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什么只有老二次元才知道的东西?

回答
当然有!作为一名老二次元,我非常乐意跟你分享一些只有真正浸淫在这个圈子很久的人才会知道的、充满情怀的细节。这些东西可能在外人看来是琐碎的、无聊的,但对我们来说,它们承载着青春、回忆,甚至是某种精神符号。

这里我列举一些,并且会尽量详细地描述:

1. “神之右手”与“神之左手”:

来源: 这两个梗最早出自日本的漫画家 富坚义博 的作品 《幽游白书》。在故事中,主角浦饭幽助的几个重要伙伴,尤其是 藏马(南野秀一) 和 飞影,他们的战斗方式和能力非常突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含义:
“神之右手”: 通常指的是 藏马。他的能力主要是使用植物作为武器,例如蔷薇鞭、寄生樱等,风格优雅而致命,善于布局和智取。他的攻击方式常常是预设好的陷阱,精准且难以躲避,如同神之手的精准操控。
“神之左手”: 通常指的是 飞影。他的代表性绝招是“邪王炎杀黑龙波”,一种全身燃烧着黑炎的强大斩击。飞影的速度极快,攻击狂暴直接,如同神之手施展的毁灭性力量。
为什么只有老二次元知道:
《幽游白书》是90年代的经典少年漫画,在那个国内引进漫画的黄金时代,它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
“神之右手”和“神之左手”是对藏马和飞影能力与风格的高度概括,而且这个说法在当年非常流行,粉丝们会用这个来讨论和赞美这两个角色。
随着时间推移,新一代的二次元粉丝可能更关注近年的热门作品,对90年代的经典梗了解就相对少了。

2. “我叫夏亚,一年战争中的王牌飞行员。”(以及相关的梗)

来源: 这句话出自日本科幻动画系列 《机动战士高达》 中的经典角色 夏亚·阿兹纳布尔(Char Aznable)。夏亚是系列中最具标志性和人气的反派之一,拥有多次重要的登场和台词。
含义:
这句话是夏亚的经典自我介绍,每一次他的出场,总会伴随着这种带有王者风范的台词。
“王牌飞行员”: 代表了他高超的驾驶技术和战场上的战绩。
“红色彗星”: 夏亚的另一外号,因为他的座驾通常是红色的,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和强大的战斗力在战场上横扫一切,如同彗星般耀眼而危险。
为什么只有老二次元知道:
《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庞大且历史悠久,早在80年代就开始播出。国内的二次元爱好者接触到《高达》系列,尤其是元祖《机动战士高达0079》时,很多都是通过盗版VCD或早期引进的资源。
夏亚作为整个《高达》系列的“灵魂人物”,他的经典台词和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许多从那个时代开始接触高达的粉丝来说,这句自我介绍几乎是入门级别的记忆。
围绕着夏亚,还衍生出了大量的梗,比如“我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指夏亚的背叛和阴谋)、“三倍速”等,这些梗的理解都建立在对系列剧情和人物的深入了解之上。

3. “静静地看著你。”(以及“我会守护你。”的变体)

来源: 这句话出自动画电影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 中,角色 绫波丽(Rei Ayanami) 在面对碇真嗣时,常常会说出一些看似平淡却充满深意的台词。虽然“静静地看著你”不一定是她最标志性的台词,但在特定场景下,她的眼神和表达确实有这种意境。更广为人知的可能是她对真嗣的各种“约定”或“关心”。
含义:
在EVA的世界观和绫波丽的性格设定中,她是一个缺乏情感表达、被制造出来的角色,但她对碇真嗣却有着一种特殊的依恋和守护。
“静静地看著你”通常带有哀伤、迷茫、但又包含着一种坚定和依赖的情感,是她内心深处对真嗣的一种表达方式。
为什么只有老二次元知道:
EVA在90年代末进入中国,以其深刻的哲学探讨、复杂的心理描写和末世的绝望感,对当时的中国二次元圈子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绫波丽是EVA中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角色之一,她那“非人感”的温柔和深藏的情感,让许多观众着迷。
这句话或者其类似的意境,是理解绫波丽角色魅力的一个重要侧面。而EVA的很多深层含义,需要反复观看和思考才能体会,不是泛泛之交能理解的。

