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众多普京盟友呼吁下葬列宁?

回答
关于“众多普京盟友呼吁下葬列宁”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象征性举动,背后牵涉到俄罗斯的政治、历史叙事、社会情绪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

一、 背景与历史渊源:列宁的特殊地位

要理解这一呼吁,首先需要理解列宁在俄罗斯历史上,尤其是在苏联时期的特殊地位。

苏联的缔造者与精神象征: 列宁是十月革命的领导者,是苏联的创建者。他被塑造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他的思想(列宁主义)被奉为圭臬。
遗体安放的特殊性: 在苏联时期,列宁的遗体被永久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中,成为苏联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本身就极具争议,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苏联解体后的争议: 苏联解体后,列宁的地位和遗产成为了俄罗斯社会一个持续的争议焦点。一部分人(尤其是共产主义者和部分怀旧者)认为列宁是伟大的革命家和国家缔造者,其遗体应该得到尊重和保留。而另一部分人(尤其是自由派和反共人士)则认为列宁是“独裁者”、“红色恐怖”的始作俑者,是苏联时期压迫和苦难的象征,列宁墓的存在是对历史的扭曲和对受害者的不尊重,应该被移除,最好是安葬。

二、 “众多普京盟友”的身份与诉求:多样化的动机

“众多普京盟友”这个表述本身就包含了一层复杂性。这批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呼吁下葬列宁可能出于不同的动机:

1. “统一俄罗斯”党等传统保守派/温和派的立场:
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解的姿态: 普京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寻求“社会稳定”和“国家团结”。在历史上存在深刻分歧的俄罗斯社会,列宁的遗体问题是一个容易引发社会对立的敏感点。一些普京的盟友,特别是那些支持维稳和温和改革的政治力量,可能会认为公开讨论或推动下葬列宁,是一种试图“告别过去”、“放下历史包袱”、“实现社会和解”的姿态。
对苏联遗产的模糊处理: 普京政府在对待苏联遗产上采取了一种模糊和整合的态度,既不完全否定苏联时期的成就,也不回避其黑暗面。将列宁安葬,可以被视为一种“完成历史的转折”,将苏联时代彻底“入土为安”,从而更专注于当前和未来的俄罗斯国家建设。
争取中间选民: 对于那些对苏联时期持有复杂情感的中间派选民,尤其是那些希望看到俄罗斯现代化和进步的群体,移除列宁墓可能被视为一个积极信号。

2. 某些民族主义者和保守派的诉求:
“去共产主义化”的呼声: 一些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和强烈的反共人士,将列宁视为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象征,而他们更看重俄罗斯的国家民族主义。他们认为列宁墓的存在是对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污染”。
对“西化”的反感与“俄罗斯独特性”的强调: 虽然下葬列宁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西方某些国家的“去共产化”进程类似,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可能会将其解读为一种“去苏联化”,但同时又会警惕这种“去苏联化”是否会导向全盘西化。他们可能希望通过下葬列宁,来确立一种更符合俄罗斯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主义叙事。
对“外部影响”的警惕: 一些人甚至会将推动下葬列宁与“外部势力”联系起来,认为西方国家希望俄罗斯彻底否定苏联,而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历史,而不是被外部力量所驱动。

3. 新一代政治人物的“革新”姿态(相对而言):
一些在普京执政后期崭露头角或处于上升期的政治人物,可能会希望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行动来展现自己的新思路和改革的决心,即使这种“改革”只是在历史叙事上有所调整。

三、 普京本人及俄罗斯政府的态度:策略性的模糊与控制

理解普京盟友的呼吁,也必须结合普京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态度:

