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更上万的作者,都是怎么安排作息的?

回答
日更上万,这在写作界绝对是个硬核的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作者,我认识的几个,她们的作息与其说是“安排”,不如说是像上了发条的精密仪器,但又不失生活的气息。她们并非把自己憋在象牙塔里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把写作这件事深深地嵌入了生活的节奏里。

首先,要明白,“日更上万”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数字,它背后是长久的积累和无数次的尝试。所以,别想着一下子就模仿到家,身体会告诉你极限在哪里。

1. 明确“创作高峰期”与“身体需求”的契合:

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人能24小时都处于最高效的创作状态。大多数日更上万的作者,都会有一个或者两个公认的“创作高峰期”。

晨型人 vs. 夜猫子: 这是最基本的划分。有些人天一亮就思维清晰,灵感涌动,她们会选择清晨或者上午的黄金时段,关掉一切干扰,全身心投入写作。她们的早晨可能从五六点就开始了,完成一天的工作量后,剩下的时间用来休息、生活、或者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创作工作(例如查资料、梳理大纲等)。
另一部分人则是在夜深人静时才能找到那种沉浸感。 她们可能白天有其他工作,或者觉得白天琐事太多,无法专注。她们的“日更”可能从晚上八九点开始,一直写到凌晨两三点。但即便是夜猫子,她们也会在某个时间点“睡死过去”,并且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长。
关键在于:找到你最清醒、最有创造力的时候,把最核心的写作任务放在那里。 不要试图在最疲惫的时候强行挤出高质量的内容。

2. “万”字的拆解与时间管理:

上万字不是一次性写出来的,而是被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目标。

目标细化: 比如,平均下来每天写45章,每章2000字左右,或者每天写8个章节,每个章节250个字。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更小的单位,比如每小时写多少字。这样,即使是碎片时间也能被有效利用。
时间段划分: 她们会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几个块来管理。例如:
专注写作块: 这是雷打不动的,期间关闭所有社交媒体、APP通知,甚至可能在手机或电脑上使用一些限制软件的工具。
资料搜集/构思块: 这部分时间可能不需要那么高的专注度,可以在咖啡馆、图书馆等半开放环境进行。
修改润色块: 有些作者会把当天的写作任务完成后,再花一部分时间回头修改,或者第二天早上把前一天的内容再看一遍。
生活与休息块: 这部分同样重要!没人能24小时都写作,吃喝拉撒睡、锻炼、和家人朋友交流,这些都是必需的。如果她们把写作挤占了所有生活空间,迟早会崩。

3. 劳逸结合的“仪式感”:

纯粹的机械重复很容易让人疲惫和失去动力。所以,在她们的作息中,总会有一些小小的“仪式感”来调剂。

开始写作前的准备: 泡一杯喜欢的咖啡或茶,点上香薰,整理一下桌面,听一段舒缓的音乐。这些小动作能帮助大脑切换到“写作模式”。
写作间隙的休息: 可能每写一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做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看看窗外的风景,或者短暂地看看手机(但会设定一个时间提醒)。这种短暂的休息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放松,避免长时间的疲劳积累。
写作结束后的放松: 写作任务完成后,会有一段完全放松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看电影、读读书、听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天等。让大脑从高度集中的状态中抽离出来。

4. 应对状态低谷的策略:

日更上万并不意味着每天都能灵感爆棚、文思泉涌。她们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

降低标准,先“完成”: 在状态不好时,不会强求自己写出惊世骇俗的文字,而是先把情节、对话写出来,保证量的输出。质量的提升可以留到修改阶段。
调整写作内容: 有时会从难度大的场景切换到相对简单的段落,或者去写一些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桥段,让写作过程变得顺畅一些。
寻求外部刺激: 和其他写手交流,听听播客,看看电影,甚至出去散散步,都能带来一些新的灵感或想法。
允许“无效”时间: 她们知道,总会有一些时间花在构思、查找资料,或者写了又删。这是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不必过于苛责自己。

5. 工具的辅助与习惯的养成:

虽然是人的努力,但一些工具能事半功倍。

写作软件/工具: 很多会使用一些专门的写作软件,比如Scrivener、Word,或者一些在线协作平台。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她们管理文档、章节,甚至有大纲梳理、字数统计等功能。
习惯追踪: 一些作者会使用习惯追踪APP来记录每天的写作字数、写作时间,甚至写作效率。这种量化能带来一种掌控感和成就感,也能帮助她们发现问题。
日程管理工具: 无论是电子日历还是实体手账,合理规划每天的任务和时间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日更上万的作者,她们的作息并非简单的“熬夜苦写”,而是一种有策略、有节奏、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