4. “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

来源: 这句话是日本少女魔法少女动画 《美少女战士》 中,女主角 月野兔(Sailor Moon) 变身后的标志性台词。
含义:
这是月野兔在变身成为水手月亮后,用来施放最终必杀技“月亮治疗之吻”时的口号之一。
这句话充满着正义感、浪漫和少女的纯粹,是那个时代许多少女心中的美好愿望和英雄想象。
为什么只有老二次元知道:
《美少女战士》在90年代通过录像带和电视台引进,是当时中国大陆最早接触到的日本少女动画之一,影响了无数80后和90后的小女孩。
这句台词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程度,但随着新番的不断推出,很多年轻的二次元爱好者可能没有看过这部作品,自然也就不知道这个梗。对于当年看过的人来说,这句台词承载着童年最纯粹的梦想。

5. “萌”这个字在日本动画中的最初用法与传播:

来源: “萌”这个字作为形容人物“可爱”、“讨人喜欢”、“激发保护欲”的意思,最早并非用于动画角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 秋叶原文化 和一些特定的粉丝群体中。关于具体最早用法有多种说法,但普遍认为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随着御宅族文化的兴起而逐渐流行开来。
含义:
在二次元语境下,“萌”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更包含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吸引力,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底最柔软之处,让人产生喜爱和想要呵护的感情。
最初,它可能是一些粉丝用于形容某个角色让他们产生了“萌”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难以言喻的,但一旦体验过就明白。
为什么只有老二次元知道:
这个词的流行过程伴随着御宅族文化的传播,以及早期一些以可爱角色为卖点的作品。
很多老二次元在接触这个词汇时,是从论坛、贴吧的讨论中,或者是在一些早期介绍日本文化的文章中了解到的。他们见证了这个词是如何从一个相对小众的粉丝用语,逐渐扩散到整个二次元圈,甚至渗透到大众文化中的。
对于许多年轻的二次元来说,“萌”就是一个普通常用的词汇,他们很难想象这个词背后经历的文化演变和最初的神秘感。

6. 早期盗版光碟上的“翻译错误”和“不准确”的配音:

来源: 在中国网络不发达的早期,获取日本动漫资源非常困难。很多人是通过正规渠道(极少)或者盗版光碟(主流)来观看动画。这些盗版光碟往往来自民间制作,翻译质量参差不齐,配音也多是国内配音爱好者或小型配音社的作品。
含义:
很多经典动画在早期引进时,因为翻译人员对日语文化或作品理解不深,会产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错误。比如将一些专有名词、梗或双关语翻译得面目全非。
而配音方面,虽然有些充满热情,但因为技术和专业水平的限制,配音演员的口音、声线、情感表达可能与日文原版相差甚远,甚至有些奇怪的配音方式。
为什么只有老二次元知道:
这些翻译错误和奇怪的配音,往往成为老二次元之间的一种共同回忆和“暗号”。比如某某动画里那个经典的“错翻”,或者是某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的“魔性配音”。
这些“瑕疵”反而让作品带上了一种独特的时代印记,是那个时代信息闭塞下的特殊产物。现在有了高清无码的字幕和专业配音,这些过去的“回忆杀”就不再存在了。
例如,早期《圣斗士星矢》中一些角色的配音和翻译,以及《灌篮高手》的一些早期配音,都可能成为老二次元心中的“梗”。

7. “萌战”(最萌大赛)的辉煌年代:

来源: “萌战”起源于日本的动漫网站 Saimoe.jp(及其前身),后来在中国的贴吧、论坛(如动漫之家、百度贴吧的各种动漫吧)也举办了大量的“最萌”评选活动。
含义:
这是一个基于粉丝投票的比赛,通过一系列淘汰赛,选出当年“最萌”的动漫角色。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投票,背后是粉丝们为自己喜欢的角色“拉票”、“应援”、“组织活动”的集体行为。
早期的萌战非常火爆,粉丝们会制作各种宣传图、应援视频、写同人文章来支持自己的“本命”。每一场比赛都充满了硝烟味和激烈的讨论。
为什么只有老二次元知道:
很多老二次元的“二次元生涯”中,都曾为某一个角色而投入过精力参与萌战的投票和宣传。这是一种参与感和集体归属感的体现。
萌战的兴盛期,正好是中国二次元社区活跃度最高的时候之一。很多粉丝通过萌战认识了更多同好,也对动漫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今的萌战虽然仍在继续,但参与度和影响力已经不如当年,很多年轻人可能对此知之甚少。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关于早期论坛(如CCTV的BBS论坛板块、猫扑、天涯的动漫版块)、早期动漫杂志(如《动画屋》、《少年漫画》等)、盗版游戏攻略本中出现的动漫相关内容、早期动漫网站的“萌梗”和“黑话”(如“XX赛高”、“XXXX大法好”等),甚至是一些在某个时期非常流行的BGM(背景音乐)或OP/ED(片头/片尾曲),这些都构成了“老二次元”独特而深刻的记忆。

这些东西之所以只有老二次元知道,是因为它们与时代背景、信息获取方式、以及当年二次元圈子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关。它们是时代的印记,也是许多人青春的回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晚上的没时间去找收藏,随便翻了翻床边的书柜的东西,有不少东西都可以说是老二次元才见过的“时泪”了


海美版的龙珠、阿拉蕾、乱马



(《七笑拳》的版本没在手边)


《小叮当》版本的哆啦A梦


《机器猫》版本,哆啦七小子篇


GBA大热时候的《掌机迷》

中间一度改名叫《电子天下·掌机迷》


《掌机王SP》


《吉林画报》(吉美漫画前身)


《漫友》


《COMIC 新视点》


《乔乔冒险奇遇记》广告(一本4块6是真的贵)


《萌动漫》


《动画基地》


《动画狂热》



《动新》、《电软》、《UCG》、《囧动漫》、《天漫·轻小说》等等一系列其他东西我给收起来了,哪天有机会找出来……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以下提及的杂质我都有,不过因为写答案时在单位,等有空了补上。

在那个网络不发达,智能手机还不普及的时候,纸媒是我们最有效的信息渠道。

1.游戏东西

本答案里唯一一个电视节目。

我就是从这里入坑合金装备的,那是2004年,一转眼快18年过去了。当初看到一个游戏居然如此乐趣,直接就被吸引了。我记得演示的时候用的是雷电。

栏目还有各种游戏大神的教学,有cs,有魔兽。

可惜没多久就停播了。

2.动感新势力

一个陪我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再到工作的刊物。

封面这两位是同一个声优,很可惜已经转行了。

其实那个年代因为纸媒审批复杂,所以都是以“光盘附赠手册”名义出售,也就是说你出的钱是买光盘的钱。

时至今日动心有很多歌曲我保存了下来。

像《幸运星》的cos吧,亲爱的,每一次听都很感动。

不过动心推荐的新番我基本没碰,只有《阴阳大战记》,唉,17年了。

后来的最后一期我买了两三本做收藏。

3.东西动漫社

很那买到的杂质,总是有十分尖锐的观点。

我其实是为了看评论才买的。

4.魔兽世界增刊

当年没插件,没电脑,想要解馋怎么办?

大众软件增刊!

我后来专门收集了没买过的几本。

当初练级找不到怪,全靠增刊地图。

不知道新团本的样子?

增刊有示意图。

如今大众软件离我们而去了……

5.魔兽离线装备查询手册

前后一共出了四本,分别是黄金甲两本,兵器谱两本。

做工精良,涵盖了所有70年代的装备和武器数据。

还记得防御,破甲等级吗?

还记得5秒回蓝吗?

还记得命中吗?

