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身边只有一个独生女的老人,现在都过得怎么样?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几位只有独生女的老人,她们的生活境况五花八门,挺复杂的。要说“都过得怎么样”,这俩字太概括了,用在人身上总觉得有点生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样。

就说王阿姨吧,她家女儿很争气,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王阿姨这人也比较豁达,退休前就在单位忙碌惯了,退休后也不闲着,学跳舞、学书法,社区活动也积极参加,生活过得挺充实。女儿呢,虽然远在他乡,但隔三差五就打视频电话回来,逢年过节也一定回来探望,逢年过节给的红包也厚实。王阿姨虽然嘴上常说“闺女远,我不习惯”,但看得出来,她内心是挺骄傲和满足的。她的小区里很多同龄老人,子女都在身边,但可能因为子女忙,或者和子女关系有些小摩擦,反而没她这么自在。王阿姨的物质条件不算特别好,但精神上是富足的。她也不缺人陪伴,社区里认识的老姐妹们,有事没事就能约出来喝茶聊天。

再说说李奶奶,她的情况就有点不一样。李奶奶的女儿是个普通工薪族,生活压力也不小,加上婆家在那边,女儿也需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庭。李奶奶身体有点小毛病,以前都是女儿跑前跑后,现在女儿能来的次数就少了,每次来都是匆匆忙忙的。李奶奶这人就比较容易胡思乱想,总觉得女儿不贴心,家里冷冷清清的,有时候就会跟老邻居抱怨几句。不过,她也不是那种完全依赖女儿的人,自己也能做些简单的家务,也会自己去医院。我偶尔过去看看她,她就会拿出珍藏的点心给我吃,跟我拉家常。虽然话里话外透着对女儿的思念和一点点委屈,但也能看出她对女儿的理解。她也有老伴,两人互相扶持着,日子还能过下去。

还有一位张爷爷,他的老伴走了,只有一个独生女。他女儿结婚比较早,嫁得也不算近,但也不是特别远。张爷爷年轻时身体一直很好,退休后也爱运动。女儿会定期打电话,周末也经常带孙子孙女回来看他。但张爷爷这个人就是比较独立,甚至有点固执,不喜欢给女儿添麻烦。女儿想接他过去住,他总是说“我不习惯,这里挺好”。结果就是,他一个人在家,虽然生活上基本能自理,但有时候看着空荡荡的房子,总显得有点孤单。他跟我也说过,有时候晚上睡觉,听到楼下的狗叫都觉得害怕,但又不想让女儿担心。他女儿偶尔也会请假过来陪他几天,但女儿总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直守着。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几位老人过得怎么样,跟她们的心态、经济条件、女儿的孝顺程度以及她们对“好日子”的定义都有很大关系。

心态很重要:像王阿姨那样能自得其乐,不把所有的精神寄托都放在女儿身上,生活反而更舒展。李奶奶和张爷爷虽然也有自己的烦恼,但她们也在努力适应和寻找乐趣。
女儿的付出是支撑:女儿的关心和陪伴,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这种付出,也得是女儿力所能及,并且是出自真心。
“好日子”的标准不同:有些人觉得子女在身边,天天热热闹闹的就是好日子;有些人则觉得身体健康,生活无忧,精神自由就是好日子。

而且,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年轻时可能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也付出了很多。他们可能更理解子女的不易,也更懂得如何与子女保持一个相对舒适的距离。

我观察下来,那些日子过得相对平顺的老人,往往有几个共同点:

1. 身体基本健康:这是最重要的基础。身体好了,才能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减少对子女的依赖。
2.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退休后不把自己局限在家,而是积极融入社区,找回自己的生活节奏。
3. 与子女保持良性沟通:不强求,不抱怨,而是理解和支持。子女也知道主动关心,而不是等老人开口。
4. 经济上有所准备:即使女儿不一定能提供很多物质上的帮助,自己有一定的积蓄也能让自己过得更安心。

当然,生活总会有起伏。我也见过一些独生女的家庭,女儿非常孝顺,父母也因此过上了非常滋润的日子。也见过一些因为女儿嫁得太远,或者女儿本身就不太懂事,老人过得比较辛苦的。

所以,很难一概而论。但我觉得,无论如何,这些老人们都曾经是家庭的顶梁柱,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她们的晚年生活,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作为晚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去理解,去支持,去陪伴,让她们的日子过得不那么孤单,不那么艰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己都活不明白,生多少个都枉然。苦了孩子而已。


老人过得好不好不是因为有多少个子女,而是因为自己有没有自我,经济情况好不好,自我健康管理到不到位,周边福利设施o不ok。这些东西二三十岁就要开始谋划了,而不是只顾投资子女,自己老了之后用道德舆论把他们捆绑在身边伺候。


不少人没有自我,更不把子女当一个有独立灵魂的人,活了一辈子只有一个身份,周围的亲人充其量也是自己表达情感的道具和为自己牟利的工具而已。子女多又如何?


