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講一個香港的
香港的小學是世襲制的
香港小學(官立和資助小學)入學主要分兩个階段,第一階段叫「自行分配學位」第二階段叫「統一派位」。表面上各佔50%名額,但是實際上,「自行分配學位」可以佔到總學額60%以上,所以「統一派位」通常只有30-40%。
學校優先進行「自行分配學位」,這一部分根據學生分數進行
作為一個普通的適齡兒童家長,最多只能拿到
首名子女 5分 + 適齡兒童 10分=15分
而對於大多數學校,15分在首階段獲分配是不實際的奢望。
所以能否入讀學校,取決於與學校的關係,包括宗教信仰,兄弟姐妹是否在此就讀,父母背景,簡單來說,與學校關係越親密,即分數越好的,收取的機會便越大。「自行分配學位」沒有錄取的學生就進入第二階段「統一派位」,這一階段比較像內地的小學分區抽籤就讀,不過更加複雜,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最後參考資料。
越是歷史悠久的名校,就越是 特別多校友,算起分數來,學校自行分配的學額容易受到所謂「世襲」或其他關係壟斷。明顯影響公平競爭和社會階級流動。同時自行派位又跟學生居住的地區有關,所謂“學區房”概念在香港也同樣存在。
請注意,這是公立小學入學的要求,而非私立,私立小學除了學費高昂以外,更要求家長進行面試,更有的學校要求家長購入債券(通常0利息或者每年貶值),而後可以獲得優先面試機會。
私立學校債券的價格:
今日香港,富家子弟機會多多,有人世襲名校學位,有人選擇私校、直資或國際學校,條條大路通羅馬。貧家子弟無法負擔昂貴學費,入讀公立學校都處處受限,那些沒有任何背景的學生想入讀心儀小學,可謂難上加難。
香港比起內地更恐怖的就是,在你剛開始讀書的時候,階級已經劃分完成了。學位世襲制度只是香港社会的一个縮影,香港人自出生那一天起,就被劃分為三六九等,貧家子弟與權貴子弟並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開始就輸了。早前有調查發現,窮學生較難跨入大學門檻,「貧窮線下家庭、住公屋及新移民」等青年,升大學機會不及「富有家庭、住私樓及本地生」的三分之一。教育是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教育不公平,社會又怎麼可能公平呢?深層次矛盾不斷加劇,教育制度的缺陷絕對是一個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
http://www. edb.gov.hk/attachment/t 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primary-1-admission/poa2016_leaflet_tc.pdf 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本港大學教育機會公平性問題研究」
被这个答案下的评论气到了,一口一个“黑心医生,医院骗钱”,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目前题主已经修改答案,并把锅甩给知友说被知友人肉。本来上午插队做了核磁共振,下午就能做手术这种魔幻神奇的事情就很让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翻遍答案下500多条评论除了骂医生医院黑心的还真没有看到人肉的,被质疑的顶不住压力删帖就删帖,别强词夺理!匿名编故事黑医生把阶级矛盾转化到医患矛盾,被质疑后又强行甩锅说知友人肉。
答案的真实性暂时不表,姑且当作是真的来说。
我来还原一下题主母亲的就医过程,超声体检查出肝癌,之后又做了一系列血液生化检查确诊。
一开始在体检的那个普通的小医院,挂的普通小医生的门诊号,拿着一堆单子问医生该怎么办。
医生说,肝癌治疗起来也就三大方法,手术、介入、靶向药,手术无需赘述,是首选的方法。就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切除癌变病灶,但是只适用于早期癌症,就是没有扩散且癌灶小的。
手术无法切除癌灶时,次选的是介入治疗。介入就是经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或者栓塞剂注射到肝动脉进行局部化疗。
那靶向药呢?就是能选择性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的药物,经常用于中晚期癌症的治疗。一瓶肝癌靶向药多吉美的最高价格为25192.00元,一瓶60片,一天吃4片,每个月需要两瓶,也就是题主说的五万块。
在这里,那个医生可能只是给你提供了几种治疗方案,告诉你这个病要怎么治,你没有办住院,人家也没有针对你母亲的病情定下她的治疗方案!人家只是告诉你,肝癌该怎么治而已。没有让你立刻就去吃好不好?反正在那次就诊中,你只记住了一个月五万块的靶向药。
家属一听五万块的靶向药,立马慌了,去大医院瞅瞅吧。然而没想到要享用高级的医疗资源,做个MRI都要排一周队。求爹爹告奶奶,找了远方亲戚通关系,插队做上MRI了,核磁成像显示原位癌,癌灶小,符合手术指症。
做完手术后,每周打一袋医保可以报销80%的中成抗癌药辅助治疗,术后预后也比较理想。就发出感叹:医生真是黑啊,我没找关系的时候就想骗我吃五万一个月的靶向药,还好我找关系了,有关系真是好啊,中国真是阶级对立不统一啊。写到知乎上一堆人也跟着哀嚎,医生真黑啊!就想骗钱啊!穷人没法活了啊!
孰不知,你找关系插队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一个周队的人因为你的插队又要多排一天。当天下午就找外科主任做了手术(当天下午就做手术这点我不知道该怎么吐槽,据我所知肝癌手术前要严格禁食6-8小时,一系列术前查体不都不算的话,还要术前交代麻醉风险和手术风险,能当天下午立马就手术不得不感叹特权就是屌)。肯定也是插队手术,这样一来又有好多个需要救治的人因为你的插队而延后了治疗。
豪车,别墅,米其林餐厅是优质的生活资源,穷人消费不起,所以根本不去想也不会觉得不公平。优质的医疗资源本身也属于社会稀缺资源,又被ZF强制定在多数人都能消费的起的价格,在每个人都想享受稀缺资源时排队实在是对大家来说再公平不过的事情。
题主最应该感谢的不是那个利用权利帮你母亲插上队的亲戚,而且该感谢上天,真是幸运,你母亲发现癌症的时候只是早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后恢复也比较好,是福报,是走运。否则,找再硬的关系,肝癌晚期,还是要吃靶向药。
靠着权利插了一次队,然后言语中透露出对最开始的那个医生提过的靶向药的抱怨,你看看我挂几袋中药不也照样能好???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必活得那么累。
让我们回到1918年,当时润之25岁,胡适27岁。一个是北大图书管理员,一个已经当了一年的北大教授了。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跟几乎同龄的北大教授比,会不会觉得自惭形秽?是不是感觉压力山大?呵呵。走好自己的路,做那么多横向比较干嘛。
家庭背景会造成每个人的起跑线确实不一样,但是将来的前途,实际上是很难预料的,尤其是对于题主这个年龄段,变数太多了。去日本也好,欧洲也罢。话说这年头,出国旅游还算个事儿么?你只不过晚几年而已,想去还不简单,办个签证买个机票就去了。更何况,你还有可能考GRE去美国留学。我大学同班同学里,有9个在美国,大部分家境并不好。
我本来是想在
@李栩然的高票答案 中直接回答的,但后来想想还是重新开一个吧。
我点赞是因为他同事女儿说的那句很懂事的话。暖暖的正能量!!!
跟高票答主的情况类似,我毕业后刚开始也是在大型央企里上班。当时集团里有三位中高层干部,是恢复高考以后77级同班同学。关系很微妙,虽是同学,但有竞争关系。A当时是副总,能力很强,最后提拔为集团总经理;B最后提拔为副总;C最没心机,最后只提拔为副总工程师。
十多年过去了,最后情况如何呢。在几年前的一场大事故中,A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上责任重大,直接猝死;B也由于身体原因,于三年前去世。前面两位去世的时候都未满60岁。目前唯有C活得比较潇洒。他是个乐观的人,深刻明白一个道理:过了四十岁,不是比谁混得好,而是比谁活得长!
