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徐克执导的武侠电影的特效应用?

回答
徐克执导武侠电影的特效应用:一场东方美学的视觉革命

徐克,这位被誉为“东方魔幻”的电影大师,其执导的武侠电影在特效应用方面,无疑是华语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运用技术手段来呈现打斗场面,更是将特效视为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与东方美学、武侠精神以及叙事紧密结合,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徐克式特效”。要评价他的特效应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剖析:

一、 开创性的前沿技术运用与大胆的实验精神:

徐克一直以来都对电影技术充满好奇与探索精神,他的武侠电影尤其如此。在特效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他就敢于引进并大胆尝试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为华语电影的特效化道路铺平了道路。

《新蜀山剑侠》(1983): 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开启了香港电影特效时代的大门。当时,大量的模型、穿帮道具以及有限的电脑特效被运用。徐克敢于挑战当时的技术极限,运用了大量的光学合成、微缩模型、吊钢丝以及早期电脑动画等技术。虽然在今天的眼光来看可能显得粗糙,但在当时,这些特效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蜀山仙境的描绘,以及各种奇幻的法术和飞行场景,都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许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香港电影特效的启蒙之作。
《黄飞鸿》系列(特别是前三部): 虽然《黄飞鸿》系列以写实的动作和宏大的叙事著称,但徐克同样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特效。例如,在表现黄飞鸿的“无影脚”时,通过快速剪辑、慢动作和角度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速度与力量的幻觉,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视觉特效”。而一些夸张的坠落和飞跃场景,也往往会借助一些特技化妆和角度的巧妙运用,来增强其戏剧性。更重要的是,在表现一些大型战争场面和群战时,徐克运用了分层拍摄、套拍以及后期合成等技术,来营造规模感和混乱感,为观众呈现出史诗般的战争氛围。

二、 与东方美学的完美融合:

徐克的特效最令人称道的一点,是他能够将西方先进的特效技术与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一种独属于“徐克式”的东方奇幻。

写意与写实并存的画风: 徐克的武侠电影,无论是在环境描绘还是角色动作上,都力求一种“写意”的美感。他不是单纯地追求物理上的真实,而是通过特效来传达一种意境和精神。例如,在《新蜀山剑侠》中,蜀山仙境的飘渺与神秘,并不是通过逼真的建模来实现,而是通过大量的雾效、光影运用和飘逸的镜头语言来营造。这种写意的美感,让观众在感受奇幻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
气势与速度的视觉化: 武侠电影的核心在于“武”。徐克擅长将武侠小说中描绘的内功、轻功、剑招等抽象概念,通过特效进行视觉化。他不会让角色仅仅是“飞”,而是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扭曲的镜头、飞溅的尘土、模糊的残影等,来表现人物强大的内力、惊人的速度和凌厉的招式。这种处理方式,赋予了武打场面一种超现实的、带有哲学意味的冲击力,让观众“感受”到武的精髓,而不仅仅是“看到”招式。
充满想象力的奇观创造: 徐克从不吝啬于在电影中展现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的特效,往往是用来创造那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奇观。无论是《青蛇》中法海与妖灵的斗法,还是《狄仁杰》系列中各种机关暗器和异兽的描绘,都充满了奇诡、瑰丽、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这些特效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而是为了服务于故事本身,为观众构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令人信服的奇幻世界。

三、 服务于叙事与人物塑造:

与一些过度依赖特效而忽略故事的电影不同,徐克的特效始终是为叙事和人物服务的。

强化人物性格与能力: 特效的运用能够直接地凸显角色的能力和性格。例如,在表现一个绝世高手的轻功时,通过流畅而飘逸的镜头,配合精确的威亚和后期合成,能够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境界。而一个邪恶反派的妖术,则可能通过扭曲的身体、失真的光线、令人不安的音效来营造其恐怖和非人的特质。
推动剧情发展: 有些特效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推动剧情。例如,在《狄仁杰》系列中,各种机关和设计精巧的暗器,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解开谜团、揭露真相的关键。这些特效的运用,让悬疑和探案过程更加扣人心弦。
营造氛围与情绪: 特效在营造电影的整体氛围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表现武林恩怨或江湖险恶时,通过一些阴暗的光影、飞舞的落叶、模糊的远景等,能够传递出一种萧索、危险的气息。而表现浪漫的爱情或悲伤的离别时,柔和的光线、唯美的画面,则能够烘托出角色内心的情感。

四、 特效的“过犹不及”的尺度把握:

虽然徐克对特效的使用非常大胆,但他并非一味地追求华丽和夸张。他懂得在关键时刻运用特效,并且对特效的尺度有着相当的把握。

恰到好处的烘托: 在很多时候,徐克会选择用更写实的镜头来表现动作,而将特效集中在能够产生最大视觉冲击力的部分。例如,在一些近距离的打斗中,他会更加侧重于演员的表演和武术指导的设计,而在表现一些超乎寻常的招式或环境时,才会引入特效。
避免过度依赖: 尽管他开启了特效时代,但他深知“形不离神”的道理。他不会让特效完全取代演员的表演和故事本身的魅力。很多时候,即使特效不是最顶尖的,但由于其创意和与故事的契合度,依然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时代局限性下的极致发挥: 我们评价徐克特效时,也需要考虑到他创作的时代背景。在那个特效技术远不如今天的年代,他能够凭借着对技术的理解、对美学的追求和对想象力的驾驭,创造出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他用有限的资源,玩出了无限的创意。

五、 局限性与挑战: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徐克特效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年代感造成的视觉差异: 随着技术的发展,早期作品的特效在今天看来可能略显粗糙,例如一些模型的痕迹或者合成的痕迹。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在当时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
部分特效的“失真”感: 有些时候,徐克为了表现“武”的精神而进行的夸张处理,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失真”或者“不真实”。但这正是他试图突破写实界限,去表现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核的尝试。
过度依赖某些表现手法: 在一些作品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复使用的特效模式,例如大量的慢动作和飞溅的尘土,虽然有效,但如果过多使用,也可能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总结:

总而言之,徐克执导的武侠电影在特效应用方面,是一场东方美学的视觉革命。他是一位技术上的先驱者,一位美学上的创新者,一位叙事上的掌控者。他将特效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视觉奇观的堆砌,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表达思想、传递情感、营造意境、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段。他用想象力与技术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充满魅力的武侠世界,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者对武侠电影特效的理解和运用,至今仍被许多影迷奉为经典。评价他的特效,不仅仅是评价技术的进步,更是评价他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东方美学的独特诠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邀请我的人,应该是从徐克近年为什么这么喜欢用林更新? - 知乎那个回答下面来的吧?

我已经说了,对于特效技术,徐克一直以来兴趣就很大,不断求新求变,近年尤其如此。 他近年所有的片子都是强调特效的大制作,烧钱烧得厉害,

  我查到一条老新闻,说徐克的公司当年想拍《西游记》,但是投资太大,动不了手,所以先拍了《蜀山传》来探探路。

  因为蜀山传本身就是玄幻风格,相对而言,观众对特效的接受度会高一点;而且《蜀山》是徐克曾经的代表作,观众印象深刻,也容易进电影院;当时用的演员,都是演技和人气兼具的明星,张柏芝、古天乐、郑伊健、洪金宝、林熙蕾等等。



我本人很喜欢《蜀山传》,但当时大部分观众都不喜欢,认为强调特效、剧情空洞。这部片子的票房大扑特扑,让徐克的公司一蹶不振,根本没钱拍《西游记》了。

自己没钱以后,徐克要拍电影,就必须依靠金主投资。而他虽然能赚钱,花得却太多了,以至于不能保证金主赚大钱,引来了投资方的越来越多的干涉。

这是他近几年里,片子的演员咖越用越小,连不靠谱的也用,以及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花钱去营造电影里的气氛的主要原因。

别的不说了,就贴两张图,让大家感觉一下,刘嘉玲的眉毛有什么不同?

在《狄仁杰1》里,刘嘉玲的眉毛模仿的是唐朝真正用的粗眉,叫做“时世妆”;

而在《狄仁杰2》里,刘嘉玲的眉毛变成了尖尖的、细细的,现代人喜欢的眉形。

也就是说,在细节上,没那么讲究了,能妥协的都妥协了



要知道,徐克曾经是个特别膈应的主儿。他剧里的很多衣服都是按照出土文物来做的。

比如,《新龙门客栈》里的这几身锦衣卫服装:




那么,把能牺牲掉的牺牲掉以后,徐克全部的欲望,就聚焦到了对特效的探索上。

除了自己导演的片子以外,徐克监制的很多片子,也都是强调特效的大片,比如那部让我喜欢的地方很喜欢,不喜欢的地方很不喜欢的《三少爷的剑》。如何评价尔东升新片三少爷的剑? - 知乎

就目前的水准看,在3D武侠方面,华人导演第一是绝对能说的。

--------------------------------------------------------------------------------------------------------------------------

下一个问题是:徐克为什么那么死心眼?像王晶一样拍拍堆砌明星的片子,轻轻松松赚大把钱,不是很好吗?

