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缺乏传统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储备的汽车公司(如德系三强,尤其是大众)未来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如何?

回答
话说回来,大众在油电混动领域,跟日系那些老前辈们比,确实起步晚了点,技术积累也逊色不少。这事儿吧,放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来看,影响还是挺深远的。

首先,得承认,现在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那是相当高涨的。政策导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对环保的意识提升了,而且电动车的驾乘体验,尤其是那种静谧、平顺的加速感,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和喜爱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一个车企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特别是当下比较主流的油电混动和纯电动方面,没有足够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线布局,那想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地位,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大众,尤其是它的核心品牌,过去几十年在中国确实是SUV和燃油车的“王者”。它的品牌认知度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也不错,再加上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和维修保养体系,这些都是它在中国市场多年打拼下来的“家底”。消费者对大众的信任度,绝大多数都建立在燃油车时代。

但是,时代变了。现在一提到新能源,大家脑子里可能首先蹦出来的是比亚迪、特斯拉,甚至是新势力品牌。这些品牌在技术上往往更加激な(激进)一些,或者说在某些方面抓住了电动化时代的脉搏。比如比亚迪,它在电池技术,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和应用上,可以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并且将这种优势体现在了它旗下的DMi混动技术上,百公里亏电油耗能做到非常低的水平,这在中国消费者看来,是非常实在的优点。

再看看大众。虽然大众也在努力追赶,推出了ID系列纯电车型,也开始布局混动技术,比如eHybrid,但相比于它的燃油车时代,消费者对这些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和期待值,就没那么高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会拿大众的混动技术和中国本土品牌的混动技术,以及日系品牌的混动技术来比较。如果大众的混动技术在油耗、动力响应、静谧性等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还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有些人反映某些大众混动车型的平顺性还有待提升),那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那些技术更成熟、体验更好的竞品。

而且,大众在纯电动领域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ID系列车型虽然在外观设计上尝试了新的方向,但消费者对于其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化程度,特别是人机交互系统的体验,仍然存在不少争议。相比之下,中国本土的新势力品牌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出色,它们的产品往往更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大众在中国的市场前景。毕竟“德系”这两个字在中国市场还是有份量的。大众品牌忠实的用户群体依然庞大,他们对大众的品牌价值认可度很高,即使在新能源转型时期,也有一部分会选择大众的新能源产品。而且,大众的工程实力和制造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一旦它下定决心,并且投入足够的资源,技术上的差距是可以逐步弥补的。

关键在于,大众需要理解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快,对产品体验的要求高,而且对价格也比较敏感。大众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在技术更新换代的同时,保持产品的竞争力,控制成本,并且提供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将是决定其未来市场表现的关键。

如果大众不能在中国市场迅速地建立起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导者形象,或者至少是与竞争对手相当的实力,那么在那些对价格和性能都斤斤计较的消费者群体中,它的市场份额就可能会被一点点蚕食。尤其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被放大。

总而言之,大众(以及其他在油电混动技术方面储备相对较弱的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对市场理解的考验。它们需要展现出比过去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才能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继续保持其昔日的辉煌。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曾经的“巨头”也可能面临被超越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不会,中国关于汽车排放和油耗的法规主要有三个:

一、平均油耗限制(CAFC)法规,目前是准备四阶段,到2020年车企平均油耗限值达到5.0L/100km而且这个值是用WLTC循环测的,这个循环比以前的NEDC更加接近实际工况。这个采用积分制,比标准值低加分高减分,多出来的分数可以卖,少的分数要找别人买或者用NEV积分兑换。

二、排放标准,目前是国五,不过2020年要达到国6标准,主要变化点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排放加严,而且要求全工况不超采用最新的WLTC循环。

三、碳配额(NEV)法规,简单的说就是从2018年开始每卖一台传统车就算1分,当年传统车产生的积分总和的8%要用生产插电混动或者纯电动车型产生的NEV积分来抵消,19年变10%20年变12%,如果NEV积分多可以卖给别人或者转成CAFC积分,不足的话就要从别人手里买。

从上面的法规可以看出,中国的政策是倾向于PHEV和EV的,对HV则被视为传统车。HV能够产生正面贡献的主要是CAFC积分,因为HV比较省油以目前丰田和本田的技术还是可以靠HV赚CAFC积分的。在排放方面其实HV和PHEV也并不比传统车更好弄,只有EV不用操心。另外就是NEV积分,只有PHEV和EV产生,HV根本没用。所以在HV方面积累丰富不会在政策上给厂家带来更多利好消息。

