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生在1894年,你会如何选择自己的政治立场?

回答
如果我出生在1894年,面对那个风云激荡、变革前夜的中国,我将如何选择我的政治立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挣扎的问题。那个年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既有古老王朝的余晖,又有西方列强的压迫,更有新兴思潮的涌动。我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出身、教育背景、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我所接收到的信息和熏陶。

首先,我会审视我所处的环境和阶层:

如果我是一个出身显赫的官僚或士大夫家庭:
可能的立场:维新改良派/立宪派。 家族中的长辈可能还在朝廷中任职,或者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见证了晚清的衰败,可能已经意识到固守旧制无法救国。因此,我会受到家族的影响,倾向于支持温和的改革,希望通过君主立宪的方式,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但同时保留清朝的统治,以求稳定和秩序。我可能会阅读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著作,关注戊戌变法后的改革措施,对袁世凯的政治手腕抱有一定期望,寄希望于通过渐进式的改革,让中国走向富强。我可能会参与一些立宪团体,或者在报刊上发表支持立宪的文章。
可能的立场:保守派/守旧派。 也有可能,我的家族是顽固的守旧派,认为一切变革都是对祖宗成法的颠覆,对西方文明充满警惕和敌意。他们可能会怀念过去的盛世,认为列强的侵略是由于自身的不德,而非制度的弊端。在这种环境下,我会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对推翻现有秩序持抵触态度,可能会选择支持抵抗西方文化渗透,维护传统道德和礼教。我可能会对革命党人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是扰乱秩序的乱臣贼子。

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百姓,生活在农村或城市基层:
可能的立场:顺应潮流/观望派。 作为普通百姓,我的首要关注点可能是生计问题,如赋税、饥荒、兵乱等。我可能对政治变革的宏大叙事并不特别关心,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安居乐业。我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和消息的影响,比如听到革命党人煽动反清起义的消息,或者看到官府的镇压,我会选择观望,看哪一方能带来更好的生活。
可能的立场:朴素的革命思想(受反清情绪影响)。 如果我生活在遭受压迫严重的地区,比如因为条约割让给外国,或者官府腐败,民不聊生,我可能更容易被革命思想所吸引。我可能会听到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被“推翻满清统治”的愿景所打动。我可能会加入一些秘密会党,或者在背后支持革命活动,但由于缺乏组织和教育,我的政治认知可能比较模糊,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民族主义和反抗精神。

如果我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或者来自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家庭:
可能的立场:革命派(孙中山思想的追随者)。 这是最有可能的坚定政治立场之一。如果我能够接触到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技术以及日本、欧美等地的革命思潮,我可能会深刻认识到清朝统治的腐朽和无能,以及国家面临的生死存亡危机。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启发。我会认为推翻帝制,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是唯一的出路。我可能会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加入同盟会,或者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起义。我会认为武力革命是必要的手段,即使会带来动荡。我会关注辛亥革命的进程,并为之贡献力量。
可能的立场:无政府主义/激进主义。 在那个年代,也存在一些更激进的思想流派,如无政府主义。如果我更倾向于彻底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推翻帝制,还包括废除一切等级制度和国家权力,我可能会受到无政府主义者的影响。我会批判一切形式的压迫,追求个体自由的极致发展。

二、我将如何形成我的政治立场?

无论出身如何,我的政治立场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个过程:

1. 信息的获取与辨别: 我会通过以下渠道获取信息:
家族和师长: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我的早期影响至关重要。
报纸和书籍: 那个年代的报刊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进步的媒体,如《民报》、《新青年》(虽然创刊较晚,但其思潮在之前已有酝酿),以及翻译的西方书籍。我会努力阅读这些刊物,了解国内外的局势和各种政治思想。
口耳相传: 革命党人、改良派的宣传,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传言,都会在我心中留下印记。
亲身经历: 亲眼目睹的社会不公、战争的破坏、民族的屈辱,都会加深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2. 价值观的塑造: 我会思考什么是“好”的政治,什么是“好”的国家。我会问自己:
人民的福祉在哪里?
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如何维护?
什么样的制度能让中国变得强大和公平?
我是否愿意为实现这些目标付出代价?