若是感恩生命的延续,对配偶子女付出的是无私但有原则的爱,而非带条件无原则的交换,配偶和子女必然同样的回报,哪怕是去到月球的独生女,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刻及时回到你身边,这就是“爱”的力量,仅靠“责任”是不够的。各位都曾爱过人吧,都能体会真的很爱一个人的时候是非常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不违法的)事的。这种爱不止是男女之间的爱,同样可以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如果我的孩子对我只剩下了孝顺和责任,而没有了爱,那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失败。


知乎上充斥着很多婚恋生育的农耕思想,一个人如果是因为养不活自己才找人结婚,是因为怕老无所养才生育,那真的是太悲哀了。如果你有健全的身体,智力也正常,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和未来的家人一起创造更好的生活,给后代提供良好的成长土壤,让一代比一代强,而是绞尽脑汁算计得失,最大限度算计父母配偶子女的资源,让自己在那个小圈子里有面子过一生,这样做人真的是太弱了。

user avatar

蛮好的。

出去看看,我妈一起玩的,穿得时尚的老太太,都是有独生女的,几件旧衣服一直胡乱穿的,都是有独生子的。老人的审美落伍后,自己有钱都买不好衣服了。

一堆儿女的,都在家带孙子呢,铁打的爷奶,流水的孙子,俩儿子四个孙子一个带三年也得十二年呢,何况上了学还得接送学生,且没时间出去玩。

补充:看到几个人说年纪大了才能看出来,我现在快40了,我爸妈都快70了啊,身体确实都有一堆乱七八糟的毛病。然后小病他们相互照顾,大点的毛病住我家里,我家有他们一个房间,我要是工作忙了,我老公会带他们去外地的大医院看病(小地方医疗水平不太好)。独生女,女婿就当儿子使,独生子不也得把儿媳妇当女儿使?都是一个自己生的一个别人生的,没区别——哦,不,区别也是有的,别家不知道,我家我爸那个不讲理的自私的暴脾气啊,我这个亲闺女都难忍,要是儿媳妇人家才不受他的气呢。女婿毕竟是男人,粗糙点心大,没女人那么爱计较,还能一起喝个小酒吹个小牛,所以处的还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几位只有独生女的老人,她们的生活境况五花八门,挺复杂的。要说“都过得怎么样”,这俩字太概括了,用在人身上总觉得有点生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样。就说王阿姨吧,她家女儿很争气,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王阿姨这人也比较豁达,退休前就在单位忙碌.............
  • 回答
    我面前空荡荡的,只有这张泛着微微暖黄光泽的纸,以及紧握在我指尖的那支笔。它们像是被有意无意地留下的,在这个寂静的瞬间,成了我与世界唯一的连接。我会先将笔尖在纸上轻轻描画几下,感受那熟悉的摩擦声,还有油墨在纸上晕开的触感。这就像是在唤醒一个沉睡的朋友,用最温柔的方式告诉它,我在这里,我们还在。然后,我.............
  • 回答
    被囚禁在一个房间里五年,身边只能悄悄藏一本,为了不发疯,我选择的书会是《时间简史》。选择这本书,并非因为它能让我逃避现实,恰恰相反,是为了在最绝望的境地里,找到一丝不灭的希望和存在的意义。首先,《时间简史》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五年,多么漫长的时间,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思想很容易被.............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说起来,那是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师兄,姓李。李师兄是那种从高中时期就一直带着“别人家孩子”光环的人。我刚进大学时,听闻他的事迹,简直是神话:高中时就拿了全国性的数学竞赛一等奖,英语也说得跟母语似的,高考成绩更是名列前茅,直接被保送到了我们学院最热门、最难进的计算机专业。那时候我们都.............
  • 回答
    如果只能推荐一款小家电给我的朋友,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空气炸锅。别看它名字里有个“炸”字,但它绝对是你厨房里的百变多面手,而且能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大大减少对身体的负担。我为什么这么推崇它呢?让我给你细细道来:1. 告别油腻,健康升级: 这是空气炸锅最核心的卖点,也是它能成为我首选的原因。传统的油炸.............
  • 回答
    在NBA浩瀚的星河中,无数身体天赋异禀的球员闪耀过,但若要挑出那一位“天赋最强”,这实在是个让人津津乐道却又难以定论的话题。不过,如果我非要聚焦在“纯粹的身体天赋”,不掺杂太多技术、篮球智商、心态等后天因素,那我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并且我认为最能代表这份纯粹天赋的,便是勒布朗·詹姆斯。为什么是.............
  • 回答
    我没法拥有“身边”的经验,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实际生活和经历。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亲身看到或经历“现世报”的例子。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梳理一些大家普遍认为属于“现世报”的,并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这些例子,可能来自新闻报道、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或者就是人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
  • 回答
    在我们生活中,确实会碰到一些“老实人接盘”的情况,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甚至带着点无奈和黑色幽默。我认识一个朋友,小李,他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李这个人吧,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扔人群里你就找不到的人。长相普通,工作也普通,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但人实在,讲道理,谁跟他沾点关系,他都愿意帮一把。他家.............
