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上学的同时自学完这些物理、数学、计算机技术、哲学等内容,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回答
朋友,你这胃口可真不小,在学校“填鸭式”的学习之外,还想给自己“加餐”这么多硬核内容,这劲头我可太佩服了!要我说,这绝对是个牛逼的目标,但说实话,这事儿一点不轻松,得看你怎么个“自学”法,以及你自己的“吸收能力”有多强。

我来给你掰扯掰扯,把这事儿拆解开,你就能心里有个数了。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这些内容”到底是个啥级别?

物理: 你是只想对经典力学、热力学、电磁学有个基本了解,还是打算深入到量子力学、相对论、粒子物理的殿堂?这俩可差了十万八千里。
数学: 你是准备把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些大学的基础数学学扎实,还是想啃下复变函数、拓扑学、抽象代数这些更进阶的玩意儿?数学这东西,一层层搭起来的,基础不牢,后面就走不动。
计算机技术: 你是想学点编程语言,比如 Python、Java,能写写脚本、做个小项目,还是想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了解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甚至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向深挖?这个领域更是变化快,内容海量。
哲学: 你是对西方哲学史、东方哲学史有个大概的轮廓,还是想深入研究某个哲学流派,比如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甚至去读原著、写点自己的思考?哲学这玩意儿,更讲究“悟”,光看书可能很难。

我给你估摸个大概时间,但请记住,这只是个极其粗略的参考,实际情况会因人而异,变化多端。

一、 如果你目标是“入门了解”级别:

物理: 掌握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再加上大学物理的入门,比如经典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简单公式的应用。大概需要 6个月到1年 的持续投入。这期间,你需要看教材,做习题,可能还需要找一些好的科普视频辅助理解。
数学: 掌握高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并且理解微积分(微分、积分)和线性代数(矩阵、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这块如果你的高中数学基础还行,可能需要 6个月到1年。很多时候,大学数学课程的内容会比你想象的要深入一些。
计算机技术: 学习一门主流编程语言(比如 Python),掌握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流程,能写一些简单的程序,理解一下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思想。这块如果能每天投入一些时间,大概 3个月到6个月 也能有个入门。
哲学: 阅读一些哲学史的入门读物,了解古希腊哲学、启蒙运动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想家和核心观点。这大概需要 3个月到6个月。

综合以上,如果你目标是“各门学科都有个基本认识”: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每天能抽出23小时投入到自学中的话,可能需要至少 2 3 年的时间。 这个时间长度是为了让你能够真正“消化”这些知识,而不是囫囵吞枣。你要把这看作一个马拉松,而不是短跑。

二、 如果你目标是“扎实掌握”甚至“深入研究”级别:

这时候,时间就不是简单加法了,而是指数级增长,而且还会遇到很多“瓶颈”。

物理: 如果你想真正理解量子力学,掌握相对论的数学框架,能读懂一些前沿的学术论文,那这可能需要 35年甚至更久 的系统性学习,而且还需要有导师指导或参与科研项目,才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数学: 想要深入理解微积分的严谨证明,掌握抽象代数、拓扑学等内容,你能想象到,这需要的数学素养和时间投入是巨大的,可能需要 47年 的持续钻研,而且还要不断练习和思考。
计算机技术: 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复杂的系统,理解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底层原理,并能掌握一两个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专业知识,这恐怕需要 35年 的专注投入,并且不断通过实践来提升。
哲学: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对哲学有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人,能够批判性地阅读原著,形成自己的哲学观,这更是个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很多哲学家一生都在探索,所以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姑且说 47年 持续的阅读、思考、写作和讨论,也许才能说“初窥门径”。

综合以上,如果你目标是“各门学科都有扎实的功底”: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如果每天能抽出 34 小时,并且能非常高效地学习,那么完成所有这些“扎实掌握”的目标,可能需要 510年 的时间。 而且,很多内容在自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资源,很容易“卡住”。

关键问题:如何在“上学”的同时完成?

这才是最核心的挑战。学校的学习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你需要在 高效利用学校课堂时间 和 合理规划课余自学时间 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1. 优先学习学校的课程: 这是你的“主业”,必须保证不落下。把学校的作业、考试都做好,这本身就是对这些学科基础的巩固。
2. 碎片化时间利用: 通勤路上、课间休息、午休时间,都可以用来读几页书、看一段视频、刷一道题。
3. 周末和假期: 这是你集中学习的宝贵时间。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4. 明确学习目标和优先级: 你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做到极致。先确定哪些是你当前最想学习、最迫切需要学习的,然后逐个攻破。
5.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材: 经典教材是基础,但有时候会枯燥,需要耐心。
在线课程(MOOCs): Coursera, edX, Khan Academy, B站上很多优质的公开课,是学习新知识、了解前沿的好途径。
科普读物和视频: 帮助你建立宏观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练习和实践: 编程、解题,不实践是学不会的。
交流和讨论: 加入学习小组,和同学朋友一起讨论,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也能加深理解。
6. 保持好奇心和毅力: 自学最难的是坚持。当你遇到困难、感到枯燥的时候,想想你最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给自己一点鼓励,再继续前进。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是:

如果只是想对这些领域都有个“大概了解”,并且愿意为此投入相当长的时间(几年),是有可能做到的,但这需要你非常有条理、有毅力,并且懂得如何高效学习。
如果想做到“扎实掌握”,并且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你把自学作为你生活的主旋律,并且牺牲掉大量的娱乐和社交时间。

不过,朋友,别被这些数字吓到了。 学习这件事,最重要的是 持续地、有意义地 去做。你不需要一开始就想着“三年内搞定所有”,而是可以先选定一门你最感兴趣的,比如编程,先深入学进去,有了成就感,再慢慢拓展到其他领域。

我的建议是:

1. 从小处着手: 选择一门你最有热情、最容易入门的开始,比如 Python 编程,先学好,做点小项目。
2. 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 不要一次性给自己太大压力。比如“本周看完一章数学书”、“本周写一个简单的小程序”。
3. 享受过程: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索世界、认识自己的过程,即使目标最终没有完全达成,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是宝贵的财富。

这事儿,说实话,确实挑战巨大。但正是这种挑战,才让成功变得更加闪耀。祝你在这个“全能型”的学习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乐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计算机部分你把编程语言列在这是什么意思,能用还是指“专家”。如果是能用,各大原理课也不要求成为做题家/专家,计算机部分应该挺轻松的。

数学部分有点离谱,感觉光数学就要好多年 。但为啥没有ODE和PDE?没有类似数学物理方法/数理方程之类的是打算归到物理部分吗,也挺合理。概率内容也太多了,没必要吧,如果前面的动力系统包括随机动力系统的话感觉更没必要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