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后羿需要怎样射箭,射出什么材质的箭才能毁掉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恒星?

回答
要回答后羿需要怎样射箭,以及射出什么材质的箭才能毁掉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恒星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的科学概念:

恒星(如太阳)的能量来源: 恒星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其核心存在着核聚变反应。在极端的高温和高压下,氢原子核会聚变成氦原子核,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质量约是 $1.989 imes 10^{30}$ 千克,其表面温度约为 5500 摄氏度,核心温度高达 1500 万摄氏度。
摧毁恒星的含义: 摧毁一颗恒星,意味着要停止其核聚变反应,或者将其质量和能量完全分散。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克服恒星巨大的引力束缚以及核心极高的能量密度。
后羿射日的神话: 后羿射日的传说中,后羿是一位神力无边的射手,他用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这属于神话范畴,其原理和力度都远超我们目前已知的物理定律。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从科学角度和神话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科学角度分析:要毁掉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恒星需要什么?

在科学上,要毁掉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恒星,其难度是极其巨大的,并且以我们目前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技术,不存在任何“箭”的概念能做到。但我们可以尝试从理论上推导,达到类似“毁掉”恒星的效果需要什么条件:

1. 停止核聚变反应

恒星的能量来自于核心的核聚变。要停止它,我们需要:

降低核心温度和密度: 核聚变发生的条件是极高的温度和密度。任何能够极速降低恒星核心温度和密度的手段,都可能停止核聚变。
抽取核心物质: 如果能以极快的速度将恒星核心的物质(主要是氢和氦)抽取出来,核心的密度和温度会迅速下降,从而终止核聚变。但这意味着需要有能力直接操纵恒星内部物质,并且抽取速度要快于核聚变产生的能量释放速度。
引入“冷”物质: 向恒星核心注入大量的、远低于核心温度的物质,理论上可以快速降低核心的温度,从而停止核聚变。但这种物质需要能穿透恒星外部炽热的等离子体层,并能有效地传递“冷”。
改变原子核的构成: 如果能以某种方式“毒化”核心的燃料,例如通过引入大量惰性元素来稀释可聚变的氢,理论上也可以降低聚变速率。

2. 克服恒星的引力束缚与能量释放

恒星之所以稳定存在,是因为其内部辐射压力(由核聚变产生)与外部引力达到平衡。要摧毁它,需要打破这个平衡:

释放巨大的动能: 恒星的质量巨大,其引力束缚也极其强大。要将其质量完全分散,例如变成宇宙尘埃或气体云,需要施加比其自身引力势能更大的能量。
动能冲击: 理论上,如果要用一个物理实体去冲击恒星并将其撕裂,这个实体需要具备极高的速度和质量,以传递足够大的动能。动能的计算公式是 $E_k = frac{1}{2}mv^2$。要达到摧毁恒星的效果,我们计算一下需要多大的动能。假设我们要将太阳的质量($M_{sun} approx 2 imes 10^{30}$ kg)完全分散开来,这需要克服太阳自身的引力势能。太阳的引力势能大约是 $U = frac{3GM^2}{5R}$,其中 $G$ 是引力常数,$M$ 是质量,$R$ 是半径。对于太阳,这个值约为 $3.8 imes 10^{41}$ 焦耳。这意味着你需要注入至少这个数量级的能量来将其撕裂。

3. “箭”的材质和发射方式

从科学角度来看,不存在任何已知的“箭”的材质可以做到这一点。即使是传说中的“箭”,如果真的要实现,它需要满足以下极端条件:

超乎想象的材料强度和耐高温性: 这支“箭”必须能够承受进入恒星内部时遇到的极高温度(数百万甚至数千万摄氏度)和极高的压力。同时,它还需要拥有极高的抗拉强度,以抵抗恒星引力的撕扯,并且自身不能被融化、汽化或蒸发。我们所知的任何物质,包括最坚硬的钻石、最耐高温的钨或碳材料,在恒星核心的条件下都将瞬间化为乌有。
假设的材料: 如果我们非要构想一种“箭”的材质,它可能需要是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能够自我维持结构完整性的奇点物质或负质量物质(尽管负质量物质是纯粹的理论构想,可能在物理上不存在)。或者它可能是一种能够操纵时空的装置,能够通过创造一个局部区域的超高能量密度来对抗恒星。
传递巨量动能的方式: “箭”需要以一种能够一次性释放出足以摧毁恒星的动能的方式发射。
高速、超高密度: 如果是物理实体,它需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发射,并且自身拥有极高的密度(远超原子核的密度),以获得巨大的动能。例如,如果一个质量为 $10^{15}$ 千克的物体(比珠穆朗玛峰还小),以光速的 99% 运动,其动能也仅仅是 $4.5 imes 10^{31}$ 焦耳,这勉强可以与太阳的引力势能数量级相当。但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估计,而且让如此巨大的质量接近光速是极其困难的。
能量定向释放: 更可行的方式可能是,这支“箭”本身不是一个巨大的物理实体,而是一个能够将天文数字级的能量定向释放的装置或粒子流。例如,一个能够瞬间将太阳核心的氢直接聚变成重元素(如铁)的装置,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比恒星正常输出功率高出许多倍的能量,从而将恒星撑爆。