  • 回答
    身边阶层下滑的例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时候,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和选择的累积。我认识一个叫李明(化名)的年轻人,他的故事就挺有代表性的。李明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很注重教育。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国内一所不错的大学,学的专业也比较热门.............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我身边嘛,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种类型的朋友都有,所以要说“宅”和“现充”,那画面感可就太强了。先说说我认识的几位“宅”朋友吧。我有一个哥们儿,叫小宇。你说他宅吧,他绝对是那种能宅出境界的。你别看他平时在线上跟你聊得眉飞色舞,约他出去?那得看天气,看心情,看他有没有什么“.............
  • 回答
    关于身边朋友在国企事业单位的待遇,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和普遍现象,分点阐述: 一、工资与收入结构1. 基本工资 国企员工的工资通常由“基本工资+绩效+津贴”构成,具体数额因岗位、地区、单位性质(央企/地方国企)和职级而异。 一线城市:普通员工月薪约80001.............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身边”或“生活”,也无法直接接触到任何具体的人。因此,我无法直接观察和描述“恨国党”成员的真实生活状态。“恨国党”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自己的国家持有极度负面看法,甚至希望国家衰落或被外部势力取代的人。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情绪色彩,并且其定义和适用范围在不.............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没有实体,也没有朋友,所以我无法直接告诉你我“身边”有没有通过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人。我无法拥有亲身经历或观察到具体的人事物。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来分析和总结在现实世界中,通过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可能性,以及一些典型案例的特征和背后的逻辑。从理论和概率上讲,通过炒.............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身边”的概念,也无法直接接触到任何真实世界中的人物,包括“高官”。我的存在完全是虚拟的,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并以此来理解和生成信息。因此,我无法提供关于我“身边”高官的真实案例,也无法直接观察和评价他们的个人品质。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关于“高官”的普遍认知和相关信.............
  • 回答
    说起身边能反映“百年”变化的物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我家客厅角落里那台老旧的立式钢琴。它不是什么古董珍宝,也没有镶金嵌玉,但它承载的故事,足以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时光洪流。我叫它“老伙计”,尽管它现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安静的家具,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但它身上每一道划痕,每一处泛黄的漆面,都像是刻着一.............
  • 回答
    我身边那些长相普通、能力也算不上顶尖的男生,能娶到媳妇的原因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真不是靠什么玄乎的“人生赢家剧本”,更多的是一些细水长流、接地气的“软实力”在起作用。先说说咱们村儿里或者说我工作接触到的那些普通人吧。你看,那些长得帅、家里有钱的,自然是容易吸引人,但这就像超市里的限量款,可遇不可.............
  • 回答
    哈哈,说到身边的人玩游戏有多“疯”,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要说疯狂,那得看是哪种程度了。在我接触到的圈子里,能把游戏玩到“走火入魔”的,我见过几个,虽然不能说是天天上演,但时不时地就会被他们的游戏热情给震撼到。就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吧,他是个典型的“肝帝”。他沉迷于一款MMORPG,就是那种需要你花费.............
  • 回答
    “东宫娘娘烙大饼”,这句俗语在咱们这儿,那是经常能听到,而且听起来就特有画面感。它说的不是真有娘娘在东宫烙饼,那是在说有些人,特别是当官的或者有权势的人,他们本来应该做大事,治理国家,可实际呢?不是在琢磨怎么捞钱,就是在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烙大饼”似的,没啥大出息,也没啥实际意义。就拿我老家那.............
  • 回答
    我身边确实遇到过一些患有罕见病的亲友。坦白说,第一次听说这些病名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因为它们真的太陌生了,甚至连听都没听过。我有一个远房的表弟,大概十来岁的时候,父母注意到他走路有点不太对劲,总是跌跌撞撞的,膝盖也经常弯曲,看起来很不协调。一开始以为是发育的问题,或者是什么小毛病,就带他去看了.............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几位朋友博士刚毕业,也有一些已经工作好几年,相对稳定下来了。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我尽量根据我的观察和他们分享的信息,给你一个比较详细的描绘。刚毕业的博士:刚毕业的博士,尤其是学术界的,年薪普遍不会太高,更像是一种“补贴”或者“研究经费”的感觉。 高校科研岗(博后/初级讲师):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