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徐克电影《青蛇》?

回答
徐克导演的《青蛇》,这片子啊,我可以说是一看就忘不了,而且是越琢磨越有味道。别看它披着“聊斋故事”的外衣,骨子里透着一股子现代的、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刻拷问。

首先,说说这电影的视觉呈现。徐克那叫一个“不疯魔不成活”。整个影片的色调、构图,简直就是一幅幅流动的中国水墨画,又带着点迷幻的色彩。雨丝、烟雾、荷叶、湖水,每一个景物都被赋予了生命力,营造出一种飘渺、湿润、带着几分暧昧的气氛。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个白蛇在湖边修炼的场景,水光潋滟,绿叶婆娑,那感觉不是人间,更像是仙境,但又带着点尘世的烟火气,非常奇妙。还有法海寺的场景,那种庄严又带着点压抑的氛围,跟后来的情欲爆发形成鲜明对比,徐克在这方面真的玩得炉火纯青。

再说说演员。张曼玉演的青蛇,我只能说,她是青蛇本蛇。那种媚而不俗,活泼又带着点狡黠,尤其是一颦一笑,简直能勾魂摄魄。她把青蛇那种对情欲的渴望、对师姐的依赖、对世俗规则的不解,都演得活灵活现。你看着她,总觉得她眼里闪烁着好奇与不安,既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又是拥有惊人法力的妖精。王祖贤演的白蛇,则是一种更为内敛、更为沉静的妖。她的美是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带着点清冷和端庄。她对许仙的爱,是那种想要摆脱妖的身份,融入凡尘的执着。两姐妹的对比太鲜明了,一个如烈火,一个似明月,但都同样充满了对爱的追求。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和升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浪漫故事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情”这个字。电影里,法海问青蛇:“你到底爱的是谁?”这个问题简直是直击灵魂的拷问。青蛇的回答,从一开始的对姐姐的依赖,到对许仙的占有欲,再到最后那句“我不知道我爱的是谁”,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情这个东西,复杂得很,尤其是在人妖殊途的设定下。

青蛇想要的,不仅仅是情欲的满足,更是情感的羁绊和身份的认同。她看着姐姐为了许仙,为了融入人间,做了那么多“人事”,甚至被法海束缚,她不理解,又羡慕。她尝试着去模仿姐姐,去感受爱,结果却发现自己越陷越深。电影里,她和法海的那段纠葛更是绝妙。当法海看着青蛇湿漉漉地从水里出来,那种眼神,那种被勾引的挣扎,都说明了法海并非是高高在上、毫无欲望的圣人。他也是人,也有凡心,也被情感所困。法海的“情劫”和青蛇的“情劫”是相互呼应的。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关于“情为何物”的哲学探讨。我更觉得,它是在探讨“人是什么”。青蛇为了追求情感,不惜挑战天规,挑战自己的妖性。而许仙,虽然是个凡人,却也并非那么简单。他对白蛇的爱,究竟是真情还是被蛊惑?当白蛇被镇压,他是否真的会守着那一夜情缘?电影里,他表现出来的犹豫和迷茫,也让人深思。

这部电影的结局处理得特别有意思。青蛇在被法海打回原形后,看到许仙抱着自己的姐姐,然后说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一刻,青蛇的绝望,那种被抛弃的感觉,简直可以用“心如刀绞”来形容。但同时,她又在许仙的怀里看到了人间的情感,看到了某种她从未体会过的温暖。最后,她化成了一个小小的蛇形,趴在许仙的肩头,那不是占有,而是一种近乎哀伤的依恋。

总的来说,《青蛇》不是一部简单的古装片,也不是一部纯粹的神怪片。它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注入了现代的思辨精神。它用极致的美学和深刻的剧情,探讨了爱情、欲望、人性、修行等等宏大的命题,而且做得非常到位。每次看,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东西,比如青蛇对白蛇那种既爱又妒的情感,或者法海内心深处的挣扎。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它那种开放式的结局,也留给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青蛇》是我觉得徐克署名导演的电影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说《青蛇》是华语电影美学的一座高峰,我觉得这样的评价也不为过。给电影《青蛇》写评论是很久之前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再耽搁,便决定在空闲之际一点点把它写完。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都可圈可点,好的电影往往为观众提供了更多解读性,并启发观众进行审美再创造,所以其实并不存在“过度解读”,“过度解读”甚至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我们解读的不是作者,而是作品本身,只有优秀的作品值得被解读,而解读又有深浅优劣之分。