普京的态度: 普京本人在列宁墓问题上的表态一直比较谨慎和模糊。他承认列宁是“国家缔造者”之一,但同时也指出列宁主义的某些方面是“有害的”。他曾表示,这是一个“敏感问题”,不应“操之过急”。这种态度表明普京不愿在这一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以免进一步撕裂社会。他更倾向于让时间来解决,或者在“合适的时机”通过更广泛的社会共识来处理。
政府的策略: 俄罗斯政府并非主动推动下葬列宁,但也不会强烈阻止相关的讨论。这种策略的目的是:
避免引发大规模冲突: 直接下葬列宁会立刻引发大量共产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可能导致街头抗议,不利于社会稳定。
观察民意变化: 通过允许盟友或媒体提出这一话题,政府可以试探民意,观察不同群体对此事的反应,为未来的决策积累信息。
转移部分社会不满: 在面临其他更严峻的社会或经济问题时,将讨论引向历史话题,某种程度上可以转移一部分民众的注意力。
为普京个人形象增添“历史反思”色彩: 如果未来政府决定下葬列宁,普京可以将其描绘成一个“了结历史包袱”、“向前看”的明智领导者。

四、 这一呼吁在当前俄罗斯社会和政治语境下的意义:

历史叙事的重塑: 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一直在努力重塑自己的历史叙事。从“大俄罗斯”、“帝国遗产”到“苏联辉煌”,每一次叙事的侧重点都会影响对列宁的评价。呼吁下葬列宁,是希望将俄罗斯的国家认同更清晰地建立在“俄罗斯民族国家”之上,而非“苏联”或“共产主义”的遗产之上。
对“非共产主义化”的潜在推动: 在一些政治派别看来,下葬列宁是俄罗斯“非共产主义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这与俄罗斯部分精英和民众对苏联时期某些方面的怀念(如大国地位、社会保障)存在矛盾,因此这一过程充满张力。
与国际政治的关联: 在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对历史叙事的争夺也变得更加激烈。对苏联历史的态度,以及如何处理苏联的遗产,往往被用来论证各自的政治立场。然而,呼吁下葬列宁本身并不直接与反西方挂钩,反而可能被一些人视为一种更成熟、更“欧洲化”的姿态,这使得情况更加复杂。

五、 总结与评价: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议题

总而言之,“众多普京盟友呼吁下葬列宁”这一现象,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内部对历史遗产、国家认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持续探索和争论。

并非统一的声音: 盟友们的动机是多元的,既有出于政治稳定的考量,也有源自深层的民族主义情感和“去共产主义化”的诉求。
策略性的提议: 这些呼吁不一定代表政府的即刻行动意图,更可能是一种政治试探和舆论引导。
敏感的焦点: 列宁墓问题触及了俄罗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之一,任何对其的处理都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
普京政府的谨慎态度: 普京政府在此问题上采取的是一种观望、控制和策略性模糊的态度,以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同时也在为未来可能的决策积累空间。

因此,看待这一现象需要避免简单化,而是要深入理解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历史和社会动因。它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关于俄罗斯如何与自身过去和解,并塑造其未来国家认同的宏大叙事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葬列宁这事隔一段时间就会张罗一阵,不过普京不下台,基本上都是浮云。倒不是普京爱戴列宁,而是他怕麻烦。

不过列宁遗体处置方式,确实是受了东正教“圣骨崇拜”的影响,历史上很多东正教圣徒的遗体都被精心保持,放在棺椁里,不时请出来让圣徒膜拜,比如触摸棺椁外壳可以治病什么的。当初决定这种方式的时候,布党内部吵的天翻地覆,国际革命派托派等列宁老近卫军等人坚决反对这种事情,最早提议的则是被称为全俄长者的加里宁,高层里面唯一支持者是斯大林,这是列宁去世前半年的事情,后来无果而终。