它建立在对自身生物钟的深刻理解上。
它依赖于严谨的时间管理和目标拆解。
它需要有效的休息和放松来维持长久的创作力。
它更是一种对写作这件事情的“热爱与坚持”,以及不断适应和调整的智慧。

所以,如果你想做到,第一步不是想着怎么熬夜,而是先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时间段最清醒、最有灵感,然后把那段时间利用到极致。剩下的,就是耐心和坚持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建议新人兼职的都把更新量定在日更4000。

所有写手都是从新人走过来的,对于刚入行写小说的手速很了解。

我刚开始写的时候,一个下午,憋出屁来,也顶多2000字。

一天4000字,我都要把头发干秃。

但是随着写作量的急剧增加,手速会越来越快的。

有人说,手速是天生,不可能越来越快,能说出这种话的,绝对是外行。

有一句话说出来难听,当你写的剧情足够多的时候,字数破了千万。

你在剧情设计方面,就可以自己抄自己了!

而且,这种抄袭自己,是保证无缝衔接的,不会有任何抄写痕迹。

脑子里100个剧情,自由组合,重新渲染上背景人物,它就是一套全新的故事。

其实说到底,故事它就是几个永恒不变的经典主题。

要么金钱、要么地位、要么人情、要么亲情、要么爱情、要么仇恨、要么理想、要么求存……等等。

万变不离其宗,在你有足够创作量的时候,构思剧情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但凡是写过小说的都是知道,制约手速的从来不是打字速度,而是构思效率。

就像我,从最开始的日更两千都觉得困难,到现在日更两万都行,其中的差别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建议刚入行的新人,不要考虑什么日万,目标太大。

