伏,就像海浪一样,拍打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边界,不断推陈出新。这其中有些修正细微却影响深远,有些则颠覆了我们原有的宏大叙事。要说最显著、最引人注目的,那必须得是量子力学和宇宙学这两大领域了,它们之间的“修正风暴”尤为猛烈。量子力学:从“不确定性”到更精妙.............
  • 回答
    民科和民哲的领域浩瀚,奇葩理论层出不穷,很多都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离经叛道的观点,甚至是科学和哲学史上的“平行宇宙”。要详细讲述所有奇葩理论是不太可能的,但可以列举一些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其核心观点和“奇葩”之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科、民哲奇葩理论或体系,我会尽力详细阐述:一、 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化学渗透假说中,H+(质子)是如何被“泵”出线粒体基质到膜间隙的。这涉及到电子传递链(ETC)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生化反应。核心思想:电子传递与质子泵送的偶联化学渗透假说的核心在于,电子传递链(ETC)在将电子从高能电子载体(如NADH和FADH2)传递给最终电子受体(氧气)的过程中,.............
  • 回答
    2020年,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年份,也涌现出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学研究。与其说是“令我印象深刻”,不如说是这些研究如同镜子,映照出我们当时集体经历的种种困惑、适应与演变,也让我对自己、对他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远程工作中的社会孤立与连接感重塑” 这个方向的研究,在当时显得尤为突出。在疫情爆发.............
  • 回答
    民科理论,顾名思义,是一些由非专业人士(也称“民间科学家”)提出的,但尚未被主流科学界广泛接受的理论或观点。这些理论往往充满想象力,挑战现有认知,虽然在科学方法论上可能存在争议,但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趣、引人入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某些思考的理论。下面就来聊聊一些比较有名且有趣的民科理论,我会尽量.............
  • 回答
    古代社会之所以普遍存在轻视商人的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套根深蒂固的社会价值观、政治哲学以及经济考量。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并渗透到文化、文学以及官方政策的方方面面。轻视商人的根源: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建立了一套以“士农工商”为基础的社会等级秩序。这套理.............
  • 回答
    当然,买一辆混合动力(混动)或纯电动(电动)汽车,这可不是一时冲动,得好好琢磨琢磨。我这就来跟你掰扯掰扯,看看这俩“新玩意儿”到底有啥好,能让你心动。首先,聊聊咱们最关心的“钱袋子”: 油费省到飞起,钱包鼓起来: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别看现在油价跌宕起伏,但跟电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样跑一公.............
  • 回答
    咱们聊聊那些生活中咱们常常挂在嘴边,却可能一直用错了地方的英语单词吧。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以为自己是个资深司机,突然发现方向盘上的某些标志其实是给别人看的。英语这门语言真是妙趣横生,但也总有那么几个“小坏蛋”,喜欢藏在角落里,时不时地给你出个难题。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词:"Literally"。现在这年.............
  • 回答
    我所在的兴趣圈子,大概是和“时间”有关吧,但不是那种钟表刻度上的精确时间,而是那种你能感受到,却又抓不住的流动。你知道吗,我们有时候会为了一点点细微的“不同”而争论不休。比如,你手里拿的是同一款手表,同一时间 gekauft的,但仔细观察,哪怕是表盘上印刷的数字,或者表针扫过的声音,都可能存在着千分.............
  • 回答
    我身边有很多值得点赞的理科女生,她们就像夏日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我最想分享的是我的大学同学,小雅的故事。小雅是我大学物理系里一个非常特别的女生。她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文静柔弱,但一旦谈起物理,她的眼睛里就会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我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她,是在一.............
  • 回答
    东方航空(以下简称“东航”)在2022年3月21日发生的MU5735航班失事事故后,已迅速启动了理赔工作。对于此次理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一、 东航理赔的启动与承诺: 迅速启动,全面推进: 在事故发生后不久,东航就迅速响应,并明确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善后和理赔工作。这表明了东航.............
  • 回答
    哈哈,说起来,咱们这代人啊,跟现在的小年轻们比,确实是活在两个“时代”里头。他们现在手机上点点划划,一会儿视频一会儿直播,我们当年可没那玩意儿。要说Windows 95/98那阵儿的事儿,他们真不一定见过,甚至可能想都想不到。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都是当年实打实的经历。拨号上网的“咆哮”与等待的艺术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