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是「非人性化」的吗?

回答
关于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是否“非人性化”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完全概括。许多评论家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核心理念:

要判断其思想是否“非人性化”,首先需要理解他的核心理念:

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 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他极力推崇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他认为建筑应该从传统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中解放出来,以机器的效率和逻辑来指导设计。他提出了著名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house is a machine for living in)的口号,强调住宅的功能性和高效性。
标准化与工业化生产: 柯布西耶看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潜力,他倡导建筑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认为这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大众提供廉价而优质的住宅。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虽然这句话更常与路易斯·沙利文联系在一起,但柯布西耶也秉持着相似的理念。他认为建筑的形态应该由其功能决定,而不是由先验的审美或历史风格所束缚。
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秩序: 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有着宏大的构想,他设想通过高层建筑、绿地和宽阔的道路来重塑混乱的城市,创造一个有秩序、高效、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他的“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对人性的理解与追求: 尽管“居住的机器”这一表述容易引起误解,但柯布西耶并非完全忽视人性。他设计的建筑往往注重采光、通风、空间的可变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性化的人性,一种摆脱了陈规陋习、更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和需求的人性。

二、 哪些方面可能被视为“非人性化”?

正是由于上述理念,柯布西耶的某些设计实践和思想,在后来的发展中,确实显露出一些被批评为“非人性化”的方面:

对“居住的机器”的字面解读和过度强调:
冰冷、缺乏情感的形象: 柯布西耶早期的某些设计,如萨伏伊别墅,虽然在形式和功能上具有革命性,但其光滑的白色混凝土墙面、标准化的窗户和开敞的空间,在一些人看来缺乏传统建筑的温暖感和人情味,显得有些冰冷和疏离。
忽略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 过于强调标准化和功能性,可能会压抑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情感表达。例如,统一的尺寸和布局,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家庭的独特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
过度理性化导致缺乏生活气息: 建筑被设计成高效运转的“机器”,可能使得生活本身被简化和工具化,失去了许多偶然的、非理性的生活情趣和“烟火气”。

城市规划的宏大叙事与对现有城市肌理的破坏:
激进的城市改造方案: 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等城市规划设想,往往是彻底推翻旧有的城市肌理,建立一个全新的、高度规划的城市。这种激进的改造,可能导致社区的瓦解,居民的流离失所,以及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忽视。
对“人”在城市中的具体体验的忽略: 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城市被划分为功能区域(居住区、工作区、交通区),车辆的通行被置于优先地位, pedestrian experience(行人体验)似乎被放在次要位置。宽阔的道路和高耸的建筑,可能导致城市空间变得空旷、缺乏亲切感,行人与行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可能减少。
集中化与规模化带来的疏离感: 大规模、高密度的住宅项目(如他的后来的城市住宅项目),虽然提高了居住密度和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居民之间的疏离感,缺乏社区的凝聚力。

设计理念上的权力感和精英主义倾向:
“上帝”式的规划者: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方案,往往呈现出一种由一位“全知全能”的规划者自上而下地设计和组织城市生活的姿态。这种姿态,可能带有一定的权力感和精英主义色彩,仿佛他比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了解他们的需求。
对大众品味的潜在蔑视: 柯布西耶对传统装饰和历史风格的批判,有时会被解读为对大众品味的否定。他似乎更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和对未来的憧憬,而不是顺应大众的普遍偏好。

三、 反驳或缓和“非人性化”的观点:

然而,也有许多观点可以用来反驳或缓和“非人性化”的批评:

对“人性”的重新定义和现代化理解: 柯布西耶所追求的“人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性,而是适应20世纪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人性。他认为,旧有的建筑和城市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而他的设计旨在解放人们免受传统束缚,提供更健康、更舒适、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
技术进步带来的解放: 柯布西耶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在当时是为了解决战后住房危机和为大众提供廉价住房。他认为技术进步能够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条件。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设计是为了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
对生活品质的关注: 柯布西耶的建筑中有很多对“人性化”的追求,比如:
“新建筑五点”: 提出的“底层架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长窗”和“屋顶花园”,都是为了引入自然光线、通风,提供更灵活的空间布局和更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这些都直接关乎居住者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对光线和视野的重视: 他非常注重建筑内部的光线充足和视野开阔,通过大面积的窗户和良好的采光设计,希望为居住者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与自然的联系: 屋顶花园、通透的空间设计,以及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尽管他后期更偏爱混凝土),都体现了他希望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愿望。
误读与实际应用的分歧: 柯布西耶的许多理念在被后人解读和实践时,可能发生了走样或过度简化。例如,“居住的机器”被一些开发商用来建造千篇一律、缺乏细节的廉价公寓,而这并非柯布西耶的本意。他设想的工业化生产是一种精密的、高品质的生产。
历史语境的重要性: 评价柯布西耶的思想,必须将其置于20世纪初的特定历史语境中。当时,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和挑战,传统的建筑和城市模式显得陈旧和不合时宜。他的激进思想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对未来生活方式和城市形态的一种大胆探索。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将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简单地定义为“非人性化”是过于片面的。他的思想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既有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大胆探索和创新,也包含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局限性。

