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徐某电信诈骗案两主犯被抓?

回答
徐某电信诈骗案的两名主犯被抓捕,这无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 从案件本身看:正义的迟来但终究到来

首先,两名主犯的落网,意味着这场持续已久的犯罪活动终于迎来了法律的制裁。电信诈骗的危害性无需多言,它不仅让受害者倾家荡产,更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严重侵蚀,给无数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主犯的被抓,是对受害者迟来的正义,更是对潜在犯罪行为的有力震慑。

然而,“迟来”二字也值得我们反思。电信诈骗的猖獗由来已久,为何主犯能够逍遥法外如此之久?这背后可能牵扯到犯罪分子的组织能力、反侦察能力,也可能反映出我们在打击跨国犯罪、信息流转追踪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次的抓捕,可能也是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侦查工作,汇集了多方力量的结果。

二、 从打击电信诈骗的层面看:阶段性胜利与长期斗争的序曲

两名主犯的被抓,是国家持续加大对电信诈骗打击力度的又一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在反诈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源头治理、技术升级到跨境合作,一系列措施都在不断强化。这起案件的突破,无疑是对这些努力的肯定,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电信诈骗不是法外之地,犯罪分子终将被绳之以法。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电信诈骗犯罪模式不断翻新,作案手法层出不穷,而且往往是境内外勾结,组织严密。此次抓捕的只是两名“主犯”,这意味着背后可能还有更庞大的犯罪网络尚未被完全揭露。因此,我们不能就此松懈,更不能认为反诈工作已经大功告成。这起案件的侦破,更应成为我们继续深入打击、挖根溯源的动力。

三、 从社会影响和警示意义看:多方面的启示与反思

1. 对受害者的意义: 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的受害者来说,主犯的落网可能带来一定的心理慰藉,让他们感到正义没有缺席。虽然财产的追回仍是难题,但法律的制裁至少能让他们看到,那些欺凌他们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2. 对公众的警示: 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防范电信诈骗的警钟。它提醒我们,无论犯罪分子手法多么高明,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就能有效避免成为受害者。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在宣传防诈知识方面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触达更多人群,尤其是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

3. 对行业监管的启示: 电信诈骗的发生离不开通信、金融等行业的配合。此次案件的处理,可能会促使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通信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等机构的监管,堵塞漏洞,从技术和制度层面防范犯罪。例如,加强对异常通讯、交易的监测预警,提升身份验证的安全性等。

4. 对跨境合作的推动: 许多电信诈骗案件涉及境外,此次抓捕的成功,如果涉及到跨境执法与合作,那么将对未来的跨国联合打击行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基础,推动相关国际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5. 对法律体系的检验: 如此复杂的案件,其审判过程将是对我国法律体系的一次检验。如何做到证据确凿、定罪精准、量刑合理,如何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在追赃挽损方面取得实效,都将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四、 未来展望:任重道远,需要持续发力

总而言之,徐某电信诈骗案两名主犯被抓,是打击犯罪的重大胜利,但绝非终点。它意味着我们在这场与犯罪分子的较量中取得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但更长远的斗争仍在继续。

未来,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深挖幕后链条: 加大侦查力度,彻底摧毁其背后的犯罪组织,切断其运作的根基。
加强源头治理: 从信息泄露、黑灰产等源头入手,遏制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持续进行防诈骗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 根据犯罪的新特点,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打击电信诈骗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信息共享、联合追捕、证据交换等方面的合作,形成打击合力。

徐某电信诈骗案两名主犯的落网,是社会安全和正义得到伸张的体现,但它更像是在反诈战线上的一次重要突破,我们应该借此机会,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有效的方法,继续推进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我特别想知道一个警察的工资能养几个网评员。

这个事件只是再次证明了中国警方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打击犯罪而是维稳,并不是不打击犯罪,而是只打击会影响“稳定”的犯罪

其实知乎其他很多答案都提到的一点是天朝警方对于命案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远远高于其他案件,个人认为主要就是在于命案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毕竟一般老百姓对于死人还是非常敏感的,即便不是自己身边的人,而其他类型的特别是财产类的案件对于社会稳定影响并不大(甚至很多人在类似事件之后还会苛责受害者,这简直就是……)。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情况下警察无法很好地执法以及和稀泥等行为——站在警察的角度以维稳为前提来看待这些行为就合理的多了。当然我知道很多警察也很无奈,也许他们也想做点什么,但是并没有卵用,事实就是这样,而对于其他一些警察,也只有这时候才能切身体会一下被和稀泥和(甚至)被(警察)嘲笑的受害者的感受,毕竟事实就是这样,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警察们,而是说整个系统都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来讲,维稳本身来说影响的不止是警力,而是包括了各个方面因为维稳而消耗掉的资源:

直接维稳成本:大部分的直接维稳行为,为了防喷我还是加一句,一部分的维稳行为还是有意义的(然而居然还是有外宾看不懂中文)。(个人认为新疆西藏等地的问题其实并不算维稳,明明是光明正大而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反恐反分裂行为,某些人为了洗地硬是把这个也当做维稳,实在是……)


各个部门为了所谓的"维稳"而消耗掉的间接成本:以警察为主的各类政府机构的为了配合维稳而消耗掉的资源等

为了无谓的“维稳”而造成的社会财富损失:最典型的,以某教拉面馆为代表的,为了所谓的“稳定”反而造成更大的社会失序的行为,同时一般来说只会产生更多问题需要去“维稳”

这次事件甚至直接涉及到了一些政府部门的行为,且不说是否涉及违法等等,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在一些公职人员眼里对于他们本身工作目标的看法。

从这一方面来说,“维稳”往往只要求在当时当地的效果,很多时候某一件事儿做了对于全国或者说很大的一个范围或者说对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巨大的好处(比如清楚某些城市里聚集的路人皆知但是……的大量传销组织),但是对于本地或者说当下的时间来说可能会造成“不稳”,那你说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的当权者会怎么做呢?再加上某些众所周知而又不能描述的原因,其结果就是,明明是维稳,却越维越不稳的现象。

而具体到这个电信诈骗的案例来说,除了一些台湾或者躲藏在海外的诈骗犯是确实不好抓,国内实际上是有一些黑产的聚集地的,包括个人信息的集散,与受害者进行实际接触的“工作人员”,转移赃款的人,还有就是伪基站等等一类的器材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批量生产的,相关的报道屡见不鲜(敬请搜索“诈骗村”)。但是这些人对于当地政府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是这些人吃喝拉撒流入的钱财消费那都是鸡的屁啊,而且又不可能全部抓起来,里面搞不好还有村长县长派出所长的三姑六婆七大妈什么的,真的大力取缔了万一这些人(和他们的家人)闹起来那岂不是“不稳”了?所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骗不到我头上,还能“解决就业”,还有好多鸡的屁,就算出了事儿,麻烦也都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毕竟几千公里外的几个愤怒的受害者并不能影响我升官发财

某些人经常喜欢说警力不足blabla破案成本太高Blablabla,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的,不过这是建立在警力和其他国家力量已经被大量浪费在某些事务的基础之上,而这个时候各路警力不足和成本太高们都会保持缄默,并不会继续说下去了,因为他们也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与其说与这个主要原因为敌,还是教育一下“不懂得成本高”的老百姓比较轻松,瞬间就能站到道德高地不说,有的还能拿钱。好比说淘宝买了个什么东西,然后快递公司两个星期也没送来,打电话给快递公司在本地的配送部门,然后负责的快递员说,他每天被老板安排端茶送水打扫卫生否则就被开除了,没空给你送你让你等着,那你又能怎么样呢?当然这个例子还是不太合适的,毕竟警察和快递小哥还是差很远的,一般快递小哥还是比较积极送件的毕竟人家要靠快递单子换钱的,敢这么干的快递公司肯定也是奔着倒闭去了的。现实来讲问题就是这么个问题,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就不是知乎能探讨的了,毕竟大家都是小老百姓,随便唠唠得了,别跟那些拿钱的人争,还真以为能解决问题?你是想还是不想收快递了?