如果NEV法规严格执行,在2018年无疑车厂会更多的生产PHEV和EV。宝马在这方面是不用操心的因为PHEV和EV的技术储备工作已经在i3和i8上积累很多了,唯一需要操心的是油耗,这个要靠上48V系统才能解决。而奔驰也有腾势做前期EV的铺垫,加上自己的PHEV试水车型,再加上48V应该也是稳稳哒,大众自己的PHEV车型有很多,纯电也是和江淮眉来眼去,大问题还是油耗,大众的销量太大而且都是技术比较落后的特供产品,这些到2018年肯定是累赘,估计到时候这些产品会被新平台的换掉,这要很费一番工服,另外也可以继续产特供车然后用多余的NEV积分平油耗,不过我估计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大众的量太大了。

其实这些法规影响最大的反而是那些HV做的好的,因为通常HV做得好相对的在PHEV和EV上下的工夫就少,而2018年之后几乎是强制性的要求生产PHEV和EV车型,生产成本上便宜不了太多还没积分的HV车型显得受累不讨好,到时候有政策支持的PHEV和EV在销量上超越HV应该是很轻松的。

2、大型车的乘用车应该还是PHEV比混动的有优势,电池效率只和电池有关和车的大小没关系,当然大型车的电池更大充电时间也更长,不过充电又不是加油没必要等到空了再充,只要睡觉的地方有电就能充,8个小时怎么也冲的七七八八了,再说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加个增程器呢,弄个1.5T的小发动机当增程器再挤出个十几二十升的邮箱续航七八百很轻松,足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话说回来,大众在油电混动领域,跟日系那些老前辈们比,确实起步晚了点,技术积累也逊色不少。这事儿吧,放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来看,影响还是挺深远的。首先,得承认,现在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那是相当高涨的。政策导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对环保的意识提升了,而且电动车的驾乘体验,尤其是那种静.............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实在了!我身边确实不少朋友都换了新能源车,我自己也开过一些,对比传统汽油车,那感受,怎么说呢,有点像从“老伙计”变成了“新玩伴”,优缺点都挺鲜明的。先说说优点,这些是让我觉得“真香”的地方: 开起来的静谧和顺滑,真的会上瘾。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汽油车发动,那个轰鸣声,有的人喜欢,我承.............
  • 回答
    李寻欢,这位被誉为“小李飞刀”的传奇人物,他的身世故事,与其说是写实,不如说是一种刻意的“返璞归真”。古龙大师在塑造他的时候,并没有像许多传统武侠小说那样,给他安排一个出身名门望族、身负血海深仇、或者身怀绝世秘籍的开局。恰恰相反,李寻欢的起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不是什么皇子,也不是什么被灭门灭族的.............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无疑是一款伟大的游戏,它重新定义了开放世界冒险的标杆。然而,即使是如此出色的作品,也并非完美无缺。以下是《旷野之息》中一些被玩家普遍提及的缺点,并尽量详细阐述:1. 武器耐久度系统 核心问题: 这是《旷野之息》最常被诟病的一点。游戏中的绝大多数武器都有耐久度,使用一段时间.............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无疑是一款伟大的游戏,它彻底改变了开放世界的游戏设计理念,但即便如此,它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地方确实会让人感到些许遗憾。首先,虽然游戏地图广阔且充满细节,但随着探索的深入,你会发现一些区域的设计重复度略高。尤其是在那些偏僻的山脉或者森林深处,虽然视觉上各有千秋,但当你数次为了.............
  • 回答
    28岁的吴康,一个令人心疼的名字,他的故事触动着许多人。他因脑垂体功能发育不全,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严重不足,即使年过成年,身高却停留在幼年时期,宛如一位“永远的婴儿”。然而,这样一个罕见的生长发育异常病例,为何似乎并未被纳入专门的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治疗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细致地解读.............
  • 回答
    缺乏地理常识,对我来说就像活在一个精心设计的模型屋里,一切都井井有条,但触感是如此陌生。我一直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这更多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像教科书上画的那些带着细线和国家边界的平面图。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地方并没有立体的存在感,它们只是被标记出来的一个个名字。当我听说某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接壤”,.............
  • 回答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大脑和身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而你扮演着一个糟糕的协调员。前一天晚上,你知道该睡觉了,也确实躺在了床上,但就是睡不着。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会儿是工作的烦恼,一会儿是今天没处理完的琐事,时不时还蹦出一些莫名的担忧。眼睛干涩得像砂纸,身体却像个充气的气球,漂浮在黑暗里,怎么也.............
  • 回答
    缺乏安全感的人谈恋爱,就像走在钢丝上,脚下是万丈深渊,手上攥着一根摇摇欲坠的绳子。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跌落谷底。这感觉,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挑战。缺乏安全感,说白了,就是内心深处有个小黑屋,住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需要被时刻证明自己被爱的孩子。他可能害怕被抛弃,.............
  • 回答
