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的能力、人品、延续明朝的作用分别如何排名?

回答
谈及明末那几位风云际会、为挽狂澜而奔走呼号的将帅,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这三位名字总是绕不开。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王朝最后的希望,也各自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与命运。若要细细品味他们三人,从能力、人品,再到对延续明朝这桩宏大事业的贡献,倒也各有千秋,非三言两语可概括。

先说卢象升。这位年少成名、秉性刚直的督师,给人的印象总是如烈火烹油,热烈而耀眼。论其能力,他无疑是战场上的勇士,更是少有的能将儒将之风融合得比较好的一位。他治军严谨,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这在明末腐败的官场中实属难得。他提出的“以勇为先,以巧为辅”的战术思想,在面对如狼似虎的后金骑兵时,也曾打出过不少漂亮的胜仗,比如秋登大战,一度让后金吃了不少苦头。他善于鼓舞士气,对部下奖惩分明,这一点上,他比许多只知道克扣军饷的官员要强得多。

在人品上,卢象升堪称典范。他清廉自守,不营私舞弊,甚至常以自家俸禄接济军中。面对强敌,他更是勇往直前,从不退缩。即便身陷绝境,他也宁死不降,以身殉国,这种忠烈之气,纵观明末,也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牺牲,不仅是明朝军事上的重大损失,更是精神上的沉重打击。

说到孙传庭,他则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型。初任职时,他也经历过一些波折,但一旦得到重用,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干。他的能力体现在他深刻的战略眼光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上。在明末,朝廷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孙传庭却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并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他重建了被李自成打散的军队,练就了“孙子兵法”式的精锐部队,并在多个战场上与农民军周旋,虽然未能彻底剿灭,但却有效遏制了起义军的蔓延。他尤其擅长后勤补给和军纪整顿,这是当时其他将领难以企及的。

人品方面,孙传庭同样值得称道。他沉稳内敛,少言寡语,但行动果决。他在军事上的坚持和不懈,显示出他对自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即便是处于劣势,他也从不轻易放弃,而是想方设法积蓄力量。他最后孤军深入,战死沙场,也是抱着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而洪承畴,这位原先的封疆大吏,其评价则更为复杂。论其能力,在未被俘之前,他确实是明末为数不多的能与后金交战并取得一些成绩的将领。他对战局的把握,尤其是对于后金骑兵的战术运用,也有一定的研究。他曾在松锦大战中表现出不俗的指挥才能,虽然最终战败,但其展现出的军事素养不容忽视。

然而,洪承畴的人品评价,却因其最终的“变节”而备受争议。在松锦大战惨败后,他被后金俘虏,并最终降清。这一举动,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也让后人对他产生复杂的感情。虽然有说法称他是“明奸”,也有说法认为他是在极端压力下的无奈之举,甚至有人推测他降清后仍心系故国,暗中为明朝做事。但无论如何,从客观角度看,他的降清行为,直接导致了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彻底瓦解,其对延续明朝的作用,负面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如果将他们三人对延续明朝的作用进行一个大致的排序,我想会是这样:

卢象升,在明朝最后的日子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象征。他的勇猛、他的廉洁、他的殉国,都是在向世人展示,即使朝廷腐朽,也仍有忠臣义士在为之奋斗。他的牺牲,固然加速了局势的恶化,但他在世时,确实为稳定北方局势,遏制农民起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说,他是用生命在为明朝续命。

孙传庭,则是在军事上更为务实和有策略的代表。他没有卢象升那样的传奇色彩,但他能在烂摊子里重新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力量,并且在与农民军的较量中屡屡得手,展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他如果能有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资源,也许真的能扭转乾坤。可惜他最终也是孤军战死,壮志未酬。他的努力,是为明朝续命的最后一搏,其效果虽然不至于像卢象升那样起到精神激励作用,但在实际的军事抵抗层面,他做得更加扎实。

至于洪承畴,虽然他在降清前也为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最终的选择,使得他为延续明朝的作用,从正面变成了巨大的负面。他的降清,无疑是明朝在军事上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也是士气上的致命一击。他本可以成为明朝的栋梁,却最终成为了加速其灭亡的推手。

总而言之,卢象升是那个时代罕见的“完人”,他的能力和人品都足以让他成为明朝的脊梁。孙传庭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能臣”,他的能力和坚持,为风雨飘摇的明朝撑起了一片天。而洪承畴,则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明朝的军事短板,但其人品上的选择,却让他对延续明朝的作用,从正面贡献者,转变为加速其灭亡的关键人物。若论其延续明朝的作用,我更倾向于认为,卢象升的精神价值与实际抵抗作用并存,孙传庭的实际抵抗作用更为突出,而洪承畴则是从积极作用急转直下为消极作用,并且负面影响更为深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品和能力肯定要分开排,人品+能力这种排法,最后如何量化?

