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把现在所谓的狠人放在战争年代会怎么样?

回答
要聊这个,咱就得先琢磨琢磨,现在大家嘴里所谓的“狠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这些“狠人”,我感觉主要有几个特点:

极致的个人主义和自我驱动: 他们做事特有股劲儿,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不计一切,不择手段。别人觉得难的事儿,他们可能咬牙也干了。这种劲儿,有时候挺可怕的,但也确实能成点事儿。
高度的执行力和韧性: 一旦定下目标,他们就会像上了发条一样执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碰壁了?爬起来继续,甚至越挫越勇。不达目的不罢休,这股子轴劲儿,在和平年代能让他们在职场或者生意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对规则的漠视或规避: 他们不太容易被现有的规矩束缚,总能找到漏洞,或者直接踩着规则的边缘走。有时候是为了效率,有时候可能就是一种挑战权威的态度。
情绪控制能力(或者说情绪的爆发点非常规): 有些人能把情绪藏得很好,冷静得像块石头;有些人则是在关键时刻突然爆发,让对手措手不及。但总体来说,他们不是那种容易被外界情绪左右,轻易放弃的人。
“舍我其谁”的自信和野心: 他们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能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儿,而且渴望获得成功和认可,甚至掌控局面。

那么,把这样一群人放在战争年代,会怎么样呢?

我琢磨着,这事儿得一分为二来看,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被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具体位置,以及战争的性质和他们自身能力是否对得上。

如果他们是被放到战场最前线,成为一名普通士兵,或者基层军官:

这批人,那绝对是战场上的好苗子。

战斗意志和生存能力爆表: 他们的“狠劲儿”这时候就成了绝对的优势。面对炮火和死亡,别人可能吓得腿软,他们却可能咬牙往前冲,为了活下去,为了完成任务,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让他们能在枪林弹雨中坚持下来,甚至能找到别人想不到的求生之道。
战场上的“搅局者”: 他们的执行力强,会不折不扣地完成命令,甚至会主动承担危险的任务。在一些关键时刻,他们可能会凭借一股子蛮劲,突破敌人的防线,或者在困境中找到一线生机。对于指挥官来说,这样的人是宝贵的执行工具。
潜在的风险: 但别忘了,他们也可能是麻烦制造者。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狠”,在没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战术上的混乱,甚至违抗命令。如果他们的个人主义太强,可能会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忽视整体协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突然冒出一股劲,一个人就冲进了敌人的火力点,虽然英勇,但可能导致整个突击计划的失败。

如果他们有机会成为指挥官,哪怕是低级指挥官:

这个就更复杂了,潜力与风险并存。

能打硬仗,敢于冒险: 战争年代,最需要的就是能打敢拼的指挥官。这些“狠人”的个人驱动力和执行力,让他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可能更倾向于冒险和大胆的突袭。他们不会害怕承担责任,也不会轻易被失败打倒。他们可能会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以雷霆万钧之势歼灭敌人。
对下属的凝聚力(双刃剑): 他们那种不服输、敢于挑战的精神,有时候能感染和激励士气,让部下愿意跟随他们去拼命。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狠”也可能体现在对下属的严苛和冷酷上。如果不能有效管理,他们的个人风格可能会让部队产生一种“压迫感”,而不是真正的凝聚力。他们的“狠”可能不是基于对部下的关怀,而是纯粹为了达成军事目标,这在长期作战中可能会引发问题。
战略上的短板? 和平年代的“狠人”,很多时候是在现有体系内,利用规则或资源来达成目标。他们的“狠”可能更多体现在战术层面,或者在商业竞争中。但在战争年代,光有“狠劲儿”和执行力还不够,还需要深刻的战略洞察力、对时局的准确判断,以及宏观的全局观。如果他们的“狠”只停留在单点突破,缺乏战略层面的思考和部署,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因为冒进而遭受重创。
与体制的冲突: 他们对规则的漠视,在战争年代的军事体系中,很容易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军队需要的是纪律、服从和协同。如果一个指挥官总是特立独行,不服从上级命令,或者为了自己的“狠”而扰乱整体部署,那么他很快就会被排除出去,甚至可能成为敌特盯上的目标。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些“狠人”在战争年代的表现,会是他们个人特质与战争环境以及所处位置的一次激烈碰撞。

