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结论:4G出现后,我们对移动通信的需要,已经从提升速度,变成了更省电、更稳定的需求。但现在的这个5G,明显没有响应这种需求,反而是在一厢情愿的继续提升速度,并继续劣化续航和稳定性。其注定会被迅速淘汰。
我先拿你家里的Wi-Fi举例,给你说说目前的这个5G最致命的问题。
假设现在有一种无线路由器,能让你的Wi-Fi速度大幅提升,但代价是你家每个房间,包括门厅、厨房、厕所都得安装一个无线路由器发射器,你装不?
而且,由于是多个区域,你上网的时候,从客厅走到卧室,网络就要切换一次,虽然理论上叫无缝切换,但实际上有时候会断一下,你恼火不?
如果你原来的普通Wi-Fi是4G的话,我说的这个Wi-Fi的缺点就是5G的覆盖缺点;
5G动不动宣传自动驾驶,你要知道,自动驾驶是最忌讳这种覆盖区域小的通信方式频繁切换天线(基站)的。
说完这个覆盖问题,我再说一下能耗的问题。
Intel当年推出奔腾4处理器的时候,选择了一个事后被证明是有问题的技术路线。
当年的奔腾4,性能比奔腾3提升一倍的时候,耗电要提升好几倍。台式机上,还能接受,笔记本电脑,根本就受不了,最后就是使用奔腾4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但凡用电池的时候,只能降频以确保省电,但降频后的奔腾4,和奔腾3性能也就差不多。
5G作为一个无线通信技术,服务的对象——手机,对省电这个事情,比笔记本电脑还敏感。很多人的笔记本,还是外出使用的少,插着电源在办公室工作的情况多。手机你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也不能没事就插着充电线吧?
然后5G这玩意,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耗电居然比4G明显的高。
我不客气的说,就这一个耗电高,再加上4G大部分场景下速度都下够用的现实,就等于判了5G死刑。
4G出现后,我们对移动通信的需要,已经从提升速度,变成了更省电、更稳定的需求。而5G,就是一个4星级的酒店,不从提升环境、舒适度、服务质量入手,而是给你的大床房再加个床,然后告诉你这就是5星级。
目前的这个5G,根本不适合作为主流的移动通信方案,他的场景本来应该用在机场、体育馆、步行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作为原来你用免费Wi-Fi的替换方案。
当年,笔记本上的奔腾4出处理器因为功耗问题,购买者很少,后期只能当作低档台式机处理器低价销售处理。而Intel,在奔腾4处理器被批评后,放弃了盲目提升频率提升性能的技术路线,转向了“在合理的功耗下提升性能”的方向,后续推出了非常成功酷睿处理器。
回到你的问题,目前的这个5G,寿命不长,而使用700MHz评率的5G,虽然覆盖等问题基本解决,但性能其实也就和4G差不多(类似当年降频后性能和奔3差不多的奔4),注定也走不远。
这次华为占最多专利的5G,和上次的大唐主推的TDSCDMA制式的3G一样,注定以迅速淘汰收场,几千亿的投资浪费提醒我们,中国的技术崛起,路还很长,多脚踏实地,少自吹自擂盲目自信,有利于减少浪费。
扩展阅读,当年大唐主推的3G是如何让2000亿打水漂的。
作为一个经历过小灵通退网的人,可以简单讲讲。
当时小灵通退网业绩考核压力很大,但是普通百姓你让他们换小灵通的机,却也非常的难。
再普通的3g/4g手机,也得千元上下,他们手里的小灵通终端,最贵也就是500元左右。
怎么办?怎么办?一方面运营商这边会给换机补贴,换套餐套餐费用也有补贴。但是这种软的方式,却没办法让所有人狠下心来换。
所以得来点硬的。不过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随意断人家网,否则工信部大棒不是好玩的。(之前有人断网给人改光纤被投诉过。)
不准断网,但是我可以检修,这种老设备,一个月检修四次不过分吧。一次检修2小时不过分吧。电信人也要正常时间上下班,所以我们在工作日,下午两三点钟这种电话高峰期检修也该也不过分吧。
然后小灵通用户开始投诉,疯狂投诉。不过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我们就继续这样一个月偶然断几次网。虽然可能导致家人突然联系不上了这种尴尬,但是让你们换3g4g不就好了。渐渐地,小灵通用户开始萎缩。一个基站用户一旦低于指标限定阈值,平均在线低于xx,通话时长低于xx等等。马上拆除。
这种博弈持续了几年,而且仅仅是为了一个已经行将就木的网络。年轻人不可能使用的网络,问题重重的网络。用户数量不足3g4g零头的网络。
如果要等到4g退网,这庞大用户数,稳定的服务,我很难想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工程。
我实在哥性子直,话难听。
说实话,我很瞧不起这个回答下有些人东拉西扯说些跟主题没什么关系的大话套话废话,全是瞎扯淡,一点切题的都没有!
我就简简单单问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换成5g以后,个人感觉用得有没有4g舒服?
别扯什么技术参数,行业战略,民族产业复兴。
这些都是虚的,我就问你个人感觉是不是明显更舒服,还是差不多,甚至倒退?
5g闹腾到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我相信智商正常的人都有个明确的判断。
判断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用考验你的学识和文凭,就个人真实感受就行了,文盲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家的宽带最早只有4M,后来升到20M,再后来升到100M,200M,直至现在的500M。
4M升20M,体验提升是最大的,之前只能看标清,后来直接1080P走起。
20M升100M,体验提升也很大,下热门资源一个小时就能搞定,家里好几台设备同时刷视频也不会卡。
100M升200M,体验的提升基本上是很小了,除了下东西的时候极限网速更快了一点,但许多资源都跑不满速度,所以也无所谓。
至于200M升500M,完全没感觉了,只有用测速软件才能感受到500M的强悍。不知道是我家的路由器还是光猫有问题,偶尔会发生WAN口会自己从千兆掉到百兆的故障,也就是说带宽只剩100M,得重启才能恢复,有时候我用了好几天才发现带宽只剩百兆了。
举我家宽带的例子,就是想表明,网速的提升是有边际效应的。从2G到3G,从3G到4G,体验的提升不是变大,而是缩小,至于4G升5G,因为4G实在是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需求,所以大部分人都觉得体验几乎没有提升。就我个人来说,我用的是5G手机,但我都是当4G来用的,5G信号常年关着,就用speedtest测了两回速,感叹了一下5G网速真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5G当然有它的优势,但贸然强推5G,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好的。5G的建设应该交给市场,由运营商来决定,同时继续发掘4G的潜力,而不是为了推广5G放弃4G,甚至偷偷给4G降速降体验逼用户换5G。用政策强迫运营商超前建设,过度建设,钱从哪里来,最后还不是要摊到用户头上。
回到问题本身,4G网络还要跟5G共存多久,我估计4G坚持10年没问题,毕竟2G网现在都还运行着呢,4G哪那么容易退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