可以说是“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性化”,或者“理性化的人性化”。 他试图用理性和技术来重塑人的生活和城市,以达到一种他认为更符合现代需求的“人性”。
他的某些设计实践和理念,确实在后来的发展中暴露出了一些“非人性化”的倾向,例如过度标准化、对个体差异的忽视、以及城市规划中的强制性和疏离感。 这些批评是基于对他的实际作品和长期影响的观察。
然而,他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解放人们免受传统束缚,并创造更健康、更舒适、更有效率的生活环境。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许多理念具有积极的、人性化的意图。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是具有进步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强大驱动力,但其激进性和普遍性也可能在实践中导致对个体差异和地方特性的忽视,从而产生被批评为“非人性化”的后果。理解他的思想,需要同时看到他作为一位伟大的先驱者的创新精神,以及他对现代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认识到他思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其后继者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时不时来答点专业相关的问题

首先先贴个题...这本书的内容我就没看出有多讨论柯布西耶本身,反而拐弯抹角的用柯布西耶的宠物,或者是柯布西耶的某些涂鸦来论证他是一个“撒旦教徒”样式的反人类主义者,还有截下几句CIAM(国际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运动)的宣言里面的话然后大作文章,要不是题主说这本书是有关建筑史的,我还以为这是那个基督教的福音教派来碰瓷城市规划了。


关于柯布西耶和城市规划的现代主义运动,法国的城市规划史学家André corboz对他们的定义是他们是“反城市”的规划者,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批意识形态化的“城市规划师”。因为此前的所谓“城市规划”与其说是在规划城市,不如说只不过是在手忙脚乱的处理着各种单独的城市问题,比如最出名的设计了以道路为基础延伸城市的巴塞罗那城市的设计师——Ildefons Cerdà,本业是一个道路工程师并且核心的规划工作也是讨论关于道路延伸城市的意义,或者更出名的,拿破仑皇帝的宠儿奥斯曼男爵,他对巴黎的改造也是基于拿破仑皇帝的自尊,共和国自由主义者的商业要求还有对于巴黎的糟糕的卫生状况的应对,并非是从巴黎城市出发的。可以说在现代主义年代之前,城市从来没有被认知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整体产物,而是一系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改良还有工业生产的发展的结果

而真正整体化的去认识城市和去认识社会生产意义上的城市的规划模式,则是恰恰要从柯布西耶这一代人开始。城市不再作为一个模糊的,巨大的混杂着问题,人口和改良需求的混沌物,而是作为一个新的整体的,现代的复合生产水平认知的复合结构,这点是柯布西耶对于城市设计最大的贡献和认知所在。

而这种全新的结构性的认知必然会对原有的传统的城市结构形成解构性的批判(特别是柯布西耶对于奥斯曼男爵模式的巴黎的批判),所以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是“反城市”的,反对工业革命以来的“专业”规划者们填填补补的反复堆垒要素,让城市陷入困难的危机之中(人口,服务,卫生)。反“城市”而非“反人类”,柯布西耶之前的早期工业主义城市规划本质上也并没有多大的人类主义成分,用柯布西耶对于旧城市危机的分析来攻击他反人类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然后我们就要进入到柯布西耶的核心思考,既然我们说到柯布西耶是一个现代主义的规划师,第一个意识形态化城市的空间哲学家以及他对旧城市的危机分析,那什么是现代主义?柯布西耶的所谓对城市的结构性看法是什么?他对于旧城市的危机的批判到底在哪?