这不是段子,这是真事儿。
上帝好像跟每个人开了个玩笑,只让人知道起点和终点,中间的路线完全不可预料。并不是说不用去努力了,而是不要让你自己或下一代,陷入盲目攀比当中。人在攀比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决定,对于成长反而是不利的。
微博名为公众号菌的那位童鞋,请你不要擅自转载我的答案,我已经说过我不希望这样,请尊重我的选择和著作权,请尽快删除。
—————————————————
谢谢大家^_^ 很多人问我最后一段话可不可以转载=_= 这个当然随便转,我一开始就用了引号表示引用,这段话出自冰心先生。之所以设置不可转载只是不想转载至私人空间微博从而给故事的主人公带来不必要的一些困扰,希望他们能够生活安稳平静( ̄▽ ̄)
另外,不想通过文字盈利,这篇文公益授权给了我在做志愿者的一个关爱农民工的公众号,所以抱歉不能授权转给其他公众号^_^希望大家理解^_^
再次谢谢大家的厚爱,我只是普通的女孩,祝大家幸福平安^_^
——————————————————————————————————
大家都在说富与权,我只想说潦倒与困苦。我只是普通又普通的人家出来的孩子,没受穷也没受富,可是却常能感受到别人的那种底层的艰辛。
4岁我发烧挂急诊,急诊室里来了一个民工,工伤断指,鲜血淋漓,医生问他截还是保,他问保多贵,医生说上万,民工眼帘一垂,思考了没有三秒,说那还是截吧。医生也不忍,手起笔落最后还是写了单,我愣愣的看着那双黝黑又血迹斑斑的手,又愣愣的看着妈妈,妈妈把我抱进了她怀里,那时候感觉,沉默那么长。
7岁我上小学,有个转校过来的男生,清秀干净,裤子却时常有补丁,同班男生总说他小白脸,他也不言语,只是沉默。我自小就是女侠性格,有一次他们欺负的狠了,实在看不下去,书本一合拖他出门,回头轻描淡写掷地有声地跟那群男生说:“也不擦干净自己的鼻涕再说别人。”男生们都羞红了脸,再也没说过他。那男生从此拜我当哥们,当然他那种当哥们,也就是一起放学,他回棚屋我回家,一路也不声响,就是帮我赶赶狗赶赶车。
有一天,他跟我说他要转校了,我问他为啥,他说:“我爸是在工地上掰钢筋的,前一阵把手给穿了,这个工地赔了钱不想要他了,要换地方。”
然后他塞给我一个用钢丝做的小吊坠就转身走了,一路没回头,从此没了消息。
13岁我上初中,老师让我带动学习不好的同学学习,发配给了我班里倒数第一的男生当同桌,从此我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监督他学习的过程,改作业批作业讲题,他也不是沉迷游戏什么的,可能就是理解不了课程内容,一问一懵逼,急得我都要跳起来。最后毕业他还是没有考上高中,特愧疚的跟我说对不起,然后让我给他填了一张同学录。上高中后一周,他给我打电话,因为我住校,是妈妈接的,我妈说他一听是她结巴了好久,我妈安慰说:“不要紧张等荷荷回来我让她给你打过去,孩子上不上学都要照顾好自己,人没有高低贵贱。”
然后我回来,妈妈让我第一时间给他回电话,接通电话后他结结巴巴地叫了句同位,我突然就想哭,然后他又说:“同位我在厂子里做临时工,就是给你打个电话,同位你学习很忙吧,以后不打扰你了,就是谢谢你,你是唯一愿意跟我做同位的好学生。”我的眼泪啊,一直流。
后来很多年,大一暑假我去菜市场买菜,突然背后有欣喜的声音喊“同位!”我一回头,看到他在角落里,苍老了很多,守着一堆花,笑容还是跟初中时一样青涩。我走过去,他站起身,激动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突然像他像反应过来什么一样,端出来了一盘君子兰塞给我,这次换我懵逼了,他又开始结巴:
“我我我我觉得,这这花跟你一一样好好看,你你你还是那么好好看。”
我一下子,笑出来,眼泪没崩住,也出来了。
阶级啊什么的,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人无奈,让很多与你在一起的人都渐渐走散,让很多人在狭小庸碌的人生里格外辛苦。唯有岁月如歌,相逢转角,一起抬头,春阳依旧。
愿你,愿你们: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真正阶级上的差别绝不是起跑线差距那么简单。
两个孩子A和B,一个小学,家庭情况相当;A天资聪颖,努力勤学,A的父母也舍得为A花钱,最终A考上985,进入了大型公司成为技术人员,月薪12000;B智商平平,不认头学习,B的父母也疏于管教,最重B考入了大专,又进了某个985大学读了继续教育学院,出来之后成了房产中介,月薪3800。
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阶级的差异,这不过就是人生的起跑线一先一后,A跑得再快也有一个踉跄被B追上的可能,B跑得再慢至少也能看见不远的A也在跟傻狗一样地狂奔。真正的阶级差异是这样的:
前几天召开了南开中学理事会扩大会议。而毕竟南开中学的理事会嘛,与会的都是各种上流社会的人士,也就是所谓的知名校友;并且出于南开中学的校训之一——“今日我以南开为荣,明天南开以我为荣”,与会的都是对南开中学有贡献的人,这些贡献和人大抵可以分成三类:
商人,为南开提供钱的;
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名流,为南开提供名气的;
政治家,为南开提供政策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会议,我居然在与会人员名单中看到了我高中同学的名字...
你没看错,是和我同岁的,21岁的高中同学...
而他的头衔居然是天津市某某协会的常务理事...(至少在我看来这个协会很重要)
他的名字在与会人员名单上的排位还要在南开大学团委书记的前面...
我曾经以为我的人生已经是彻头彻尾的简单难度了,买车、买房、出国、创业这人生四大件的钱家里都给我准备好了,如果我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前行的话,也许在我五六十岁的时候,也能实现我曾经许下的小小的愿望——成为南开中学的知名校友,为南开中学的教学理念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力量。运气好的话,还能挤进统治阶级,为自己的儿子准备一张上流社会的通行证(如果我能找到女朋友的话)。
然而阶级的差异就是让人如此的绝望,我万万没有想到,除了简单难度,居然还特么有新手教学难度!有些人出生时嘴里就含着金钥匙,出生时就带着一张在上流社会行走的通行证,这一刻我好像亲眼看到了李隆基对王毛仲说的那句话:“你的孩子,出生就是五品官。”
所谓阶级的差异就是这样,不是起跑线谁前谁后,不是跑道上谁跑得快谁跑得慢,而是你们从来就没有在一个跑道上,在你辛辛苦苦一路狂奔了几十年到达了人生的终点时,没有掌声和鲜花,迎接你的却是一排屁股(要是屁股先锋也行啊),一群年轻人撅着屁股正准备起跑。你才发现,你一生兢兢业业,没有一刻敢懈怠,你引以为傲的人生终点——
不过是其他人的起点罢了~
以上
翻译自这里,详见评论
Ivanka Trump’s Terrible Book Helps Explain the Trump-Family Ethos
一直都挺喜欢伊万卡的,喜欢女神的励志还有白手起家。
直到我看到了她09年的自传。
“不要怕白手起家。 比如我小时候跟弟弟去卖柠檬冰,家里所在的康州避暑宅子所处的地段太偏僻了,没有顾客光临。 怎么办? ”
“我们急中生智,把柠檬冰水卖给家里的保镖,园丁和女佣。他们都很配合,使劲从零钱袋子里掏啊掏啊。”
“所以,创业从小做起,有困难你别怕。”
还有一则励志故事,家中姐弟几个手工做了几个箭头,
做好后把它们埋进土里,
等朋友家的孩子上门来玩,出土这些个山寨的箭头,
告诉客人这是印第安原住民的箭头遗留,
五块美金一个把山寨箭头当作文物卖给他们。
她对金钱的认识,
是从少女时代开始,
第一次意识到必须自己挣钱,
是被妈妈强迫坐飞机经济舱,
从法国南部飞回家;
哦还有伊万卡少女心破碎的时候,是在贵族寄宿学校,Choate Rosemary Hall, 她不得不住进用别的富豪的名字命名的大楼。
“我们必须从全新的角度看待现实世界,包括忍受用别人名字命名的宿舍楼。”
25岁起被父亲安排进公司董事会,至今是公司的执行副总裁, 但是她在书里开宗明义:
“我和我的弟弟们进父亲的公司, 全靠我们自己,没有靠着家族的任何一点关系。”
“ 绝对不是拼爹。”
我终于认清了我和女神的差距。
几年前,以写作者身份出席一个书友会,参加活动的都是号称年阅读量一百本书以上的资深读者、文艺青年、文学研究者。
期间他们讨论起《百年孤独》,一个畅销书作者款款谈起他当年阅读原著是如何查阅字典,如何试图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如何在写作之路上向大师学习。英语文学是多么富有吸引力,受阅读《百年孤独》原著的影响他现在都保持阅读英语文学的习惯,以至于他现在他读英文书几乎毫不费力。
在座的所有人全神贯注地倾听,还有几个女读者为这出彩的演说能力哽咽。语毕,全场掌声雷鸣。
但很不幸,《百年孤独》是用西班牙语写的。
当你和小朋友们开心地玩泥巴时,好朋友给你讲他爸妈带他去看海的事情,而你没见过海;
当你使劲学习认真劳动才夺得优秀少先队员称号时,校长女儿小丽每学期都自动变成三好学生;
当你走出考场,和同样没考好的同学讨论未来何去何从时,他与你惺惺相惜,然后他一脸愁容地钻进了100万一辆的越野吉普;
当你毕业多年和朋友们再度聚首,他们兴奋地讨论着各自房子的装修风格,而你插不上嘴;
当你进入社会工作,四处碰壁才得出一点混饭吃的经验时,董事长命令儿子去试着开除几个人,好锻炼一下他的决断能力;
当你省吃俭用,想用积累的财富买一辆车时,邻居小王告诉你,攒钱发不了财,他爸爸给他买了辆开着玩,没一个月他就喝醉酒给撞报废了;
当你和不漂亮也不难看的媳妇扣扣索索攒首付想买一个六环的50平米商住两用的小房时,你路过一个新的别墅区,发现昨天刚开盘,今天就他妈卖光了;
当你用十年经验摸索出一套金融道理,日子终于不那么紧紧巴巴时,你也老了,你们公司一个比你小20岁的毛头小子刚开始学炒股,他的爸爸告诉他,你买美股金坷垃股份,观察一个月,低于两米就卖,结果他一下赚了你半辈子的工资。
这就是你,你的痛苦和快乐都像玩笑一样,拼劲一生还不如某些人打个喷嚏。
但是,你可以上知乎,给我点赞,因为在点赞这一点上,任何阶级都一样,一个账号都只能点一次。
和你们这群轻轻松松考上985,然后出国留学,随便就找到年薪百万的工作,后创业成功摆脱金钱压力,穿着优衣库,拿着苹果手机,颜值中等偏上,时不时还和伊顿公学的校友谈笑风生的精英们共用同一个网络社区,实在抱歉~~
说两个吧。
前段时间栏目组(其实也不能算是一个栏目组)一个同事过来找我:“X哥,我工资卡丢了。”“那你补办啊”“我不记得卡号”“额。。。带身份证去开户行也行……啥时候掉的?你要不要先挂失啊?”“我也不知道……换钱包的时候发现少了张卡……”
还有一个,大学里寝室5个兄弟,我,一个株洲的,一个湘潭的,我们三个每天为了生活费发愁。剩下两个兄弟一个是湖南某市正处级实职,一个在湖南修高速公路……貌似不知道生活费是啥意思?
