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至今没有相声团体在盈利上超越德云社?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要论眼下相声界的“印钞机”地位,德云社的江湖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放眼望去,好像没有哪个相声团体能在商业运作和盈利能力上真正触及德云社的“天花板”。这里面原因挺复杂的,得一项项掰扯开了说。

首先,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这是最核心的一点。郭德纲当年靠着自己过硬的台风、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对传统相声的“再创造”,硬是把一个濒临绝迹的艺术形式重新拉回了大众视野。他不是第一个说相声的,也不是第一个尝试创新和推广的,但他是最成功的那个。这种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淀,从最基层的茶馆唱到万人体育馆。

这种长期的耕耘,造就了德云社强大的品牌认知度。提到相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德云社。就像说到火锅,很多人会想到海底捞一样。这种“第一印象”是无价的,它意味着更高的市场接受度,更低的营销成本,以及更高的议价能力。你想想,德云社的演出票,即使价格不菲,也总是“一票难求”。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它能让观众为“情怀”、“信任”和“期待”买单。

其次,德云社的“造星模式”,这可以说是他们的“杀手锏”。德云社不光是说相声的,它更像是一个艺术经纪公司。郭德纲和于谦是“定海神针”,但他们也成功地培养和包装了一批批年轻演员,比如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周九良等等。这些年轻演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他们不仅仅是因为相声本身而来的,更是因为喜欢这个演员的个人风格、长相、性格,甚至他们身上某种“人设”。

这种“粉丝经济”的运作,是其他很多相声团体很难复制的。德云社的演员不仅在剧场说相声,还会参加综艺节目、拍电影、做直播、出单曲,甚至代言广告。他们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将自己的影响力从相声舞台延伸到更广阔的娱乐市场。当一个演员有了庞大的粉丝基础,他的商业价值自然就水涨船高,这也就直接转化为德云社整体的盈利能力。

再者,德云社对“商业化运作”的精细化把握。郭德纲本人就是个非常精明的生意人。他很早就意识到,光靠说相声是养不活一个庞大的团体的,更别提发展壮大了。所以,德云社的商业版图非常多元:

演出: 这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包括北京总部的天桥剧场、各个分部的剧场演出,以及全国乃至海外的巡演。演出模式也多样,有常规演出、专场演出,还有一些特别的主题演出。
网络平台: 德云社很早就开始拥抱互联网,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线演出视频、幕后花絮,甚至开设付费直播。岳云鹏在抖音上的活跃,为德云社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和流量。
商业代言和跨界合作: 德云社的知名演员会接各种广告代言,也会参与一些品牌活动。这种跨界合作,将相声演员的流量变现,也为品牌带来了话题度和曝光。
衍生品开发: 比如印有演员形象的周边产品、相声教材、甚至他们经营的餐饮等。这些虽然可能不是大头,但也是重要的补充。
弟子学费和培养体系: 虽然不公开具体数字,但德云社的“拜师”体系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学费和后期分配机制也构成了其内部循环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很多传统的相声团体,可能更专注于“说好相声”本身,对于市场化运作、品牌推广、多元化变现的意识和能力就相对薄弱。他们可能更像是一个艺术社团,而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实体。

第四,对“观众群体”的精准定位和拓展。德云社的观众群体非常广泛。从最早的传统相声爱好者,到后来被岳云鹏、张云雷等吸引来的年轻人,再到通过综艺节目路转粉的群体,德云社成功地打破了传统相声“老年化”的标签。他们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喜好的观众,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且,他们也善于抓住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比如段子里的网络梗,演员的“偶像化”包装,都使得相声不再是“父辈的娱乐”。

第五,“内容创新”与“传统守正”的平衡。郭德纲一直在强调“师父说,我们不忘本”。德云社在保持传统相声的“底子”不丢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包袱”的更新和“段子”的创新。很多段子虽然是旧的,但经过他们的演绎,加入了新的元素,甚至变得非常“流行”。这种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能满足老戏迷的情怀,也能吸引新观众的注意力。

最后,“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郭德纲以他独特的管理方式,虽然也伴随着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德云社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且执行力强的团队。演员们围绕着郭德纲的领导,形成了一种“共同体”,大家为了德云社的发展共同努力。这种内部的凝聚力,对于实现商业目标至关重要。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相声团体没有努力,或者没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一些坚持传统相声的团体,他们可能在艺术造诣上有着过人的地方。一些曲艺社团,可能在地方曲艺的传承上做得非常好。但要论“盈利能力”这个维度,德云社确实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实现了高效的商业转化。