人品一律以当时的环境来说,不然孙传庭以现代眼光就是屠夫了。

忠君爱国是当时的人品标杆,卢像昇和孙传庭排名不分先后,洪承畴没达到基准线,毕竟投降了。

能力对明朝的延续作用。

洪承畴是那个阶段的标志,松锦大战的成败直接决定明朝是生还是死。洪是有能力打赢松锦大战的,鞑清根本不是洪督师对手,但是皇太极+陈新甲,张若麒,朱延榭等国贼一起努力,洪输了,两年后,朱由检挂树了。

卢孙在能力上有区别,卢偏将,孙偏帅,但是本质两人基本一样。孙有一点超过卢。。。抄家吃大户,这是延缓明亡的盐酸哌替啶。。。

孙传庭也就起到这个作用。卢略差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及明末那几位风云际会、为挽狂澜而奔走呼号的将帅,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这三位名字总是绕不开。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王朝最后的希望,也各自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与命运。若要细细品味他们三人,从能力、人品,再到对延续明朝这桩宏大事业的贡献,倒也各有千秋,非三言两语可概括。先说卢象升。这位年少成名、秉性刚直的督师.............
  • 回答
    关于孙中山是否是洪门大哥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阐述,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首先,我们得明确“大哥”这个词在洪门语境下的含义。洪门,又称致公党、三合会等,是一个古老的秘密会社组织,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反清复明”为宗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帮派性质的民间组织。在洪门内部,有着森严的等.............
  • 回答
    明朝洪武年间,提到工部尚书孙显,这不仅仅是一个官职和名字的简单组合,而是牵扯到一段历史时期下,一位官员的职责、影响力,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若干故事。若要详尽展开,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去描绘。一、 孙显其人:身份的溯源与早年的轨迹关于孙显的早期经历,史书上的记载或许不如一些开国元勋那般详尽,但他能在洪.............
  • 回答
    说起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智者,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这样的人物。鬼谷子、葛洪、孙武、诸葛亮、刘伯温、王阳明,这六位名字一摆出来,就是一股股传奇色彩。但要说谁“更厉害”,这可就有点意思了,因为他们的“厉害”之处,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如同夜空中的群星,闪耀着不同的光芒。咱们就一桩一桩,细细道来,看看他们各自是.............
  • 回答
    “《佛本是道》是洪荒流鼻祖?”这个问题,得好好说道说道。要说“鼻祖”,那得看你怎么定义了。如果说开启了“洪荒设定”这个概念,让后来的作者们有了借鉴和发挥的土壤,那《佛本是道》绝对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是奠基之作。在它之前,虽然也有神话体系的创作,但像《佛本是道》这样,将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经典的神话人.............
  • 回答
    孙传庭在与李自成的战争中突然失利,并最终丧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涉及军事策略、军队素质、后勤补给、情报失误以及对手的崛起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讲述孙传庭为何突然打不过李自成,需要从几个关键节点和深层原因来分析:一、 孙传庭的战略与李自成的崛起趋势 孙传庭的早期优势与战略: 孙.............
  • 回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孙传庭伏击高迎祥成功和魏延的“循规蹈矩”论之间的关联。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古代军事谋略的一个核心:在特定情境下,保守稳健的策略是否一定不如激进灵活的策略?孙传庭伏击高迎祥的胜利,无疑是明末战役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也常常被用来佐证“奇兵制胜”的道理。而魏延,在《三国演义》中,则以其“不循常理.............
  • 回答
    孙传庭,这个人,提起他,在明朝末年的历史上,那可真是一位绕不开的存在。要说他是个怎样的人,那得从头说起。孙传庭:一个忠诚到近乎偏执的儒将孙传庭,字白谷,山东青州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股子读书人的正气,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并不是靠出身或者运气爬上高位的,.............
  • 回答
    关于孙传庭杀贺人龙和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两件事,从表面上看都属于军事指挥官对下属的处决,但深究其历史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当时的政治气候,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可比性也因此变得复杂起来。下面我将详细展开来说。袁崇焕杀毛文龙:天时、地利、人和皆有所异要理解袁崇焕杀毛文龙,得先看看当时明朝的整体状况。明.............