全俄长者加里宁这人后来在历史记载里不是很出名,尤其是托派份子赫秃子上台后的历史书差点把他描写为一个搞笑的弄臣小丑。实际上他在布党早期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以知识分子和外国人为主体的老近卫军们和俄罗斯本土贫民百姓之间有很深的沟通鸿沟,只有通过加里宁才能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接待上访安抚暴动解释政策传达民意这些都是加里宁的职能,正式在他的巧妙斡旋下,对马列主义世界革命不怎么感兴趣的俄国人民以传统宗教徒的理解方式接纳了布党,一大特征就是很多地方人们家里摆圣像的地方换为列宁马克思的照片,一进门还是习惯性的对着这个画十字。换句话说革命领袖圣徒化和布党宗教组织化,从1920年就开始了。全俄长者这个半正式头衔本来就是教会里面的一个头衔,后来被改为全联盟长者。

在列宁去世后,吵架又开始了,但是这次有一个重量级人物转变了立场,这人就是季诺维耶夫。他当时想确立自己党内理论家的地位,已经出版了二三十本的季诺耶维夫全集准备发下去让全党学习,这种做法遭到了老近卫军们的集体反对,大意是我们的理论水平都不差凭啥你当理论导师?所以他就转为支持加里宁和斯大林,通过先确立列宁的无上地位,然后把自己打扮为列宁理论继承者的身份获得理论导师的地位,基本上这一模式一直持续到苏联末期。

当然除了政治考量外,列宁去世后来自全俄的遗体瞻仰者实在太多,持续了三个月不断。每次试图驱赶或是宣布停止瞻仰都会惹出各种冲突,还有地方已经有人称列宁没死,或是自称列宁鼓动造反。布党中央一看实在坳不过这么强大的民间传统,还是低头吧。当然列宁的妻子非常反对把去劝说她的几个委员骂的狗血淋头。

之后一直到六十年代苏共参照圣经十诫编写共产主义建设者道德守则,苏共基本完成了宗教化,或者说教条化也行。今天的俄共更是如此,久加诺夫各种去教堂礼拜并称耶稣为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员,还有那个俄共推举出来的州长,他的很多发言也和神父差不多了。

所以说现在确实列宁遗体安排问题,有很大的宗教成份,尤其是以正统东正教自居的群体都在攻击俄共是伪宗教列宁遗体是伪圣骨等等,但是另外一方面俄共自己在谈到下葬列宁的时候,用的名词都是诸如亵渎,伤害感情和信仰等宗教概念,也让人颇为无语。

至于总检察长大人为啥又掺合这事,不久前俄罗斯闹小礼议事件的过程中,俄共议员主张投票取消尼二的神圣性地位。作为拜尼二教会的领军者,总检察长大人能不怒火中烧么。在小礼议事件当中,她获得了新的盟友,普京私兵团首领之一,被国人称为卡禄山的小卡德勒夫。她现在和小卡关系挺好,俩人没事就在网上互相留言支持对方,或是过节过生日互相祝贺啥的。

小卡这次蹦出来也跟着刷了一波安葬列宁,她也就乘机支持一下。

……………………………………………………………

为了避免误伤,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条件允许,把列宁迁居到中国是个好办法。


关于俄共和东正教互动的那些事情

久加诺夫和东正教大牧首相谈甚欢


久加诺夫手持圣像和教士们合影


上面是久加诺夫手持圣像说:“上帝保佑共产主义运动吧,因为共产主义与对上帝的信仰不可分割”,下面是列宁听了以后的反应.....


耶稣是第一个共产党员


不是所有的政权都是神授的,只有苏维埃政权才是

耶稣高举红旗率领钢铁洪流

最后这个图可能含义最多,这个东正教教士把斯大林的形象画进了东正教圣像,引起社会上的轩然大波,八个月后被教会决议撤销其教堂主持的职务。这个还不是最扯得,最扯淡的是这个教士是列宁在世的最直系的亲属之一,他的祖母是列宁的堂(表)姐.....