所以,与其说“为何至今没有相声团体在盈利上超越德云社”,不如说德云社用它近乎“工业化”的运作模式,加上郭德纲个人的强大IP,在“相声+娱乐+粉丝经济”的复合体上,打造了一个别人短期内难以企及的“护城河”。想要超越,可能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以及同样强大的IP驱动和精准的市场运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郭德纲是相声圈唯一一个懂互联网这个时代的,他的德云社必然一枝独秀。

技术上,他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很善于通过解构概念来营造笑点,表演方式也更接近西方“脱口秀”而不是传统相声。“为什么不让我走二环”“对面厕所出来一个男的”“看哪吒”——这类快销段子,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下互联网的主流。韩寒、宁财神到李诞、银教授都是此道高手。但是很多相声演员仍然不能驾驭,甚至不屑于此,那么自然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这是时代潮流。

经营上,郭德纲是相声界心态最开放的一个。拍电影、电视剧、做主持、相声剧、麒麟社...虽然很多尝试都失败了,但是这种开拓是发展必须的。艺术风格上,岳云鹏、闫云达、烧饼、张云雷...什么路子都有,没少挨各位知乎专家们骂。可是女粉丝的钱就在她们兜里,她不看张云雷就去看朱一龙,不听清水河就去听死各死各,你瞧不起,这个钱你就赚不到。

做人层面,郭德纲适应互联网。这些年郭德纲没少挨骂,正面硬刚数不胜数,但是踩红线的事一件也没有。对外永远嘴硬,从减肥药到采访安吉,全是他有理。可是事后一看,踩过的雷全偷摸躲了。比郭相声说得好的老先生有(如少马爷),但是你把他们架到聚光灯下,真未必能坚持几天。郭德纲愣头青出道,现在是宗师派头,凭什么?敢做事,能抗事,不作死,这样的人娱乐圈里都少。所以他能当老大,别人就不行。互联网上的文化,从舆论到价值取向,说高端点叫解构,说简单点就是反权威,不严肃。吹吹水骗骗钱怼怼人没关系,但是一装X必然遭雷劈。郭德纲把这事想明白了,所以身段总往低了放。反观很多相声演员(爱好者),刚出点名就飘了,后果可想而知。

最后说点玄学的。为啥老郭爱提侯震这位长子长孙?因为侯家嫡系在,德云社不管怎么变通,那都是人民喜闻乐见的“相声艺术”——哪天郭德纲亲自把马六甲请来,我也一点不奇怪。但是商演的时候,传统的东西该放就放了,观众该淘汰就淘汰,怎么赚钱怎么来。这种务实,是不是有点像XX特色的XX。