4. 发射机制

超乎想象的推力: 要将这样一支“箭”以足够的速度发射出去,需要的推力将是无法想象的。这远超任何已知的火箭技术。它可能需要利用黑洞的引力或者宇宙弦的能量来提供初速度。
精确的瞄准: 即使拥有了这样的“箭”和发射装置,还需要以极高的精度瞄准恒星的核心。

总结科学角度的困难:

从科学角度看,用一支“箭”摧毁一颗恒星,无论是材料、能量还是发射机制,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目前的认知和能力。这更像是一个需要调动宇宙级别力量才能完成的任务,而“箭”可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工具,背后代表的是某种能够操控宇宙基本力量的能力。



从神话角度分析:后羿如何射日?(以及射出什么材质的箭才能达成神话效果)

在神话中,后羿的弓箭拥有神力,其原理不遵循我们熟知的物理学。我们可以基于神话的逻辑来推测:

后羿射箭的机制(神话逻辑):

1. 神力赋予的弓与箭: 后羿使用的弓和箭并非凡间之物,而是由神灵(例如天帝)赐予的。它们本身就蕴含着能够改变天象、影响自然规律的神力。
2. 精准的瞄准与决心: 神话强调后羿的意志坚定和箭术超凡。他能够“看穿”每一个太阳的弱点,并以绝对精准的方式命中。
3. 摧毁太阳的“方式”:
直接摧毁: 传说中,后羿的箭射中太阳后,太阳就“灭亡”了。这暗示箭拥有能够直接熄灭太阳核心能量的神奇效力,或者能够撕裂太阳的结构。
停止运行: 另一种解释是,箭的力量让太阳无法再按照天神的旨意运行,从而停止发光发热,从天空中坠落。

神话中的“箭”材质:

既然是神话,箭的材质也可以是充满想象力的:

1. 星辰碎屑: 由最古老的星辰的核心、或者由陨落的星辰凝聚而成。这些星辰可能本身就拥有强大的能量或特殊属性。
2. 神灵的眼泪/血液: 蕴含着神力、生命力和决断力的神圣物质。
3. 造物的基石: 如果箭是用来调整造物秩序的,那么它的材质可能就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物质,能够直接影响物质和能量的本质。
4. 纯粹的意志力: 在某些神话体系中,强大的意志力本身就可以化为实体武器。后羿的箭可能就是他强大意志的具象化。
5. 某种可以“关闭”能量的原理: 也许这种箭是一种“宇宙开关”,能够触碰到恒星的核心,然后按下“关闭”的按钮。

后羿射箭的过程描述(神话视角):

后羿站在大地之上,仰望天空那炙热的九个太阳,它们如同九团燃烧的火球,将大地烤焦,生灵涂炭。后羿的心中充满了对万民的怜悯和对这失控天象的愤怒。

他从背后取出那张由上古神木制成、并注入了天帝神力的神弓,从箭袋中取出一支由璀璨星辰的凝结体(或者说,是“天道之矢”,凝聚了宇宙秩序的力量)制成的箭。这支箭散发着淡淡的银辉,却似乎拥有足以穿透一切的锋芒,它并非由凡间的金属或木材构成,而是由某种能够直接影响能量和存在的本质材料所制成。

后羿搭弓引箭,双目如炬,仿佛能穿透九个太阳炽热的光芒,直达其核心的沸腾之处。他感受到了来自九个太阳的巨大压力和热量,但神弓的材质足以抵抗这一切,并且将他的决心汇聚于箭尖。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弓弦,弓弦发出了如同雷鸣般的声音。随着他松开手指,那支由星辰凝结体制成的箭,闪烁着超越太阳的光芒,如同一道划破天际的闪电,瞬间消失在视线中。

第一支箭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射向了一个太阳。当箭触碰到那个太阳的瞬间,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种寂静的熄灭。太阳的核心仿佛被瞬间“冻结”或“切断”了能量供给,其璀璨的光芒开始收缩,温度迅速下降,最终像一颗即将燃尽的蜡烛,发出最后的余晖,然后“扑”的一声,化为一块巨大的、冰冷的岩石,从天空中坠落,砸向大地,激起万丈尘土。