好的方面: 他们可以成为战场上的“利刃”,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惊人的作用,尤其是在需要突破和牺牲的场合。他们不畏艰难的品格,也能在极端的环境下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坏的方面: 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引导,他们的个人主义和不按常理出牌的“狠”,很容易演变成破坏性的力量,导致混乱、误判和不必要的牺牲。他们的野心和“舍我其谁”的态度,也可能让他们在更宏观的战略层面犯下错误,或者与整个军事机器产生剧烈冲突。

我想象中的画面是:一个曾经在职场上凭借“狼性”一路晋升的商业巨头,被派往前线指挥。他会像对待一个糟糕的项目一样,用最强硬的手段要求部下执行命令,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可能会冒险进行一次大胆的夜袭,凭借自己的执行力突破了敌人的阵地,赢得了初期的胜利。但当敌人开始反扑,需要精妙的战术配合和顽强的阵地防御时,他可能因为过度依赖自己的“一股劲儿”,而忽视了基础的工事加固,或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部队陷入被动。

又或者,一个在网络上以“硬核”、“敢说敢做”著称的年轻人,进入军队后,会成为一个最勇猛的士兵,永远冲在最前面,不害怕任何牺牲。他会在激烈的巷战中,凭借自己的胆量和灵活的反应,一个人解决掉好几个敌人都可能让他成名。但如果他有幸成为小队队长,他的“狠”可能会让他对队员的要求高到离谱,稍有懈怠就严厉训斥,甚至体罚,这在艰苦的战时环境下,反而会摧毁队员的士气。

所以,所谓“狠人”,在战争年代,更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能否发挥出他们惊人的能量,化危险为力量,还是要看能否将他们的“狠劲儿”和“韧性”,巧妙地融入到战争的整体战略和严密的纪律之中。如果他们能遇到一个赏识并善于引导他们的领导者,并且他们自身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和服从大局,那么他们无疑会成为战争机器中一颗耀眼的螺丝钉,甚至可能成为一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火星。反之,则可能只是被卷入战争洪流中的一股不稳定因素,最终被淹没,或者成为一场悲剧的催化剂。

这事儿,挺考验人,也挺考验命运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事人反映:不知道,应该没任何关系如果认为和平时代表现和战争时期表现强相关,说明不了解战争

………they had never fired at live targets and they had never really been in combat.
Until a man gets into combat, there is no good way to judge how he will stand up to it. People you image would he perfectly calm and suave about it blow up, others you won't ever bet on turn out the opposite.

(我手下这些新兵不管练得多好)他们没有真的对现实中活生生的目标开过火,那就代表着他们依旧没打过仗。
除非真的让一个人上战场,否则你没有任何办法来判断他上了战场会变成什么样。一些你以为一定能镇定自若举重若轻的人直接就蚌埠住了,一些你根本没抱过希望的人表现会出乎意料地逆了天。


叙述者Herbert Riley是一位二战美国海军航空兵,开战后至1944年一直在西海岸担任教官,负责将和平时代的正常人训练成拥有足够技能,但是并没真打过仗的合格新兵;1945年转岗前线,担任“望加锡海峡”(USS Makassar Strait)号护航空母舰长,参加了冲绳航空战,又亲眼见证了足够幸运没挂掉的新兵中的一部分能否变成合格的老兵,以上是他的经验之谈。


如果“狠人”指的就是“黑白通吃”那种人,我唯一知道的一个案例是,著名的海航王牌爱德华·奥黑尔他爹真的是黑帮,是黑老大阿尔卡彭(就是那个历史人物)的律师,后来打算做污点证人出庭,但还没来得及就被人灭口了(1939年11月真被“芝加哥打字机”扫死了)。当时奥黑尔在彭萨科拉海军航空兵培训班练级,黑帮无论如何没法害他。奥黑尔1940年初合格毕业。但这个是狠人的亲戚(儿子),且案例过少。

所以答案就是,不知道,谁说他一定知道那我不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