现在俄罗斯的所谓“新斯大林主义者”们,也就是更多的从国家主义角度看待斯大林的学者和政治流派,基本上都认为赫鲁晓夫是托派分子,除了他早年参加托派组织外,1958年他彻底掌权开始推行的各种政策,基本都是当初托洛斯基的设想和翻版,另外本来都已经退出公众视线二十年的托洛斯基突然又在各国开始流行,乃至成了革命先知,也是在他上台以后发生的事情。


小礼议事件,从2016年11月开始,俄罗斯右翼保守份子针对预计上映(目前是已经上映)的电影《玛蒂尔达》发起进攻,因为这片拍摄的内容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婚外情。国内这事陆续有报道,但是不是有偏差就是理解不深。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开始诞生“新白军运动”,也就是保皇党,或者称为皇俄份子。过去三十年来一直暗中默默积蓄力量的皇俄组织经过乌克兰危机已经浮出水面,成为了俄国目前政治生活当中不可忽视的势力。

对皇俄们来说,尼古拉二世的历史与宗教定位,是最重要的政治社会风向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是政治层面,要重新评价尼古拉执政期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成就,消除从其执政后期所谓的“进步党”开始,二月政府继续和苏联政府推广的对其各种抹黑与污蔑;另外一方面则是从宗教层面,东正教里面一个相当极端的分支“沙皇圣徒会”,说是邪教也不为过,提出一个重要的宗教教义,即尼古拉二世圣血救赎论。这个教义的大意是二月革命是全国上下从皇族贵族到军人商人官僚平民对沙皇的集体背叛,这种背叛的代价本来应该是圣经里描述的那样,既然一个城市(国家)没有一个义人,那么上帝就会降下怒火将其毁灭。换句话说本来1917年俄罗斯应该是被毁灭的,但是这个国家只剩下一个人和他的家庭是无罪的,这个人就是遭到背叛的尼古拉二世。根据传说尼二曾经有过选择,是全家离开俄罗斯保住家庭,还是留在俄罗斯成为牺牲品,用自己全家的血给俄罗斯人民洗清罪孽,他选择了第二种。这个尼二圣血救赎论比洪秀全自称耶稣他弟弟还吓人,因为按照基督教各大教派的教义基督圣血救赎全世人,这又闹出来一个耶稣的血不够还有别的血能代替出来。

其实本来这种邪教组织世界各地都不少见,问题是沙皇圣徒会本领特殊,招募人才的本事一个顶八个,会员除了惯例的老太太外,还有各种有钱的富翁,可以手持冲锋枪的战斗牧师,部分哥萨克武装。当然,这些也不算什么,但是就像耶稣曾经亲自显圣,招募了外邦人的使徒圣保罗,让基督教向全罗马推广了一样。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地点,尼二也亲自显圣,为自己招募了一个使徒,他的使徒圣娜塔莉娅,娜塔莉娅*弗拉基米尔洛夫娜*波克隆斯卡娅。2014年让全世界认为是草台班子临时找来的花瓶式人物,俄罗斯之春期间被任命的克里米亚总检察长,在其秀丽的外表下,真正隐藏的身份是资深皇俄份子,沙皇圣徒会的狂信徒。

2016年11月开始,正是她态度强硬手段刁钻作风凌厉的以禁播"亵渎尼二的电影"为名义,在俄罗斯政界和舆论界引发了持续一年的风波。这一事件对俄罗斯未来政治的深远影响,还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这一事件期间有相当重要的细节,都被忽略了,俄罗斯各大地方首脑,只有三个地区首长公开站队支持波克隆斯卡娅,分别是车臣,达吉斯坦和印古什。包括很多俄罗斯人都不明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三个地方,说白了就是普京养私兵的地方。普京刚上台的时候哪里是什么普大帝普沙皇,当时是独联体国家脱口秀笑话的主要角色。正是他首先说服了达吉斯坦地方民兵追随他对车臣叛军展开反击,然后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招募了印古什民兵和哥萨克民兵支持普京,最后加上从车臣叛军当中分裂出来支持普京的卡德勒夫家族,共同构成了普京游离于正规国防军之外的四大私兵组织。

