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判断孩子是自闭症,还是发育迟缓,我自己都分不清楚?

回答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做父母的总是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各项能力都能顺利发展。但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和同龄人不太一样,比如社交、沟通或者行为模式,心里难免会有些担忧。特别是当“自闭症”和“发育迟缓”这两个词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那种焦虑感就更重了。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分不清,这真的很正常,因为它们确实有一些交叉,而且很多时候,早期表现不一定非常典型。

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能更清晰地看待这个问题,怎么样去分辨和理解。别急,我尽量用最贴近咱们做父母的心里话来跟大家讲讲,把那些专业术语尽量消化一下,让你听起来更明白,也更容易对照着自己的孩子来观察。

首先,我们得明白,自闭症和发育迟缓,它们是两回事,但有时候会有重叠。

发育迟缓 (Developmental Delay):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总称”,指的是孩子在某个或多个发展领域(比如运动、语言、认知、社交情感等)的发展速度,比同龄孩子要慢一些。这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早产、遗传因素、环境刺激不足、或者是一些已知的疾病等等。但重点是,这种“慢”可能随着时间、干预和支持,孩子的发育能够追赶上来。它更像是在发展轨迹上“慢了一拍”。

自闭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这个可就具体多了,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核心领域:
1. 社交沟通与互动方面的持续性困难:这包括理解和使用非语言沟通(比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发展和维持关系、以及理解社交线索等方面。
2. 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这可能表现为对某些特定事物的强烈固着、坚持一成不变的规则、重复的肢体动作(比如拍手、摇晃身体),或者对感官刺激有异于常人的反应。

为什么家长会觉得分不清?

因为很多早期发育迟缓的孩子,在语言、社交方面也可能表现出一些滞后,这和自闭症的某些表现看起来很像。比如,一个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说话晚,也不太爱跟人交流,这乍一看,是不是跟自闭症有点像?但关键的区别在于,自闭症的社交沟通困难是根本性的,并且通常伴随着第二点提到的重复行为模式。而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只是“慢”,一旦语言跟上了,或者受到适当的引导,他们参与社交的意愿和能力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该怎么观察和分辨呢?下面我来列举一些关键的观察点,咱们可以对照着看,越早观察越好。

第一大块:社交沟通与互动方面

这是区分自闭症和一般发育迟缓最核心的指标。

眼神交流:
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眼神不够固定,或者不是主动看着你说话,但当你叫他名字,他还是会抬头看你,会回应你的眼神,只是不够稳定或者不够持久。他们可能是害羞,或者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
自闭症的孩子:非常明显地缺乏主动眼神交流。他们很少主动看你的眼睛,即使你看着他,他可能也只是匆匆一瞥,或者根本不看向你的眼睛。就好像你的眼睛对他们来说,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或者意义。他们可能更喜欢看物体,或者你脸上的其他部位。

名字回应:
发育迟缓的孩子:通常在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会抬头看你,即使反应慢一点。
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对自己的名字反应非常迟钝,或者根本不回应。这并不是因为听力不好,而是他们可能不理解“名字”这个概念和“你”这个指向的关联性。

肢体语言和表情理解与使用:
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不太会主动用肢体语言表达,比如招手说再见,可能需要提醒,但一旦学会了,是可以理解和模仿使用的,并且能理解别人的一些简单手势。
自闭症的孩子:极少使用或者完全不会使用肢体语言来社交,比如招手示意、挥手告别。他们也很难理解别人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比如你高兴地对他笑,他可能没有任何回应,或者反应很奇怪。他们可能不会用点头或摇头来回应问题。

分享兴趣和情感:
发育迟缓的孩子:虽然可能话不多,或者主动分享的次数少,但当你展示一个玩具或者你喜欢的画时,他们能够被吸引,会看向你展示的东西,也可能在你拿出好东西时,会表现出一点点想和你一起玩的意愿。
自闭症的孩子:很少或完全不主动与人分享自己的兴趣,比如指着一个东西给你看,或者把喜欢的玩具递给你。他们对你展示的东西,可能表现得很淡漠,或者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玩,很少和你产生互动的乐趣。