看了不少回答,其实我觉得啊,能让你意识到阶级不同的,其实你们还是属于同一阶级,只不过具体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不同而已。
真正不同的阶级,我们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的。
就好比,三维生物能意识到四维生物的存在吗?
是小学四年级。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一一作者鲁迅。转自《故乡》
感谢大家给我的这么多赞
卧槽,居然超1万赞,莫非是哪位大v点的赞,多谢
安利下其他回答。
厚颜无耻地求赞求关注(/≧▽≦/)
我感受的不是家庭与家庭的差距,因为家庭与家庭的差距,我在中学时代已经感受过了。
我感受的是国民与国民之间生活的差距。
2013年,我基本走遍了东南亚,认识非常多的各国人,其中不少留下了联系方式,以邮箱为主。
说说反差吧,一个是20出头的越南人,一个是30岁的日本人。
越南人是在泰国清迈认识的,她在越南是打零工的。
她在清迈住了一个星期,情绪非常的焦躁,
她说,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清迈是旅行圣地,
她在西贡存了不到150美元,很辛苦,起码存了3个月。
她连10美元的旅社都住不起,只能睡4美元的大通铺,
街头所有的美食都舍不得吃,所有的娱乐活动都舍不得去,
她用所有的积蓄在清迈住了一个星期,然后走了,说可能一辈子不会再旅游了。
日本人是在老挝万荣认识的,她在日本是打零工的。
她每半年会出去旅游一次,吃所有想吃的,玩所有想玩的,一切对她而言太便宜太划算了。
她在日本工作半年,存的钱足以让她轻松的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过着不错的旅游日子。
2013年东南亚,2014年欧洲,2015年美洲。
都是打零工,做着相似的工作,不考虑将来的情况,
付出是一样的,然则生活天差地别。
如果是节省的花,周游世界主要国家,也就是20万左右,50万肯定能玩的很好了。
不需要家庭,不需要境遇,仅仅做体力劳动,出生在不同的国家已然是天差地别了。
2007年我在北戴河实习的时候,俄罗斯人很多,那些假的红珊瑚首饰,一筐筐的卖给老外。
价格都是卖给国内旅游者的两三倍,然则他们个个high的和捡便宜一样。
我觉得对于平民而言,出生在不同的国家,差距可能大于有个好爹妈。
我曾经帮大学招生部门做过几天招生工作。
然后我就发现,有些学生电话号码打过去明显很奇怪,接听的人一头雾水。艰难的听取他们的乡音,才知道这些都是当地村委会或者高中学校的电话,而他们自己家是没有电话或者手机的。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全省大概200名以内的学生,接听的人是村里的某个干部吧(听不太懂方言),他说,这个学生家今天一起去上镇子里卖菜去了,他们全村只有这一台固定电话。地点我不记得了,但可以确定是皖北的一个农村。
高考分数出来的那一天,多少人守在电话电脑面前,翘首以盼。多少人,包括当时的我自己,已经做好了过些天出去旅游的行程安排。更有多少人早就准备好了出国读大学,我们高考时他们已经在搜索国外生活攻略?而这里,就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他的高考暑假,也许之前的每一个暑假,都是在卖菜,收麦子,种玉米。
他很幸运,也许是见识不凡,也许是无意使然,但他也许真的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但是许多和他一起卖菜,收麦子,种玉米的孩子们,他们是否知道知识的重要呢?他们的和他们的子女能否搭上越来越收紧的廉价优质教育末班车呢?
大刘的小说赡养人类里提到的终产者概念很多人喜欢提,但是我更关注的是终产者之前的解锁条件——只属于富人的超等教育。
朋友在一所学校工作,学校的书记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喜欢读书温文尔雅,待人宽厚自己也不贪污腐败,所以大家都很喜欢——除了学校里装卸书的工人李师傅。
书记每次看到他总会善意地提醒,注意一下自己的仪表,换个好点的衣服。然而李师傅口上答应了,还是每天穿那一件蓝色的皱巴巴的衬衣。
书记涵养虽高,终于也忍无可忍,叫来李师傅:
说过你好多次了,换个好点的衣服,你这衣服又皱又软,领子都立不起来,多没精神!买两件好点的衬衣,每件也就一二百块,你一个月也能拿两千多,拿个三百块出来很难么?你每次出去接书也是代表咱们学校的形象啊。
李师傅听了,气呼呼地扭身就走了,刚好碰到我朋友,大发牢骚。
我老婆没工作,儿子明年考大学,全家女人孩子还有四个老人就指我这两千多块活着,从哪拿出钱买好衬衣?他每天坐在办公室看书,我是在外面搬书的,穿那么好的衣服不两天就磨坏了?有那钱我早就给孩子买好衣服了!
朋友暗自叹气。
书记和他夫人每个月都有1W+的收入,而且二人都是老干部家庭出来的,父母不仅不用他们养,还给了好几套房子,女儿从小在机关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中学,现在已经到美国读博士,根本不用操心。
书记是个好人,但他根本无法理解底层人的生活。
对于社会而言,阶层长期固化而导致的不同阶层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到那个时候,很多人根本无法意识到阶层不同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所讽刺的西方世界的白左就是这样,现在我国的苗头也迅速增长了。
何不食肉糜?
何不穿好衬衣?