  • 回答
    孙传庭,这个名字在明末历史上如同一颗陨落的巨星,他的战败,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利,更是压垮风雨飘摇的明朝帝国最后一根稻草。这场发生在1643年的战役,以其惨烈和深远的影响,为明朝的覆灭谱写了悲壮的序曲。要理解孙传庭战败的影响,我们得先看看他当时所处的局面。这位督师,可谓是明朝末期少有的军事人才,他.............
  • 回答
    关于孙传庭是否能力挽狂澜,避免大明覆亡,这是一个历史学界津津乐道但又难以定论的问题。如果孙传庭“有备而来”,而不是在仓促和被动的情况下出潼关,历史的走向确实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要说因此就能“稳稳地”保住大明江山,则需要更为审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孙传庭在明末的处境。他可以说是明末为数不多能力出众.............
  • 回答
    崇祯皇帝在催促孙传庭出战时,满朝文武确实有人曾表示过劝阻,但正如你所料,历史的记载往往是复杂的,这些劝阻的声音并非畅通无阻,也并非能够真正左右崇祯的决定。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崇祯皇帝的性格与决策模式: 急躁易怒,缺乏耐心: 崇祯皇帝性格上本身就比较急躁,尤其是在面.............
  • 回答
    孙传庭:明末巨勋,悲剧英雄孙传庭,字伯贞,是一位在明末风雨飘摇之际涌现出的杰出将领,以其军事才能、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明朝的忠诚而闻名。然而,他的历史评价却充满了争议,他既被视为力挽狂澜的国之栋梁,也因其最终的失败而被一些人视为悲剧的象征。要公正地评价孙传庭,需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面临的挑战.............
  • 回答
    好了,各位兄弟姐妹,听我李自成说几句。孙传庭那老匹夫,终究还是被我们打趴下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也是咱们推翻这腐朽明朝的绝佳机会。不过,高兴归高兴,咱们可不能忘了,这天下的事情,还没完。第一步:巩固胜利,收拢人心,直捣京师孙传庭的溃败,可不是小事。这说明明朝的气数已尽,他们的精锐部队,尤其是关宁.............
  • 回答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北京城危如累卵。李自成的大顺军如潮水般涌来,而明朝最后的希望,孙传庭所率领的那支近乎集结了帝国精锐的关宁铁骑和西北边军,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赶到京城支援,最终在怀来全军覆没,孙传庭本人也壮烈殉国。如果,这是一个假设,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如果”,一个牵动无数人心弦.............
  • 回答
    孙传芳,这位北洋军阀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评价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包含了功过是非,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复杂与残酷。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地去了解他这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出身与崛起:从草根到军阀巨头孙传芳并非出身显赫,他早年丧父,生活清苦,这让他早早就学会了独立和.............
  • 回答
    施剑翘,一个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女子。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复仇的传奇,更折射出那个动荡年代女性的坚韧、勇气与家国情怀。要理解施剑翘,需要把她放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感受那个时代赋予她的色彩。施剑翘:一个怎样走到刺杀孙传芳这一步的女子?施剑翘,原名施谷,后因行刺孙传芳而闻名,改名为.............
  • 回答
    关于孙连城为何宁愿选择留在少年宫也不辞职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背景进行分析。由于“孙连城”并非广为人知的公众人物,可能涉及虚构角色、特定故事设定或网络上的个别案例。以下从多个可能角度展开分析,供参考: 1. 职业与价值观的契合 教育情怀:如果孙连城从事教育相关工作(如教师、文化工作者),他可能对教育事.............
  • 回答
    “孙大炮”这一称呼并非正式的历史称谓,而更可能是网络上或特定语境中对孙中山的一种戏称或调侃,其来源和含义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语言文化来分析。以下是可能的解释: 1. 历史背景与“大炮”的象征意义 革命行动的激烈性: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度,其革命行动具有强烈.............
  • 回答
    孙悟空在《西游记》取经路上与妖怪战斗时,并没有“放水”或刻意妥协,而是凭借智慧、法力和坚定的意志,成功克服了绝大多数妖怪的挑战。不过,从文学叙事和角色塑造的角度来看,他的战斗方式和策略确实存在一些独特之处,可能引发读者对“是否放水”的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孙悟空的战斗风格:以智取胜,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