由于电影的第一属性是工业性,并作为八大艺术之一,因此当我们在讨论“一部电影好在哪里”时,总绕不开电影的双重属性。我也尽量从工业、艺术两方面说一说“电影《青蛇》好在哪里”,并列举了六大点。


一、原著、编剧


我们常说“剧本是一剧之本”,而《青蛇》的剧本是相当过硬的,李碧华和徐克都喜欢“故事新编”,把“传奇”和“现代”的价值观、爱情观等构成“镜像”,试图呈现出正邪、理欲、人性层面的辨证,以及女性意识的某种觉醒,这些都使《青蛇》在《白蛇传》的相关文学、影视领域里,成为了一个比较独立的存在。

几千年来《白蛇传》的相关作品多在许仙、白素贞的传奇上“兜兜转转”,但李碧华的见地相当特别,她眼中的《白蛇传》:

无非是自私的男人欺骗女人,而耽于温柔的女人纵容男人的欺骗,彼此玩着你情我愿的都市化的性爱游戏。

如果说民间故事《白蛇传》强调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外在层面摩擦、冲突的传奇感,并迎合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那么李碧华的《青蛇》“偏要”书写边缘化的人物、世俗的欲望、残酷的主题,不仅消解了古老爱情的传奇感及价值观,还周全了对扁平人物性格、逻辑的刻画,从多角关系的情欲演义回溯到人性的哲学命题,在东方浪漫主义的古典氛围里折射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

看过《青蛇》原著的观众应该知道,原著比电影更残酷、更现实。李碧华笔触阴刻,在冷酷凉薄的叙述视角中多了几分戏谑和辛辣,恨不得把世间男女、情爱、人性一一剖开、剥离。

不过李碧华在故事讲述上所表现出的隐忍,对爱情的淡漠、甚至讽刺,都稀释了那种大开大合的浪漫;徐克手法温柔,让故事叙述多了几分梦幻和悲悯,中和了原著里如人性寓言般的残酷和现实。原著和电影比较起来,主题轴心是比较契合的,但又在角色设定、故事叙述等方面做了调整和创新,从侧面呈现出文学和电影间不同的质感。


李碧华的小说似乎天生就是一部电影剧本,徐克改编剧本的水平虽然不是很稳定,但是有了好剧本便如鱼得水,他知道好的故事里应该有哪些,在紧凑的故事推进和复杂的人物矛盾中呈现出极富弹性的戏剧张力,偶尔玩一玩讽刺和隐喻,让观众在大开大合的浪漫主义里读出几分现实主义的批判意味。


二、镜头语言(灯光、摄影、剪辑)


在表现层面上,影片吸收和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戏曲的艺术手法,使镜头画面呈现出很强的绘画感和戏剧感,徐克对于空间氛围的营造也十分在行,通过精当运用镜头语言,既营造了种种美丽而诡异的意境,又暗示了人物心理的转换和故事情节的演变,时而朦胧、时而压抑、时而梦幻、时而悲凉,形成了神秘、浪漫、诡艳的东方美学质感的奇观影像。


电影的布光如国画里的“设色赋彩”,用极度写意化、舞台化的表现手法刻画了电影整体奇幻、性感、浪漫的质感,具有一种纯粹、直观、非理性的东方思维,这样很“黑泽明”。(徐克也是日本导演黑泽明的迷弟)