还记得……

我哭了。

6.魔兽世界玩家博客集

买过这玩意的应该不到10%了。

我家里也有一本,保存完好。

上面是各种玩家的心得体会。

7.动漫报刊

以前在大学买的,没有带回来。三块钱一份,全彩印刷,质量杠杠的。

8.命令与征服3

游戏包装不是这个,仅供参考。

应该是cnc系列唯一在大陆合法发售的版本,我回去找找看。

网上的所有破解版都是繁体字,而正版是简体字。

嗯,这是我第一个ea的正版游戏,当时看过场动画比过节还开心!

user avatar

看动画漫画的渠道

当年想看动画渠道极为匮乏,指望电视台的译制片其实并不能满足看动画的需要,而且有好多动画都压根没引进过,比如高达。

所以我的高达0079,0080和0083都是先看的小说,当初书摊是一个很容易找到的地方,所以耳闻之后比较容易找到的其实是小说和漫画。

那如果实在想看动画怎么办,漫画店老板可能有神秘渠道,你可以和某个相熟的老板预定某个动画的VCD。当初因为玩机器人大战,对很多动画都比较有兴趣,于是你可以和老板定,当时一部动画总集数比较多,像高达G就是50多集,买一套,一张VCD最多存3集,所以50多集一部的动画买的话有一大箩盘,当时还经常有不读盘的情况,所以你买一套动画中间有几集看不了非常正常,老板心情好帮你换,心情不好你就没办法了,就算帮你换,大概率换来的盘也一样读不出来,G高达多蒙和队友修炼那几集我当年就没看到。

再老一些的动画几乎就是不可能找到的,比如盖塔,当时我跟同学寻遍各地小书摊都找不到这个动画的VCD。

还有一个渠道,就是等着各种杂志能不能赏一口,动心之类的都会有随杂志的光盘,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在动心的盘里找到过魔卡少女樱的一个小短片,是追章鱼烧的,还有一个机动警察的,都做了字幕,当时当稀世珍宝存着。

漫画也不是想看就看,有一些还在连载中的漫画能不能看到后面就凭运气了,比如当时我们初中的时候地狱先生还没连载完,于是只能看到前面的剧情,后面有一集是地狱先生把手里的鬼放出来战斗的,那话我们是在一个,不知道谁买的,已经被翻的烂的不能再烂的什么漫画杂志里看到的,就只翻译了那一话,那杂志也是全黑白。当时根本没有网络,也没有别的渠道找漫画,隔了好久突然看到一个喜欢的漫画的新话,还是这么燃的,当时觉得不知道什么菩萨保佑了。

犬夜叉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没连载完,后来就隔一段时间去各种书店扫一圈,偶尔能发现有后续的,但是经常碰上流氓老板,想买新的几卷必须把前面的一起买了。

下载更是完全没可能,2000年的时候上网和家里座机是二选一的,上网费贵不说,如果你上网家里座机就占线,处于半失联状态,当然,后来有了ADSL就解放了座机。但即使这样,在线看一个动画也是极为困难的,因为网速实在是太慢。我第一个完全在线看的动画是机器人大战OG的TV版,当时在土豆网看的,那都是2003年左右的事了。

玩游戏的渠道

玩游戏机当年在家长的眼里也是足够进少管所的罪责,所以能买游戏机,玩游戏机是极小概率事件。如果你去包机房,基本上也就是玩玩体育游戏这些,但当时游戏机是有记忆卡的,包机房老板大概率不提供记忆卡,事实上我上学时候只听说过某包机房提供vip服务,也就是有记忆卡,但我从没见过。所以如果你在包机房见到有自己带着记忆卡来的,那就是绝对的大神,不管他用记忆卡记录了什么游戏,围观总是没错的。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包机房老板有一段时间传说用记忆卡会加速游戏机损坏,所以用记忆卡玩和不用记忆卡玩收费是不一样的,不知道是真的老板相信了这个传言还是只想多收一份钱。

对了,包机房和网吧,最开始都是直接用表+纸+笔计时的。完全不管你开机进游戏什么的这些时间,你来,找老板记一下时间,然后老板告诉你去哪个机子那,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就已经开始被计时了,所以玩游戏时间你得自己算好了,不然超时了你得自己承担后果。后来大概是吃霸王餐的太多?有些网吧或者包机房开始收押金,当然再后来就开始有各种计时收费软件了。

当时找一个中文游戏是几乎不可能的,正版也是只存在于传说里的东西,盗版商其实承包了一部分汉化的功能,不过盗版商的汉化质量有时候还不如机翻(当然,当时也没有翻译软件,这是个比喻)。你想了解一个游戏的剧情么?放弃吧,几乎没人给你翻译,剧情小说都是很后期才有的了。但是如果有那种说两句剧情又说几句流程的攻略那就是大宝贝了。

