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劝说父母家人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必要的重视?

回答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你们大家,今天我想跟你们好好聊一聊,关于那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事情。我知道你们可能觉得我有点小题大做,或者觉得这病离咱们还远着呢,但我想认真地跟你们说说,为什么我觉得咱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我知道你们一直以来都很爱护我,也总是把家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我爱你们,也珍惜咱们这个家,我才更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个病毒的“新”在哪里,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们可能听新闻里说过,这是个新病毒,以前没出现过。这就像是一个全新的敌人,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在不断深入。以前咱们对付一些疾病,可能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但对于这个新型病毒,它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传染性强: 你们想想,为什么它能这么快地在全球蔓延?说明它能在人与人之间非常容易地传播。即使是看上去很健康的人,也可能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把病毒传给别人。这就好比一个不小心打个喷嚏,就能把看不见的“种子”散播出去。
潜伏期长: 有些人感染了病毒,但好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表现出症状,甚至有些人可能一直没有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这意味着,我们即使没感觉不舒服,也可能已经带上了病毒,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了身边最亲近的人。这比那些一出现症状就能被大家警惕的疾病要更加狡猾。
症状多样,有时不易辨别: 刚开始得这个病,症状可能就像普通感冒,比如发烧、咳嗽、流鼻涕、嗓子疼。这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觉得“哦,就是个感冒嘛”。但事实是,这些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于咱们年纪大一些的长辈来说,一旦感染,病情发展可能更快,也更危险。

为什么我们需要如此重视,甚至改变一些习惯?

我知道让大家改变生活习惯不容易,尤其是一些老习惯,比如喜欢串门、喜欢热闹的聚会。但这次的情况真的不一样:

保护自己,更是保护家人: 咱们家有人年纪大了,身体抵抗力相对弱一些,一旦感染,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咱们不是怕生病,而是要尽量避免那些我们力所能及可以避免的风险。想象一下,如果因为咱们一时的疏忽,让最爱的人遭受病痛,那该多么让人心疼和后悔。我们的每一个防护措施,都是在为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屏障。
对社区负责,对社会负责: 这不只是我们家自己的事,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病毒传播起来,影响的是整个社会。当大家都做好防护,就能大大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也让整个社会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咱们少一次不必要的聚集,可能就是少了一次病毒传播的机会。
科学的防护措施,是有效的武器: 你们可能觉得戴口罩、勤洗手有点麻烦,但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却是我们目前对抗病毒最直接、最有效的武器。

戴口罩: 就像给咱们嘴巴和鼻子加了一层“防护罩”,可以挡住飞沫传播。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或者需要和别人近距离接触时,戴上口罩,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双重保护。
勤洗手: 咱们的手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手上可能沾染了病毒。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或者用酒精消毒液,能有效地杀死手上的病毒,避免通过手接触到口鼻眼而感染。别小看这个动作,它能挡住很多看不见的危险。
保持社交距离: 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为了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这就像咱们平时走路,离马路边远一点会更安全一样。
注意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能减少病毒在空气中聚集的可能性。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应对?

我希望咱们一家人能够达成共识,从现在开始,稍微调整一下咱们的生活方式,做好以下几点:

1. 听从官方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现在信息很多,有真有假。咱们要多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了解最准确的情况。别听信那些没有根据的说法,以免被误导。
2. 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外出: 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场、电影院、大型聚会等。在家里面,也尽量少串门,或者选择在人少的时候、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进行。
3.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这一点我真的特别强调。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弯曲的肘部遮住口鼻。
4. 关注身体状况,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感觉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比如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并且尽快去医院就诊。看医生时,一定要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方便医生诊断和治疗。
5.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知道这些可能会让大家有点紧张,但咱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防护加上良好的心态,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与其过度焦虑,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上。

我理解你们可能觉得我有点啰嗦,或者觉得我有夸大其词。

我只是一个晚辈,但我也希望能为大家的健康出一份力。我并不是说要让大家整天生活在恐惧中,也不是说所有出门活动都要完全停止。而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谨慎,多一份小心。

