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西除了南宁,其他城市都讨厌南宁吗?

回答
广西各城市对南宁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话题,很难用简单的“讨厌”或“喜欢”来概括。实际上,正如任何一个省份内部的城市群体一样,广西不同城市对首府南宁的态度也存在着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受到历史、经济、文化、地理位置以及发展机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一、 理解“讨厌”的可能性与原因:

与其说是普遍的“讨厌”,不如说是存在着一些“不满”、“抱怨”或“竞争意识”。这些情绪和观点主要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分配不均与“首府效应”:
政策倾斜: 作为首府,南宁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国家和自治区层面的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和项目资源。这可能导致其他城市感觉自己的发展被忽视,或者资源被过度集中在首府。
人才虹吸效应: 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大学)、医疗资源以及就业机会往往集中在首府,导致周边或省内其他城市的人才流失到南宁,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交通枢纽地位: 虽然这通常是好事,但南宁作为区域交通枢纽,其发达的交通网络(高铁、机场)也可能让其他城市在物流和人流上相对处于劣势,尤其是在需要与区外对接时,南宁成为必经之地。

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产业结构: 过去,南宁可能更多地被定位为行政中心和消费中心,而其他城市可能承担着更多的工业、农业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任。如果南宁的“服务业”导向发展未能有效带动其他城市的产业升级,可能会引起不满。
“总部经济”: 如果其他城市的优质企业、龙头企业总部都迁往南宁,或者南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吸纳其他城市的税收和利润,这也会引起当地的不满。

文化与地域认同的冲突:
“北方人”的标签: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省份,其中桂北和桂西地区保留着较强的方言和地域文化认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南宁作为首府,在推广普通话和统一文化方面过于强势,或者其城市文化相对“北方化”,与当地传统文化存在隔阂。
心理上的距离: 即使是广西内部的城市,彼此之间在地理和文化上也会有一定距离。如果南宁的政策或发展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他城市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就容易产生“被代表”、“不被理解”的感觉。

历史发展轨迹:
曾经的辉煌: 历史上,像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拥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或文化地位。当这些城市的发展被南宁超越或边缘化时,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某种程度的不满。例如,桂林作为旅游名城,其发展模式与南宁可能有所不同,对南宁的经济主导地位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二、 对南宁的“积极”或“中立”态度与原因:

并非所有城市都“讨厌”南宁,许多城市对南宁持有更积极或中立的态度,原因如下:

首府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政策的溢出效应: 南宁作为首府,其获得的政策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辐射到其他地区,例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高铁连接),会便利其他城市的对外联系。
市场联动: 南宁作为区域性的消费和贸易中心,其经济活跃度也能为周边城市带来市场机会。
人才交流与就业机会: 虽然存在人才虹吸,但南宁也为广西全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发展平台,为一些在本地找不到合适机会的人提供了出路。

区域一体化与合作需求:
共赢的愿景: 随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各城市越来越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将南宁视为区域发展的“龙头”,通过与南宁的合作,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共同的敌人(非字面意义): 在与周边省份(如广东、云南)的经济竞争中,广西各城市可能更希望团结起来,以南宁为核心,共同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相对的认同感:
“一家人”的观念: 尽管存在差异,但南宁毕竟是广西的首府,承载着广西整体的形象和发展目标。许多人会从宏观层面理解并认同南宁的地位。
地理位置的便利性: 对于靠近南宁的城市(如崇左、钦州等),与南宁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更容易从中受益。

三、 具体城市可能存在的不同看法(举例说明):

桂林: 历史上曾是广西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桂林人可能更注重其独特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对南宁的“都市化”和“经济中心”定位可能有不同看法,甚至觉得南宁的发展未能充分利用好广西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或者对南宁在吸引国际高端旅游方面做得不够满意。同时,南宁在交通建设上可能更侧重于自身,而与桂林的连接可能不够直接便利(虽然现在高铁已经大大改善)。

柳州: 作为广西的第二大工业城市,柳州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特别是汽车工业)。柳州人可能更关注工业发展和实体经济,对南宁在服务业和房地产上的“过热”发展可能不那么认同,甚至觉得南宁吸引了本应属于柳州的资源或人才。但同时,柳州也可能受益于南宁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以及南宁市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