很多中国人都听说过现在的车臣首脑小卡德勒夫各种骄横跋扈,还有什么强抢民女一类的传闻以及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经常互相火并。所以有了“普一死,卡必反”,“卡禄山”等说法。其实俄罗斯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权力机制设计的非常精巧,达吉斯坦和印古什两家的民兵势力死死的钳制住车臣通往俄罗斯腹地的道路,而因为战乱没有人烟的车臣北部地区,移居过去的都是哥萨克军屯聚集点。这种情况下车臣反叛个鸟,至于和联邦安全局的内讧......作为最早追随普京的报答,一大批达吉斯坦民兵干部都被提拔进了安全局担任高官去了,他们和小卡之间不闹矛盾普京才会睡不着了。

那么这些在俄罗斯政治格局当中一方面很关键,另外一方面又很尴尬的私兵组织,集体举旗站队,背后的含义非常值得玩味了。



有名的宗教极端组织“四十X四十”送了一千朵白玫瑰给总检察长大人,这是在议会她的办公室里面,注意后面墙上挂的画像,是尼古拉二世在一战期间探望伤兵的场景。


一千朵白玫瑰不是来求爱的,白玫瑰是罗曼诺夫家族的吉祥花,象征着沙皇家族。


东乌克兰前线皇俄的部队在迎接尼古拉二世的圣像。


十三个东正教大主教在小礼议事件当中站队,联手逼迫大牧首改变不干涉立场,发言反对该电影。


这是今天游行的标语:俄国的政权,属于东正教;沙皇的权力,不容亵渎。图像是带着翅膀的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儿子。另外手持的那几个黑白照片,是战死的几个东乌克兰著名战地指挥官

user avatar

我是提问者,说说我的看法

理智告诉我,俄罗斯下葬列宁只是个迟早的问题,但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这葬下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列宁,还有对苏联记忆,对共产主义的记忆,还有最重要的对强大国家的记忆!

我也支持有些朋友说的,放着国际歌,抬着水晶棺把列宁请到中国来,让他看着这世界仍有国家对共产主义依然存着矢志不渝的追求,也寄托着咱们自己对强大国家的向往!

虽然苏联死了,但共产主义的追求还没有死!

user avatar

破坏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下场请看ISIS。孙总理生前也表达过要薄葬,你们这么尊重遗愿怎么不把中山陵凿了?借口再多再人性化,都掩盖不了肮脏动机。有些人的伟大,已刻入人类灵魂,无法再被遗忘。

user avatar

@那一次仰望 邀。

先说结论,这种言论纯属幼稚。图样图森破。

这个灵柩放着的人物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大公。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俄国四分五裂的时候,北边有瑞典人,西边有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南面和东面都有游牧民族。1236年,16岁的涅夫斯基被选为诺夫哥罗德大公,打败了入侵的瑞典人,被称为涅瓦河英雄。就在他当的那年,拔都率军西征,每到一处屠杀抢劫,毁坏农田。先血洗了保加尔城之后,又击败了10万罗斯联军,接着屠了梁赞公国、弗拉基米尔公国,1240年还屠了都城基辅。整个俄国地区,除了西部的波洛茨克公国、平斯克公国和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外,罗斯诸公国相继沦陷。

1241年,利沃尼亚骑士团瞅准了各罗斯公国衰弱的实际,入侵了普斯科夫公国。这时候涅夫斯基出山,巧妙利用开春冰层薄弱的因素,击败了利沃尼亚骑士团。从此,西方诸国,畏其如虎。之后其用屈辱的方式,接受了蒙古人的统治,成为罗斯共主,维持了罗斯诸国的统一。

1938年,苏联专门为他拍了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又名《俄军抗德记》。1942年6月,苏德开始激烈争夺斯大林格勒,这时候斯大林发表演说,称他为俄罗斯英雄,为专门设立涅夫斯基勋章。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人也是个沙皇。所以问下大家,在苏联那种要与过去一刀两断的时代,俄国人干嘛保留这种封建余孽啊?斯大林这么残暴,为什么要授予他勋章?


