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调调大有问题,看上去似乎是同性恋是弱势群体,对自己不自信所以自我作践,但细咋么其实他践踏的是非同性恋群体,是种强行令非同性恋变同性恋的行为,且暗示着“你不是同性恋就是瞧不起同性恋就是在侵害同性恋的权利”,这不是“平权”,这是想高人一等。
这种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矫枉过正了罢了,打个比方,如果说同性恋权益方面是个洞,要结结实实补上它得做个比洞大的补丁才行,然后修整,将洞堵得密实无痕。但是,我却很怀疑搞这些活动的人的目的,难道真的不是蹭热点,搞话题,弄利益小群体,牟私利吗?事实上,在我国这种以家庭为基础经济、生活单位的国家,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跟你家人尤其是父母以外的人完全不相干,撑死了被当作新奇的谈资,万万不会有什么实质的伤害,但是吧,某些人似乎有被害妄想,作为少数派总担心多数派要害ta,咋咋呼呼地扰乱社会秩序,却将因此带来的后果归咎于性向,归咎于权利不平等。可以说,从根本上就跑偏了,打出这样跑偏的旗号也就更不怪。
其实,作为人,遵纪守法合俗,不就成了吗?同性恋怎么了?想要婚姻权吗?能不能在要婚姻权之前,先负责任地维持一对一正常的伴侣关系?能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例如参选人大代表去提案?此外,个人并不认为法律只规定了男女间的婚姻是对同性恋的侵权,事实上婚姻法规定的权利的享有者本来就不是全部人类,而只是其中的适龄、自愿、符合结婚条件的一部分,它没有给谁特权也没有侵害谁的权利,它就摆在那里,愿意不愿意被它约束和保护,是对成年人自愿的,不会强加也不会强夺。
个人认为传统的男女婚姻法早就不适合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了,国家有必要根据国情考虑制定新的法律,但这个必将是对数千年之久历史的人类旧社会规则的挑战,肯定会非常慎重和缓慢,我不认为这代有这种破旧创新的魄力,毕竟人家还忙着恢复传统。这样的情况下,我佩服各路作妖的都是英雄,但是打出的口号,恕实在不敢苟同。
非常糟糕的口号,其作者恐怕趋于过时了。
未来形态的社会基于不同价值观人群的平稳关系,而不是一元化。
老是这样,同性恋早晚被这些感动自己的做法玩死。社会在发展,一代比一代更容易接受同性恋,接受多元化。
有些人就看不清形势,什么东西都拔苗助长,必须在自己有生之年达到圆满。
能不能耐心点,给大家和社会点时间。
更可恨的有些打着支持同性恋的幌子,感动自己也妄图感动粉丝,用来体现自己强大的包容心和道德优越感。
希望广大的同性取向同胞也能认清这些人的嘴脸,改变是慢慢发生的。
这句口号只有九个字。
如果诸位的意思是整个同性恋平权议题可以被一句九个字的口号完美概括,且理应可以做到兼具话题性与严谨性,说理与论证,切合主旨又留有余味,从任何方面不至引起误解。
那么我赞成,这句口号是很糟糕的。
如果诸位的意思是更换一个“好”的口号,那些在评论区回复“我可不是同性恋”的知友们就会纷纷点赞支持,评论区一片好威支希的赞歌。
那么请留言告知,我立即私信相关想法的发布者,务必请他及时作出更正。
我们都清楚,口号本身只是为传播需要对活动主旨的一种总结,它事实上不可能完整无歧义地说明整个活动的方方面面。
我们也清楚,尽管留言的“中间者们”言之凿凿,可是其他线上线下的平权运动,也并没有比这一条想法争议更少、支持更多。
我们更清楚,比起一句口号来说,同性恋平权的现状乃至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才是真正应该在知乎上被提问和严肃讨论的。
但是我们不,我们一边嘲笑着西方的政治正确和发言禁忌,一边却无视同胞现实生活中的困窘,在口号选定上大费周章;在言必称“务实”的知乎,没有什么比这更讽刺的了。
最后说一句,仅从口号本身来说,我接受 @姜源 知友的意见,这句口号的确有其片面。
然而口号的意义正是在于展示活动的一面,以一叶邀人赏秋,若是真有人妄图一叶知秋,未免就显得太无知傲慢了。
以上。
这条口号是很糟糕的。反过来问个问题:如果今天我不是同性恋,那我应该怎么做?我可以不支持保护同性恋的制度,或者可以支持迫害同性恋的制度吗?