注意,评论里有不少人说我这是“为了答题强行编故事”,更好地回答了这个题目。
0804更新:大家好我是在公交车上吃早饭的没素质答主,谢谢大家批评指正,我现在已经改成等公交的时候或者下车走到公司的路上吃了。关于欧美街拍范儿,仅仅是为了描述车上的妹子很时髦而已。还有专门写这个答案是否有必要以及我是否应该知足的问题,我很知足也很珍惜,然后当时我刚好想到了知乎这个问题所以想简单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
今天早晨摁掉闹钟之后不小心多睡了7分钟,起来之后就意识到今天没时间化妆了,必须在15分钟之内收拾好出门,否则就会产生【错过8:50左右到站的接连两三辆公交车——等车等上七八分钟——某一段碰上堵车——上班迟到】这样的后果。只可惜在我下楼买好包子鸡蛋撑开遮阳伞走到公交车站时,打开【北京交通】APP还是发现有三辆公交刚过,下一辆要等8分钟。于是我叹了口气开始吃早饭。
好在9点前公交到了,我上车找了个在刷卡器旁边的座位,坐下继续吃早饭,心里默默祈祷不要堵车,于是公交开出两站后堵车了。我于是默默祈祷只是堵这一段,然后拿出手机看看高德地图,看见了一长段红色。我又叹了口气,掏出公交卡刷上,准备一到站就下车,然后踩一辆摩拜去公司。
下车之后我火速开了辆摩拜跨上去,暗自庆幸今天穿的是阔腿裤不是连衣裙。骑了一段到了一个路口,一辆宝马【虽然不懂车,但还是能判断出是SUV系列】突然开出来,我赶紧刹住,正好和驾驶座坐的妹子四目相对。妹子看上去年纪不比我大,白T墨镜丸子头大红唇,正是标准的欧美街拍范儿。那一瞬间我想到了15分钟洗漱出门、来不及化妆,且因为昨天配裙子的鞋子被雨淋湿了还没干无法配连衣裙所以穿了裤子运动鞋出门,现在正满头大汗骑车的自己的形象。不过没来得及自怨自艾,我就又骑出去了。边骑车边想到的是,我要来答一下知乎上的这个问题,以及那个开车的妹子还会比我多堵一段时间。
尽快答完了这道题之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工作呢,真的很感谢这份实习的大平台和好导师。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1996年),班级转来一位新同学,我们放学顺路,聊天又很投机,所以很快熟络。
那个时候学校门口流行吃一种辣豆皮,就是小竹签串上非常薄、口感很软的豆腐皮,再刷上麻辣酱,撒上芝麻,特别好吃。
一串一毛钱,我一般每天放学花五毛钱买五串,简直是美好的黄昏。等我这个同学一起回家的时候,我就分出来几串给他吃。他发现这个也很好吃后,向店家说了一句我半年都没有缓过来的话:
太好吃了,老板,来50串。
我和实验室一个美国妹子之前的对话(早先初选阶段)
我:共和党这样分裂下去大选迟早药丸,Paul Ryan迟迟不愿意支持Trump,Mitt Romney还公开到处骂Trump。这么搞下去,最后摇摆州的催票要不好办了。
她:是啊,上周我爸跟Mitt Romney吃饭的时候还在说他不考虑大局,谁知道Mitt Romney坚持自己一点都不后悔自己说的那些言论,我爸也没招了。
我终于认清了自己键盘党的阶级定位。
老婆的一位朋友,刚结婚的小两口想要移民去新西兰,说想买一片牧场,说他们向往青青牧场与田园的诗意。为此还筹划着去新西兰考察一番,并且真诚地邀请我和老婆也去一起放羊。
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从小就放羊,后来念书那么多年,就是为了不再放羊。
“在北京,你年薪十万都养不起我!”
扔下这句话的两个月后,她结婚了。
在最无能为力的时候遇到最想照顾一生的人,很痛。
从小其实生活不错,妈妈说,因为姥爷当官的原因,可以让她选进农业局还是农机公司,几十年的发展,谁都猜不到,她选了那时候还不错的农机公司,是个国企,而没有选择进体制。结果在我小学的时候,国企下岗潮,波及到了我家。
那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一个晚上,放学回家看到父母愁眉苦脸,瞒不了孩子的,也就告诉我了,我没有什么概念,以为继续可以有新书包新文具,放学爸爸接我,我还可以赖皮让他给我买玩具,结果这些,都换来了父母无奈的拒绝,从此,我开始变得“懂事”。
我们家,在我妈的几个兄弟姐妹里面算是很好的,那个时代的国企,躺着都可以赚钱,所以家里会有一些别人家没有的东西,比如带音响的卡拉ok啊,放磁带的那种,比如安装电话啊,也是小区里比较早的户。
小时候的自己其实是很自信的,因为物质的优越,确实可以帮助一个孩子,锻炼勇气,勇气是什么?你是在外面可以放心地做自己,背后有家人给你兜着,那么从那之后呢?
从那之后我在外面挨打从不告诉家人,因为我很“懂事”。
估计那时候,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了吧。
去亲戚家,看着书架上满满的书,顿时不想走了,爸妈走的时候,我都特别盼着亲戚说“冬冬别走了,晚上在这住下吧。”然后我根本就不会假意推辞,我知道可能人家有可能只是客气客气,可是我就是不想走,那些童话故事很吸引我,我不想回家。有时候呀,赖皮没耍好,回家的路上,爸妈就会说我怎么不懂事,那时候很委屈。
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而言,看书也是一种罪。
从那以后,爸妈告诉我,过年才会有新衣服,所以我的夏装,是没有理由买的,会有表哥表姐把他们不穿的衣服给我呀,对你没看错,有表姐,那些明显看起来是女装的鞋子衣服,爸妈说小男孩也可以穿,那我就穿,没有办法,不然没得穿。
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而言,买新衣服也是一种罪。
初中的我情窦初开,那时候生的可爱,会有小姑娘要和我在一起,我也想啊,可是那些情敌一个个不是家里有钱,就是高年级有势力,我怎么在一起呀,在一起了又是躲不了胖揍,躲不了自行车被放气。哎,帅也是一种罪。(画风怎么突变-。-)
那个时候,爸爸开了个烧饼铺,每天3点起床去准备,我看着他的辛苦,我也会想以后要报答他。可是偏偏,开在学校不远的路上,很多同学回家路过,每次我都要说,这个人是我舅舅,我怕别人知道我家境而嘲笑我。都不用你们骂我,我自己都要骂我当时的自己,爸爸那么辛苦,可我却不想承认。可是一个从奢入俭的孩子,一个曾经的朋友知道我家境的孩子,一个别人送我3块钱贺卡我只能回5毛钱贺卡的孩子,一个见识了别人轻蔑的转身的孩子。你指望他,有多不自卑?
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而言,自卑,也是一种罪。
中学考重点高中,差9分,学校说要交借读费18000才可以去,这是一个现在有时候一天就可以赚到的数字,科科,真是特么讽刺。我怀念第一次去那个学校的样子,怀念在那里遇到的人,我多希望能去啊,找亲戚借钱,现在才知道父母有多难,曾经过的最好的家庭,也有今天,对啊,人家凭什么帮你,你学习这么差,对吧。爸妈拼命凑钱,到最后哭着告诉我,实在没办法了。
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而言,想去更好的地方读书,也是一种罪。
这不就是阶级的真实写照么?不就是阶级的筛选么?
而這些,都還不算什麼,最深刻的一次,讓我感受到階級帶來的無力,是在我遇到我第一個愛的人。
一个月生活费600的屌丝和一个月生活费1500的女神相爱了,哈哈,她对我很好,我们的钱都在一起花,每次吃饭结账,都是她把钱给我让我去结。
而这样,总是不行的。
她会开玩笑似的说出自从跟了我生活质量下降了,她的生活费是一学期妈妈给她6000,我们在一起的第一个月结束,她说自己已经花了3000了,那时候的我也是个屌丝lowb,说了一句“哎我以后还你不行么”,她“哇”地一声哭了,我正纳闷呢,她哭着说“原来你从来没想和我一辈子在一起”。
哦,是么。
果然是我从来没想过,因为我特么是个穷b。
不敢想结婚,不敢想以后,不敢想我拿什么养你。
转眼到毕业了,我选了自己的前程,去了南方工作,就业形势不好,而我能拿到那个offer已经很不错了,而她则是2011年那会的中国石化职工子女,回家工作是她最好的选择,所以她回家了,我们相隔千里,本想这段故事就结束吧,我给不了她未来。
在一无所有的年纪,遇到了最想保护一生的女孩,这就是我的前半生。
在我签了工作的那天,她告诉我,本科生可以安进中石化,要十万。
如果有那10万,可能一切都不一样了吧,可能现在我在那个城市,和她有个孩子,有个小屋。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如果不行,只能考研,而考研,又是三年异地。
我好想说你等我,我去考,可是我不行。
因为我特么是个穷b啊,家里需要我养家啊,哥哥做生意赔了钱债主堵到家里来要债啊,可是我不能说,我只能在心里,选择自私,选择自己。
本来这个事结束了,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自控力,当我脑海里想到她的声音“你考上研我们就领证”“老公我想你”,当她哭着跟我说为什么一定要分开的时候,我心中的恶灵,第一次把我带进了深渊。
工作一个月,我辞职了,辞的是我的命。因为那时的工作,第一年能到手8万,而那样的南方国企,也是我花了13年苦读,考到985,才能进去的唯一一次机会。
父母哭,朋友骂,我背叛了所有。
只因为一句,工作可以再找,而DHY只有一个。
我又一次忘记了阶级,又一次沉沦爱情。
辞职后,我又回到无产阶级了,一个需要啃老的无产阶级。
考研,很难,而这段感情,也因为我的过度牺牲发生了畸变。
她会觉得愧疚,而必须等我三年和我在一起。
我会觉得,我都为你辞职了,你必须和我在一起。
这样的感情,果然在我第一次辞职考研前两个月崩塌了。
分手了,我一无所有。
头痛,每天必须要打dota,从中午12点打到第二天早上7点,然后睡死过去,停下来就会去想我失去的一切,一切不会再出现的机遇和美好。
那年考研,第二天没去。考完关机打游戏,爸妈打电话打不通,吓哭了,一夜没睡,我打了一夜游戏,爸爸得了抑郁症,失眠。
过年我还是厚着脸皮回到家,决定2战考研。
想的很好,找一个本市的大学,每天图书馆复习,结果,还是每天钻网吧。
一天晚上准备在网吧包夜的我,看了一个海贼王的AMV, 里面有句话,叫做不被嘲笑的梦想能叫梦想么?那个视频救了我,真的,我立马关机,回家睡觉,有过游戏瘾的都知道这有多难。
当我们有了真正想要的东西,会忍不住去努力的呀。
就这样复习到了那年10月,尾声,离考研还有两个月,那个恶灵又出现了,我想去找她,虽然我一无所有,虽然我没竞争力,可是我有三年的感情啊。
科科。。
下着雨的那天,我在她家附近的小旅馆,告诉她你们这下雨了哎。
她的第一反应是害怕。
她说在和朋友看电影,晚点过来找我。
我捧着玫瑰花,站在树下,躲雨,等她。
一辆丰田车,送到门口,她没看到我。
而那个男人,打着伞搂着她,往里面走。
我无数次想过重逢的场景,从没想过是这样。
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理上的心疼。
那个男人知趣的走了。
我问她,男朋友?