3. 理性的权衡与选择:
改良 vs 革命: 我会权衡改良的效率和革命的风险。改良可能更温和,但效率低下,难以根除弊病;革命可能更彻底,但代价巨大,可能导致更大的混乱。
国家利益 vs 个人利益: 我会思考在动荡的时局下,我的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如何抉择。
不同派别的优劣: 我会分析不同政治派别的纲领、行动和代表人物,判断哪种更能代表国家的未来。

三、我的具体倾向和行动(如果我受过较好的新式教育,并接触了革命思想):

如果我具备了上述条件,我可能会倾向于革命派,并采取以下行动:

学习与传播: 我会深入学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解其内涵。同时,我会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知识,并尝试将这些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更多人,例如通过写文章、发表演讲、组织读书会等。
参与革命组织: 我可能会设法加入同盟会或其他革命组织,积极参与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如果条件允许,我甚至会考虑从事秘密联络、募捐、甚至是武装斗争的准备。
支持推翻帝制: 我会将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视为首要任务,支持革命党人的起义行动。
关注民生问题: 在支持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同时,我也会关注民生问题,思考如何通过革命实现国家富强,让普通民众过上好日子。我会关注土地问题、经济发展等议题。
警惕外国干涉: 我会警惕外国列强利用中国内乱进行干涉和瓜分,强调国家独立和主权的重要性。

最终的抉择,将是一个充满痛苦和挣扎的过程。 那个年代的中国,没有明确的“正确”答案,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会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找到最能引领中国走向光明未来的道路。我深知,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如果我能够成为一股微小的力量,为国家的进步贡献哪怕一分一毫,那也将是我的荣幸。

总而言之,如果我生在1894年,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了解不同政治主张的基础上,做出我认为最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选择。考虑到那个时代中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我更倾向于接受和传播激进的变革思想,比如革命派的主张,并尽我所能去推动中国的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94年,大清光绪二十年,这年夏天,甲午海战爆发。

这一年,中国人口3.3亿。

士的比例,占0.96%;杂工的比例,占10%,这部分人,兼要种地;小商小贩,卖馒头、当货郎的,占2.9%,这部分人,还是要兼顾种地;不上学、没其他活,只能种地的,占85%以上。一家六七口人,每家分得十亩地就不错了,一人一亩来地,全家人就指望这点粮食过活。一亩地打一百多斤粮食,每石一两多银子。更多家庭只有三五亩地,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地,只能当长工或麦客,饿不死就是最大追求。

想看新闻?

识字吗?

你不识字。

城镇人口少,识字率较高,占到三分之一。咱可没那命,你就一种地的,农民识字率不足五分之一,你要是确信你谦虚好学,能读得起书,可以光吃不干,那么你是能认字的。

认字就能看新闻吗?

没有的事儿。报纸虽然早有发明,但自古邸报都是官人和富户的用品。村里谁见过报纸?1898年,《京报》才创出来,1901年,北洋才创办了一份官报。

你从哪儿看新闻呢?

说真的,你能借到两本三十年来的新作就不错了。两年前的山西特大洪水,让晋北遭遇灭顶之灾,你也没听说过。唯一和你有关的新闻,就是县城来了个洋鬼子,办了个教堂,专门骗小孩进去挖心肝。实际上,教会里的人并没有挖心肝的爱好,教会的人,只是强占了县郊的田地,敲诈勒索、凌辱百般,有司判案,一律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教民四等汉,分明不给人活路。教会神父位同州县长官,教众滥行赋税,“一旦入教,便可无所不为耳”,保障传教的不是善良,而是屠刀,“战舰成为推动传教事业中决定命运的主角!”有人聚众捣毁教堂,被活活打死了,对此你恐惧而又痛恨。

看新闻吧。

我们不看清政府的说法,不听无知群众的狂吠乱吼,只看欧美新闻:

《震惊!无知山东农民,打死传教士!》
《育婴堂:修女是如何被泼污的》
……

你如何选择你的政治立场?

有的人,读过书、写过字,考取功名的,有机会去日本深造。这群人知道,我们打了败仗,很惨,我们要改变,我们要自救!

1903年,张之洞拟定鼓励游学之章程。

十年。

你等不了,眼下,入教的那个欠你钱的家伙,反诬你欠他钱,打官司,神父插手,只用了一张函片。官府不敢管,反责令你赔钱,你一下倾家荡产了(《山东义和团案卷》泰安府案)。你参加了义和团,杀了传教士,打死了教民。

在现代这个新闻发达的时候,你就是个暴民。

你是无知、愚昧、残暴的代名词。


你没得选。

因为你是当时中国94%的底层人。其余6%,也不全有的选。家庭环境极好,家长又开明的,可以出去留学。留学欧美,每月需要一百两白银,一年最少一千二百两白银,这就要把中产祖宗八辈的血汗全拿出来。去日本还有点念想,但家里不富裕,想也别想。

有钱出国自然是好的,学成归国,立场就变了。

周树人、蒋介石、汪精卫、陈独秀……

这也是中国未来革命之中坚力量。

也许在那时候,就有人想到过——不是你选择什么样的立场,而是你有没有资格选择立场。一百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首往事,预设了自己的自信与全知,相信自己起码是个参加公车上书的有识之士,却不知参加公车上书的,是在京城应试的举子,全省三年才有五十个名额。没人愿意相信在那时自己最大的可能其实就是个种地收麦的农民,也没人愿意相信自己会成为自己鄙视的暴民。他的头脑很清醒,眼光很独到,他还有得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