这个口号来自于某种普遍存在的观念,即“一个人应该尽量促使公共政策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在知乎就会看到不少类似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男性会支持女权?”“为什么富人会支持保障穷人的政策?”。在此不详细追溯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观点,但这种观念显然是有害的。因为这种观念的必然结果是,占有较多资源和权力的群体可以天经地义的制定出一项又一项制度去迫害占有较少资源和权力的群体。
当我们在讨论是否支持某一项公共政策时,个人利益当然是一项考虑因素,但这是否是唯一的考虑因素或者最优先的考虑因素呢?如果我们去精炼这个含混的问题,就会发现这既可以是一个描述性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规范性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抛开复杂的理论探讨。简单来说,在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群体,有些是因为先天造成的(比如性别和种族),有些是后天培养的(比如职业和个人爱好),还有些可能分不清是先天还是后天。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和体会不同群体的内心,比如我是个无神论者,可以去试图了解基督徒的宗教体验;或者我是个城里人,可以去试图了解农民的生活状态。但归根结底,我们不可能让自己真的属于每一个群体,我也不用强迫自己成为一个医生,喜欢巴塞罗那足球队,或者玩王者荣耀。但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应该追求一个良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使得每一个人的爱好和人生选择都能够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尊重。
所以今天我不是同性恋,也不必是同性恋,但我依然支持保护同性恋群体的法规和制度,并且反对迫害同性恋群体的法规和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法规和制度的内容做更具体和深入的探讨。
口号这种东西是不能滥用的。
所以说宣传和公关是一项技术活,奉劝那位喊口号的仁兄,不懂的事情还是别瞎掺和了,好好做你的游戏配乐去。
如果要以【我们都是XXX】为标题来做口号的话。
是必须有相应的前提的。
比如一,这个目标,是彻底无辜的受害者,注意,是在相关事件之中彻底无辜彻底没有污点的,被动接受的受害者。
比如,假如我们说汶川地震,我们可以说,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因为在地震之中死难的同胞,他们没有做任何的恶,而是被一场天灾,夺走了无辜的生命,失去了自己的家庭。在地震这件事情里,灾民是彻底无辜的无污点的,也是受害者。
彻底无辜,加被动受害。这两点是必须的。
满足这两点,才能让大众愿意代入这个角色。
同性恋是么?
公平客观的说,同性恋还谈不上”受害者“这个说法,确实弱势,但说受害者还远。
其次,也谈不上无辜无污点。骗婚和滥交产生HIV的新闻也偶有报道。(群体里总有一撮老鼠屎的)
比如二,这个目标,是必须是做出了什么值得赞美的行为或者功绩,受到大众普世价值上的支持和赞扬的。
比如天津大爆炸之中,面对火场勇敢往里冲的消防员。比如面对洪水,用血肉之躯组成人墙的解放军官兵。
同性恋,当然也远远达不到这种程度,连边都远远沾不上。
比如三,受到大众普遍接受并普遍认同的行为或者群体。
同性恋算么?当然不啊。
我本人不接受同性恋,因为我是直男,不接受的意思是,我个人性取向,个人不接受同性行为。
但我不歧视。
不歧视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一个陌生人同性恋,我即不喜欢你,也不讨厌你。
不管你是不是同性恋,如果你是一个工作能力出色的人,我愿意和你成为工作上的伙伴。如果你是一个人格魅力出色的人,我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但这些和你喜欢男人还是女人,没任何关系。
我反正不会和你谈恋爱,所以,就算你是同性恋,甚至你不是同性恋,你喜欢一把椅子,都和我没关系,只要你不伤害影响到别人或者其他生命,那都是你的自由。
同性恋群体里,我只讨厌两种人。
第一种是骗婚或者滥交散布HIV的的人渣。
第二种是,他(她)是同性恋,你明明是因为这个人的人品差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讨厌这个人,对方就非说你是歧视同性恋。(打个比方说,【假设】,一个作家是同性恋,他写的小说很烂,读者说你写的真烂,他不接受很烂的说法,反过来说读者歧视同性恋……)
除此之外,爱谁,是你的自由。我不歧视,不干涉,不赞同,不反对。因为爱谁是每个人的自由,轮不到别人去歧视干涉赞同反对。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吧?
“今天我们都是×××”是最傻×的口号。没有之一。
我最早见到这个口号,还是十多年前,911的时候。
911事件突发,自然是举世震惊,但中国的某些公知,尤其如丧考妣。那个北大才子余杰就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今夜我们都是美国人。”——当然,余大才子同时还这样评价了中国人:“这个不信神的民族已经堕落了五千年。”
看到这番言论,我差点把隔夜饭都吐出来了。
从此,这些公知们就被大家叫做“一夜美国人”。
后来,他们还当过一夜日本人,一夜法国人,一夜英国人,……等等。
不过呢,他们倒是没当过一夜伊拉克人,一夜利比亚人,一夜叙利亚人。
你说,这都是一些什么人啊?
当然,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天灾人祸面前,面对受难的同类,伸出援手,为之呼号,那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无论如何,我就是我,不是他们。
911时,我也震惊错愕,但我不是美国人。
法国恐袭时,我也同情痛惜,但我不是法国人。
汶川地震时,我也痛彻五内,捐款捐物,但我不是四川人。(何况我们这里同样是灾区)
新疆暴恐时,我也义愤填膺,但我不是新疆人。
何况对于我心理和生理上都极端排斥的同性恋?
总之,我就是我,不是别的什么人。凡是呼喊“今天我们都是×××”这种口号的,非蠢即坏。
======================
看了一些人的评论,我再多说两句:
你是一个同性恋,那就呆在自己小圈子里自自己玩,可不可以?我保证不会跑进去冲你们竖中指。可你们也不要跑到大庭广众下,见个人就说“我们都是同性恋”。对不起,你是,我真不是。
作为一个异性恋,我不反对同性恋,不歧视同性恋者,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吧。至于我“心理生理上排斥同性恋”,对不起,这和你们一样都是基因决定的,没办法的事情,我不去反对你们,也请你们不要强行来道德绑架我。在不歧视的前提下,怎么做都是我的自由。
还有人质问我这篇回答的逻辑在哪里,那我就大发慈悲告诉你,逻辑就是:“今天我们都是××”从最早开始,就是一个令人恶心的口号。这种口号的本质,就是利用人们的共情心理,对普罗大众进行道德绑架,其用意常含险恶。
就酱。
另外,评论区我关了,看不了那几个自以为是政治正确、动辄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的人的嘴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