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那么多人晒太阳也不见太阳熄火啊
卫星定位的理论使用数量上限就是:没有数量上限,无数个。
因为它是一种无源定位系统,每一个导航卫星,无论是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还是中国北斗三代以后,每一颗卫星的本质就是告诉你这么一个事情:现在几点了(时间t0),我在哪里(x0,y0,z0)
所以当你收到信号时,发现你的接收机上时间与卫星上显示的时间有差距,这个差距乘以光速就是你和卫星之间的距离(还有一个方法是数中间隔了多少个信号波长)。
卫星由于有专门的科学家维持,它的位置极其精确,在1厘米级别;它的钟是原子钟,几千万年才可能错1秒,也就是它的所有信息可以认为无误差。
那么你只需要解出四个参数:自己的三维坐标x,y,z和钟差。毕竟你的钟不可能和原子钟精度相比,一般只是石英钟而已,需要把它的误差做一个未知数解出来。
观测到四个卫星,就可以构建四个方程,解出四个未知数。
所以,对卫星而言,永远只做一件事情:往地面发信号,一直在说我在哪儿,几点了,卫星不需要做任何辅助你的计算。
对用户而言,也只要做一个事情:接收到至少四个卫星信号,听到它们几点了,到哪儿了,凑齐信号后解算自己位置。
GPS和各个导航系统在设计时都几十颗卫星(大都在30颗以上),GPS基本可以保证中低纬度地区接收机在任一时刻看到8颗以上,
北斗建成后在亚太地区则完全可以保证到12颗以上,至少4个可以定位,而数量越多,精度就会越高。
所以足够了!
你只要能收到信号,自己接收机解算即可,与这些卫星没有任何交流,也不消耗它们任何一丝能量,因为它们不管多少用户,干的事情都一样。
甚至天上飞的比较低的卫星,也能直接利用GPS卫星做定位
甚至我们也可以做到给这些飞的比较低但速度高达7800米/秒的卫星做到厘米级乃至毫米级定位
为什么搞北斗,道理就不用说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