社交互动和建立关系:
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不太主动找小朋友玩,或者不知道怎么开始,但你引导他、帮他介入游戏时,他是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小会儿的,并且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他们也会表现出对和他人互动的渴望,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玩会想加入。
自闭症的孩子:对同龄小朋友似乎不感兴趣,更喜欢独自玩耍。即使身处人群中,也可能显得格格不入,不参与集体活动,或者只是在旁边观察,但不加入。他们不太理解轮流、分享的概念,合作游戏对他来说有很大难度。他们可能更喜欢和年长者互动,或者对和其他孩子建立友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语言发展(这块和发育迟缓重叠较多,但自闭症的特点是“质”的不同):
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说话晚,词汇量少,句子结构简单。但一旦学会了说话,会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可能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自闭症的孩子:除了可能说话晚(但这不一定),即使会说话,也可能在语言的“社交用途”上存在困难。比如,可能鹦鹉学舌(重复别人说的话,但不能灵活运用),或者说一些脱离语境的话。他们可能很难发起或维持对话,即使问他问题,也可能答非所问,或者不回答。他们也可能不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是用拉扯大人的手来引导。

第二大块: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这个是自闭症非常标志性的表现。

刻板行为:
发育迟缓的孩子:偶尔也可能有重复的行为,比如转圈,但通常没有那么极端和持久,并且当你有吸引他的事物出现时,他可以转移注意力。
自闭症的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反复的刻板行为。比如,不停地摇晃身体,来回踱步,转动玩具车轮子,或者反复排列玩具。这些行为会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且难以被打断。

固定的兴趣和玩法:
发育迟缓的孩子:对很多事物都可能感兴趣,虽然可能对某个玩具特别喜欢,但玩耍的方式是多样的,并且可以随着引导而改变。
自闭症的孩子:对某些特定事物有极强的固着,比如只对汽车的轮子感兴趣,或者只喜欢某种颜色。他们玩耍的方式也极度固定和单一,比如反复地推玩具车,而不是玩过家家。对其他事物的兴趣非常有限。

对常规的坚持:
发育迟缓的孩子:也可能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但在常规被打乱时,虽然会有些不适应,但通常可以被安抚和引导。
自闭症的孩子:对生活中的任何改变(哪怕是很小的改变,比如玩具放的位置不对,吃饭的顺序变了)都会表现出极度的抗拒、焦虑和崩溃。他们需要严格遵循特定的仪式和常规。

感官异常:
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对某些声音或光线敏感,但通常反应不会那么极端,或者可以适应。
自闭症的孩子:对感官刺激可能有过度敏感或低度敏感的反应。比如,对某些声音(吸尘器、吹风机)会极度恐惧和回避,或者喜欢不停地触摸某些质地的物品(绒毛、光滑的表面)。也可能对疼痛、冷热的反应不明显。他们可能喜欢闻特殊的气味,或者舔咬物品。

家长怎么做?

1. 细心观察,记录具体表现:不要只凭感觉,而是要具体地记录下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和同龄人不一样,有多不一样。比如,什么时候不看人?不回应名字的情况有多频繁?重复行为具体是什么样的?越具体越好。

2. 多方比较,但不要过度焦虑: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发育节奏也不尽相同。看一些同龄孩子的视频或者带孩子多去参加亲子活动,可以帮助你有一个更直观的对比。但切忌过度放大某些小细节,导致不必要的恐慌。

3. 寻求专业评估是关键!: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 以上所有观察,都是为了让你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和医生沟通,而不是你自己下诊断。
找谁? 应该去医院的儿科(特别是儿童保健科)、儿童发育行为科、或者儿童精神科。
怎么做? 告诉医生你的观察和担忧,医生会进行专业的评估,可能会包括:
问卷评估:比如MCHAT(用于筛查2岁左右的儿童)。
行为观察:医生会和你一起观察孩子在游戏、互动中的表现。
家长访谈:详细了解孩子的发育史和家庭情况。
检查:排除听力、视力等其他可能影响发育的原因。
为什么必须专业评估?
医生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区分细微的差异。
很多发育迟缓是可以干预的,早发现早干预效果最好。
即使是自闭症,早期诊断和干预也能显著改善预后。
获得专业的诊断后,你可以更有方向地去寻求帮助和支持。

