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的时候,市面上量子化学书只有这一套书。下册还不知所踪(脱销很久了)。我是和曾谨言两卷本一起读的,觉得两者颇有互补。2006年,我的量子化学课教授讲的是A Szabo的书,从此打开了我的新世界的大门。从那时候起,我就多年没碰这本书了。关于入门,McQuarrie和Levine都写得不错;关于专业,陈飞武老师也写了一本不错的,很薄:
理论化学小帅哥林霖也写了一本薄的:
这里可以说一下徐老爷子这本书的优点。徐光宪老先生的博士导师Charles O. Beckmann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做过博后,估计接触过正宗的量子力学教育,所以徐先生对量子力学的基础把握颇深,里边讲解量子力学基础的部分比曾谨言的书简明。
(徐光宪没做过博后。他博士刚答辩完,就赶在美国出台禁令前回国了。博士毕业论文都没来得及去出版。)
这里还有一个八卦。徐光宪去哥伦比亚读博士实际上是转学去的。他之前呆的学校不怎么好。转学靠了唐敖庆的帮助。唐老师比徐老师大不少,我记得是在国内教过小学,二战后公派去美国的。徐老师回忆说唐敖庆建议:“三十岁之前先把需要的数学都学好。”我一个同学奉此话为准绳,觉得是不是三十岁之前看不完相关的数学,人一到三十岁,大脑相关的部分就会在一夜之间萎缩,再也学不了数学了。我看实际上不是的。徐光宪老师跟高小霞老师在国内就结了婚,在美国的时候也是俩人在一起,正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时期。唐老先生这话,用意恐怕是为了提醒徐老师多花些精力在学习上,让他有忧患意识。我去年还重新学了一点新的数学,觉得学数学永远不晚。据说,J. D. Jackson也是活到老学到老。
下边这篇文章正确给出了徐老先生的博士导师的名字。
下边是C. O. Beckmann的讣告和生前照片。
这位Charles O Beckmann看上去籍籍无名,但是他的博士导师疑似是著名的Karl Cohen(没查到导师,但是查到Beckmann早期的JCP文章都是跟Karl Cohen合作的):
也就是诺奖得主、曼哈顿计划成员H. Urey的助手。所以徐光宪能做稀土研究,看上去也是有一定传承的。
@想象中 @Acid @黄一珂 @Phosphates 有兴趣的可以查查他们的学术家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