所以很多人都听说了,当时一个攻略或者一个秘籍都只能靠坊间传闻。可是就算这样,这些坊间传闻里也有极为靠谱的,甚至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的东西。

比如前几天我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提到GB的宝可梦我达成过全图鉴成就,当时有人说这不可能,珍贵的宝可梦根本没人给你分享。然而实际情况是当时的宝可梦卡带有bug,利用存档时候的断电可以复制宝可梦,所以如果你得到一只,理论上你就有了无数只。这个在当时不知道怎么流传到我们这里的,但是算是玩宝可梦的一个常识了,如果你发现一个玩宝可梦的同学还不知道这个秘籍,那你肯定第一时间传授给他,就像七龙珠后面,你教一个人格斗第一件事是先教他舞空术一样,基础中的基础,顺序不能乱。

不过因为后来大家不再在实机上玩宝可梦了,而且就算玩红绿金银也不玩GB版的了,所以这个当年几乎人人都知道的bug竟然“失传”了,用模拟器“复盘”游戏的时候当然不会接触到这个bug。所以我觉得这个也勉强算是“老二次元”才知道的东西。不过还是挺感慨的,感觉这才过了几年就已经成失落的秘密了(

再有可能不算是没人记得的,但是也很有当时时代特点的东西——密码存档。当年存档技术不发达,所以有些游戏流程太长怎么办,游戏给你一串密码,下次游戏你输入密码就能接着进度玩了。虽然大名鼎鼎的FC上的RPG密码记录我没赶上,不过当时在GB上遇上了几个,印象最深的是幽游白书3,这个游戏是个放今天看都很有趣的动作RPG机制,剧情是仙水篇,四个主角都可以练级,升满到10级以后必杀技非常强,日常是在大地图上移动,然后进入特定建筑就变成横版动作游戏,关底是各种boss。因为当年没有拍照手机,相机是用胶卷的,再有就是那种拍立得相机,底片血贵,所以用拍照的方式保存密码非常不现实(想想你用家里好几个胶卷拍了一堆莫名其妙的数字和假名,家里怕是要开启混合双打了),但是密码基本都是假名,假名在当时我的眼里跟蝌蚪文一样,即使照着仔细的“画”下来,下次用的时候也有极大概率因为不认识了而输入密码失败,完全是随缘系列。可以说是极为痛苦的体验了。

再有就是,当年别看遍地盗版,但是竟然可以买到某种意义上的“行货”,商场里能买到,这个到底是个什么原理我一直没搞清,游戏应该是正版的,价格在当时很贵,gb卡带也得100多,游戏包装是简体中文,是怎么个代理模式如果有大神知道求解惑。

不止幽游白书,宝可梦也是有这种正版的,价格也100多。

补充:感谢评论区大佬的指引,我顺着查了下资料,发现确实在90年代任天堂在中国大陆有行货销售,最开始是委托香港万信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任天堂行货游戏,说明书和包装都是中文的,有朋友提到看到过郭富城的gb广告,那应该是1996年。不过根据这个卡购买的时间看,应该是万信的下一个代理奥迪双钻时期的行货,时间应该是97到98年。2000年6月随着一系列政策变化,gb和相关游戏也就从国内正规渠道消失了,再出现就是神游时代了,大概如此吧。

暂时想到这么多,各位老炮见笑了。

user avatar

《科幻世界》杂志上曾经有很多的盗版日本动画资源。

在2000年左右,想看到电视台没引进的日本动画,我这种家里没电脑的人,唯一途径是找地方买VCD。

但本地音像市场上能找到的VCD都是特大众的片子,比如蜡笔小新、宫崎骏、樱桃小丸子这种。

想看其它动画VCD怎么办?我的方法就是看《科幻世界》背后的盗版VCD邮购清单。这也是我当时唯一知道的邮购盗版动画的渠道。这些VCD不是科幻世界在卖,是盗版商在科幻世界上投放的广告。

