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太多,不得不出来答礼。
我只说一个简单的事。首先我很感谢关注我的朋友,但并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这不是因为我骄傲自大,而是我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只有一个: 给三国史的民间风向拨乱反正。
和这件事相比,其他的东西都无足轻重。
有人质疑我为什么要执着于黑曹操,因为这个人必须黑。因为某些缘故,我翻阅过一些不远不近的知乎式你懂的文件。可以说,曹操对我们的影响,至少对我们当地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要大很多。曹魏的大火并不是偶然的,我甚至担心未来还会有人继续学他。
我知道我人微言轻,有志无学,甚至连这个志本身都滑稽可笑。但本来就是在网上消遣时间,又何必在意太多呢。
明年我想这个号可能不会那么活跃了。因为我想琢磨的东西,已经朋友们的帮助下多少证明一些个人的结论: 刘备政府是进步的,文明的; 曹阉政府是反动的,野蛮的。华夏文明之所以在南北朝时期一度中衰,都是因为一个反动的政权把历史带进错误的轨迹。
我认为历史必须要保持正确的角度才能窥见其中真相。但在三国区,这个基本角度却总是被人为干预。举个例子,在一个晋朝提倡孝道的问题下,我是唯一一个提到这是因为曹魏表现的非常不孝的。这个明显就是最正确的答案,却在这个问题下被踩的非常靠后。
当然,我也并非无脑黑所有的曹魏人物。我对夏侯惇,曹彰,曹植,曹休这些大家相对陌生的魏国人物都进行过分析,给的评价并太低。我唯一看不上的是曹操和曹魏政府本身。这个差点带领中华走向末路的阉党国家必有致命的问题,我有理由分析它的邪恶所在。
我只是把我心里所想的给大家看看,再无他意。
P.S.
我写曹操的文章有实有虚,后者或是玩笑,或是有“可能”“假设”等语。我相信这一点所有人都能看出来。之所以存在假设的必要,是因为史料本来就是残缺,必须进行合理补充。
比方说我对曹操是倭人的假设,分别从文物,身高,乱伦家风,对国人的残忍和亲倭政策等方面进行考虑,并不属于历史虚无主义,曹操“未能审起本末”也是事实。我说曹操是黑人的玩笑,更只是单纯讽刺他的强奸行为,亦算不上历史虚无。
至于有些明眼人硬是装作看不出来的,那我也无话可说。
这就是各花入各眼的问题,不存在所谓的理性、客观与中立。
说暴论,他们是有;说魔怔,他们也算。
视其为一个菜系,前者谈不上什么色香味俱全,起码耳目一新,有创造性,若能加强基本功的话还是颇具潜力的。余下菜品陈谷子烂芝麻,遗老遗少的陈腔滥调,属于行尸走肉状态,连改进的可能性都没有,纯属浪费食材,都多余开火。
任何话题下,暴论与魔怔都是无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人都曾有过这种状态。无非时间不一,程度有别,影响不同,甚至自己或他人没有察觉。我不觉得暴论与魔怔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几时摆脱,想不想走出来。
长期沉浸,不思进取,又或明知故作的别有用心,这才是问题,当然也是个人自由。
既然做了,就有挨锤的觉悟,错了就改,没啥丢人的。谁都有学习成长的过程,都有犯错,被否定,被指点江山,或有错不认,倔强到底,抑或以他人错误取乐的经历。等回顾过往,这段经历乐子还是成长,取决于个人选择,取决于如何面对。
换个种角度,我今天有理有据的指出其中之一的错误观点,也仅代表我在所指出问题上的正确性,并不代表我的立场因为批评暴论,抨击魔怔就是理客中。哪怕只有四个发表暴论的管道,我也不是嫉恶如仇,一视同仁的开喷,以正视听的人。
如果我自诩理客中,只追着黑蜀的暴论喷,对黑曹或黑吴的暴论熟视无睹,甚少理睬,然后我说我是因为打击暴论,抨击魔怔才屡屡开炮的,你们信么?