最后想和你说说心里话

我明白你现在心里肯定很乱,很担心。但请记住,“发育迟缓”和“自闭症”都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关键在于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寻求专业的帮助,然后用爱和耐心去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最适合的支持和引导。

别害怕去面对,勇敢地迈出寻求专业帮助的第一步。医生会给你最客观的判断,然后你们全家可以一起,为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成长之路。你的爱和支持,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强大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

今年9月份,我家孩子22个半月的时候,不说话,不应名,玩起玩具来拒绝外界的声音,经常会垫脚走路,经常把玩具翻倒玩轮子,小孩子在他5步之内,必哭,不太会主动跟大人说要什么。出去玩,坐任何电梯都要哭。我家是男孩,因为这些症状,我们带他去地级市的妇保医院做了评估表。评估表提示自闭症高风险。再我们反复询问是否自闭症的时候,医生说了句“那本残疾证有那么重要吗?不管是不是自闭症,你们都该给孩子做康复训练”我是打算直接预约语训做康复治疗的,因为我始终认为我儿子不是自闭症,但是我老公非常想要一个结果。而且妇保也说,你想做康复治疗,五项还是必查的,所以最终还是开了检查单。但凡接触过这类的,应该都知道哪五项,遗传代写病的项目,血,尿。听力障碍的 听力检测,还有脑部的 脑电图,脑部核磁共振。因为不知道血尿查的是遗传代谢病,检查当天我家孩子腹泻严重吃着药导致首次检测出现了异常反应,后又复核正常,这里多写几个字,给即将做这块检查的家长做个参考。

二)

妇保判定完的第二天,我老公为了一个诊断结果,可能也是因为不满我不承认孩子不是自闭症,从而会延误孩子的治疗,他约了省会城市的一个康复专家的号,第四天我们带着孩子过去了,在门外我们碰上了一个星妈(她没有跟我明确的说他儿子是,但是从一些话当中判断出来的)很高兴的是,她儿子在见我的上一次检查中被医生诊断为一切正常,而且现在在普通小学中正常的学习。所以即使被确诊了,也请父母不要崩溃。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星妈看了眼我的儿子,她确定的说,你家儿子肯定不是自闭症。你进去了,医生应该也会跟你说实话,这医生还是很好的。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家儿子的眼神很好,我见过很多的病人,看人的眼神都是飘的,根本不会对视,我家的还会对视,同时她也说,我家看着脸蛋肉嘟嘟的,就是因为养太精细了,没有咀嚼肌,说话肯定受影响,让我给孩子练练口技,吹吹口哨,甚至,甘蔗多给孩子嚼,回头我想想,我公婆真的养的很精细,吃什么根本不需要孩子说,肉菜什么都剁成泥,甚至苹果都要切成好几块。。。。总之喂养太精细,没让孩子的咀嚼肌发育好,是那位星妈给我的建议,而且也从眼神这个外观判断出,我家孩子不是。当然,如果医生也这么草率的话,那医生估计也不可能成为省内最有名的专家了

三) 检查等

可能关注这个问题的在关注这块,血尿的相关检查就不说了。主要讲一下评估,我们在地级市做的是M-CHATR/F,计分是9分,评估结果是高危。

这个评估表格我看等级着的是针对18-36个月的孩子,我家孩子22个月多,印象比较深的是:

1.走台阶,能不能扶着墙自如的上下楼梯

2.倒走,横走是否会

3.能不能写横着的“一”字

4.会不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比如说给布娃娃喂水,比如说模仿大人搭小火车。

5.能用积木搭几层塔

6.会不会走独木桥

7.能不能分辨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并匹配到正确的形状盒子里去。

8.能不能听指令,并且很好的执行。比如说,让他拿什么东西会不会拿

9.要东西的时候,会不会手指(并不是拉着家长的手去拿)