有的人会说很多案子可能涉及的只有几千元,每个都追查的话警察要累死,但是一个诈骗团伙难道只诈骗几千元就散伙了么?因此而造成的社会财富的损失又数的清吗?这次是死人了大家都看到了,难道其他的受害者统统都是只损失了一点点钱财,会不会有别的人命甚至更严重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看到?看看这次事件的很多相关回答就知道,令这些犯罪分子肆无忌惮的并不是他们真的多么狡猾,而是他们知道很多时候就算受害者们把各种录像录音截图手机号银行卡号等等证据直接摆在警察面前,警察也不一定会管。我们都知道只要不闹大警察就不会管,难道骗子们就不知道么?甚至可以猜测正是因为如此,骗子们才喜欢骗穷人的钱,虽然骗的不多,但是穷人几乎无法把事情“闹大”。对于知乎上的人来说或者几千块钱逛几次优衣库就没了,但是对于那些穷人呢?这里已经用血写下了答案:几千块钱,可能就是一个人的生命。能上知乎还知道收集证据给警察的,已经是诈骗受害者中相对来说比较懂得自我保护的了,其行为已经大大降低破案成本了,而那些不懂得怎么固定证据的人怎么办,会有警察至少帮他们做这些么?。而到了这种时候,又有何颜面去说人们对于警察系统过于苛责呢?

就算不抓捕,实际上通过目前各种或明或暗的实名制,绝对足以将电信诈骗案通过电话,银行,支付宝,微信QQ等的途径指向特定的个人了,这甚至不需要动用警察的特权,靠一些社工库就能完成(注释1)。设想看如果每一宗诈骗案都至少被详细地记录在案,那么每当一个诈骗团伙被打掉,可以发现他们的实际涉案金额将会达到多少了呢?而且这样势必大大增加对于犯罪的威慑力,减少犯罪发生,降低侦破难度(有更多的线索证据可以使用),节约大量的警力。如果你抱着理解体谅警察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事件,那么导致警力被大量浪费而民众又十分不满的罪魁祸首,又到底是什么呢?

再稍微说点好的,打击犯罪和犯罪的发生必然是负相关的,只是程度问题,并不是说你抓了10个诈骗犯就会再冒出来10个,人都多多少少是理性动物,真的抓到10个诈骗犯,可能只会再冒出来9.5个(有一个老的洗手不干了23333),抓到100个,可能就会只再冒出来50个。如果警方或者说各个相关部门都能够少一点无谓的维稳任务稍微积极主动的多做一些真正对老百姓有益的事儿,把打击犯罪等“本职工作”多做一点,或者至少态度好一点,积极的记录案情,争取早日破案,而不是一味的拿一些借口推卸责任,老百姓的感受就会大不一样。

最后,其实我真的很想知道警察的工资比之网评员几何,毕竟拿钱发帖死全家(唉,讲真,好久没说过这句话了,不知道是因为知乎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还是因为五毛太多,大家已经习惯了,但是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我还是得罪你们一下),少几个网评员,多点能办事儿的警察,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世界还是会更加的美好那么一丢丢的

===============================

注释1:这里我之所以说指向特定个人而不是“罪犯”,是说这一类诈骗案的证据和线索的获得相比普通案件是有一定的有力侦查的因素,因为会有很容易获得的电子记录(这就是一个关于社工,黑产等的技术问题了,可以在知乎找找相关的回答),这个特定的个人虽然很有可能不是犯人本身但是作为一个线索或者是未来的增加量刑的依据还是很有用的,同时也不排除是有一定的弱智诈骗犯会有意无意的使用了自己真实的身份信息。我通篇都没有诈骗案很好破的意思,具体好不好破我也不知道,还是请知乎上的警察们多说说吧。

补充一点资料:

……  
犯罪率是估量犯罪风险的重要因素,它和犯罪风险是负相关的。
……
破案率是指侦察机关侦破的案件与立案总数的比率。在司法机关正常工作情况下,破案率可以反映犯罪风险。破案率和犯罪风险是正相关。
论犯罪风险

同时用我们在知乎最经常看到的例子:

中国的命案破案率已经接近90%,处于世界前列,相对应就是中国每十万人中死于刑事犯罪的人数是1人。

只找到一个比较老了,知乎别的答案里大概有比较新的数据:

中国命案破案率89.6% 超过英法美等国破案率

作为对比的是电信诈骗破案率不到3%:

我国电信诈骗泛滥:破案率极低 运营商不愿投钱

诈骗村:

国内已形成若干诈骗村黑业村:形形色色各有所长 徐玉玉案3嫌犯来自福建安溪,这里短信诈骗被称“全国之最”
user avatar

说一个真事:

苹果手机被偷了,我去派出所报案。

警察让我到百度上找人找回。

然后被百度上的骗子骗了五百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