她说还不是。
来都来了,该说的话总要说,该做的事总要做。
我单膝下跪,说了很多话,大意就是我没房没车,但我是真心的,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之类的屁话。
她没有接那束花。
因为那是她最美的年纪,遇到的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我。
最后一面就是,她打着伞,边哭边走,越来越远。
我知道她是爱我的,起码,爱过。
阶级,我终于感受到这个魔王的可怕和恐怖。
如果我女儿以后遇到穷小子,而穷小子,过来求我,我会狠狠地讽刺他,没钱滚啊你,别纠缠了,就好像,我在骂当初的我。
后来,我到了北京读硕士,时不时地发短信给她,她说你考上就好了,好好照顾自己。
好好照顾自己。
我说我能求你,在我研究生毕业之前别结婚了,我能起来的。
她说,你在北京年薪十万都养不起我。
从那之后多少个夜未眠,多少次喝到不省人事,我都不记得了。
而现在,我呀,终于不是无产阶级了呢。
我好想告诉她,我买了宝马X5,比丰田好呢!
我哥的债我也还清了,给爸妈买了房子!
也给我们,买了房子呢。
年薪十万养不起,我月薪十万可以了吧。
而她已经结婚两年了。
突破了这阶级,又有何意义呢。
想了很久,觉得有意义。
做一个坏人的原因,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爱的人可以简单,天真。
不管我以后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儿,我想给ta一个,不需要受制于阶级的爱情。
我想,对她,我所能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了。
我不恨她,只恨那个曾经没有上进心的自己。
而如今的我,也早已忘记眼泪的滋味。
罢了罢了,我的前半生,就这样吧。
单位同事,作为早年来京奋斗的外地人,已经努力了十多年,天天加班加点,很拼命。
三十好几了,终于在北京站稳脚跟,有了两套房,有了一辆二十多万的车,已经算是很成功的了。
而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能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他花了很多钱托了很多关系,终于将自己的闺女送进了一所全北京非常有名的公立幼儿园。
但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开车去学校门口接孩子,用他的话说:不说开个二十多万的车去那儿有点丢脸,要是一不小心剐蹭到旁边的豪车,才麻烦了。
去年的六一儿童节,他请假半天去幼儿园参加闺女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教室后排的心愿墙上拍了几张照片。
心愿墙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小纸片上,那是班上小朋友写的“六一心愿”。
中午回来后,他把照片给我们看,这些才5岁多的小朋友,用各色彩笔在小纸片上歪歪扭扭地写着:
“好想再去一次xiaweiyi啊”
“上次妈妈带我去迪斯尼,好好玩,想变成白雪公主”
“我想让爷爷奶奶夏天继续带我去法国度jia”
……
内容记不太清,但差不多就是这些意思。
那个班一共二十来个小朋友,写的内容惊人一致,说到出国、大餐、度假,这些在我小时候看来简直天方夜谭的东西,就像是去隔壁家借个酱油、下顿吃蛋炒饭一样随意自然。
我看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同事小孩读的那所幼儿园,比照来看,可能类似于北京另一所很有名的“JS小学”,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下。
说到JS小学,单位里有个部门领导的孩子在那上学,有一次午饭时说起小孩儿的暑期活动,不无郁闷地说:学校要组织孩子集体赴美国旅游半个月,还要求父母至少有一人陪同。TMD,这是当我们这些家长都不用上班挣钱啊。
但我知道,他没说出来另一句话是——那些孩子的家长里,就是有很多不用每天上班也能挣很多钱。
我的同事们奋斗了那么多年,拼尽全力让自己的下一代和那些真正的“官N代”“富N代”们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以为人生奋斗历程终于告一阶段。
然后才发现,这不过是更清楚地看到巨大阶层差距的另一个开始。
这才是真的可怕。
对了,同事的闺女也在心愿墙上写了纸条,写的是:
“我想我爸爸每天都能早点回家,不要那么xin苦。”
————
微信公众号搜索“栩先生”,职场/干货/历史/时评/情绪管理。关注并回复关键词,给你更多深度思考和独享原创。
后台回复“成长干货”,送你高效学习、情绪管理、时间规划、公开演讲等纯干货;
后台回复“职场心得”,分享我两年从实习生到部门领导的职场成长经历与独家心得;
后台回复“犀利时评”,看我多篇全网阅读过百万、视角独特的扎心文章;
后台回复“毛泽东”,可以看到我写的关于毛爷爷的精彩历史文章;
后台回复“读书”,分享我精心推荐的20本书,手把手分享如何挑选好书。
——————回复和更新————
一天时间,这个答案引起这么多的关注,以及争议,是我没想到的。考虑再三,决定稍微多说几句。
1. 关于小朋友写的纸条,文中我已经说了,那是去年六一看到的,除非我能找同事的手机再看一下,否则我没办法一个字一个字地回忆起来小朋友写了什么,但意思肯定差不多,因为当时看到照片确实很震惊。文中的说法是我模仿着写的,请不要再纠结这个点了。
2. 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有很多重,但很多人只看到最表层的那一层,还有人就盯着“小孩写多少字”“出国就算阶级差距”之类的,我只能说无言以对,我也懒得去回复了,你们活在自己的逻辑体系里就好。我的同事在北京有两套房,有一辆车,但自己仍要承担很重的房贷和养孩子的成本,看起来过得还行,实际要维持这样的中产生活,压力非常大,所以才要拼命工作。带孩子去国外这种事情,就算他有经济能力也没有时间,这其实也是差距之一,就是他“不能自由地选择生活”。
3. 题目问的是什么时候意识到阶级不同,我的答案都是围绕这个来写的,但不代表我本人就认可这样的生活方式,评论区里已经有很多人说了类似于“安贫乐道”“不要比较”之类的话,大家就当我客观陈述事实就行了。我本人很讨厌“阶级”这个意识形态浓厚的词,在我看来,“阶层”这种代表财富差距的词可能更适合当前的国情。
4. 不管是同事小孩儿读的幼儿园还是领导孩子读的小学,我都没见过,只是听别人的评价,知道这种学校很好,有很多达官贵族的孩子在里面上学,普通百姓的孩子现在很难进。那些轻飘飘地说一句“这学校也没什么好”的人,请原谅我会联想起另一个清华本硕的同事常挂在嘴边的话“什么学校和学历啊,我感觉也没那么重要啊”。
5.最后,很抱歉,这不是段子,是真事儿。说我是从读者还是哪里抄来的,我欢迎来打我脸。也因为是真事,所以我不希望被分享到知乎以外,我不想干扰到同事的生活。
就这。
补充一下,我猜测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些人,长大以后的差距会像这样:
朋友问我:国庆去哪玩?
我:国庆不应该回家收玉米吗?
好多年都以为,国庆节放假就是让全国人民回家收玉米的,后来才知道似乎不是这样。
在努力劝服别人,这个事“找人”也没用,这个事情不应该“找人”,这个事情有比“找人”更容易的解决办法,这个事情他要找的“人”也解决不了的时候。
--
有人问,那这到底是要说对方“阶层”比你高还是低啊?
