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在了性格软弱、没有定性上。
巴尔扎克有个著名的小说,《幻灭》。《幻灭》里的主人公吕西安是个非常招人待见的人物,长得帅,性格有魅力,而且还有一定天分。吕西安家世贫寒,但是野心勃勃又贪慕虚荣。他想着靠自己的奋斗挤进上流社会,也成功过那么几次,傍过富婆也有过娇妻,最后都被辜负了。对于他这么个人,身边最熟悉他也最爱他的朋友有过一个很中肯的评价:吕西安骨头太轻。
什么意思呢?没事儿的时候也跟个人似的,挺招人疼,而且看起来也挺会来事儿。但是经不住考验,也受不住诱惑。他本来的志向是想成为这个,但是要是有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勾引,他立马就游移不定,不仅忘了志向,而且还会连挚爱亲朋都一并出卖。
出卖到最后,就只剩下要出卖自己的灵魂了。
跟吕西安相似的人物还有《红与黑》里的于连,但于连就高尚得多了。于连也想往上爬,也傍过富婆,也想过要跻身上流社会,也用过很多脏手段,但仍旧不失为一条好汉。
为什么?因为他至少不会为了身外这些有的没的,就随便改变自己的志向。不会一遇到什么就想掉头,人家做事有始有终,光看这一点,就比上流社会的其它蠹虫要强得多。
而杨康算是吕西安在中国的亲戚了。
对杨康的指责,过去主要集中在两点。一个是卖国求荣,另一个是贪慕荣华富贵。
对于第一点,金庸先生本人的史观是大可商榷的,另外杨康本身就在金国长大,又一直都是以金国贵公子的身份活着,单纯因为血统就要求他效忠一个跟他没什么关系、并且更不怎么样的政权,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何况金庸自己也塑造过乔峰这么一个人物,何以乔峰就轰轰烈烈,杨康却黯然收场呢?
如果杨康压根没有觉醒过他的汉族意识,不参与身份认同的探讨,而是一条道走到黑,就是认准了自己的斤果仁,是不是就不算卖国求荣了呢?
所以第一点指责,大可搁置。
然后再说第二点,贪慕荣华富贵。
说实话,在武侠世界里贪慕荣华富贵,实在是最无聊的事情。因为在这儿钱根本就不是硬通货啊,你要钱干嘛呢,从木高峰到风清扬,谁会为钱发愁呢?连乞丐也没怎么挨过饿。
非要说牵涉到钱的问题,那就是柯镇恶这种为了躲避赌债逃到桃花岛的,但金庸那么写,无非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市井气息,并非真的就强调钱财之类的东西多么重要。
武侠世界里,武功才是永远的硬通货,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没有一个人是因为钱而取得声望的。搞好了武功,就啥都有了。
但唯独到了杨康这里,好死不死的,不去专心武学,却贪慕荣华富贵了。
能说得通吗?
其实,值得我们思考的并不是杨康贪慕荣华富贵,而是当人们指责杨康贪慕荣华富贵的时候,到底是在指责什么?
我们知道,杨康是有过几次非常明显的内心挣扎与性格转变契机的,从几次转变中,就能看出文章来。
一个是对待穆念慈态度问题。他应该是爱穆念慈的,但是并不认同穆念慈的民间身份,甚至在那帮富人朋友面前,还有点为女朋友的出身而感到羞愧。
也是因为这个问题,违背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没娶人家,以至于最终错失穆念慈,酿成爱情悲剧。
在这个问题里,杨康应该被指责的缺点,不是喜欢荣华富贵,而是不能坚持自己,有始有终。
面对这些东西,他不敢坚持自己的志向了,变得软弱了。这才是他最大的问题。
去牛家村是另一个重要契机。
杨康其实也在追寻自己的身份认同,然后尝试去过一种本应该属于自己的生活。最后他发现这样的生活太苦了,跟这个对比,小王爷的身份明显更适合自己,于是又怂了,赶紧退回到自己那个舒适的港湾里去。
民间把这种行为,叫做享得了福受不了罪。
也正是这一点,在中国文化里是非常不招人待见的。
即便放到欧美文化里,也同样是一种缺乏男子气概的表现(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的那些old money们,之所以在盖茨比面前相形见绌,就是太怂包,没担当)。
我们再看看郭靖,可以说在每一次重要抉择上,都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并且能够坚持到底。
在大漠的时候,还只是个娃娃,说要救哲别,就是救哲别,哪怕对面是铁木真;答应马钰半夜上山,那就是半夜上山,遇到梅超风也在所不惜;他母亲教他替父亲报仇,就一定要报仇,不管跑到哪都要把事情给办了,而到了最后关头,他敢于不听爹娘的不听师傅的,而能够做出把自己坚持的民族大义摆在最前面,让他的师傅长辈都佩服且欣慰。
古人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郭靖就是这样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杨康欠缺的,就是这种对个人志向的坚持到底。
武侠小说既然以侠文化为倡导,就必须得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侠。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很多读者都被金庸给误导了。
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抛开语境讲,是一种概念偷换。侠必然得爱国?那郭解爱国么?周星驰讲鸡也可以爱国,杜琪峰片子里的黑社会说我也可以爱国,但这些是侠吗?并不是。最多你说他们是爱国者。把侠倡导到国家意识形态层面,已经走得太远。
但如果具体到故事、人物中,这句话反映的是郭靖的成长。在这儿它是非常合理的。
郭靖一路践行自己的志向,一路从为父报仇,后来他终于发现,父仇之上,还有金宋之仇,段天德的后面还有个完颜洪烈这就是国仇家恨。于是侠的精神追求,开始跟政治诉求关联了。再到由金宋之仇升华到心怀黎民,能够护佑百姓安康的人才是大侠,于是联合各路门派一起守襄阳,这才有了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那么很显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用以形容郭靖对侠的理解的,这是一种中年郭靖的内心写照。但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这一种侠,令狐大侠那也是侠,他就不怎么爱国,或者说不具备爱不爱国的这种政治立场。
在为国为民,和不为国为民之上,还有一个原初的侠,就是任侠。
这种侠有少年气,讲血气之勇,能够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做事有始有终,这便是侠: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这是最宽泛的理解。可以说,武侠人物,不管你有没有是非感,能做到这些,说到做到,别人才尊重你。要不然你耍光棍也不是个好光棍,不是个讲究的光棍,武林人士是要耻笑你的。
且不论是否有正义感,杨康能做到这些,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吗?并不能。
一个连自己都坚持不了的人,谈什么侠?又怎么能够跟郭靖相提并论?
还是用那句评价吕西安的话形容杨康:
这个人骨头太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