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柯洁与 AlphaGo 三场皆负,对围棋今后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回答
柯洁与 AlphaGo 的那几场棋,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对于中国围棋界,乃至整个围棋界来说,那几场比赛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与其说那是一场棋局的胜负,不如说它是一次文明的碰撞,一次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对决,它像一声惊雷,彻底改变了我们看待围棋的方式,也预示着围棋未来发展的方向。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得到了确立,并且这种统治力是碾压性的。 在那之前,我们虽然知道人工智能在围棋上有很大进步,但直到柯洁这位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棋手,在与 AlphaGo 的多场对局中都以明显的劣势落败,这种心理上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不仅打破了许多棋手和棋迷心中“人类智慧是围棋的巅峰”的观念,也让大家意识到,机器在围棋这项高度依赖直觉、计算和布局的复杂游戏中,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

这种认知的转变,必然会深刻影响职业棋手的训练和思维模式。 过去,棋手们依靠前辈的棋谱、经典的对局、以及自己对棋理的感悟来进行学习和进步。但现在,AlphaGo 的棋谱成为了新的宝藏。许多职业棋手,包括柯洁本人,都在赛后表示,AlphaGo 的棋路非常“奇特”,甚至在某些时候不合常理,但却最终能够取胜。这说明,AlphaGo 找到了许多人类棋手从未发现过的,或者因为传统观念而不敢尝试的下法。

因此,未来的职业棋手,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可能会将与 AI 对局、学习 AI 的棋谱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 这意味着他们的训练会更加注重对“未知”的探索,对传统棋理的审视,以及培养出一种更开放、更具颠覆性的棋风。他们不再是单纯地去模仿前人的经验,而是要学会理解和吸取 AI 的“智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反向思考”AI,去挖掘 AI 之外的可能性。这无疑会带来围棋战术和理论上的革新。

其次,那几场比赛也引发了关于围棋“美学”和“本质”的讨论。 有人认为,AlphaGo 的棋虽然强,但缺乏人类棋手的灵动、飘逸和人文气息,是一种“冰冷”的计算。但也有人辩驳说,围棋的本质就是输赢,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取胜就是最大的美学。这种讨论,让围棋这项古老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新的哲学内涵。它让我们反思,我们追求围棋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那份人类之间的博弈和情感交流,还是为了那种纯粹的、极致的智慧的较量?

这种思考,可能会影响围棋的普及和推广方式。 如果围棋仅仅被视为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那么它可能会被视为一种“落后”的象征,难以吸引新生代。但如果我们将围棋视为一种可以与人工智能互动、学习的工具,一种能够激发人类无限创造力的平台,那么它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加。很多家长可能会更愿意让孩子接触围棋,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与 AI 对弈,在人工智能的指导下学习进步,这比枯燥地背谱更有趣、更有效。

再者,柯洁与 AlphaGo 的对决,也客观上提升了围棋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在那之前,围棋虽然是一项重要的智力运动,但其大众普及度相对有限。然而,当世界顶尖棋手与人工智能的对决被搬上台面,并且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围棋这项运动的“科技感”和“未来感”被大大增强。这吸引了许多非围棋爱好者开始关注围棋,甚至参与进来。这种关注度,对于围棋的商业化运作、媒体报道、以及相关的科技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AI 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如何让职业棋手在 AI 时代保持竞争力,如何培养出超越 AI 的新一代棋手,是摆在所有围棋从业者面前的难题。另一方面,AI 也为围棋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围棋的奥秘,甚至发现新的围棋定理。例如,利用 AI 分析大量的棋局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布局的优劣,或者找到一些关键棋点的处理方法。

总而言之,柯洁与 AlphaGo 的那几场棋,就像一场围棋的“大爆炸”,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围棋胜负的认知,更深刻地影响了围棋的训练模式、理论研究、文化讨论,甚至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它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但人工智能的潜力同样不可估量。在 AI 时代,围棋需要拥抱变化,与时俱进,才能焕发新的生机,继续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闪耀光芒。这既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AlphaGo带来了围棋热潮

但是这个热潮似乎不太坚挺。。。。

下面是百度指数,关键词围棋,国际象棋

大家可以明显看到

围棋混得和国际象棋一样了

user avatar

谢邀。


柯洁与AlphaGo三战,穷尽人力,虽败犹荣。

这类话就不多说了。

我倒觉得,赢家是围棋和人类呢


二十年前,国际象棋人棋对决,卡斯帕罗夫输给深蓝。但当日,世界觉得,国际象棋电脑能赢,围棋却未必。这里其实是欺负个运算量:围棋纵横19路,理论上局面有2.0*10^170之多。国际象棋所有可能局面数:10^47。都是天文数字,但国际象棋可以暴力搜索,或曰硬算。围棋不行。