我并没有说高低之分的意思,只是说,这是不同的。
相信可以靠自己的学识,能力,通过公开渠道和既定程序,依法依规解决问题;
和相信可以靠社会关系与人脉积累,靠向权力靠拢,来解决问题;
这不仅是价值观方法论的区别,也可能收到了各自所在阶层的影响,同时也在划分这“阶层”,
至于最后谁混的好,天知道。
初中时,曾有一年,包干区在户外,早晨7点检查,必须保证空地干净。
可悲的是,4平方米的空地上,长了五六棵樟树。一到春天,扛着扫帚扫树叶,一边扫一边落。就这么每个月轮一周,包干区扫了整整一年。由此敬畏扫地这件事。
后来包干区换到室内,方便很多。
到了高中,有一年去往外省春游,为了保证6点前校车出发,学校规定5点半到班级。
有生以来,第一次5点不到起床,睡眼惺忪骑车去学校。
路上看到将明未明的街道上,深蓝的天,远处微微泛黄,灯还亮着,两边高高的梧桐,体量是香樟的两三倍,毛絮飞扬。
环卫工人扛着大扫帚扫着,从街道这边扫到那边。她的扫帚用的是竹梢,而非塑料扫帚,户外扫地不容易磨损,但用起硬,特别费力。
我背着满书包吃的,从她身边经过,庆幸自己不是环卫工的同时,蓦然感到一阵悲凉。
我们走过同一条街道,但不是同一个世界。
我就听到刷刷刷,刷刷刷,不止息。
上学的时候发现老师竟然有单独的厕所,才知道在这个小世里从无公平可言,拉泡屎撒泡尿也要分个阶级。
我爸的车高速收费站的时候落杆砸到车了,确定没砸坏后,就撤了。
我心情有点不爽,我说电子杆还能砸到车啊,我爸说所以还是自己的问题。
好吧……然而高潮来了。
(某收费站员工说以下故事真实性不高,当听个故事算了(/ω\))
我爸说某收费站也发生过这种事情,杆砸车了。有个财大气粗的人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先争论了半天后无果,然后他就把车开出去,调头,环线绕回来,还选择刚才的出口。(这里描述有问题,意思就是转一圈又回去重新走那个出口的意思,不是直接调头)
收费站收他10块,他给了张100,找90。
再调头,再出。收费站收10块,给100,找90。
再……这么重复了几十次后,收费站没零钱了找不开了。这个时候被杆砸了的人就开始因为这个闹事了。
最后结果是什么不得而知,我只能说这种行为简直……和我不是一个阶级的。人家有的是钱和时间和你置气,你却无可奈何。
——————————————————————
哦,得补一段了。质疑真实性的,质疑就质疑吧我听了之后我还质疑呢,不过想想确实会有很多无聊透顶的人找事做也不排除有这样无语的事,就和网游里面杀小号的人一样,他们的脑回路真的难以理解。不过某个评论挺有意思,说这样的话这个深井冰的阶级也没高到哪儿去。嗯,只要和咱不是一个阶级的就放心了~
说个最近的例子。
我前公司老板欠了我几十万块钱的绩效耍赖不给,我跟我妈去劳动仲裁立案告他。在那里写案情陈述的时候,周围好几个人,一看就是底层劳动人民,不太认识字,怯怯地来问我xx字怎么写。我跟我妈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都不敢看彼此,怕被发现自己在哭。
那个场面真的让人特别难受,我就感恩,虽然自己也是普通家庭,但是有条件受良好的教育,还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是那些人,真的是苦一辈子,没有机会读书写字,出来挣口饭吃还要被无良老板肆意欺负,喊冤也不得要领。
最后,请各路神灵惩罚这些黑心老板吧!
---------
(补充)我这个案子仲裁解决不了,走诉讼了,光一审的律师费就得一万左右,但我也出。想想,要是没钱,根本就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何谈维权要回老板欠自己的钱,只能不了了之。
完了,又伤感一次。去哭会儿。
---------
(再补充)律师费花了两万,一审安排在三个月后,到时候来告诉大家。(2016.7.15)
---------------------
昨天收到法院通知,2017年1月10号法院一审,到时候会跟大家交代的。谢谢大家这么久的关心,感恩!(2016.12.16)
——————————
谢谢大家关心啊,因为对方死扛,什么都不承认,法官当场休庭,去第三方取证,过阵子要再次开庭。
再次谢谢大家!(2017.2.8.)
-----------
谢谢大家关心!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案子拖到现在还不审理,前几天又问了律师,他说不光我,很多案子也都在拖着。并且法官说,去跟前公司交涉,让他交证据,他“不理法官”(这是法官原话),准备下一步约他去法院谈话。这个事情很无奈,毕竟这还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外地的司法什么情况根本就不敢想。
再次谢谢大家,有情况肯定第一时间通知!(2017.10.18)
-------------
一直比较忙,没有更新。是这样,我的官司赢了!!(2019.9)
虽然期间一审的女法官(不要美化女法官!不是所有女性都会向着女性和弱者!)明显地偏向对方(我这样认为),且对方和其律师无数次的拖延时间、不提交证据甚至提交伪证(原来提交伪证是可以不负法律责任的,呵呵~),还当庭冲我们这边狞笑、试图造成精神打击,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一审法官中途找我谈过几次话,每谈一次就毫无下文。我不停地给法院打电话,对她说,如果继续无视法律对一审时间的规定而恶意拖延,我就要去检察院告她违纪,并且某乎上有五千多位网友高度关注此案件,随时可以通过媒体施压。最后一次她就急了,说自己没本事,然后换了他们的庭长来判(一看就爱喝酒吃肉那种北京大爷),当场就解决了(所以,人不可貌相啊同志们)。整个一审从2016年拖到了2019年春天,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一年期限。
最让人好笑的是,一审判决下来,对方依然不服气,提出上诉。二审到中院,对方律师都没脸来,这位独自过来,大言不惭地说我始终撒谎,还一再强调自己是海归CEO,是个有身份的人……就真的,我和律师都觉得这人已经固执妄想撒谎到病入膏肓的地步,心中竟然开始可怜他,然后都懒得反驳……但中院法官水平的确高出基层法院不少,看看证据,问了几个问题,当场揭穿他这些前后矛盾的谎言,维持一审原判。
但经过这件事,我的三观有了很大改变。……很多话一言难尽,总之是希望上天保佑,大家都不要遇到类似事件。
两年前在非洲一家中国人开的4S店工作,负责管理仓库和维修车间。不得不说在非洲的中国人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大家都是抱着去非洲淘金存钱回国的想法去的,黑人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一群“劣等种族”,活该受穷。很少人真正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当时的我刚出校门,带着象牙塔的稚气,大胆尝试他们的食物之余,也经常和公司里的黑人维修工和其他员工聊家常。那时候才发现他们烦恼的东西,跟我们没有啥区别。我们的黑人技工主任跟我说起老板把他从自己开的修车厂挖来,结果他关了自己的厂子之后,现在收入还没以前高。一个个子很高的修车工想存钱开自己的修车厂,但这么点工资怎么也存不够。售后经理在我们公司工作了六七年,每个月都愁孩子学费。老门卫七十多岁病了没钱治。前台秘书总是自豪的说她有洛美大学本科学历,每天化妆打扮的美美的(黑人标准),但上班的时候老是摸鱼刷非死不可。最年轻的一个电工因为待遇太低愤而离职去了另一个国家打拼。
这些话题不都是我们这些中国的打工族们每天都在轮胎上朋友圈里饭桌上吐槽的吗?他们跟我们有什么不同?我跟黑人们可以谈天说地,反倒是我的老板,虽然跟他是老乡,而且公司是他跟我一个亲戚合资的,平时也住在一起。但他毕竟是我的老板,平常跟他说话都不敢大声。在非洲三年下来我逐渐明白了什么种族之分,国家之分,在阶级这个巨大的鸿沟面前,只是一条一脚可以踏过的小溪流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突然这么多回复===================
从我回国以后,除了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的一些外国人以外,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外国人的机会,甚至少数民族的同胞也接触得少,仅仅是几个聊天才发觉对方是少数民族的同事,和拉面店的老板。我不代表其他人说话,但在国内生活的这么多年,我接触到的所有事关民族矛盾和种族矛盾的事情,都是来自于网络和媒体,我自己本身并没有经历。大概知乎上精英比较多,出国的,外企的比较多,所以经历了那么多种族矛盾,导致大家对阶级矛盾大于种族、民族矛盾的观点不认同。但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努力糊口的都市小白领,受剥削阶级的一员,每天看到的,经历的阶级矛盾是感同身受的,是事关己身的,远不是只存在于电脑和手机屏幕上的民族、种族矛盾能相提并论的。
不求你们理解,也不会理解你们。这就是我的观点。换句话说:
爱看不看,右上角点×请自便。