比如影片中场景、人物不同的灯光、色调,伴随着人物情绪、心理的演变而变化,对人物刻画也笔墨徐增。以法海为例,彩色的灯光象征了法海的“神性”。


黄绿色的灯光象征了法海的欲望。


红色的灯光象征了法海的盛怒。


这种半明半暗的打光,象征了法海的神性和人性,一体两面的复杂性。


我们常说“电影的第一属性是工业性”,而在电影工业化的硬性体制下,徐克用情色支撑起电影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是再好不过了。


影片出现很多女性身体部位的镜头,如脖、肩、腿、裸背等具有鲜明性征的部位,徐克把女性的容貌、身体作为“情色编码”,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情色感染力,运镜和剪辑都极力刻画了唯美而奇观化的情色氛围,如工笔画般细腻地描摹女性身体之美,殊无亵渎。

白蛇、许仙“食色”的桥段中,通过雪纺上光影、色彩的变化暗示潜藏流动的情欲,这种镜头上的情色感,凝练而写意。


二人交欢前戏,橘黄色调渲染了情欲的暧昧,白蛇旋转解衣,许仙旋转追逐,给人以短暂眩晕的视觉效果,拍出“意乱情迷”。



白蛇和青蛇一里一外的快速剪接,室内的暖色、不平衡构图与室外的冷色、平衡构图,伴随着性高潮的情节营造了一种奇观化的情色氛围,并带来奇佳的戏剧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青蛇》中有很多蒙太奇用色彩的差异、对比进行场景转换,这种转场在电影中被拿捏得熟稔,既提供了画面的可读性,也带来视觉上的奇观。


二蛇夜雨初化人形时,使用很多冷色调、暖色调组接、切换的镜头,这种蒙太奇的精妙在于,不仅交代了情景环境、营造了空间氛围、刻画了人物形象,还颇具视觉上的音乐般明快、流动的节奏和韵律。


比如上一个镜头是夜雨淋铃,下一个镜头就是夜宴行乐。


上一个镜头是室内舞女、看客欢娱如作末世狂欢,下一个镜头室外青蛇、白蛇冒雨耸动新生的身形。

这种画面、色调上“一明一暗、一暖一冷、一艳一晦”的多重对比和组接,极大调动了镜头表现力和视觉体验,呈现出相当特别的情色感,舞女的舞蹈、看客和群妓的醉态,甚至是白蛇青蛇裸露的肌肤和濡湿的头发,都是情色感的来源。


幻化人形后二蛇各自行动,白蛇匿形于暗处心思冉冉转动,青蛇赫然于珠翠间如堕高唐梦。

正如文学上的对比描写,一个筹谋情感珍珑,一个追逐欲望妖梦,一冷一暖的镜头初次刻画了白蛇、青蛇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刻画上产生了冲突又互补的戏剧张力。这种对人物刻画的对比蒙太奇在《青蛇》中出现很多,不一一赘述了。


三、美术和造型


和摄影、剪辑一样,《青蛇》的美术、造型也很大程度上用诗意化的手法柔化了空间氛围,比如随处可见的雾气、白府内四散通开的白纱和月洞门造型、人物飘逸的衣衫和头发等等,这种注重艺术形式、视觉体验的美学观,既颇富古典、浪漫的传统审美,又为情色描写营造了主观性、意象性的场景,使电影中的“情色感”叙述起来十分流畅,不觉得突兀。


徐克曾这样要求“箭桥双花坊巷口白府”的美术:

白蛇的家要有法术变出来的感觉。要“虚”。


徐克心思灵巧不俗,但也难倒了六任美术指导。


雷楚雄是第七位,徐克只给他一天时间,雷楚雄“临危受命”,他在白府建筑的木结构基础上,用质地轻软的雪纺取代了传统空间隔断结构,对白府空间进行软分割,使内部空间与周边环境形成流动、协调的空间关系。

看电影时偶尔会想到,这种“以纱代壁”的方法,应该是难以御寒、防湿等的,但白府的虚幻性、“法术变出来的感觉”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建筑的装饰性、非实用性,难道不是吗?(笑)