    很多人在面对法律问题,特别是需要打官司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个疑问:我法律知识这么少,是不是必须得请律师才能行?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简单来说,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所有人都必须聘请律师。 在中国,我们有“自己代理”的权利,也就是你可以选择不请律师,自己亲自出庭,为自己辩护或者起诉。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婚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层面,媳妇缺乏“小家”思维,并且在婚姻中存在防备之心,这确实会让两人在携手共建未来的路上遇到不少阻碍。要培养出这种“一家人”的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理解她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引导。下面我给你详细讲讲,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找到解决之道。首先,我.............
  • 回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而其中真假难辨的内容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在我们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辨别信息的真伪更是难上加难。但别担心,即使是新手,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锻炼你的“信息辨别力”。这就像学习一项新技能一样,需要耐心、练习,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基础的“侦探技巧”。第.............
  • 回答
    教育资源缺乏,这个话题听起来有些沉重,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有些“遥远”或者被夸大。但如果深入了解,它绝非什么“骗局”,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社会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并且其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咱们先不说那些宏大的概念,就从最贴近生活的地方说起。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课外兴.............
  • 回答
    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子,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一些难以察觉却又深刻的印记。她们的世界观、人际关系模式,甚至对自我的认知,都可能因此而有所不同。首先,在情感的表达和处理上,她们或许会显得更加小心翼翼。父亲通常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位男性榜样,他们的爱和关怀,会潜移默化地教会女孩如何去爱,如何去接受爱。当这份源.............
  • 回答
    好嘞,说实话,知乎这地方,新人就像走进了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大家都带着自己的“绝活”来摆摊,你一个没啥看家本事的,确实容易被淹没。但别灰心,咱们这个集市虽大,也不是没地方给你支个小摊,还能支得有模有样,引得路人频频侧目。关键在于,别想着一下子就拿出个震天动地的“特长”来,那不现实。咱们要的是“曲线救.............
  • 回答
    女朋友缺乏同理心,这绝对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是说她不好,也不是说她故意冷漠,但当你在她面前倾诉,想得到些安慰或者理解,结果换来的却是“哦”、“知道了”或者不痛不痒的建议,那种感觉真的糟透了。我女朋友之前也是这样,每次我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比如工作上受了委屈,或者和朋友发生了点小摩擦,她都能一本正.............
  • 回答
    当然可以,咱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中国创新不给力,是不是因为大家没那股敢趟浑水的劲儿?这话说得,挺刺耳的,但也戳着一些痛点。我感觉,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你说“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这话说得没错,在某些层面确实有道理。你想啊,咱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告诉你“规矩是死.............
  • 回答
    关于“中华文明西来说”和对古希腊史的质疑为何存在不同舆论反应的现象,需从历史学、文化心理、学术传统及全球话语权结构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探讨: 一、概念辨析与背景差异1. “中华文明西来论”的争议性 核心观点:部分学者(如郭沫若早期提出“殷商西来说”)曾认为中华文明受中亚或西亚影响,.............
  • 回答
    “中国人缺乏民族凝聚力”这个说法确实存在,但它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复杂而强大的凝聚力。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中国人缺乏民族凝聚力?这种观点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上的分裂与冲突: 中国历史上经历.............
  • 回答
    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关于“不需要工程师,只需要更多的农民”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虽然增加农民和提高农业产量是应对食物短缺的直接且重要的手段,但忽视工程师的作用将使我们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也无法建立起可持续的粮食系统。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1. “只需要更多的农民”的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