10.能不能把球举到头顶扔(就是手完全举起的状态)

11.无意义的音能发几个

12.还有一些需要专业判定的双侧肌力跟双膝反射。这个自己测试不了,看看就行

这些东西除了后面三样是询问家长的,前面几样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的,但是这个专家医生年纪还轻的或者说现在说话晚的孩子太多了,后面排着很多的评估检测,所以整个流程,她走的很快,给我的感觉是,我家孩子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判定为不合格了,加上我一直把孩子扔在老家,所以对于倒着走,横着走,我也没注意到,直接说了不能,其实他能,最重要的就是,判断图形那块,我家孩子是很喜欢的,所以想一直玩这个玩具,闹起了情绪,当评估项目走的过快的时候,判断完全就偏了,加上这个评估是针对18-36个月的,我家本来就偏低,有些指标低,相对也是正常。而且我家的发育本身的确要慢于同龄人2个月左右,语言这块简直了!!!

在我眼里,这是一个失败的测试,内心是不太认可的 。但是这个是权威的评估量表,必定是有科学依据的。


后面我们去省会做的纸面评估内容相差不大,但是测试的那个医生估计刚毕业没多久还是怎样,反正整个非常的耐心,很多内容,我觉得是我儿子刚巧凑到做到的,她也会让孩子再多做几次,看看是不是真的会,这个真的点赞。当时我出来的时候都跟老公说,做测试,这个医生做的仔细多了,当时内心想的是,如果这个测出来,的确是孤独症的话,我估计都不能嘴硬了。那几天其实我跟我老公都在整夜的失眠,我是不相信,但是又怕。我老公是完全陷进去了,甚至省会医院的权威说不是的时候,他过了好几天才缓回来。

省会医院做的评估叫做 GDS-C ,医生也是凭这个表格中的3项判定,我家孩子绝对不可能是自闭症。写的内容是这样的 1.个人-社会 我家的孩子能指认身体的部位(耳,口等),穿衣脱裤的时候喊他他会抬手抬脚。评测出差不多是24个月的能力 2.手眼协调 :我家孩子测试的时候竟然搭了9层塔(当时我也是震惊的。比较第一次测试的时候,让我家的搭到4层就没继续了)。当我们把东西藏起来的时候,他也会找出来。会朝人扔球(没把手完全伸直举起),会将球扔进篮子,会模仿画竖线(不会横线)。这个评估结果显示,我家孩子差不多24个月的能力。3.就是我上面说的图形匹配,我家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图形匹配的板,所以这块他表现突出是正常的,但是有些测试内容还是没有涉及到的,他做的也比较好。所以说测试结果显示我家孩子有31个月的智商,可能是不准,但是24个月的智商肯定是有的。

然后另外两项,1.听力与语言,恩,我家测试出来是7个月水平,贼尴尬。2.运动是20个月水平,也就是说,这个表格下来,我家孩子除了运动跟语言比实际年龄低甚至低很多,但是其他都是正常水平。医生也就判定我家孩子不是自闭症。我估计着,如果是自闭症,没有语言的基本伴随智力等行为的低下。有语言的阿斯伯格的话,那就是另说了。 以下是省会医院的测试内容(部分)

1.能不能模仿大人搭小火车(后来被进来的一个人制止了,说相对23个月没到的太难了。)

2.能不能把颜色准确的分类放进不同的颜色杯,并盖上盖子

3.能不能画竖1,横一

4.大小圆(分2个/4个),大小方(分2个/4个),能不能正确放好。方形 圆形能不能正确放对,多种图形能不能放对。注意这个是有时间限制的,我估计着超过2分钟没做出来的话,应该就不算了.