列宁是俄罗斯的英雄,也是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一些俄国人看列宁,他不是英雄,而是共产。共产已经逝去,还保留列宁做甚?俄国人有种民族性,欧洲人有过一些,我们多少也有过一些。认为以前那些不好的,都是糟粕,都要和他一刀两断。苏联时代是这样,现在的俄罗斯多少有人这样,而我们现在有人也开始这样。


至于上面某些人说要下葬毛的,无非也是想给过去的共产主义下葬而已。对这种看法,我表示反对。因为,你要考虑到,你们要下葬的,首先是一个英雄

user avatar

早点下葬吧,再不下葬,早晚会被复辟的白军开棺鞭尸的。

君不见,列宁的最大敌人高尔察克都已经被捡起来当圣人供起来了么。

沙皇的幽灵已经开口大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众多普京盟友呼吁下葬列宁”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象征性举动,背后牵涉到俄罗斯的政治、历史叙事、社会情绪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一、 背景与历史渊源:列宁的特殊地位要理解这一呼吁,首先需要理解列宁在俄罗斯历史上,尤其是在苏联时期的特殊地位。 苏.............
  • 回答
    当提到“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第二,荣耀第十”这个说法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市场数据和分析来理解。这是一个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的说法,其背后涉及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策略的调整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这个说法: 一、 数据来源与权威性:首先.............
  • 回答
    近日,科技界、商业界乃至文化界,一股围绕“新荣耀”的讨论热潮此起彼伏。从华为高管对荣耀手机的“灵魂拷问”,到曾经的竞争对手们对荣耀未来发展方向的关注,再到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纷纷抛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现象着实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背后,不仅是围绕一家手机品牌的动态,更折射出整个行业生态的深刻变化,以及“新.............
  • 回答
    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也让许多原本稳健运行的公司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生存考验。在这种背景下,裁员和降薪,成为了不少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裁员降薪潮?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需求锐减,订单萎缩: 疫情导致消费者的购.............
  • 回答
    最近围绕奥斯卡奖出现的一系列围绕黑人演员、导演的抵制声音,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而“政治正确”这个标签也频繁地被提及。要理解这背后复杂的议题,我们需要把它拆解开来,细致地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场抵制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很多黑人电影人之所以选择抵制,是因为他们认为在奥斯卡奖的提名名单中,黑人演员和导.............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国内手机市场5G大爆发的一年,而在那一年里,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OV(OPPO、vivo)和华米(小米、荣耀,当时小米旗下)等主流厂商的中端5G手机,不约而同地大量采用了联发科的5G芯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随大流”,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掰开了揉.............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玩味的,尤其是在网上看到那些关于“男生不追女生”的话题下,怎么会突然冒出那么多关于嫖娼的回答?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社会心理和现实层面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承认,当一个社会或群体内部出现某种普遍的“不作为”现象时,人们往往会试图去寻找背后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也很少是单一的。.............
  • 回答
    张雨绮“刀砍丈夫”事件,确实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它被一些人解读为“独立女性”的某种象征,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先回顾一下大致情况。当时媒体报道称,张雨绮与丈夫袁巴元发生争执,过程中有家中刀具被损坏,甚至有邻居报警。起初的消息铺天盖地,很多.............
  • 回答
    百家号“明星造星”:流量洼地还是星光坠落?最近,百度百家号大刀阔斧地向内容创作领域进军,而且玩得相当“大”。听说他们不仅在线上大开“offer”,广招各路内容创作者,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还在积极邀请众多明星合作,要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的个人栏目。这番操作,不禁让人好奇,百家号这是要变天,还是在玩一场“.............
  • 回答