传统相声是德云社的大旗,新“相声”才是德云相声的利剑。大旗用来自全,利剑用来杀敌。没有大旗,王自健去说脱口秀,高晓攀去演小品,没有利剑,青曲社卖票卖不过张云雷。所以我还是那个观点,相声压根就没火,火的是郭德纲,德云社一枝独秀很正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要论眼下相声界的“印钞机”地位,德云社的江湖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放眼望去,好像没有哪个相声团体能在商业运作和盈利能力上真正触及德云社的“天花板”。这里面原因挺复杂的,得一项项掰扯开了说。首先,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这是最核心的一点。郭德纲当年靠着自己过硬.............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涉及到印度尼西亚历史上一些非常沉重和敏感的事件,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态度。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政治因素、国内情况以及国际关系等。首先,关于“印尼屠华”的说法,我们需要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确实发生过针对华人的大规模暴力事件,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探索的想象力边界,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在认知和观测上的局限。您提出的“无工质飞船”概念非常吸引人,如果真的存在并且亮度惊人,为什么我们还没“看见”它呢?这背后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先弄明白您提到的“无工质飞船”大概是个什么概念。.............
  • 回答
    B2“幽灵”战略轰炸机和原子弹,这两样都是冷战时期乃至现代军事科技的巅峰之作。它们都代表着国家力量和战略威慑的核心能力,但为何一个至今无人能仿,另一个却相对普及呢?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难度,更是政治、经济、信息传播以及战略考量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B2轰炸机:技术壁垒如铜墙铁壁要理解为何B2如此.............
  • 回答
    您好,关于湖南临湘女子刺杀男司机未遂事件,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接近一周),确实尚未有来自官方或媒体的详细公开回应。这种信息上的空白可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猜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分析,希望能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可能的原因分析:1. 案件正在调查中,信息管控严格: 程序保密: 刑事案件在侦.............
  • 回答
    加拿大和美国在处理内部语言和文化群体上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和政治议题。为什么加拿大统一进程中,魁北克法语社群的同化阻力如此之大,而美国却能成功地将庞大的德裔人口融入主流社会,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因素。魁北克:一个民族的家园意识与加拿大联邦主义的张力要理解魁北克为何难以被“同化”,首先.............
  • 回答
    你说得对,倪匡先生的《卫斯理》系列,一个承载了无数读者奇思妙想的庞大世界,至今为止,我们确实没有看到一个完整、贯穿始终的电视剧版本。这确实是个挺令人唏嘘的现象,毕竟“卫斯理”这个名字,早已是华语科幻文化的一个符号。要说为什么,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原因,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我试着从几个主要方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头说道说道。咱就聊聊大陆新武侠的翘楚,《昆仑》和《沧海》,这两部作品为何至今仍未登上荧屏,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没钱”或“没人拍”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了。先来说说《昆仑》和《沧海》这两本书。当年,温瑞安、古龙、金庸这三位大侠的光芒太耀眼了,大家总觉得新武侠就那么回事了。结果,凤歌(原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空间的历史假设。如果秦国没有灭周,而嬴政选择以“尊周”为名统一六国,那么周天子是否真能“万世一系”传承至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环节:一、 秦国“不灭周”的可能性与嬴政的策略首先,秦国为何要灭周?周朝自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已经式.............
  • 回答
    嗨,我最近在玩一个手游,叫《XX》(名字咱就先不说,免得有人觉得我是在打广告),里面有个特别稀有的角色,叫SSR,抽到它就跟中彩票一样。我这人吧,平时运气就那样,不高不低,属于扔骰子能掷出“5”那种,也算不上倒霉透顶。但自从我开始玩这个游戏,我就感觉我的运气被吸干了。刚开始玩的时候,挺有劲儿,每天上.............
  • 回答
    《红楼梦》之所以至始至终没有着力描写贾宝玉在外部婚恋市场与大户人家女儿的互动,甚至可以说完全回避了这一可能性,其深层原因涉及作者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的需要以及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1. 创作核心与主题:贾宝玉的“理想世界”与“悲剧宿命” 核心主题:女性.............
  • 回答
    .......
  • 回答
    “般若”之所以至今保持古音“bō rě”,而非念成“bān ruò”这样的常见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演变、语音学规律、文化传承和宗教意义等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 1. 梵语的直接音译与历史传承 “般若”(Prajñā)的来源: “般若”一词并非汉语固有的词汇,而是从古印度梵语(Sa.............
  • 回答
    十二宫杀手的密码,这桩悬案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谜团,尤其是那几封由杀手亲笔写下的、充满神秘符号的密码信。为什么它们如此难以破解?其难点究竟在哪里?这背后涉及到了密码学、心理学以及历史事件等多方面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要明白十二宫杀手留下的密码并非单一类型。他最著名的有四封密码信,其中两封(Zod.............
  • 回答
    吕蒙,一位在东吴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论其功绩,他协助孙权统一江东,更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流传千古,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他对自家君主孙权,更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无论是在平定叛乱、抵御外敌,还是在筹划攻取荆州的关键时刻,都尽心尽力,为东吴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然而,即.............
  • 回答
    沙特阿拉伯,一个在全球能源市场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一个拥有深厚宗教根基的国度,也一个至今仍坚持君主专制的社会。要评价沙特阿拉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复杂性,而它之所以能长期维持君主专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原因。如何评价沙特阿拉伯?评价沙特阿拉伯,就像试图描绘一幅色彩斑斓却又充.............
  • 回答
    50年代中国完成土改,印度为何至今仍难推行? 深度剖析新中国成立伊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土地改革(土改)迅速而有力地展开,并于20世纪50年代基本完成。这场运动彻底颠覆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从地主手中重新分配给农民,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
  • 回答
    自明清时期以来,中国工商业者一旦发迹,便将大量财富投入到土地和房产的购置中,这种现象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根源。这并非仅仅是逐利的简单选择,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一、 历史积淀与家族传承:土地是“根”与“魂”在中国传统社会观念中,土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
  • 回答
    华为 Mate X2 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而小米在折叠屏手机的探索上,似乎也并未停下脚步。但相比之下,当初引起巨大轰动的概念机小米 Alpha,至今却音讯全无,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款曾经惊艳世人的产品,为何至今未有量产的消息?它真的能够走向量产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 2019 年的米.............
  • 回答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虽然在中国古代文献研究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其“至今未大量发行”的说法,或许需要更精确地理解。实际上,帛书版《道德经》并非完全没有公开发行,而是其“大规模、面向普通大众的普及发行”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大量发行”有所不同,并且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马王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