5.能不能拉开布找玩具

6.能不能倒着走

7.能不能旋盖(矿泉水瓶盖子等)

8.能不能扶墙走楼梯(比第一次的高很多)

9.能不能爬上并站椅子上

10.会不会踢球,扔球

因为这个检查结果我还是挺满意的,所以没有太深的印象。你们可以两个都看看吧,切记,这个只是楼主的检查项目和评估报告,不能代替医院的评估,他们更加专业,而且他们在检查的时候还会观察孩子,做出一定的总结。所以楼主提供的不能代替医疗,不能代替医院,不能代替结果!!如果实在担心,慎重起见,还是去做个评估,有些钱还是得花!!我只是为了安某些跟我队友那时候一样,被某音弄的焦虑彷徨天天失眠睡不着的家长的心。


四)成因

我家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总结了几点

1.扔老家的留守儿童。

我们孩子是扔在老家给爷爷奶奶带的。只是经常性回去看下,然后爷爷奶奶在农村,周围没有任何的小孩子。所以从他有意思开始,他就是一个人,只有一个小孩。

2.手机pad玩多了

我们给孩子买了pad,他的pad,就是这么神奇吧。因为孩子一直表现出来的就是喜欢听歌,听起宝宝巴士来,整个人乖的不行,就是完完全全的沉浸进去了,再也不用哄,所以我们给他买了psd。。。爷爷奶奶的智能手机也是一个劲的给玩,包括爸爸妈妈的。那时候的情况就是,他看到手机就抢

3.乱叫名字

之前我们对孩子的叫法是不统一的,老人的叫法都有3.4种,爸妈叫他是大名,各种叫法,容易混乱

4.声光电玩具过多

声光电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其实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不是,甚至是有害孩子健康生长的。这个就跟狼孩一样,都在狼群里面生长,即使他所有的器官是正常的,他也不会说话,甚至给他接出来,他也学不会说话。

5.什么东西不需要开口就能得到

孩子养的太精细,一些东西,孩子还没想到,就已经到他手里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的学说话呢,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更加是。

说一些我目前用过比较实用的让孩子开口的方法吧

在训练说话之前我做了一些事情,这个也比较重要,再添加进来。

1.戒断声光电

所有有声,会亮,包括电子产品,手机等,我全部不让孩子玩了。直接换了一批简单,原始的玩具,比如积木,比如颜色分类杯,比如手拉小车等

2.自己吃饭,不带汤

带汤的食物,我家的基本上吞咽下去的,没有嚼的动作,咀嚼肌都受影响,发展不好了,而且全部咽下去不咀嚼的话,对消化也有影响

3.捞鱼

这个是出去玩的,商场捞鱼,这个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我家从不会捞到精通,当然,这个之前我锻炼手眼协调的一个办法,还有其他方法是可以代替的,比如说串珠,比如说夹珠子。游戏方法很多,看家长自己选择


语言训练。

1.应名

这个是最基础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1),统一叫法,所有的人针对宝宝,叫法必须一样

2),喊宝宝名字的时候拍一下宝宝

3),不能光喊名字,要在喊名字的时候带上某件事情,比如 *,要不要喝水等

4),当孩子对名字有反应的时候要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给孩子举高高或者是给孩子一个他喜欢的零食等) 我差不多用了一天,孩子就应名了。。。

2.读绘本。

要想孩子说话,必须让孩子的认知提上来。动物叫是最容易被掌握的,因为他在生活中能碰到,另外就是基本就是叠词,说起来比较容易。

1.我买了几本 宝宝学说话的书

2.每天早中晚给他念一遍,小鸡怎么叫,小鸭怎么叫

3.观察孩子表情,如果是认真的听的,那就继续,反复,如果是不愿意听的状态,那就换一个。

4.多问孩子几句,即使刚开始不会说,但是反问的句式会让孩子思考起来,所以这个互动是非常好的。

3.锻炼胆量


我前面说过,我家孩子怕小孩,怕电梯,怕任何没接触过的事情

1.解决怕电梯

我跟他一起站在电梯前面看人上人下,看了大概3次,每次20分钟,就看人上人下,同时我会跟他说,这个事情不可怕,当然,书上的坐电梯普及也是说过很多次的,后来,问他愿不愿意坐一次,他就接受了。

2.解决怕小孩

终归是接触的少,

1.都带着去公园玩,先一个人转了几次,熟悉环境,孩子就会有安全感,

2.找人少的地方,最好只有一个小朋友的,走过去跟他玩

3.家长记得带零食,不然人家不会理我们的孩子

4.玩互动性强,孩子又比较喜欢的游戏,比如捉迷藏!