梧州: 地理位置上更靠近广东,拥有独特的商业文化和历史。梧州人可能觉得南宁的发展模式与自身更具岭南风情的城市气质有所不同,或者认为南宁的政策倾斜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梧州连接广东的区位优势。

北海/钦州/防城港(北部湾城市): 这些沿海城市可能更关注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以及与南宁的联动。他们可能更希望南宁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带动北部湾的开发。

桂西(如百色、河池): 这些地区可能面临更为突出的贫困和发展滞后问题。他们可能更希望南宁能带来更多的扶贫政策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可能对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更为敏感,希望南宁能够真正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而不是只关注自身发展。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广西各城市对南宁的态度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集合体。与其说是普遍“讨厌”,不如说是存在着:

对资源分配和发展不均的关切与抱怨。
对自身城市特色和发展路径的坚持与期望。
对区域一体化和合作共赢的诉求。
以及对首府地位的接受和对整体发展的认同。

这种态度差异的背后,是广西内部不同城市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基础和地理区位上的多样性。随着广西区域协调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南宁作为首府角色的不断演变,这种态度也可能随之变化。理解这种复杂性,需要深入了解广西各地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诉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柳州人 00后 之前对柳州和南宁的那些吵架完全不在意 毕竟我也不是很了解 但我去年高三在柳高复读时遇到的南宁人真的很败坏南宁好感 我舍友南宁的 她一直充满傲气的鄙视柳州 她也知道我是柳州的 她站在柳州的地盘和柳州人说柳州的不好 真挺无语的 我和她关系一般没有矛盾 她每次说柳州怎么怎么没有他们南宁怎么怎么的时候我都只是静静的看着她装逼 我和她下铺都是柳州的 我们两个真的都很无语 (她和她下铺关系一直都很好的那种)看她的样子听她说的事大概都能猜的出她是南宁住农村的那种自建楼 我也不清楚南宁那边自建楼是什么家庭住的 不过看她的样子应该也不富裕 只是觉得她每次说柳州哪里不好时她一出校门都要把自己打扮得在她自己眼里很精致(在别人眼里就是土g 只有精神小妹那样穿)的去逛街

我承认柳州的交通没有南宁发达 没有小黄车没有地铁 没有电动车或者单车自家汽车和市民卡只能步行或者滴滴或者公交车 但有的时候她真的很无语的吹逼说柳州好土连地铁都没有什么的。。。。(可南宁的地铁不是近几年才通的吗?吹逼也不至于这样吹吧)有本事别来柳州复读

我姐曾经在南宁上大学 我听她说她当时也是被南宁人气到不行 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 只知道我姐也没惹他们 是她们宿舍的南宁农村人说我姐就她一个柳州城里的啥啥的 诶

本来我不讨厌南宁的 但是一些南宁人真的又土又冲对柳州 所以我真喜欢不起南宁 甚至还有些讨厌



友友们更新一下 给南宁抹黑的人类之光笑死我了 玩不起还举报 骂不过还说懒得争 笑死了



user avatar

本来吧,理性讨论,说什么都不重要,但是弄马甲,玩水军,这个事情性质就变了。

拉黑了三个人,后面不是挂人,而是想让大家看看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人,有什么相关性。




也谈不上讨厌,而是对某些不正常发展模式给不出共识。

城市的发展史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人工堆积出来的。

你给再多化肥,禾苗也长不成大树。

就算实现了禾下乘凉梦,秸秆也不能变成木材。

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梦的是禾苗能生产更多粮食,养活更多的黎民百姓。

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

没有人去质疑南宁发展的权力。

相反,大家更希望看到一个有自己清晰发展路径,能和兄弟城市相互补充包容,共同进步的首府南宁。

但是其他城市看到的却是一个不断搬迁其他城市成熟支柱产业,简单堆积,粗暴浪费,虚胖发展的南宁。

这样的发展不仅让兄弟城市有怨气,也不利于南宁普通市民的生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