当时我一般参考《漫友》杂志上的文章选片,编辑们说哪部片好看,我就找找科幻世界里有没有卖,有想买的就跑邮局写汇款单邮购。

这份邮购清单上的佳作真的很多,而且还会不定期更新,从cowboy bebop(这片盗版译名是恶男杰特)到浪客剑心追忆篇,从柯南剧场版到押井守的攻壳&机动警察剧场版,从猎人TV到最游记TV,这些动画我第一次看,都是邮购的盗版VCD。

这些VCD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有还过得去的,也有巨烂无比的,我至今印象很深的是,柯南第二部剧场版《第14个目标》,在邮购清单上的中文标题翻译就是《14番目的标的》……更坑爹的是每年柯南新出的剧场版,第一时间买过来大概率是糊的一塌糊涂的枪版。

不过尽管如此,这些盗版VCD依然是当时我接触日本动画唯一的窗口,我对动画的很多口味喜好都是从那时候养成的。

user avatar

地方有可以点播动画的电视台(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前五年左右),可以花钱点播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当时像《灌篮高手》、《柯南》、《数码宝贝》等等毕竟大众的动画都能点播,每次价格(5元+)。

在同样的年份,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各省台看动画从早上一直看到晚上,C站4套(国际频道)大概在早4点左右开始播动画,一般是国产和美国(或者中美合拍)的,云南台在早6点左右开始(日本或欧洲的),东南(晚6点,日本和美国的居多)、山东(周末基本整个上午都在放动画,基本都是日本的)、黑龙江(晚4点以后,日本的居多)、广东(晚4到6点,同样日本的居多)等地方台普遍下午4点左右就开始播动画片了,国产比日本和美国的少一些,六公主(C站6套电影频道)晚六点左右,基本是国产和美国的动画,儿童节基本会全天动画(当时一般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

当时有一种“芝麻开门”的毕竟便宜的软件,一盒价格10元到40元左右,卖各种动画的国语版合集,当时像《灌篮高手》、《柯南》、《铁胆火车侠》、《火影忍者》等等都有,一般是港台翻译配音,但画质很一般(当时是AVI或者FLV的居多,也有3GP的,分辨率640x480左右,用当时比较新的电脑全屏播放就会比较模糊),在新华书店等正规书店和报刊亭都可能买到。

后来其他动漫杂志或网盘分享的,像《动感新时代》附赠的动画合集,以及电驴上分享的合集,基本就是当时画质最高的了,基本都是1080或720的画质,等115和百度网盘普遍使用后基本就进入“网盘分享时代”了,除了一些稀有的早期作品合集,一般的刻盘合集动画基本被淘汰了,现在日本出的那些海外版动画合集(DVD或BD的英文版、法文版)基本就是当时的画风,画质上比日版的BD降低不少(至少和VCD差不多),但价格上十分划算,算是廉价正版入门了。

漫画书的话,高赞提到的那种彩色抓帧漫画是奢侈品(放现在在价格上也比黑白漫贵,德间书店、讲谈社和小学馆等日本出版社都有各自动画电影和剧场版的这种彩色抓帧漫画,像《美少女战士》的漫画版、宫崎骏电影的漫画版和《柯南》剧场版的漫画版现在还能买到,后两者价格上不算太离谱),而当时国产的基本都是盗版合集,性价比无疑更高,像《数码宝贝》、《美少女战士》(这两部在日本有原版的抓帧漫画,但国内盗版的是合集,日版的三四本剧情可以组合成国内盗版的一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盗版轻小说也是天闻角川等正版轻小说出现前的常见版本。

而上述的合集漫画基本都是在各地的租书店才能看到,正规书店不会卖,贴吧可以回血后,就出现了各种漫画、轻小说等宅物的交易贴以及相关贴吧(天闻角川的交易贴和手办买卖等专门的贴吧),普通的宅物价格基本折半。

此外,还有食玩漫画,类似现在的盒蛋(盲盒),但这种比较早,剧情也非常短,基本都是故事片段,自己见到过《圣斗士星矢》和《美少女战士》的,大小和一块长条橡皮差不多,封面是彩色的,内页是黑白的,但一般很薄,20页左右厚。