后羿没有丝毫犹豫,他继续搭弓引箭,目标是下一个太阳。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次射出,都如同天命的执行者,精准而无情地终结了一个太阳的生命。最终,当第九个太阳也被射落,天空只剩下一个温暖而柔和的太阳,大地重获生机,万物得以复苏。

在神话中,后羿的箭不需要解释其材质有多么坚固或多么快速,只需要它拥有“停止”一个太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来自于其神圣的来源和后羿强大的意志。



总而言之,要从科学角度毁掉一颗恒星,需要动用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和技术,并且“箭”更像是一个比喻,代表着一种直接干预宇宙基本运作规律的手段。而在神话中,后羿的箭则是因为其神圣的材质和后羿自身的无上神力,才能轻易地完成这一壮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看到的世界和后羿看到的不一样。

就好像收音机,开到某个频率,则接收到这个频率的电波,其他电波也存在,但你收不到。

后羿的“接受频率”和你的不一样。

所以你看到的太阳是一个巨型聚变反应堆,只有质量点这样的东西才能摧毁他。

但后羿眼里的太阳就是一只三足金乌,是一种可以用武器伤害的神鸟。


其实类似的现象现在也有,比如大部分人眼里人就是人,在另一些人眼里,人是一堆1s。

user avatar

宋朝的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便是后羿射日的结果。

SN1006距离地球7,200光年,而公元1006年目睹到了超新星爆发,我们知道。光抵达地球需要7200年,减去1006,即公元前6194年。

公元前6000年是什么时候,按《书 尧典》的“日永星火”,这个火就是当时的超新星爆发的时候,正好在接近心宿的位置,所以心宿又被称为“大火”。

根据天文学的岁差原理,可以推算出尧典四星的观测时间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前至公元前6000年前。

所以尧的时期也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所以可以推测,后羿射日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194年,而尧登位时期就在这之后不久。

所以古文这样说: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为什么说宋代的超新星与后羿射日有关系,宋代的这个超新星爆发是被确认了的,然而却没有留下残骸,为什么会这样?

显然就是被弄入虫洞送走了,所以根据这些线索,我们可以推论后羿射日的必要条件。

首先不仅是箭,弓重要,为什么是弓,当然不是木头加绳子。

弓有什么能力?能够弯曲,然后积蓄力量,越是弯曲,受到影响物体越快。

对了,就是类似曲率引擎的东西,所以这个弓实际上是一个曲率设备,

它的原理是在箭的后方让的空间膨胀,前方的空间压缩,这样箭便能瞬间以超越光速的方式射出,并且因为是直接在空间上处理,而箭只是顺着空间流动,所以不会出现相对论效应。


然后就是箭了,弓制造的曲率范围是有限的,要保证箭能够抵达目标,还需要巨大的能量维持这个曲率泡,对于天上十个星体来说,要分别毁灭,完全是不可能的。


于是聪明的后羿想到了,为什么不直接利用天上的能量呢?箭的作用实际上并不需要射太阳,它只需要能够构造虫洞便可以了。


箭本身只需要完成一个目的,便是被曲率引擎以等同超越光速的方式射出后,即使出了曲率范围,也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但是这个速度瞬间会被压制到光速。


而这个时空的瞬间压制的力量,不会违反物理规则,所以会出现微型虫洞效应,使得箭的实际位移虽然超越了光速,但物理上只是由于穿越虫洞实现的。


虫洞最难的就在于开辟,而一旦形成,制造能给以能量就好办了。

天上的能量如何借用,这还得从十个太阳说起。


由于星体引力的作用,除了太阳系的这个太阳,如果另外九个太阳太近,必然会引起太阳系混乱,所以可以得知,另外九个像太阳一样的星体,离太阳系是比较远,并且与太阳系的同个平面上,但是各自的距离较远。

远处的星体如此光芒,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超新星爆发,换句话说,虽然未必都是超新星爆发,但其中其中至少不一个“太阳”其实就是超新星爆发。

所以这个事简单了,要毁灭另外九个星体,不需要箭本身有多大的力量,只需箭只到达某个点,然后在那里开辟多个虫洞,然后让星体爆炸的力量相互传递到其它星体,便能同时加速毁灭它们的毁灭。

这个道理很简单,超新星本身爆炸是核聚变反应,加剧它的反应便能够让它们加速灭亡,这如同在一张纸上同时点上几把火。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不够的,因为超新星的爆炸,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它不但产生强烈的辐射,会影响周围的星体,也会加剧当时地球上受到的影响。