就像咱们开车要系安全带,是为了以防万一,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保障。这次防护措施也是一样,它是我们降低风险、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知道你们总是把我和这个家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这我非常清楚。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的这份心意,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健康放在首位,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我们这个家。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安然无恙。

你们看,是不是可以先从今天起,咱们少去楼下打麻将,多在家里陪陪我,或者一起看看电视,做做饭?有不舒服的,咱们也赶紧告诉对方?我真的很想看到你们都健健康康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他们看电视、播新闻给他们看,武汉封城了。


其他的途径,没有任何办法。

user avatar

好在我爸妈几天前终于怕了……看到评论区好几个现在还没搞定长辈的人,心疼一波


我就来看看有多少跟我一样快疯了的

现在随着瘟疫越来越严重,我越来越气,越来越急,说话越来越难听,他们越来越不听。

半夜看这些新闻和各种事件急得直挠头

user avatar

晚上看到的一个图,一个网友为了劝老人家戴口罩写的内容,我觉得可以广泛转发家长老人群…

链接:

mp.weixin.qq.com/s/e4ru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心里你还是小孩,人微言轻,所以不听你的。

这时候应该给他们看央视的钟南山院士访谈。

user avatar

很多时候,单纯地摆事实、列证据似乎无法说服父母家人。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父母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肯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同时也越来越固执。比如面对朋友圈的谣言,父母总深信不疑,你大概率也经历过努力解释却无力辟谣

这是为什么呢?

1、其中涉及到逆火效应(the Backfire Effect)

逆火效应(the Backfire Effect):

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这条原本错误信息的信任。(逆火效应_百科

换言之,即是人们把自己的看法、观点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实。如果你要更正那些人的某些观点,而更正的消息与其观点恰好相背离,这反而会加深他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

这是为什么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是为什么你说服不了民科;这也是为什么你死活说服不了要转钱给骗子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你说服不了铁了心买保健品的老人家。

他们甚至会认为「总有刁民想害朕」。

这是因为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具有一种保护自己既有观点不受颠覆的本能。

摆证据、列事实不行,那我们怎么办?不妨另辟蹊径、试试情感维度的打击。

2、恐惧诉求(Fear Appeals)的运用

恐惧诉求(Fear Appeals),

通常是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这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

恐惧诉求既可以利用恐惧最大程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和警觉、改变态度,也可以利用其附带的紧迫感促使人们迅速采取行动。

它现常用于广告传播领域,比如说如果想要尽可能降低人们购买香烟的欲望,有些国家就会要求在香烟盒上同时印上烟和骷髅或烂掉的肺来表明吸烟的危害,效果十分显著。

再比如,如何宣传「不要酒驾」呢?直白文字的效果显然不如放上几张车祸现场的图片。

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并唤起人们的恐惧心理来达到想要的效果,坏处是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的不适感,这需要对分寸进行把握

那引入恐惧诉求的目的很明显了,就是通过一些后果恶劣案例或者以非典为例让父母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怕后果,让其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父母产生警惕。

综上,先摆事实、列证据、讲道理,如果不行,不妨利用恐惧诉求进行「降维」打击。


> > > > > >

1、推荐关注时而有趣、时而专业的 吳长安

2、推荐5个收藏夹,有兴趣不妨一观:

心理学&管理学成长干货观点见解酒和故事生活好物

user avatar

好好让父母看电视,看新闻就行了,至于朋友圈可以看,但是一定要注意,现在朋友圈里面谣言满天飞,连香蕉传播病毒都出来了,各路牛鬼蛇神纷纷登场。

比如昨天就有粉丝发给我这个:

乖乖,真牛逼,浓缩乳清蛋白原来是达菲它家亲戚?!

飒姐想了八百万遍,都没想出来你一个乳清蛋白怎么跟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攀上亲戚的!

莫非是因为你们名字都是四个字?

你咋不说你跟维克特利奥特曼有亲戚,来拯救地球呢?

再看看这个,更不得了,冠状病毒特调精油来了!

不要998 ,只要280 ,费死了劲才调出50瓶,想买?

别慌!卖家说了,我得先留下五瓶自己用呢!