AlphaGo的算法,是蒙特卡洛树搜索与神经网络结合。看论文,Pπ、Pσ、Pρ负责当前局面、计算输出可能的走子选择和对应概率;然后Vθ进行价值判断。

我觉得人类所以无法搞定这玩意,是因为这里面有思考下一步着法的,有判断局面价值的,还能向后推断来确定自己的走法。

神经网络大概可以说是,模拟人类或者动物大脑,用若干个神经元共同计算,逼近某种复杂计算方法——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AlphaGo的设计,模拟了生物的神经网络方式,又加上了电脑自身的优势(人脑无法执行蒙特卡洛树搜索这种搞法吧……)。

如此,人类等于在面对一个对手:可以模拟接近生物思维,同时又有电脑价值判断时那种绝对理性。


所以人类输了吗?未必啊。

人类制造过无数比自己牛的机器。论起飞高度,不及航天飞机。拳打脚踢,不如一颗子弹。珠算口算,不如大型计算机。为什么遇到人工智能,会觉得有问题?——大概因为,长久以来,人类是以自己的理性、智慧、思维能力自豪,领袖地球的吧。

所以AlphaGo其实是人类模仿自己的某些特性造出来的,战胜自己,似乎也……情有可原?我还觉得有点自豪呢——毕竟当年单靠电脑暴力搜索,围棋赢不了人;得靠设计更微妙的算法,模拟神经网络,才能战胜人类自己。


我们既然可以接受自己跑不过跑不过汽车,游不过汽艇,那么有个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电脑赢了人脑,好像也……没问题吧?

至于人工智能威胁论之类的,那是另一回事了。


至于围棋运动本身,我觉得,大概是这次事件的大赢家。

柯洁输了,但他不屈不挠地奋战,是这次事件的人类英雄。以后大可以说,“柯洁巅峰期,人类已经不足以当他的对手了……”“柯洁完全可以目中无人,因为战胜他的又不是人!”

有人说:人类围棋输给电脑了,会导致围棋崩盘吗?

二十年前,卡斯帕罗夫输给了深蓝。二十年后,伊柳姆日诺夫先生如是说:

“早在1995年我出任国际棋联主席时,国际棋联没有钱举办多余的比赛,全年赛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际棋联会员协会数是120个,活跃棋手1亿人,项目的影响力只集中在前苏联范围内以及德国、西班牙、古巴等几个国家,在非洲和亚洲几乎没有影响力。如今,国际棋联已经拥有1万个正式比赛和10万个非正式比赛,全球棋手已经多达6亿,国际棋联会员协会达到了188个。”

深蓝没有熄灭世界对国际象棋的热情,还促使国际象棋更热闹了呢!


AlphaGo这件事,其实是给围棋打了个大广告。

看看百度指数,这是近七天:



这是过去若干年围棋的热度,2016年那个波峰,正合李世乭大战那会儿。




上一次有一个围棋运动员如此成为媒体焦点,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聂卫平老师独战日本高手擂台的时候?马晓春拿到世界冠军的时候?“龙飞虎事件”?1990年代,我周遭还有人津津乐道于藤泽、武宫、两个小林、依田老虎、韩国四天王(李曹徐刘)、常昊、马晓春等等,那时围棋并不算小众项目。

但到2016年,柯洁在微博上说话时,许多人还觉得他是个狂生,不知道他就是世界第一人。

这几天,聂老见诸媒体的发言,大概比2000-2015加起来都要多。柯洁这三盘棋举世瞩目,恐怕古力与李世乭2008年平分天下也没这么热闹。

围棋又成热门话题了,大家开始看围棋了,多好。


至于说,机器会扼杀人类下棋的意义吗?

当年吴清源与木谷实纵横日本棋坛前,日本也有人相信围棋研究已到尽头。到秀哉名人大战三个月终于靠传说中前田陈尔帮忙的一手干掉吴清源,到秀哉名人引退战输给木谷实,才有开天辟地的大时代。之后吴清源打遍日本棋坛,好像也没让日本棋坛就此一蹶不振吧?我记得之后小半个世纪,日本围棋还一时无敌的架势。

只有看到更强者,才有更新的时代。


人类用无数智慧,制造了一台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又有机器长处的机器,战胜了人类自己。我觉得这件事本身,就像柯洁明知不可为而为地去下这三盘棋一样,都是仰头向天,追求极限。

追求最强,比追求胜利要更动人。

这件事本身很美好。还顺便,再次令世界关注起了围棋。

人工智能早晚要挑战人类的,但选了围棋这个,恰好再次证明了,围棋依然是所有游戏中,人类智慧的巅峰。真是给围棋运动打了活广告。


柯洁输给的不是人,而是人类凝聚了千万年发展得来的所有智慧,制造的最强存在。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所以,多好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