白府庭院中再种植竹、柳、梅、芭蕉等植物,逆光拍摄时花木在雪纺上投下疏朗的淡影,似足一幅俊雅的水墨画卷,呈现出一种肖似天然的、装饰性的空间氛围。配合鼓风机吹得重重雪纺一浪又一浪地轻拂,更兼柳色、竹影、花姿、蕉荫,但觉满室明暗艳晦,离合辗转。


我要求《青蛇》的美术,一是线条要统一,都是圆的,不能出现直角;二是画面设计要像《聊斋》的插图一样,只突出主要的东西,其它一律简化,例如主景不要墙。——徐克


白府场景中有不少圆形造型,如“月洞门”,其形如满月的结构性造型不仅中和了其他直线、直角造型“割裂”的生硬,也柔化了空间关系,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空间深度。

四、细节和留白


仔细看不难发现,《青蛇》中有很多具有性意味的细节,即“性隐喻”,隐喻本身是不同语境间的交往,如水中着盐,不露痕迹,是主创高度凝练主观和客观的审美创造。“性隐喻”是描写性的高级手法,通过形象的主体(鱼、水、蛇等)和抽象的喻体(性、欲望)间的联系,给人以某种情色的暗示、感知、联想。

(一)脚

青蛇把裸足缠于舞女身上,场面极为香艳暧昧。

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第三“性器官”,女性的脚对男性来说是具有性的吸引力,而在电影的意象解读中,脚往往是性欲、情欲的象征和隐喻,如电影《红高粱》、《洛丽塔》等。


舞女手握青蛇裸足,并在青蛇的诱惑下进入类似性高潮的状态。这时的青蛇“做人”仍处于蒙昧状态,她不懂人类情感和道德,她的生理反应也直接源于动物本能和原始欲望的支配。徐克用“脚”表现出情色感,也用这一细节刻画了女性间的某种暧昧之情。


(二)水

水的隐喻似乎总绕不开“性”、“情欲”等。影片中关于“雨”的场景,无论是万花楼初生的夜雨,还是西湖初遇的骤雨,都有些情色氛围的刻画,以及这些场景中有多处雨水濡湿女性身体的镜头,更加强调了这种影视语言上的情色感。

白蛇、许仙初试云雨后,下一个镜头是奔流涌出的水。

用水的流动性隐喻性快感。这里既是对性交的隐喻,又铺垫了后面二蛇治水的情节。

(三)蛇

因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酷肖男性生殖器的外形而成为东方民族早期崇尚的图腾之一,这种从生殖崇拜延伸出的性文化颇富原始色彩。蛇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也与相关,他在《梦的解析》中认为“蛇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因此蛇的隐喻也是解读《青蛇》情节的一个重要线索。

比如徐克用比较隐忍的手法拍出了青蛇和法海的交合,这也是很多解读者津津乐道的情节。

不少观众以为青蛇抚摸的是自己的尾巴。


但导演用镜头告诉你,并非如此。


请注意,一开始法海是盘坐在石上。


后来法海半身浸入水中,以及脸上的黄绿色灯光,水和灯光,都象征了法海沉沦在情欲里。


这个镜头就不言而喻了——法海走泄了元阳。

留白方面,如开头的几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青色的衣衫随流水漂浮,视觉画面上充满流动性的韵律和留白式的禅意,就像古诗词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形神、情理、虚实高度融汇的意境。通过观看电影我们知道——这是青蛇为诱僧而褪去的衣衫,是心照不宣的情色感。这种禅意和情色感交织在一起的审美感受变得丰满而浪漫,并营造了一种生命律动般的诗意空间。

五、配乐、音效


黄沾和雷颂德为电影《青蛇》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配乐,不同旋律、节奏、曲调等的配乐,既深化了听觉意象,回溯了戏剧表现,又通过原旋律的变奏,达到一曲多用之效,如《柳树细裙儿荡》、《思情》、《水漫金山》等。