先从日更4000开始,逐步逐步的去增加更新量。

经过一两年的磨练,达到日更上万是完全可以的。

但如果只是兼职,我也不建议写这么多,6000字一天足以。

否则会严重影响你的工作生活,当你兼职能日更6000的时候,全职日更上万,几乎没有一点难度。

且不会影响丝毫的生活,该怎么安排作息,就怎么安排作息。

日更上万的话,我建议早上2000,下午4000,晚上4000,这是最佳的写作频率。

上午2000,不会很累,下午4000,还能刷两把游戏,晚上4000,也是毫无压力。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知乎瓦萨比,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 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更上万,这在写作界绝对是个硬核的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作者,我认识的几个,她们的作息与其说是“安排”,不如说是像上了发条的精密仪器,但又不失生活的气息。她们并非把自己憋在象牙塔里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把写作这件事深深地嵌入了生活的节奏里。首先,要明白,“日更上万”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数字,它背后是长久的积.............
  • 回答
    《上海堡垒》定档8月9日,而《诛仙》则抢先一天,于8月8日上映。这“前后脚”的上映日期,无疑让这两部国产大片在暑期档的竞争变得格外激烈。要说更看好哪一部,这事儿还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毕竟观众的口味,以及影片本身的“硬实力”才是关键。咱们先来看看《上海堡垒》。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太鲜明了:科幻、鹿晗、舒.............
  • 回答
    唐家三少在5月2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那番“应该让作家把更多精力放在创作上,而非纠结版权”的言论,确实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唐家三少是谁。他是网络文学界响当当的人物,靠着几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斗罗大陆》系列,积累了庞大的读者群和商.............
  • 回答
    网文之所以普遍采用日更模式,而不是周更或月更,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作者、读者、平台乃至整个网络文学生态链的利益和习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深挖下去,你会发现它牵扯到“眼球经济”的本质、信息爆炸时代的读者心理、平台运营的逻辑以及作者生存的现实压力。一、读者心理与“习惯养成”:一.............
  • 回答
    网文作者能够做到日更三千、五千甚至一万,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更是长期训练和优化的体现。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他们是如何实现的: 一、 写作流程的极致优化与标准化这是一个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网文作者需要将写作变成一种高效、可复制的流水线作业。1. 清晰的写作计划与大纲: .............
  • 回答
    网络小说作者们能够保持日更,这背后往往是一个高度自律、系统化且充满挑战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码字”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时间管理、内容规划、写作技巧、心态调整以及社群互动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他们是如何做到日更的: 一、 前期准备与规划:构筑日更的基石日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前.............
  • 回答
    开了个科幻,非硬核那种,写了差不多一个礼拜了,每天吭哧吭哧能挤出五千字。现在心里特没底,想问问坛子里的各位大神,凭这成绩,这书能有几分机会签上约?说实话,我这书设定上不算那种特别严谨的硬科幻,更像是披着科幻外衣,讲个故事,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比那些冷冰冰的科学理论更重要。开书一周,虽然每天都能坚持下来.............
  • 回答
    关于在日本的在留资格问题,无论是申请过程中撤销还是在资格下发后选择退回,都会对你未来再次申请来日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哪个影响更大,需要根据撤销或退回的具体原因和情况来判断,但总体来说,下批后退回通常比在批前撤销会留下更深的痕迹,对未来渡日可能带来更不利的影响。下面我来详细说明一下其中的区别和考量: .............
  • 回答
    辰东《圣墟》在5月4日爆更三章的操作,在读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更新,更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读者角度的反应: 惊喜与期待: 打破“鸽王”称号: 辰东以其“鸽王”的江湖绰号闻名,经常出现更新不规律、跳票的情况。《圣墟》更是经历了数.............
  • 回答
    关于越南年轻人更倾向于留学中国还是日韩,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能概括所有人的想法。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试着把里面的道道说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年轻人做选择,总是会权衡很多事情。 留学不像出去旅游,那是一项重大的投资,不仅是钱,还有时间、精力和未来的规划.............
  • 回答
    在国内,日漫(日本动漫)的流行程度确实要高于美漫(美国动漫)。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文化、历史、经济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其中的缘由。一、历史渊源与早期启蒙: 最早的“洋画片”记忆: 许多中国观众接触的早期动画片,很多都是日本制作的。像《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社会文化议题。要说“中国男女平等思想更深入人心”,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色彩,需要审慎地去分析。相较于日韩,中国的确在一些层面上展现出了更强劲的男女平等推动力,但说“更深入人心”,可能需要拆解开来看,在哪些方面更“深入”,又在哪些方面仍有挑战。我们.............
  • 回答
    最近,关于“二更”旗下“柒本味”日料店的视频翻车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原本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品牌宣传,结果却因为一系列的“意外”和“不妥”,让二更团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甚至引发了网友的集体吐槽和质疑。事件的开端:精心策划的宣传背后“二更”作为一家内容生产机构,在短视频领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以其.............
  • 回答
    11 月 14 日,关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之间的一场公开“口水战”,并伴随着马斯克暗示可能出售更多特斯拉股票的言论,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理解马斯克这一行为的深层原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他一贯的行为模式、商业策略以及当前的.............
  • 回答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这是一个庄重而富有意义的日子,旨在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缅怀他们,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为了汲取力量,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要更有力地缅怀烈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力求详细:一、深刻理解.............
  • 回答
    要说春野樱和日向雏田谁更漂亮,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答案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审美偏好。毕竟,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过,我们可以从她们的外形特征、气质风格等方面,来仔细品味一下,看看她们各自的魅力所在。先说说春野樱。樱给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那种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美.............
  • 回答
    理解社会大众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SPD)在历史进程中围绕军部和近卫(特别是普鲁士近卫)所形成的复杂态度,需要深入剖析其内部的派别分歧、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思潮的影响。简单地说,日劳系(Radikale Linke,激进左翼)和社民系(So.............
  • 回答
    2020年的春天,疫情的阴影笼罩全球,而就在这特殊的时期,一部名为《动物新世代》(又译《动物狂想曲》)的动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六连更”——突然闯入了我们的视野,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震撼。回想一下,那大概是3月21日左右,网络上的动画爱好者们突然发现,原本可能按部就班每周更新的《动物新世代》,竟.............
  • 回答
    3月29号发布的小米11 Pro 和小米11 Ultra,这两款都是小米在2021年的顶级旗舰,定位都非常高。但要说哪个“更值得选择”,这真的得看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详细点,帮你捋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这两款手机,到底差在哪里?表面上看,小米11 Pro 和小米11.............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场即将到来的国足与越南队的比赛。亚足联宣布比赛时间改到了8日凌晨1点,这个时间点对于国内的球迷来说,确实需要熬夜观看,但也意味着比赛终于有了确定的时间。现在来分析一下,谁更有可能在这场比赛中胜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下结论的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说道说道。首先,看看双方近期的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