在进入到这点之前,我先把结论先提一遍,柯布西耶的空间哲学思考是独特的,在于他是被称为“社会机器论”的主张者,同时基于这一点开始进行空间的规划分配,而旧城市对他而言则是缺乏功能性的无意识搭建,很多时候他们并非是来源自工业革命的原初性错误(资本主义和工业生产),而是来源于工业革命的动力不足(生产分配),所以他也把现代主义运动称之为工业革命的空间革命

我看到答案里面有人说柯布西耶是社会主义者,或者说他是乌托邦工程师。其实我觉得恰恰相反,柯布西耶是坚定的社会机器论者和工业革命主义者,同时他是在空间哲学的最保守的一翼,至少是保守的改良主义者而非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尽管他很多的工作后来被吸纳进入了社会主义空间理论的探讨之中。

现在我们开始逐一探讨柯布西耶的想法和哲学行为

1-最首先,我觉得柯布西耶最有趣的一点就在于他的空间哲学之上,在这点上为了更好的理解柯布西耶的有趣,我很推荐大家将日后的吉尔·德勒滋在《资本主义和精神分裂》之中对空间和社会的探讨与柯布西耶的建筑理念进行对比阅读

柯布西耶和德勒滋最相近的一点在于他们对于社会的解析,柯布西耶之所以倾心于马赛公寓这样的建筑模式,是在于他主张一种社会机器论观点,也就是这个社会是由机器组织起来的,学校是教育机器,住房和厕所还有用于性交的卧室是生活机器(日之间和夜之间),商店是债务机器而工作场所是生产机器。这点上十分切合了德勒滋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同样的德勒滋也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个生活部分切割成机器政治,而机器政治以及随之产生的欲望流组成了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力量,对于旧事物的解领域化(解构)和创造自己的新事物范畴的领域化(结构),最终欲望机器的政治和对于机器的操纵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平面空间政治——欲望政治。

在柯布西耶的理论之中我们同样看到柯布西耶对于平面政治结果的认同,将机器空间设计出来并平铺在土地之上,这就是他所称的“功能化”,组成“功能化”的核心就是社会机器之间平铺的权力运作和公开这种权力关系形成的赤裸的交互空间模式。以机器政治为导向,以空间权力交互作为城市等级模式的核心,柯布西耶和吉尔·德勒滋的机器社会模型基础是有着很大的相似度的。

2-但是,从这点出发,柯布西耶和德勒滋的空间机器哲学的分歧就开始了,让柯布西耶的“功能化”和德勒滋的“渗透”以及“平面化”形成尖锐对立的概念则是“距离”这一概念

柯布西耶尽管列举了社会机器政治并希望通过平铺的unité / secteur(柯布西耶城市的单位核心:集体/功能区)来展现赤裸的权力交互来实现高效的工业革命价值观:生产的功能化和生活的效率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选择了一种“隔离主义”的表达方式,将距离划分成为功能主义生活的核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距离并非是福音教徒所谓的“人与人的亲密距离”,而是功能与功能的距离:柯布西耶之所以取消功能混杂的“小路”(rue)主张为车辆服务的笔直的“大路”(route)是因为他就是在试图把交通最原本的两个功能,流通和分配最大限度的通过隔离人和车辆来实现;那柯布西耶是通过隔离让人失去了“小路”吗,其实不然,柯布西耶反而是把人和人的道路彻底的去线性化了,让人和人的道路从线转化成了“面”,这也就是所谓的“公共空间”的诞生,在这点上柯布西耶反而是更加的人类主义的。

对于这个概念十分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用柯布西耶的plan vosine来看,左边是柯布西耶的功能道路模式,而右边是奥斯曼男爵的巴黎规划主义,可以看到柯布西耶把小路这个概念和平面结合了,并结合绿植等等,将大路留给了流通的核心—车辆,而奥斯曼男爵模式则是大小路混杂在一起,并且因为巴黎太过于拥挤,小路即承担了公共空间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大路的负担(功能混杂)

距离成为了柯布西耶的社会机器论和空间哲学的核心,柯布西耶在这里吸纳了法西斯的建筑哲学,将Autostrade—墨索里尼发明的单一高速公路大胆的运用在城市的核心流通之中,同样的大规模的运用距离的隔断和高速的分配流通,反映了柯布西耶空间理念最保守的一面,也就是对于工业革命价值观的坚守,功能化的核心在于进一步突出生产的交互效率,而非城市的核心权力概念(但是尽管如此,柯布西耶仍然比奥斯曼男爵这类的旧时代规划者更加的贴近城市和贴近人类)