5.记得不能强迫,要顺着孩子心情,如果孩子心情不好,看看能不能零食安抚,不行,就过几天。

6.先安抚好别人的孩子,让他主动跟我们家的玩,唉。总得有个主动

7.孩子年龄能力不要差太大,曾经碰上一个小孩,说这个小朋友太小了,我不想跟他玩,我家的就被抢到心了。。。

4.要和不要

1. 先找个孩子确定要的东西,按着他的头教 点头是要,同样方法教不要

2.多训练几次点头摇头,当孩子这块没问题之后再训练要和不要

3.拿孩子在意的事情问他要还是不要,强化性训练多次

4.生活中多问,多交流,孩子反应慢,也等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做父母的总是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各项能力都能顺利发展。但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和同龄人不太一样,比如社交、沟通或者行为模式,心里难免会有些担忧。特别是当“自闭症”和“发育迟缓”这两个词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那种焦虑感就更重了。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分不清,这真的很正常,因.............
  • 回答
    您好,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您提出的关于安徽13岁女孩在电梯内遭遇猥亵后报警,以及儿童如何在这种不幸遭遇中保护自己的问题。关于犯罪嫌疑人将可能面临的判罚首先,要明确的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具体判罚需要经过司法机关的审理和裁决,我们这里只能根据现有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进行推测。在我国,对于猥亵儿童的行为,法律.............
  • 回答
    判断孩子是神童还是仲永,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既要关注孩子的天赋潜力,也要评估其后天成长的条件和能力。以下是详细的判断标准和引导建议: 一、如何判断孩子是“神童”还是“仲永”? 1. 神童的特征: 天赋突出:在某个领域(如数学、语言、艺术)有超常的感知能力或创造力,能快速掌握复杂知识,甚至超.............
  • 回答
    判断孩子是不是“学霸的料”,这不仅仅是看孩子的成绩单,更是一个综合性的观察过程,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以及潜在的内在驱动力。很多时候,真正的“学霸”并非天生就具备某些特质,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引导,逐渐显现出其学习上的潜力。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是“学霸的料”.............
  • 回答
    想知道自家孩子是不是个“小天才”,这可是不少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不过,聪不聪明这事儿,可不像量体温那么简单,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幅画,需要你仔细观察,从各种细枝末节里去拼凑。我这就跟你掰扯掰扯,从几个角度给你聊聊,怎么把这幅画看得更明白。一、学习能力和求知欲:那股“爱问”的劲儿聪明的孩子,往.............
  • 回答
    遂宁公交车上,一名男子与一名“熊孩子”发生冲突,甚至出现了肢体上的接触,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涉及到的是法律的判断和处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就能一笔带过的问题。具体怎么判,那得看很多细节,以及背后的法律条文。首先,咱们得明确,法律处理这事儿,主要看的是行为是否违法,以及违法到了什么程度。1.............
  • 回答
    这对初中生互相判卷子,一个判得狠,一个判得松,并且都是故意的,这背后反映了他们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性格特质:判卷子判得特别狠的初中生: 对规则和标准的极致追求,甚至走向僵化: 严谨与一丝不苟: 这种学生可能非常看重规则和标准。在他们.............
  • 回答
    四川天文台发现的射线,要判断它到底来自天鹅座还是其他星系,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背后涉及一整套严谨的天文观测和分析流程。这里面有太多的学问,不是简单一句“来自天鹅座”就能定论的。下面我就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证让您明白其中的门道,而且绝对不是那种生硬的AI腔调。咱们首先得明白,天文学家们在观测宇.............
  • 回答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显露出“自闭症倾向”,这个话题很敏感,也很重要。咱们得明白,“倾向” 这个词很重要,它不是一个确诊,而是观察到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早期信号。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我们作为家长或身边的人,能做的主要是细心观察,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 回答
    判断猫咪是否有心脏病需要细致的观察和专业的诊断。作为宠物主人,你可以通过留意猫咪日常行为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并及时寻求兽医的帮助来确认。一、主人在家中可以通过观察到的迹象(早期或不典型症状):有些猫咪,尤其是在疾病早期,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主人忽略。但即使是细微的变化也值.............