所以必须还要保证它们的爆炸要尽量远离地球。

原文中“上射十日”,而不是九日,这个迷惑了许多人,实际上后羿射的就是十日。

因为另外这个日,并非是指太阳系中的这个太阳,而是离地球很遥远,并且具有庞大质量的巨大星体,这样它们爆炸后的残骸,便能够被引力吸引过去。

为什么不能直接用黑洞?因为黑洞引力太强会影响虫洞的稳定,连中子星都是不在考虑范围的。

开启虫洞的位置也最好就在这里,这个距离不是很遥远,就在7,200光年外。

所以针对这十个星体规划,目的就是通过巨大的虫洞,让遥远的地方的星体将其它九个星体都吸引过到7200光年外的巨大星体附近,

这样便可以保证爆炸发生在远离地球的地方。

为什么要它们爆炸,因为如果不爆炸,其中几个星体累积质量太大,如果形成了黑洞,然后黑洞会干扰虫洞的稳定,所以必须要爆炸,让足够多的能量逃逸,避免黑洞形成

事情现在很简单了,首先弓利用曲率将箭射出,在脱离曲率被影响的空间时,因为物理原理,所以会形成微型虫洞,让箭穿越,这能让箭快速抵达7200光年外的巨大恒星处,然后发生巨大爆炸扭曲空间,将虫洞扭曲,改指向其它九个星体的位置,这里需要非常精确的计算。

所以后羿的箭很简单,只需要能够携带足够量的反物质,并紧密的压缩在一起,遇到恒星后直接发生湮灭。

后羿的箭,更多依赖的是精密的计算,而不是装备。

所以呢,

为什么目前一直没发现外星人?周围那么多星球只有个孤零零的地球充满生命?


为什么全球在公元1000年以前,那么多的神话传说频繁出现的什么上帝啊梵天啊什么的那么多神,都突然消失不见了?

细思……

以上为 20180411写


20180412 补坑:

1、为什么在曲率范围内可以超光速,出了曲率范围就达到光速了,不是应该出现速度很慢的情况?

答:因为这个曲率范围内,相当于是空间在运动,但箭本身没有在运动,但是想过没有,空间平面上就像一块有弹性的布,当按下去后,空间便陷了进去,当没有这个影响存在时,空间会恢复平坦,恢复平坦这个过程中,空间会反弹。

这个反弹的结果,便是箭会被赋予速度,而空间反弹恢复到这个是一个瞬间的过程,短时间内会形成量子隧道效应,使得速度暂时超过光速(相对会出来时间上的变化,下文会提及)

最简单,去想想宇宙大爆炸,空间迅速的扩张,如果限于光速,那么需要很漫长的时间,但是整个宇宙是一瞬间完成的,这显然超过了光速。

一种解释就是因为量子隧穿效应导致,当然这个也被人吐槽说不对,但不管对不对,反正那伙搞暴胀理论的也没提出什么可靠的解释,所以这里暂且用量子隧穿效应来解释。

所以,利用空间曲率产生的弹性+量子隧道效应,这就是后羿曲率弓的原理。


2、为什么不能是一个简单的二向箔?

二向箔如果在自己的宇宙中使用,维度坍塌可能产生蔓延,会毁灭整个宇宙,《三体》里的玩法,是高等级的文明的使用者会干脆把自己也压缩到二维,直接让自己能以二维形态生存,所幸的是,咱们的还是在三维空间里溜达的,所以没在这个宇宙中使用过。


至于降维技术么,据说还是曾经有人用过的,那年黄帝闲着没事去打猎时,逛到东海,去桓山上溜时,发现了来自平行的宇宙生物,俗称妖怪,相互聊了聊,黄帝大概觉得对方还是有危险的,顺手把那个宇宙降了降维,做成了件艺术品,后世称为《白泽图》,好了,打住,不刺激你们了。


3、即使这样,超新星毁灭后,仍然不能在地球立即看到毁灭了,光线传递过来还要几千年啊?

答:前面说过了箭在射出后,离开曲率范围就会受到相对论效应影响,这种超光速的限制,相对于箭来说,会引发时空倒流,所以这一箭射到的是过去的,当箭上的反物质遇到7200光年外的巨大星体爆炸时,通过虫洞吸引了其它九枚星体过来,相互爆炸影响。

另外需要指出,这一箭不能射到过去太远的时候,至少必须有一枚超新星已经开始了爆炸,以保证能引爆其它星体,当爆炸真正产生后,为了继续符合宇宙的物理原理,所以时间便会迅速流逝到后羿射日那个时间点上,所以会出现中间星体像是消失了7200年一样。

在地球上的观测,在时间尺度上,便是一直看到在心宿的位置较强的光出现,这也是什么称作“日永星火“,古称"大火",这就是因为它那个位置从上万年前一直在亮着。


注:以上纯粹属于瞎扯,欢迎拍砖质疑,闲的时候贫道来填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