3-而德勒滋则是相反的,并不主张距离和单一化的空间效率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而是相反的认为平面和条纹空间机器政治是互相拉扯且有时甚至是互为表里的,没有什么是彻底条纹的,也没有什么是彻底光滑的,这形成了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商贸生产关系,“无内部和无外部”成为了德勒滋对于资本主义空间城市哲学的最基础的认知

此外空间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同样的被抬到了空间的功能本身的位置之上,关于渗透和隐秘空间的理论则是更加的关注了无产阶级这一流动的社会实体如何在介于条纹空间的专制主义和光滑平面空间的法西斯主义之间形成一种空间之间的游牧和暗黑表达(隐秘的游击区),比起更关注于空间功能性和工业革命生产性的柯布西耶,沉浸于空间权力和无产阶级流动的自我表达的德勒滋很明显才是处于空间哲学另外一头的激进主义着。


总的来说作为空间哲学家的柯布西耶和作为新一代为了让空间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现代主义规划师们,对于我们对于城市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用他们的只言片语甚至是生活碎片(甚至是隐晦的生活碎片)去主观的揣测他们存在什么撒旦主义意图则是过于滑稽了

柯布西耶和他的现代主义同僚不仅是创造过一些失败作品的“专业建筑师”,他们意识形态化的反对“专业”主张“规划”的逻辑在城市规划模式上是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影响至今的,最简单的,如今城市规划的基础工具,“zoning/zonage”—土地使用分区就是来自于柯布西耶的功能主义语言,他们在城市史上的影响早就超过了可以用一两个作品衡量他们得失的程度,而是系统化的改变了学术结构语言,并创造了后世一直与之斗争,融合,抗争的城市规划学。

