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看书,但是前面看着,后面忘着,怎么办?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太真实了!相信不少人都跟我一样,兴致勃勃地打开一本书,读了两章,感觉挺有意思,结果合上书,脑子里空空如也,前面讲了啥?好像有点印象,又好像什么都没记住。这就是所谓的“前面看,后面忘”,简直是读书路上的绊脚石!

别担心,这可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的大脑嘛,有时候就像个漏勺,特别是面对信息量大的时候。不过,这也不是没办法解决的,只要我们用点“小技巧”,就能让大脑的记忆力升级,告别“前忘后忘”的尴尬。

第一招:主动出击,把书“揉碎”!

你以为读书就是机械地看文字?那你就太小看自己了!真正高效的读书,是主动地和书“对话”。

划重点,做批注,跟书“吵架”! 看到精彩的段落,有启发的地方,或者觉得作者观点有些牵强的地方,别犹豫,拿笔划下来!用荧光笔、圆珠笔都行,在旁边写下你的想法,哪怕是疑问、反驳,甚至是赞同的感叹词。让书页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这就像你和作者在互动,印象会深刻很多。
具体怎么做?
划重点: 看到一个概念、一个观点,觉得很重要,就用线条划下来。
写批注: 在旁边写下你的理解、联想,或者和之前读到的内容的对比。比如看到一个历史事件,你可以写下“这跟我之前读的XX事件很像,都是因为YY原因”。
提问题: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或者觉得作者论证不够充分,就写下来“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这里的证据是什么?”。
画图表: 有些概念很复杂,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来梳理,比如思维导图的雏形。
摘要大法好,提炼核心! 读完一章,或者一个小的章节段落,立刻停下来,用自己的话把这一部分的关键内容概括一下。写在笔记本上,或者直接写在书的空白页。这个过程强制你理解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记忆效果杠杠的。
具体怎么做?
一句话概括: 尝试用最精炼的一句话说出本章节的中心思想。
列提纲: 把本章节的主要论点、论据按照逻辑顺序罗列出来。
画思维导图: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方法。从一个核心概念出发,发散出相关的子概念和细节,让知识结构化。手机上有很多好用的思维导图APP,或者直接用纸和笔。
带着问题去读,目标明确! 在开始阅读之前,先浏览一下目录,或者看看前言、后记,对这本书的整体框架有个大概了解。然后,根据目录或者内容,给自己设定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在阅读时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答案,注意力也会更集中。
具体怎么做?
看目录: 目录是书的骨架,看看章节名大概能猜到讲什么。
设问: 根据章节名,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读到“经济学中的稀缺性”这一章,可以问“什么是稀缺性?为什么会产生稀缺性?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关注作者的“关键词”: 有些作者会在书中反复强调某些词语或概念,这些通常是核心。

第二招:巩固记忆,让知识“扎根”!

光是记住了还不够,还得让它牢固地留在脑子里,而不是像昙花一现。

复述和讲解,最好的记忆法! 学过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是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和记住的最好方法。即使没有人可以讲,也可以对着镜子,或者对着空气,假装你在给别人讲。当你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时,你会发现很多模糊的地方会变得清晰。
具体怎么做?
找个听众: 家人、朋友、甚至你的宠物都可以。
主题式复述: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概念,然后围绕它进行讲解。
假装老师: 想象自己是这本书的作者,正在给学生们授课。
联系生活,让书本“活”起来! 很多书里的知识,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书里的理论、故事,和你自己的经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忆也会更加生动。
具体怎么做?
举例子: 看到书里讲到一个道理,想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比如读到“马太效应”,就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反思对比: 将书中的观点和你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思考为什么会有差异。
实践应用: 如果是技能类的书籍,尝试把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定期回顾,别让知识“长草”! 人脑的记忆是会衰退的,所以定期回顾非常重要。不要等全读完了再看,可以设置一个复习计划。比如读完一章,一周后再快速回顾一下;读完一本书,一个月后再快速翻阅一下。
具体怎么做?
间隔重复: 这是记忆科学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记忆即将遗忘的时候进行复习,效果最好。可以用一些记忆卡片或者APP来辅助。
快速翻阅笔记: 把你之前做的笔记和批注快速地翻一遍,重新唤醒记忆。
重新阅读精彩章节: 选择那些你认为最精华、最有启发的章节,重新读一遍。

第三招:调整心态,给大脑“减负”!

有时候,“前忘后忘”也可能跟我们的阅读状态有关。

碎片化阅读,分而化之! 如果一次性阅读大量内容会让你感到压力,那就把阅读任务分解开。每次只读一小部分,或者设定一个时间段(比如半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专注于阅读。
具体怎么做?
设定小目标: 今天就读完这一章,或者就读够15页。
利用零碎时间: 等车、午休,都可以拿出来读几页,积少成多。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有些人喜欢电子书,方便携带,随时查阅;有些人则偏爱纸质书,翻页和做批注更直接。找到最让你舒服、最容易进入状态的方式。
具体怎么做?
尝试不同载体: 如果你习惯电子书,可以试试纸质书,反之亦然。
调整阅读环境: 找一个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地方阅读,避免干扰。
不要有“一定要记住一切”的压力!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有时候读完之后能记住几个核心观点,或者对某个话题有了新的认识,就已经很不错了。放平心态,享受阅读的过程,反而更有利于记忆。
具体怎么做?
关注“我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我记住了多少”。
允许自己遗忘: 有些内容现在没记住,但将来遇到相关信息,可能会突然想起来。

说到底,读书这件事,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关键在于 “主动” 和 “坚持”。把读书变成一种和自己大脑的“游戏”,多点创意,多点耐心,相信你一定能告别“前忘后忘”,真正地把知识吃到肚子里!

我自己在实践这些方法的时候,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小挫折,比如刚开始做笔记做得有点多,感觉有点累,但坚持下来,回头看看自己写下的那些字,就会发现,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尤其是当我能在和朋友聊天时,顺口引用书里的某个观点,或者把书里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所以,别怕“忘”,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坚持去做。慢慢来,你会发现,读书这件事,真的可以变得很有趣,也很有效!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看后忘记,说明只是在看着书,并没有看书。怎么办?看书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