在论史范畴,只有观点的理客中,没有立场的理客中。
见过太多所谓圈子里的大牛,在知乎以外的暴论和魔怔,开骂等等,很多暴论和魔怔与水平扯不上太多关系,主要与目的有关。暴论不会消失,如同立场不会消除,今天的理客中可能就是明天的暴论机器,增广见闻,提高智力才是正途。
我投蒙古上单一票,认为只有他存在其它可能性,仍有“我想论史”的愿望,尚未到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心知肚明自己早脱离论史范畴的程度。
谢诸位私信,在这里谈过,便不逐条回复,请多包涵。
蒙古上单从整活角度最有观赏价值,可谓如何用史料剪出过于有诱导性结论的教科书。属于几人中水平最高。
风大是把私货藏在字数里,即使逻辑站不住脚,只要字数够多也挺能唬人。属于几人中影响最大。
何、孙、刘五万及其它小号得二者之短,就是纯粹制造互联网垃圾了。
炎海飞雪之得在于精,其人年轻,有想法又有冲劲,只要没被前辈们被整死,将来必定会有所成就。
风大稍息之得在于广,他文笔老道、思虑绵密,虽不识本相如何,想必在俗世的影响力已然不低。
不管 @浔阳咸鱼 怎么想,反正我挺欣赏炎海飞雪,上半年他刚开始在痴乎暴走的时候我就关注了他,至今拥护者早已超过了我,哼。
至于 @风大 可稍息否 ,嗯……其实我是因为他前几天发来私信,才知道又有了这么一个挂人问题。
扫了一眼题目,呵呵,换了我,被拿去跟那另两个货并列,当然也要不爽。
跟我不一样,风大稍息可是个文化人,安慰他的话不能随便敷衍,所以我就努力在脑中编排起文雅的词汇来,那个烧脑哟~~
让我惊讶的是,风大稍息的不爽,不是来自又被人挂起来要群殴,而是本题中又有人指责他胡乱攻击诸葛亮的行为了。
这个……
难道不是你活该么?
日志
11.20 刚才瞄了一眼,风大稍息暂时还没把我拖进黑名单。
臭咸鱼出现在评论区,快把他捆起来追更新!
我觉得这里面炎帝和其他几个人不太一样。
炎帝明显是“当我把史料拿出来你就输了”的重要思想继承人。
幸亏这种思想的创始人还不是什么名校高学历人才或者成功人士,要不然很有可能就变成“当我把学位证书拿出来时你就输了”或者“当我把报税单拿出来时你就输了”。
炎帝明显和题目中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他人至少自己都还是相信自己的观点的】;而炎帝之引经据典也好,侃侃而谈也罢,不过是游戏文字,消遣“对手”而已,他对标的,其实是刘五万。
也就是说,他【自己其实也并不相信那些种种暴论(比如什么魏犬名也,曹姓源于蛮夷之类)】,你可以怀疑其人品,但是你不要怀疑其智商。
因此,咸鱼公和此人之间的论战就颇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打一个难听的比喻,这就好像炎帝骂张三“我昨天X了你妹”,鱼公听不下去了,出来作证说张三他妹妹昨天一直在自己家做客,所以根本不可能被炎帝X,这岂不是要被炎帝笑破肚皮?
鱼公的目的如果说是以此为契机进行史料科普,那可说是成功的;但是要说是为了驳斥炎帝,和其对阵,那就有点一拳抡在空气上的意思了。因为炎帝本身也不是为了拿出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是从头到尾的就是为了“恶心对手"而已,这样,和他讨论史料有意义吗?他在乎吗?
所以,这种事情本不该由鱼公下场的,而是应该由刘五万(何腾蛟、孙仲谋其实都未必合适)等人来进行直接的还击(比如研究一下葛姓什么的)。遗憾的是,目前来看,就史料检索的功夫,炎帝还是明显超过其他人一个身位的。
实话实说,如果史料的引用是水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话,明显是炎帝最高;论影响力的话,看看日常点赞量就知道了。关羽这么个水平,这么个战绩的玩意,人家一人踢爆武庙,关帝庙修的满地都是,你几个人看了点三国志“自以为客观,还原正史”有什么用?除非来个什么批林批孔的运动,否则超过易中天的影响力都不可能。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求说服别人,只求说服我自己。论讲理,论逻辑,什么杨文理贝蒙斯坦炎海飞雪,不过一个个都是些嘴硬胡辩的自嗨货罢了;但是人家就是能拿出来你闻所未闻的史料(只不过有些只有卖弄价值而没有论据价值),也就是说,人家进行综合分析的数据库,就是比你容量大得多,这个还是不得不服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