滴在脚底一滴就能增加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这是哪吒脚踩风火轮,战斗力蹭蹭往上升啊!

还有喷一喷就可以杀灭冠状病毒,连艾滋病毒都得一起灰飞烟灭的神奇喷雾!

“草本精华”保卫喷雾,比板蓝根强健一百万倍,天天给孩子做抚触,就能抗病毒啦!

这些东西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智商税

飒姐觉得,用来把辟谣的力气浪费在他们身上,不仅仅是在侮辱智商,简直是在侮辱眼睛!

与其把时间放在他们上面,不如跟大家说一说一些看起来“有点道理”,实际上仍然是“歪理邪说”的预防方法:

首先就是这个:吸烟可以预防病毒感染。

其实就是当初在SARS时期出现的一则谣言:

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我们也早就辟过谣了:

吸烟不仅不会帮你预防病毒,香烟产生的烟雾还会刺激呼吸道黏膜,长期吸烟的人抵抗力还会下降,这就会让你更容易感染病毒。


吸烟的人,不能带口罩,手指还会经常接近接触口鼻,更容易感染。

如果你听信这个谣言,去使劲儿吸烟,那么不仅不会帮你预防,只会危害到你自己的健康。

还有一个,也是很多人误解的:在家里熏醋可以消毒。

飒姐这几天在不止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个截图,信誓旦旦地说:买最便宜的醋精兑的白醋,在家熏煮可以消毒!

而事实上:醋酸虽然有一定的杀灭细菌效果,但效果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很低。多低呢?也就比开窗通风好一点儿吧。

而且醋酸煮沸后的蒸汽,是有一定的刺激性的。

我们家里买的食用醋中,醋酸浓度较低,煮沸之后酸扩散到空气中,这个浓度就更低了,消毒的效果可以说微乎其微。

但是,即使是这么低浓度的,基本不能杀菌杀病毒的醋,变成的蒸汽也可能足以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而且对老人、小孩、哮喘患者来说更加危险。


那么,到底有什么方法真正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

飒姐告诉你们最基础的九个字:

少出门


如果没必要,不要有事没事就往人流密集处溜达。火车站,汽车站,地铁,人流量大的商场,购物中心,这些都可能是发生飞沫传播的易感场所。

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弱的老人,孩子,新生儿,减少不必要的出门次数,尽量避免与病毒可能发生的接触。

戴口罩


作为一种呼吸道病毒,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两种:近距离的密切接触,和远距离的气溶胶传播。所谓的「气溶胶」,一般我们能接触的就是患者的飞沫。

口罩的作用是不是去直接挡住病毒,而是去阻挡病毒传播的「载体」, 正确地佩戴口罩,可有效挡住飞沫,也就能阻断病毒直接进入人体内。

需要注意的是,戴口罩也要正确佩戴,尽可能严密防护住口鼻,口罩佩戴不正确可能会导致防护效果的降低。

目前很多地区KN95 或 N95口罩出现缺货,其实真的买不到也别太紧张,一般的外科口罩也可阻挡大部分粘在飞沫上的病毒进入呼吸道,购买医用外科口罩也是可以的。

实在不行,普通口罩,好好戴也比不戴强。

勤洗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句话说了很多年,其实,不仅仅饭前便后要洗手,当我们外出后,下班后,逛街后,在公共场合呆过后归家,回到家最好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用什么洗呢?

记住三个重点:肥皂,揉搓,流动水

充分涂抹肥皂,然后充分揉搓双手,包括指缝。良好的清洁能有效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然后使用流水冲洗掉肥皂,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 CDC 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如果你并没有在家,而是出门在外,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肥皂和流动水,那么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

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

目前认为,75% 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如果你没办法找到肥皂盒流动水,那么使用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替代。

而当你购买这些消毒产品的时候,不妨看一下它的成分表盒里面的酒精浓度。


文章还没写完,飒姐刚才又看到了一个奇葩的预防方法:

燃放烟花爆竹有助于预防病毒肺炎!


这这这,难不成这病毒还是年兽带过来的?

啥都不说了,WHO的图片送给大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