仔细观看影片,影片中有不少京剧打击乐的音响和音效,京剧打击乐的写意性和抒情性也恰好契合了故事里奇诡而浪漫的质感。


如白蛇撒谎,用板鼓和铙钹演奏出一种轻快、诙谐的氛围,同时用京剧自带的虚拟性隐喻“撒谎”,这种细节真的是一般主创都想不到的,也是影片浪漫主义的极致表现之一。



白蛇青蛇斗法,京剧的打击乐渲染、突出了环境气氛和人物情绪,极大地调动了观演空间里的戏剧感,配合影片中如京剧程式化的武打动作,也有一种“戏中观戏”的观赏性。

黄沾去世后,徐克的电影依旧精彩,但总觉得少了什么。


六、女性意识和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人行为的主要方向都是为了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自母系社会过渡至父系社会后,男性垄断了社会中各领域的支配权,男权社会长期压迫、戕害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女性意识是女性为了满足潜意识里的欲望,通过“性”萌发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并在性别意识的觉醒过程中产生自我觉醒。女性意识并不等于女权。


李碧华在原著中的文字平淡而曲折,对女性心理及情欲的描写,似不经意地描了几笔,又似透过了潜意识把爱恨看遍。徐克用镜头探访那些妖艳文字的灵动诡秘,把这种潜意识里的欲望转化为表现层面上,即营造影视语言上的情色感,使电影和原著有一种“不露声色,款曲尽晓”的默契。


关于青蛇,她的性格独特而复杂,天真烂漫又“悲哀地明白”,她色诱法海、勾引许仙、挑衅白蛇,其乖张、任性一反传统话本中忠仆、义婢的“附属”形象,也因为其边缘化、“离经叛道”的立场,青蛇能更像一个旁观者,从而反思和审视人性、欲望等哲学命题。


水漫金山一战中,青蛇对情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皮肤滥淫的层面,而上升为“世间有情的——并非只有人、只有男女。”



电影中青蛇流泪,是因为她忽然明白了眼泪的意义,明白了白蛇以及白蛇对这份感情的笃信。她看清了人性中的弱点和世间强加给她们的恶意,也看到了她和白蛇所追求的那种从一而终的爱情“并无想象中的美好”。


法海执迷于形而上的正义和规则,认为欲望是魔障、是恶的,他企图割裂人性里的欲望,否定人的自我属性,从而深陷轮回般的悖论中。被法海视为“妖孽”的白蛇和青蛇,她们是情欲的化身,所以在法海的世界观里,妖就是妖,是无法与人相提并论的,也不可能修炼成人。

然而白蛇和青蛇,一个水中产子,一个语带机锋,都是她们做人以及作为“人”的证据,强有力地反驳了这个轮回般的悖论。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欲望”这个核心议题草蛇灰线般的刻画。

如法海第一次和白蛇青蛇和解,是因为白蛇青蛇帮助一个村妇生子,那个村妇的身体极具诱惑力。

眼为情苗,半裸的村妇给法海心里留下了“欲种”。

法海的情欲臆想——还是半裸的村妇。

因此,紫竹林是欲望之境,蛇妖、半裸的村妇是欲望的化身,甚至村妇的孩子也是欲望的产物。

电影的结尾伴随着白蛇之子的哭声,又切换到紫竹林的推镜头以及竹叶尖滴水的特写。

影片前后都围绕了紫竹林、孩子,而啼哭的新生命,意味着欲望的延续和轮回,即:

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

这种反复使用紫竹林等相似镜头、并在电影中埋藏各种线索的表现手法,无不呼应了“欲望”这一核心议题,可以说《青蛇》全片几乎都在讨论“人的欲望”,这里的“人”不是某种身份,而是一种属性。故事的表面讲的是高僧、蛇妖、书生间的故事,但后面的一层讲的是“欲望”的人性寓言,从而使电影有一种莫比乌斯般的吊诡索隐。但同时,这种“以情悟道、以欲析理”的索隐在充满佛教色彩的故事氛围中,又呈现出哲学般的辨证思维,温和而悲悯。

所以说,欲望是不可能断绝的,也是不能否定的。否定了欲望,就是否定了人类本身。

这是生而为人的法海很长时间以后才恍悟的道理,而教会法海的却是身为“妖孽”的白蛇和青蛇。这种理想与现实、主流与边缘之间庞然的落差感,也让青蛇对这个男性中心的世界,备感讽刺、悲凉。