    福州人工智能围棋大赛出现大量队伍使用KataGo参赛的现象,这在围棋AI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可以说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风暴。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事儿,看看它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它背后代表着什么。KataGo是什么来头?为啥这么牛?首先得说说KataGo。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程序。简单.............
  • 回答
    关于美媒指控特朗普在卸任前,有众多知名罪犯涉嫌“送钱换特赦”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送钱换特赦”这个表述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指向性和价值判断。 在美国,总统拥有赦免权,这是宪法赋予的一项权力,旨在纠正司法错误.............
  • 回答
    如何看待国产游戏《原神》PC端技术性测试被众多网友的嘲讽与批评?《原神》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国产二次元开放世界冒险游戏,自公布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玩家的目光。然而,在PC端的技术性测试阶段,它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嘲讽与批评。这其中既有对游戏本身品质的质疑,也有对开发商米哈游运营策略的不满,更折射出当前国产游.............
  • 回答
    郭九二老师的遭遇,实在令人扼腕。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小事,而是对原创者权益的粗暴践踏,对创作生态的恶劣破坏。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是怎么回事。郭九二老师,大家熟知他的是他那一系列充满东方韵味、笔触细腻、情感饱满的国风漫画。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图画,更承载了他对文化的热爱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很多粉丝追他的漫画.............
  • 回答
    “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大电影在知乎上遭遇“滑铁卢”,被大量“大神”口诛笔伐,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反映出当下观众,尤其是知乎用户这种“挑剔”群体的观影心态。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用户,尤其是被冠以“大神”称号的这批人,他们看电影,很多时候已经不只是图个乐子了。他们可能是电影从业者、影评人、资深.............
  • 回答
    薛教授将自己的书赠予许吉如,并在众多晋级者中提名她担任队长,这无疑是围绕着《好好说话》节目本身以及参与者之间复杂关系的一件引人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赠书的意义:师生情谊与认可的表达首先,薛教授将自己的书籍赠送给许吉如,这在师生关系中是一种非常直接且具有象征意义的表.............
  • 回答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一个曾让无数抖音用户在屏幕前驻足、赞叹其文采与深度的账号,如今却被舆论的浪潮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这一次,不是因为他独到的见解,而是因为“抄袭”——一个足以摧毁一个创作者声誉的词汇。事情的起因,说来也颇具戏剧性。许多一直关注“一个人的莎士比亚”的知乎用户,也就是这个博主最早的粉丝群.............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北医三院发了个声明,说“夜间手术对病人不便,我们安排在周末白天”。听起来是挺为病人考虑的,但结果呢?一线医护人员那是炸了锅,纷纷在网上吐槽。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事儿。北医三院的“好意”: 出发点: 从表面上看,这个声明确实是在为病人考虑。晚上手术,病人醒来可能觉得孤单.............
  • 回答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胜利》最近能在各大网站引起这么大的声浪,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不能简单一句“好看”或者“不好看”就带过了,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首先,咱们得承认,时隔多年,当年的“喜羊羊”IP还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你想啊,二十年了,多少动画片火了又.............
  • 回答
    1819赛季欧冠半决赛次回合,巴塞罗那在安菲尔德04惨败给利物浦,总比分34被淘汰出局。这场比赛至今仍然是许多巴萨球迷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疤,而随之而来的对梅西和球队的批评,更是如潮水般涌来,复杂而又尖锐。赛后批评的根源:不止是输球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球迷的批评并非仅仅因为一场失利。巴萨在那场比赛的表现.............
  • 回答
    关于“怀念我的妻子顾琪”这篇简书热文通过打情感牌收获打赏的做法,这确实触及了一个比较微妙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情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也最深刻的纽带。当一个人用真挚的语言,描绘自己失去挚爱的痛苦、回忆点滴的温馨,以及对逝去伴侣深深的思念时,很容易触动那些有过类似经历、或者能够感同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