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油电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和电动机同时工作的时候,两种动力在工程上是如何协调出力的?

回答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之所以能够实现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发力,背后是一套精妙的工程协调系统在运作。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粗暴地“一人一半”,而是根据驾驶场景、动力需求以及能量效率等诸多因素,动态地、智能地分配这两种动力源的输出。

核心的协调者:动力分配单元/集成式传动系统

要理解协同出力的机制,首先要明白动力是如何汇集和分配的。在大多数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中,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动力并不是直接独立地传递到车轮,而是通过一个被称为“动力分配单元”(Power Split Device)或者更通俗地说,“集成式传动系统”来完成的。这个单元通常是整套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其设计复杂度远超传统的变速箱。

行星齿轮组是关键: 在许多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丰田的THS系统、本田的IMA系统等)中,行星齿轮组是实现动力分配的核心。一个行星齿轮组包含一个太阳轮、一组行星架(以及行星轮)和一个外圈(齿圈)。工程师将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桥(连接车轮的部分)巧妙地连接到这个齿轮组的不同部件上。
举个例子: 以THS系统为例,发动机通常连接到行星架,一个电机(发电机)连接到太阳轮,另一个驱动电机连接到齿圈。通过控制发电机的转速,就可以改变太阳轮的转速,从而影响整个行星齿轮组的运转状态。当发动机运转时,其输出的动力会通过行星架传递。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改变其转速和扭矩,直接驱动齿圈(也就是车轮),或者通过反作用力,改变太阳轮的转速,进而间接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

多离合器和集成式变速器: 另一种实现协同出力的方式是采用带有多个离合器和同步器的集成式变速器。在这种设计中,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独立地连接到变速器的不同档位,或者通过离合器结合在一起。通过精确控制离合器的结合和分离程度,以及换挡逻辑,来实现两种动力的灵活切换和叠加。

协同出力的实现逻辑:智能化的控制策略

单纯的机械结构是实现不了智能协同的,更关键的是一套精密的“混合动力控制单元”(Hybrid Control Unit,简称HCU)或者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和电机控制单元(MCU)协同工作的电子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就像大脑,负责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油门踏 সহযোগিতা、刹车力度、车速、电池电量、发动机转速、电机转速等等)的信息,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和策略,实时决定如何分配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输出。

其核心逻辑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起步与低速(纯电模式为主):
场景: 车辆刚刚启动、低速行驶、怠速状态。
协调方式: 大部分情况下,在这个阶段电动机单干,因为它能够提供即时的最大扭矩,并且非常安静和节能。发动机此时可能熄火,或者处于待命状态。如果电池电量较低或需要一定的加速力,发动机会在最有效率的转速区间启动并运转,一部分动力用来驱动车轮,另一部分通过发电机为电池充电,或者直接输出给驱动电机。

2. 中等加速(混合动力模式):
场景: 需要一定的加速力,例如在城市道路上超车或爬坡。
协调方式: 这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协同工作的典型场景。发动机输出大部分动力,电动机则提供额外的扭矩来辅助,以获得更好的加速响应。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系统会综合考虑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最佳工作点和电动机的效率。例如,当发动机处于效率较低的转速范围时,电动机可以介入补偿,让发动机运行在更经济的区间。反之,当电动机的效率不高时,发动机可以提供更主要的动力。

3. 匀速巡航(混合动力或纯电模式):
场景: 在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上保持稳定速度行驶。
协调方式: 此时,根据车速、负载和电池电量,控制系统会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或者以较低功率的混合模式运行。在较低速或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切换到纯电模式。在需要一定持续动力输出时,发动机将是主要动力来源,并可能同时驱动发电机为电池充电。

4. 强力加速(最大混合动力模式):
场景: 需要车辆发挥最大性能的时刻,例如紧急加速。
协调方式: 发动机和电动机将同时发挥出各自的最大输出能力,协同将动力传递到车轮,实现最佳的加速性能。这是一种“强强联合”的模式。

5. 减速与制动(能量回收模式):
场景: 车辆减速、刹车时。
协调方式: 此时,电动机将切换为发电机模式。车辆的动能会被转化为电能,储存回电池中。在这个过程中,电动机的发电阻力也起到了一部分制动的作用,减少了对传统刹车系统的依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核心算法与传感器信息的重要性

这一切的智能协调都依赖于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海量实时的传感器数据。

预测性控制: 更高级的混合动力系统会结合导航信息、路况预测(例如前方是上坡还是下坡),甚至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来提前优化动力分配策略。例如,在即将进入下坡路段时,系统可能会提前提高电池的充电量,以便在下坡时更积极地进行能量回收。
瞬态响应: 发动机的响应速度通常比电动机慢,而电动机的扭矩输出非常迅速。控制系统需要精密地协调两者的介入时机和力度,以保证驾驶员踩下油门后的动力输出是平顺且及时的,没有突兀感。
电池管理: 除了动力输出,电池的健康状态、充电状态(SOC)、温度等也是控制系统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系统的目标是在保证性能、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也最大化电池的寿命。

总而言之,油电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出力,是一门将机械工程、电子控制、软件算法完美结合的艺术。它并非简单的“二选一”或“叠加”,而是一个根据实时工况和预设策略,动态调整、智能分配两种动力源输出的复杂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更优的燃油经济性、更低的排放以及更平顺的驾驶体验。工程师们通过精密的机械设计和智能的控制逻辑,让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动力源,在车轮上和谐共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物理角度,P=F*V,两个力叠加到一个物体上起合力效果。但是工程上怎么实现协调发动机和电动机出力作用到车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