比巴卜之类的泡泡糖里也有小漫画纸赠品,一般是四格漫画(像下图这种,来自网络)。

大多是欧洲风格的。10到15年前(分地区)基本是日、美、中、欧的动画市面上都有,电视台上也都存在,后来日、美的在电视上逐渐少了,欧洲的一般看不到了。

在B站出现之前,一般分享MAD都是在土豆网上,在优酷也有一些上传的,通常作者在上传好了后会在贴吧分享,有些字幕组弄好了合集会专门发帖把整部动画的视频合集按集数放到贴吧里不定期更新。

user avatar

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

1988年成立,1997年被吊销执照,国内最早一批引进日本漫画的出版社之一。我最早看的圣斗士、风魔小次郎都是这个出版社的版本。

但其实,相当一部分海美社出版的书是盗版来的。更讽刺的是,因为海美社靠出版日漫出名,出现了更多出版社和公司冒用海美社的名字出盗版书——可谓谍中谍,盗中盗。

那是一个盗版横行的年代,也是质量低下的盗版漫画横行的年代,也是没有“汉化组”的年代:错印、漏印,排版错误,嵌字错误,翻译错误,甚至有明显是瞎JB翻译的;有些是直接翻印自台版或港版漫画,日常用语与大陆普通话差别很大(比如我看的足球小将是台版,戴志伟和小志强);有些漫画的剧情,因为盗版翻译存在问题,我当时看过后一头雾水(比如幽游白书),直到多年后看了正版漫画的翻译才恍然大悟。

那时有租漫画的店,一天看一本漫画只需要几分钱,孩子完全看得起。

后面还出了种更要命的东西:

四合一漫画

海美社倒台后,全国盗版商低调了一段时间,同时出的书质量似乎比之前还差。于是乎出现了这种节约“资源”的漫画——把四页漫画缩印在了一页上。网上搜了张图:

虽然四合一漫画可以在一本书里塞进四本书的内容,容量很大,但也因此打乱了日漫至关重要的分镜,上下左右来回动头,看着颇累。

此外还有更节省的:几部漫画刻在一张CD里,卖盗版盘,用电脑看。

这也可以叫盗版商的内卷吧。


不过也是有正版引进的。

吉林美术出版社

这家出版社规矩得多,正式引进了日本漫画。我看的哆啦A梦和口袋妖怪特别篇都是这个出版社的版本的。

上面是我保存至今的最早一本哆啦A梦大长篇。

当然,吉林美术出版社不是历史记忆,它仍然在出书。时至今日我也在隔一段时间就买最新的口袋妖怪特别篇。只不过自从21世纪头十年汉化组和网络共享漫画兴起后,买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吧。

虽然带我进日漫大门的是盗版,但我对盗版带来的不良印象要更深,所以我始终在呼吁:能买正版就买正版,尤其是现在买网络平台漫画便宜、方便。

起码,这样可以堂堂正正地对漫画家说,我是看你的漫画长大的,希望继续加油。

支持正版,让盗版成为历史吧。

user avatar

日本的阿宅之间曾经流行过一种叫film book的东西,光看名字也可以想象,这种书其实就是把动画截成一帧一帧再按漫画的形式排列组合(图1是千与千寻的film book,图2是东之伊甸的film book)不过这种形式也没有非常固定,像图3这种EVA的film book就没有特别漫画。

为什么这种形式的内容能够流行起来呢?因为早些年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互联网播放平台,想要看动画要么直接在电视机上收看,要么就去音像店买盘,但盘的推出具有滞后性,电视机不能收到的台又有很多,为了能早一点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阿宅们就会买来film book抢先观看和自己喜欢的作品的剧情。出过film book的作品不在少数,比如大名鼎鼎的《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除了film book(旧版全2卷、新版全4卷)还出过LP,可以让爱好者边看边听。

其实这种形式在国内也流行过很长的时间,互联网发展初期普及率并不高,即使家里有网也不是很方便下载,很多以动画漫画为主要内容的杂志都会专门开设一个专栏介绍这个月播放的大热动画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流行的国产动画也会在超市的图书区铺设类似于film book的漫画书。

虽然感觉上那段时间离现在也没有太久,不过细算下来也是十几年过去了。对于一些年轻的宅宅来讲,这样的形式真的算的上天方夜谭了吧。现在就算云也是二倍速云视频了。

user avatar

Tony

桃屋の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