直接原因是,徐克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只为了赚钱拍片,不开心。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徐克是当年那批见识过特效电影威力的香港导演之一,他深深知道,华语电影假如不跟上这个潮流,未来只有一条死路。

以下是当年那场“屠杀”的回放:

1993年,侏罗纪公园在香港收6200万,高过华语片年度最佳唐伯虎点秋香2200万,结束香港十余年本地制作压制西片的光辉历史。
光是榜首的易主还不算致命,致命的是侏罗纪公园这类好莱坞特效大片直接将香港电影最重要类别夫、武侠、警匪、喜剧中最讲究视觉效果的武侠电影直接碾压致死。

1991年 李连杰黄飞鸿上映,年度票房第八,收2967万。
1992年周星驰四部古装剧进入年度前十,除了第一的审死官外,鹿鼎记1、2、武状元苏乞儿都含有非常重要的武侠元素,鹿鼎记排名第三收4086万 苏乞儿第四收3741万 鹿鼎记2年度第五收3658万。
除此之外李连杰的纯正武侠电影,东方不败年度第八收3446万,黄飞鸿2收3000万年度第12 新龙门客栈2150万年度15 可谓是武侠大年。
1993年周星驰的喜剧武侠唐伯虎点秋香当仁不让拿下榜首收4000万,李连杰方世玉3000万年度第五,黄飞鸿3年度第六2700万 方世玉续集年度第九2300万。

到了1994年,侏罗纪影响下的香港电影圈,迎来了武侠严冬。
1994年香港电影前十只有九品芝麻官一部古装喜剧,第十一才是1900万的洪熙官(新少林五祖),之后则是34的东邪西毒 902万,44的天山童姥652万 赵文卓的黄飞鸿5不到500万 林青霞、元彪、午马的六指琴魔450万,武侠电影几乎全军覆没。
至1994年以后,仅有李连杰重新开拍黄飞鸿为噱头的黄飞鸿西域雄狮票房出色。
香港电影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武侠电影的没落,宣告了香港电影的没落。
1993年香港电影票房总量跌幅7.5% 1994年15% 到1995年,电影产值仅92年的63%。 观影人数则是1988年的38%。
从此,香港电影结束黄金时代。

看得到这一点的,在香港的顶尖导演中,还有周星驰。

这解释了他近年来的新片,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特效大片。

《少林足球》

《功夫》


《西游,降魔篇》

《美人鱼》是以水为主题的特效,难度比一般的要高。

而到了《西游伏妖篇》这部徐克和周星驰携手制作特效大片,竭尽想像力所能地尝试了一系列的特效场面。这部片子,很多人都不喜欢,但我喜欢。我甚至希望,整部《西游记》都能用这种方式拍一遍。



--------------------------------------------------------------------------------------------------------------------------

只要是头脑清醒的大导演,其实都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宁愿在其他方面妥协,也一定要掌握对特效的运用。

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未来。

在华语电影导演中,还包括:

李安




他用这部特效水平和思想水平同样高超,以至于很多观众忘记了这是部特效大片的片子,拿到了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导演。

《比例林恩的中场战事》则是一次更大的冒险,目的是为他的下一步特效大片积累经验。

还有,张艺谋

当人们在吐槽大甜甜的时候,经常会忘记,这是中国导演玩特效的最高峰之作。



乌尔善

《寻龙诀》是特效造型和电脑特效结合出的佳片。



陆川

《九层妖塔》是一部特效很出色的烂片。




许诚毅

别因为《捉妖记》是动画片就不把他当特效片看。



--------------------------------------------------------------------------------------------------------------------------

我很尊重那些坚持情怀,只拍好片子的导演。

但我也知道,要面对好莱坞,不玩转特效,将来华语片将无容身之处。

因为特效并不只是大场面,而是实现一切你想要的效果。

举个例子吧,《1942》被人吐槽得最厉害的地方,是演员在那样的灾荒年代,居然一个个都胖胖的!对比人家好莱坞的《少年派》,别说演员瘦了那么多,连老虎都瘦了一圈。

可据张国立说,他们几个主演,已经减肥到要进医院的地步了。

这种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呢?答案是,电脑特效,想胖就胖,想瘦就瘦,一般人根本看不出。

---------------------------------------------------------------------------------------------------------------------------------------------------------------------------------


顺便贴几张,现在外国人的特效技术已经达到什么水准的对比图吧:









------------------------------------------------------------------------------------------------------------------------

结语:

虽然现在徐克也会拍“半部烂片”,但我会容忍他。

反正,哪天我们需要拍真正的好片的时候,特效水平要在短期内提升很难,换个演员,则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