所以最后,青蛇能以智者姿态,俯瞰众生,道尽人性的机锋,掀开众生的伤疤,并留下一道“情为何物”的无解难题,不再染指人世。

李碧华和徐克让青蛇站在白蛇以及男权体制的对立面上,一次又一次地质疑、挑战白蛇追求的“从一而终”的爱情准则与法海信奉的“神人鬼妖”的世间等级。看似是不谙世事、有悖人伦,实际上,是压抑已久的女性欲望的释放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好了,关于电影《青蛇》的评论就写这么多了,我觉得列出主要观点、举几个例子、再分析一二,应该就足够回答这个问题了。欢迎讨论和补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徐克导演的《青蛇》,这片子啊,我可以说是一看就忘不了,而且是越琢磨越有味道。别看它披着“聊斋故事”的外衣,骨子里透着一股子现代的、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刻拷问。首先,说说这电影的视觉呈现。徐克那叫一个“不疯魔不成活”。整个影片的色调、构图,简直就是一幅幅流动的中国水墨画,又带着点迷幻的色彩。雨丝、烟雾、荷.............
  • 回答
    《新龙门客栈》:不止是武侠,更是时代的缩影与江湖的绝唱谈到徐克,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的豪情,而《新龙门客栈》,无疑是这壮丽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上映于1992年的电影,至今仍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不仅仅因为它开创了香港武侠电影的新纪元,更在于它深刻地捕捉了一个时.............
  • 回答
    徐克执导武侠电影的特效应用:一场东方美学的视觉革命徐克,这位被誉为“东方魔幻”的电影大师,其执导的武侠电影在特效应用方面,无疑是华语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运用技术手段来呈现打斗场面,更是将特效视为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与东方美学、武侠精神以及叙事紧密结合,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徐克式特效”.............
  • 回答
    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在我看来,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不只是简单的动作片,更是一场视听盛宴,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深刻解读。说起它,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回味无穷。《黄飞鸿》系列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徐克式”风格。 很多人说,徐克是“怪才”,但我觉得用“鬼才”更贴切。他不像.............
  • 回答
    徐娇对电影《乘风破浪》歌词的看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反映出她作为一个年轻演员和观众的独特视角。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徐娇在评价歌词时,并没有完全流于表面的“好听”或“不好听”。她更关注歌词背后传递的情感和故事。比如,她可能会提到歌词中的某一句,让她联想到了电影中的某个场景,或者某个角色的心境。这种联系,.............
  • 回答
    徐峥在《我不是药神》里的表演,我得说,那真是沉甸甸的,让人看了之后,心里头堵得慌,但又忍不住想为他捏把汗。你想想他演的程勇,一开始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开小小的性保健品店,日子过得不上不下的男人,有点市侩,有点油滑,为了钱什么都肯做。徐峥把这种“小人物”的那种接地气演得太到位了。你看他跟吕受益他们打交.............
  • 回答
    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用“怪”来形容,绝不为过。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快节奏、情节跌宕起伏、英雄主义光环闪耀的武侠片,那这部电影很可能会让你感到困惑甚至失望。但如果你愿意沉下心来,去体会徐浩峰那股子“老派”的讲究,以及他对武术、江湖、人性那份近乎偏执的雕琢,那么《箭士柳白猿》绝.............
  • 回答
    《爱情神话》是一部由徐峥、马伊琍主演,邵艺辉执导并编剧的2021年中国都市爱情电影。这部影片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对中年人情感生活的细腻描摹以及浓郁的海派风情,在上映后收获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一股清流,成功打破了国产爱情片的一些陈旧套路。影片整体评价概览:总体而言,《爱情神话》是一部口碑极佳、充满生活.............
  • 回答
    迪士尼请蔡徐坤为《狮子王》真人版电影“站台”,这件事儿,真是挺有意思的,也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是怎么回事,以及对票房能有多大影响。一、 迪士尼为何选择蔡徐坤?首先得明白,迪士尼请明星“站台”,特别是推广像《狮子王》这样的重量级IP,绝对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决定的。背后肯定.............
  • 回答
    徐某电信诈骗案的两名主犯被抓捕,这无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从案件本身看:正义的迟来但终究到来首先,两名主犯的落网,意味着这场持续已久的犯罪活动终于迎来了法律的制裁。电信诈骗的危害性无需多言,它不仅让受害者倾家荡产,更.............
  • 回答