阶级,不是收入层次,不是文化层次,它就是阶级。 看清阶级差距,当你第一次觉得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劳资关系中的立场是什么位置的时候。
我是针对一个匿名回答来的,已经1300赞了
他的结论是对的,不同阶级的人命是不一样的
但是表述是绝对有问题,而且下面的留言看了也让我非常不舒服
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1、A、B、C、D坦这几个药都是抗癫痫药
治疗癫痫都是效果很好的
价格分别是一粒5毛,1块、2块,12块(大概这个价,具体记不得了)
治癫痫都很好啊,一般都能控制住啊
但是A可以引起皮炎等副作应,B对认知功能有影响,C需要慢慢加药,有时候需要三四个月时间才能加到有效剂量,D最贵,但是对认知影响极小,对肝肾功能影响也小,而且可以直接加到有效剂量。
都是治癫痫的,副作用不一样啊,所以价格也不一样啊
每次讨论完,主任会问 “这个病人家里经济条件怎么样啊?没钱就吃A,有钱就吃D,经济条件还行告诉他利弊自己选”
你要记住,一分钱一分货啊(正规医院和正规治疗方法)
这个药,这个治疗方法贵,一定是有它独特的地方的。
(为什么我把药名改成了ABCD,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会来问药的名字,但是癫痫药除了副作用,还有针对的癫痫类型,所以合理用药需要医生指导,D是左乙拉西坦,也是有一些副作用的,不能说没有)
2、两个小孩,都是癫痫,病灶都位于大脑的运动皮层附近
一个人家里有钱,那就可以先埋电极,再准确确定范围,这样可以在确保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的情况下切除病灶,癫痫也控制了,手脚的活动也很好。但是花费要30万左右。
父母笑着拉着手,谢谢医生,钱没问题,只要能做好,材料一定要用最好的。
另一个病人没钱,但是发作又严重,那怎么办?就谈吧,你回去借点钱来,凑够30万我们精准的做。如果实在不行,那我们就尽我们努力给你切,只需要12万,但是你一定要明白,这样切下来,你的手脚可能会部分瘫痪,活动会差一些。
父母哭着拉着你的手说,求求你医生了,我们就这一个孩子,12万都是高利贷借来的,请你们一定帮帮忙啊。
父母选择了12万,直接切。
好吧,主任(不是1故事中的主任)顶着压力,精益求精的做手术,在显微镜下做了6个小时啊,细致得不能再细致。另外加上这孩子运气又很好,做下来癫痫也控制了,手脚活动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后来在楼道里听到这两家家属在交流:“我就说嘛,这医生都黑心,手术前还说非要30万才能治得最好,你看花12万不也是挺好的”
“哎,真是黑心,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能多榨点就多榨点”
主任知道后,气的没有差点晕死过去,自己辛辛苦苦,为了他把手术做的异常漂亮,结果换回来这个结果。
从此以后,我跟他汇报情况
他总是说
“不要给我说经济条件的问题,我现在只考虑疾病,该怎么治怎么治?”
明白了吧,就像这个匿名答案一样,就像它下面的评论一样
你母亲恢复的很好,是你母亲福报好,运气好,没有出现其他问题。
医生告诉你有一条靶向药的治疗方式,可能是想告诉你还有多一条路可以走,你可以自己选,吃或者不吃。你却有可能把医生的忠告当做了黑心像赚你的钱。
魏则西不是还在抱怨为什么第一家医院没有给他介绍最新最好的靶向治疗方案吗?
医生给你介绍了这种方案,怎么就落成了这种下场
这个世界真是可悲。
我记得有一个问题是“朋友最早发现肺部有结节,朋友极力希望立即切除掉,医生也不答应呢?”他在抱怨,为什么中国的医生不敢像外国医生切安吉丽娜朱莉的乳房一样切他朋友的结节。就现在这个医疗环境,你就理智的说,医生敢吗?
3、第三个故事
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不超过2年。术后常规吃一种化疗药,8000一个月,一般常规吃六个月。有个病人有钱,他就一直吃,现在已经生存了4年多了,明确的胶质母,复查没有复发。(正在投文章)
这个药是替莫唑胺
别人有钱,可以选择的医疗方式就多,能够活下去的机会也多,可以活的越长越好。没钱,可以选择的方式就少,活下去的机会就少,或者活着就会痛苦
这是现实,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我觉得用我这个答案来告诉你什么是残酷更合适。
医生抢救病人但无力回天之时,是什么感觉? - Gold RIch Money 的回答
另外这种现象会越演越烈
今年我们医院光光我们科因为各种原因已经走了4个医生了。其中包括马上就走的我
一个是家里富二代,老婆也是富二代,天天见不上面,老婆发飙了,要离婚了,说天天有医生死,你死了怎么办,我们家不差钱。走了。
另外一个高年资的去了国外。
还有一个去了一家高级私立医院,钱拿得不是一般多,还轻松,这个医院只为有钱的朋友服务,明白了吧,病房如五星级宾馆,床位费一天都要5000多,可以请全国最牛的专家会诊,甚至是全球的知名专家,享受最先进的治疗手段。这个才叫阶级决定生命。
真的,这样下去,看病绝对会越来越难的。
有技术,想挣钱的人去服务有钱人
有技术,曾经活在理想里,觉得医生光荣的人,也被乱骂的没有了心气。走人了
有技术,年级大一点的,他们也不需要那么多钱了,现在也没有那么积极了,很多远一点的会诊都不去了,反正就这样等退休了。
我虽然是被迫转行,但是也对现在医疗环境有点心灰意冷。
我自认为当医生这几年,我对得起良心
病人问我,我也只是说调到其他科去了,不好意思给他说我滚蛋了
我很理智得说的上面的话,我也希望人都没有病,人都不用因为看病倾家荡产,人都能够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大家如果再这样丧心病狂的残酷的无差别对待这个行业中的每一个人
先离开这个行业的一定是那些好的,那些你们所谓的不爱钱却喜欢荣誉的,相信我
(咦,这句话怎么好像在夸自己?)
好好挣钱,好好买保险吧
我真的不是想为医生洗地,我认识那么多医生,有那么多医生同学,我以后看病,我以后家属看病我是不担心找不到医生的。我真的是为你们担忧啊,真的这样下去,我是担心大家找不到地方看病
—————————————————————————————————
如果大家看完后,对我的答案感兴趣,欢迎看我的个人主页。谢谢
答案传送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67632/answer/101673087?group_id=861186082128150528
公众号:有间诊室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1986 7632/answer/101673087?group_id=861186082128150528
答案分享
我工作满四年提了正科,得意洋洋在北朝炫耀。然后,北朝卡主席工作四年时候提的是副厅。
不得不说,评论区的很多发言,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问题的标题。
以下原文。
我认识我现在老婆之前,最后一任女朋友。
刚认识的时候,也表现出优雅有品味的样子。然而一次和朋友们吃饭,她让服务员提供花生酱,服务员表示店里没有,她不依不饶,为难服务员,甚至表示要投诉,并且要求服务员去外面给她买。
我明白,她只是试图向在座的人(包括我)表现她的特殊性,比如吃东西一定要某一样东西,以此来彰显自己一点点的与众不同。
然而,却反暴露了自己。
以我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一般来说,低阶层的人才会当面为难低阶层的人。
高阶层人一般不会当面为难低阶层的人。
嗯,评论里出现一堆撕逼的,想来,我答案里的“一般来说”四个字都被选择性无视了吧。
心情恶劣的情况下,特殊情况下,当然不在此列啦。
正常情况,高阶级不会当面为难低阶级的,因为没必要用这种没技术含量的事情来维护自己。
比如说,你老板一般来说不会和你吵架,他如果不爽你,也可以微笑看着你,然后背后让人事把你开掉就好。
再说个例子吧。
给题主多一点素材也好。
公司里的一些姑娘都很喜欢买奢侈品的。
其中有的是家境很好的,有的……
我见过偶尔有天下班,晚上,刮风下雨。
有的姑娘开私家车离开,有的姑娘让有钱男朋友来接,有的姑娘打车离开。
而我也见到有的姑娘,默默的在公交站台等车。
5.22更新。
周末醒来,看到评论区里又炸啦,无妨无妨,大叔来给你们解释一下。
第一个例子里,为什么我说那样的话。
评论里有一位菇凉说,大家尊重服务员,大多数是因为知道人家也挺辛苦的,所以不会为难人家。
这句话我认为没错,但又有错。
怎么讲呢,我这么说吧,为什么我说,我所看到的现象是高阶层的人,一般不会当面为难低阶层的人。不是因为同情,也不是因为倨傲而不屑。
因为矛盾点的问题。
菜市场里,大妈会和小贩为了几块钱而吵架撕逼的,为什么呢?因为是真的在乎这几块钱。如果每天买菜卖菜,都落差个几块钱的话,那么一个月下来,支出就会多出不少。
这是一个成本,无法负担这个成本,就会不满会愤怒,会需要维护自己,然后就造成了会当面撕逼。
而我所知道的,很多阶级……好吧,说阶级这个词貌似刺痛了不少人的心,那么我换个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比较高的人,不会为难服务员。大多数是不会的。
为什么呢?