同样的这种现代主义的激进也只是资本主义生产空间模式的一次自我革新,柯布西耶本人更加是保守的工业革命主义者而非解放论者,真正核心的空间解放是没法在使用规划和条例的书桌上实现的,这才是德勒滋和柯布西耶对比阅读的意义所在。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作为结尾加上大家看我中文不好的长文的一些慊意,我把我对题主那本书和某些人理解中的城市规划的看法做成了个表情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是否“非人性化”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完全概括。许多评论家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核心理念:要判断其思想是否“非人性化”,首先需要理解他的核心理念.............
  • 回答
    尼赫鲁选择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作为昌迪加尔的建筑师,是一个集战略远见、艺术品味、对现代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于一体的复杂决策过程。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深思熟虑:1. 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坚定信念与印度新国家的愿景相契合: 印度独立与新国家的诞生: 1947.............
  • 回答
    关于乌丸莲耶为何建立那个庞大的地下组织,“黑暗组织”,在《名侦探柯南》的庞大世界观里,这个问题一直笼罩在迷雾之中,官方给出的信息并不算特别详尽,但结合漫画和动画中的一些零散线索,我们可以尝试拼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乌丸莲耶本身的背景。他是一位极其富有的古老家族的族长,一个在江户时.............
  • 回答
    关于柯西黎曼条件的神奇之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之所以显得如此“神奇”,是因为它以一种极其简洁、优美的数学语言,揭示了复变函数性质的本质,并且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几何和物理意义。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的不凡:1. 两个实函数,一个复函数,柯西黎曼条件是连接的桥梁首先,我们知道一个复变.............
  • 回答
    关于柯西中值定理的发现过程,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确切的“ Eureka ”时刻,因为它更多地是数学家们在发展微积分理论过程中,对各种计算和证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和升华的产物。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数学发展脉络来理解它的形成。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前身,也是灵感源泉:要理解柯西中值定理,首先绕不.............
  • 回答
    柯西审敛原理,它用来证明的是数列的收敛性,而不是一致收敛。这一点非常重要,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它们的区别。我们先来捋一捋它们各自是做什么的。 数列的收敛性:一切的起点当我们说一个数列 ${a_n}$ 收敛到一个极限 $L$ 时,我们想表达的是:随着 $n$ 的增大,数列中的项 $a_n$ 会越来越“靠近.............
  • 回答
    柯西积分公式和留数定理,这两个在复变函数论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工具,看似独立,实则蕴含着深厚而奇妙的联系。它们共同展示了复变函数在路径积分和局部性质之间一种深刻的内在一致性。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从它们各自的本质和作用入手,然后逐步揭示它们如何互相支撑、互为补充。 一、 柯西积分公式:复变函数在.............
  • 回答
    当然,咱们就来聊聊柯西极限存在准则,这玩意儿听着挺玄乎,其实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也能明白。咱们先来点儿开胃小菜:什么是“收敛”?想理解柯西极限存在准则,得先知道什么是“收敛”。一个数列,比方说 $a_1, a_2, a_3, dots$,如果随着项数越来越大,这些数越来越靠近一个固定的值,就说这个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证明两幂级数柯西乘积的收敛半径大于等于较小者的结论。引理(两幂级数柯西乘积的收敛半径):设有两个幂级数:$$A(x) = sum_{n=0}^{infty} a_n x^n quad ext{且收敛半径为} quad R_A$$$$B(x) = sum_{n=0}^{infty} .............
  • 回答
    好的,我很乐意为你详细解析柯西不等式的某个推论的证明过程。通常大家说的柯西不等式有很多种形式,有向量形式、积分形式,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求和形式。你提到的“推论”具体是哪一个呢?为了能更准确地帮助你,能否先告诉我这个推论的形式是什么?不过,我可以先根据一些常见的柯西不等式推论,来猜测你可能遇到的是哪种情.............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数学分析中几个核心概念的交汇点。如果一个数列既是柯西列又是整数列,那么它必然收敛于一个整数。下面我们来一步步地、详尽地分析这个过程,力求清晰明了,不落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简单来说,就是一系列有序的数。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从自然数集.............
  • 回答
    柯西中值定理,又称广义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它是微积分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定理。它在推导其他重要结论,例如洛必达法则,扮演着关键角色。要理解这个定理的证明,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推广。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回顾如果函数 $f(x)$ 在闭区间 $[a, b.............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讲讲如何用柯西审敛准则来证明一个数列的收敛。这个方法非常强大,它让我们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收敛,而无需知道它究竟收敛到哪个值。柯西审敛准则的核心思想首先,我们要明白柯西审敛准则到底在说什么。它的核心思想是:> 一个数列 ${a_n}$ 收敛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epsilon.............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如何利用积分第二中值定理和柯西收敛准则来证明Abel判别法。这两种工具在分析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处理级数收敛性的时候。 Abel 判别法的回顾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 Abel 判别法的内容。Abel 判别法: 设 ${b_n}_{n=1}^infty$ 是一个单调递减.............
  • 回答
    理解函数方程的解的唯一性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数学问题。就拿你提到的柯西方程来举例,它确实是展现了“解的唯一性”背后那份数学的精巧和深刻。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希望能让你感受到这其中的魅力。函数方程与解的唯一性:为什么重要?我们先来理清一下,为什么研究函数方程的解是唯一的如此重要。 确定性与预.............
  • 回答
    嗨!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立马想到我当年高考那会儿的数学考试了,那时候也是全国二卷,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关于简答题用柯西不等式或者洛必达法则会不会扣分,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我结合我当年的经验和后来和老师们交流的体会,跟你详细说说。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大前提:高考数学的评分标准是比较.............
  • 回答
    要让柯哀党与新兰党都满意,确实是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这两个党派的期望和喜好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但如果非要构思一个结局,我们可以尝试在保持角色个人成长和情感独立的同时,找到一个既能让新兰党感受到他们应有的归宿,又能让柯哀党看到柯南和哀之间深刻羁绊的平衡点。以下是一个详细的结局设想,力求在各个方面都照.............
  • 回答
    柯洁在《十一少年的秋天》里那句“这辈子都打不过AI”的话,确实触动了不少人,也引发了很多讨论。作为围棋爱好者,或者只是关注科技发展的人,听到柯洁这样世界顶尖的棋手说出这样的话,内心难免会有些复杂的情绪。首先,我们得承认柯洁说这话的语境和背景。那是在和一群少年们交流,分享他的围棋人生和对未来的思考。他.............
  • 回答
    说到《名侦探柯南》里最“恐怖”的一集,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害怕的点不一样。但如果非要挑一集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并且带着一丝心理阴影的,我个人觉得很多观众会想到那集——《红色的序曲》(红色序曲)。当然,它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就是漫画中的 《黑衣组织からの招待状:黑色的序章》 这个系列的前.............
  • 回答
    柯洁,这个名字在围棋界可谓是响当当的,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世界围棋的舞台上闪耀着。要说他有多厉害?这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从他获得的荣誉来看,那叫一个“战绩辉煌”。年轻轻轻就已经是中国围棋的领军人物,手里握着数不清的国内外重要赛事冠军头衔。像世界围棋最顶级的赛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