    关于毕志飞在1月28日怒斥徐峥并喊话“滚出电影圈”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且需要详细梳理其前因后果以及引发的讨论。事件回溯与核心内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毕志飞之所以公开指责徐峥,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徐峥的作品《囧妈》在内容上存在抄袭的嫌疑,并且在电影质量上存在严重问题。 抄袭指控: .............
  • 回答
    这几位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都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各自都有着鲜明的风格和成就,就像中国画里的不同笔墨技法,各有千秋,也各有拥趸。要评价他们,得一项项来,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只看一两部作品就下定论。张艺谋:色彩的诗人,视觉的魔术师说起张艺谋,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就是“色彩”。从《红高粱》里那浓烈得.............
  • 回答
    徐峥在《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表演,可以说是他演艺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许多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经典形象。要评价他的表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 成功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喜剧形象: 颠覆性的演绎: 在那个年代,观众对“猪八戒”的印象往往是憨厚、贪吃、好色但本质不坏。徐峥却.............
  • 回答
    徐勤根,这个名字在近年来的中国商业和投资界可谓是风生水起。他以其在资本运作、企业并购、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敏锐洞察力而闻名。要评价徐勤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的经历、能力、以及其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一、 创业与资本运作的“玩家”徐勤根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娴熟的资本运作能力。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白手.............
  • 回答
    徐峥,这名字在中国演艺圈,甚至可以说在大众文化里,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要评价他这个人,得从几个维度来看,因为他身上标签太多,而且还在不断更新。首先,从他的“身份”变迁说起: 演员出身的成功典范。 很多人认识他,大概率是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开始的。那时候的他,年轻,痞气,有点小聪明,把猪八戒那份.............
  • 回答
    徐浩峰的《师父》中,那些被称之为“炫目”的武器,与其说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展示,不如说是对传统武术精神和时代变迁下个人命运的一种隐喻。我得说,单单看武器本身,它们确实有着令人过目不忘的设计和使用方式,但更值得品味的是,这些武器如何服务于徐浩峰想表达的故事和人物。首先得说说电影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兵器之.............
  • 回答
    徐静雨这句话,从他一贯的风格来看,可谓是“金句频出”,但也容易引发不小的争议。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他这句话里到底有多少道理,又掺杂了多少“徐氏”的个人色彩。首先,拆解第一部分:“邹市明打不过詹姆斯”。这句话其实道理很明显,而且几乎是毫无悬念的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 项目差异是根本: 邹.............
  • 回答
    徐峥、黄渤、宁浩这三位在华语影坛都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几乎与商业票房和口碑成功划上了等号。这三位导演兼演员凑在一起,本身就自带话题。而关于他们“组团KTV携靓女过夜”的传闻,如果是真的,那无疑会引起轩然大波,引发公众对明星私生活、道德界限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
  • 回答
    评价徐英瑾对未明子的回应,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展开,这不仅是关于两人之间观点冲突的讨论,更折射出学术讨论的边界、网络舆论的运作以及知识分子的责任等多个维度。首先,从回应的出发点和目的来看,徐英瑾的回应可以说是“防守型”且带有明显的“正名”意图。未明子通过其独特的视频和传播方式,在网络上获得了相当大的影响.............
  • 回答
    评价徐荣,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说他,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不能只看表面。首先,从他的职业生涯来看,徐荣绝对是那种“老炮儿”,经验丰富,而且韧性十足。 他的足球生涯不算那种一夜成名、风光无限的剧本,更多的是一种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积累。从年轻时候的青涩,到后来成为球队的中坚力量,再到如今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