我想你们都知道菜市场里会发生为了菜钱高低而吵架的。
那么你们见过在奢侈品店里,有人会和售货员吵架的么?为了这个包贵了这个包便宜了而吵架?
我反正是没见过。
你见过在米其林三星里,会有顾客当面和服务员撕逼么?
即便遇到有服务员不小心做错了事情,大部分能光顾米其林三星的客人也都不会撕逼的。
为什么?因为不在乎。
不在乎,不是说不在乎服务员这个人,而是不在乎这点小矛盾,这点小损失,这点小事情。
以我说的第一个例子,那位姑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一丁点与众不同,而非要讨要花生酱。
可是换了一个真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需要这样做……不需要通过这种事情来彰显了。
那么矛盾显然就不会发生,也不会存在了。
我年轻的时候看到过一部很搞笑的电视剧,叫流星花园,简直就是屌丝梦想有钱人生活的错误典范。
看到道明寺在酒会上不小心被人泼了酒到身上,尖叫“我的阿玛尼啊!!”
真的会让人发笑的。
相信我,我参加过 很多酒会,档次也都相当不低。
我也见过有人不小心弄脏了衣服,被朋友碰也好,被服务员弄也好。
这个时候,我反正见到的,没有一个人会当面去和服务员撕逼。更不会大呼小叫“我的爱马仕啊,我的铂金包啊……”
这种时候,一个真正的有身份的人的标准动作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得体的方式,离开!!去洗手间或者化妆间整理自己的妆容!!
因为,相比和服务员发泄怒火,相比肉疼自己的衣服——其实此刻都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在乎的是,自己的形象!当下的时候,第一时间在乎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想着衣服被弄脏了,包被弄脏了,这是我所见到的,真正的有身份的人做法。
忙着和服务员撕逼的,忙着心疼自己衣服的钱的……不是暴发户,就是混进这个场所里来的小人物。
不当面为难比自己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的人,是很多站在高阶上的人的标准做法。
不是因为不屑,而是因为,真的不在乎这点小事。
当然,我看到有人会举例暴发户啊,举例素质低的人啊。
我承认这样的人有,但是一般来说,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和素质,这几样,大体来说是成正比的,少数除外。
而即便有些道德并不高尚的,在这样的场合下,也会伪装而不会选择当面撕逼,因为那样成本太高。
什么事情在乎,什么事情不在乎,是可以让人一眼看穿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
当面为难比自己低的人,我认识的很多有身份的人,都不会这么做的。
至于第二个例子,用奢侈品而坐公交的姑娘的例子。
貌似戳疼了一些同样用奢侈品而坐公交车的妹纸。
我看到不止一个妹纸在评论里说,我也坐公交啊,坐公交怎么了。
坐公交车当然没怎么啊。
我的例子里写的很清楚:刮风下雨。
如果是晴空万里的话,你坐公交,也许是因为你真的买不起私家车,打车消费又觉得太贵,也许是你消费得起但是就喜欢绿色出行。
都没问题。
但是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我相信没有几个姑娘会宁愿放着私家车不坐,或者拒绝坐出租车和专车,而非要跑去在狂风大雨之中等公交车吧,不怕妆花,不怕衣衫打湿么?
消费得起而不消费,和消费不起而不消费,请正确区别这个现象。
放着有私家车不坐而喜欢绿色出行,是一种生活情怀。
而想坐私家车而没有,不得不绿色出行,是一种生活无奈。
大部分人坐公交车的人,并不是因为喜欢坐公交车,只是因为消费不起更舒适的出行方式。
当然,两者之间,我不认为谁高谁low。
以上,没有讽刺和看不起任何人的意思,我只是客观的陈述一个我个人所理解的现象而已。
PS:我有点渐渐的不理解知乎了,当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哪怕是带着很客观的语气来陈述,一旦涉及到阶层这些敏感的问题,很多阅读的人心态就变得异常敏感。
讲真,很多时候,你以为别人在鄙视你,其实别人没有,是你自己心里在忐忑罢了。
请放宽一些心思吧。
如果有人认为这个答案,是我在秀优越,居高临下的话,那么很抱歉,并不是我有多高,而可能是您站地位置太低了。
以上,懒得多说啦,关评论~
2014年4月,因为公司总部的内部政治,毫无心理准备地被工作了近三年的公司扫地出门
当时心情实在是low到爆,飞回香港把电脑交还给了助理,当天晚上就飞去了阿姆斯特丹,打算旅行一段时间调整一下状态,第一站,是和一个在荷兰的华人哥们儿一起去巴尔干半岛
有一天从黑山共和国的Uclinj坐大巴到阿尔巴尼亚地拉那,打算玩一天之后去科索沃,而我们前座坐着两个二十岁上下的科索沃小伙儿是直接坐到终点站科索沃首都Prishtina。我们四个人聊起了天儿,两个小伙儿都是第一次接触中国人,英语不好但是极其热情,介绍了好多地拉那和Prishtina的去处,加了facebook,还邀请我们第二天晚上到了科索沃去参加他们组织的“全Prishtina最好的party”
能去参加当地年轻人的party我们当然特别高兴,于是话赶话的,我当然也说,欢迎你们来北京,我也带你们去北京的各种好玩儿的party
没料想俩小伙儿都摇了摇头,说we can't go to China
我想当然的觉着他们还这么年轻应该没啥收入,肯定是觉得来中国太贵了才说来不了,还在给他们解释,说你们该怎么订到便宜机票,然后来了北京就住我家,出去玩儿我请客,花不了多少钱的
一个小伙儿笑笑,说不是钱的原因,你们国家不承认我们国家,我们护照去不了你们国家
我和哥们儿对视一眼,才突然都意识到了刚才这话题找得有多愚蠢 - 科索沃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拿着他们的科索沃护照根本去不了
继而一下子感到了这个颇让人绝望的不平等,我们(包括知乎上拿着中国护照的每一个人)平时说想去一个地方玩儿,想的无外乎是够不够钱,有没有假期,签证好不好办,和谁一起去.. 就是现在条件再不具备的,总也可以说“等我有钱了”诸如此类
而对于他们,世界地图的大半,是不可踏入的禁区
对话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两个小伙儿也看出来了,于是主动开始重新找话题:“那你们是从中国直接飞来黑山的么”
“不是”,我哥们儿接过话来,“我们从阿姆斯特丹来的”
小伙儿乐了,“阿姆斯特丹好啊,大麻都是合法的,我一直想去但是没去过,科索沃不仅是非法,还要被关监狱的”
我和哥们儿一下子如释重负,荷兰毕竟还是承认科索沃的,于是连忙说那欢迎你们来荷兰玩儿,我们招待你们
小伙儿哈哈大笑,说不用不用,你们明天来我们的party,这些我们都有
然后我又更愚蠢地多了一句嘴“别了别了,你们那儿不是犯法的么,被警察抓着怎么办”
一个小伙儿沉默了一下,像是在组织语言,然后突然用手指着自己的头,用挺严肃的语气说了一句"you know, we are sick here"
我们都没明白他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以为只是因为他英语不好,于是让他解释
小伙子磕磕绊绊地说“我们小时候,房子被炸毁了,家人被炸死了,警察抓到我们使用这些药品,会把我们拷起来带上警车,然后开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再把我们放了,因为他们知道,我们需要这些”
长时间的沉默,四个人突然都不知道应该再说些什么
科索沃战争的时候,这两个小伙儿应该还不到十岁,设想一下,这个年纪,且不说是自己家被炸毁了,自己家人丧生了,就算是出门看到邻居家房子毁了,邻居阿姨死在街上,恐怕这一生,这个阴影也再难散去了
那时候我突然感到,我虽然失业了,但我还有完整的家庭,良好的教育,有钱可以旅游,也有一大帮兄弟和妹子愿意陪着我满世界散心,我遇到的这点儿所谓挫折,还算个什么屁事儿
第二天我们终于还是没有再和这两个小伙儿联系,但这段不到一小时的对话,真的是改变了我太多对待生活的方式和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现实生活中我把这个故事和很多朋友讲过,现在也分享给知乎上的各位
没有两个小伙儿的照片,把当初在科索沃的朋友圈截图了几张发在这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