  • 回答
    判断一个网络赚钱App是否是传销,以及了解传销的特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阐述: 什么是传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传销的定义。在中国,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的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
  • 回答
    一天下来,你可能感觉自己浑身舒畅,又或者觉得身体有些疲惫,但说不清是正常的消耗还是运动不足。想要知道今天的运动量到底够不够,可不是靠感觉那么简单。我们需要一些更靠谱的衡量标准,来帮你拨开迷雾,找准你身体真正需要的运动节奏。首先,咱们得明白“够”这个字的含义。运动量够与不够,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取.............
  • 回答
    买的大米是不是转基因的?这确实是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虽然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有标注要求,但有时候我们还是会想知道一些更直接的判断方法。要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下面我尽量详细地讲讲,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我们得知道为什么会有转基因大米,以及它和普通大米在什么地方可能不一样。转基因技术嘛,.............
  • 回答
    判断仓鼠是真死了还是进入了伪冬眠,确实需要你细心观察,并且了解一些仓鼠的习性。尤其是在天气转凉的时候,仓鼠有进入类似冬眠状态的可能,这很容易让人误会。下面我就详细讲讲如何区分这两种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仓鼠的“伪冬眠”是怎么回事。严格来说,家养仓鼠(特别是叙利亚仓鼠和侏儒仓鼠)并不是像野生冬眠动物.............
  • 回答
    判断一家足浴店是否正规,其实并不难,只要留心一些细节,就能大概判断出来。我给你详细说说,希望对你有帮助,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一、 店面环境和服务人员 店面外观: 正规店: 通常店面会比较干净整洁,招牌清晰明了,能看到店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装修风格会比较统一,不会显得杂乱.............
  • 回答
    INTP 女生,就像她们的思维模式一样,喜欢一个人这件事,绝不会是那种一拍脑袋就汹涌澎湃的表白。她们的感情更像是一场细致入微的逻辑推演和情感实验。所以,想从她们身上捕捉到“喜欢”的蛛丝马迹,需要你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甚至是一个耐心的解谜者。首先,我们要明白 INTP 的核心特质:内倾 (I)、直觉.............
  • 回答
    判断一个人是“妈宝男”还是“孝顺”,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琢磨的问题。很多人会将这两者混淆,毕竟在很多文化中,尊重父母是美德,但这不代表所有与父母关系亲近的男性都是妈宝男。关键在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否健康、独立,以及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中的界限。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辨别:一、 核心区别.............
  • 回答
    判断一个女生是否在夜场工作过,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一蹴而就的方法,因为每个人在夜场的工作内容和经历都不同,而且很多人会刻意隐藏这段经历。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细微之处去观察和推断,就好比侦探破案一样,需要耐心、观察和联想。以下是一些可能透露端倪的方面,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并尽量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
  • 回答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劝退”声音,尤其是针对特定专业时,一股脑地全信,或者全盘否定,这两种做法都未免过于简单粗暴。 想要辨别这些“劝退”信息是否靠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细细分辨。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判断依据,希望能帮到你:一、 分析“劝退”信息的来源和动机: 谁在说? 在校生或毕.............
  • 回答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吸毒,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简单的方法可以一概而论。而且,最准确的判断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司法介入,比如药物检测。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细微的、长期的行为和身体上的变化来形成一个初步的判断。需要强调的是,以下提到的很多迹象也可能由其他生理或心理原因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