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轻、薄,显得时尚的保暖服装?

回答
在寒冷的季节里,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件既能抵御严寒,又不失时尚感的保暖服装。告别臃肿和沉闷,轻薄又显瘦的保暖单品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那些让你在冬天也能轻松出街,毫不费力的时髦秘诀。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科技保暖材质。别以为保暖就意味着羽绒服的厚重,现在的科技发展早已突破了想象。

轻薄羽绒的艺术: 羽绒服早已不是那个只能穿在最里面的老古董了。现在的轻薄羽绒服,尤其是那些采用高蓬松度(Fill Power)羽绒的款式,同样可以提供出色的保暖性,但重量却轻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们往往会采用绗缝工艺,让羽绒分布更均匀,同时视觉上也更显修身。一些品牌更是将羽绒做成了片状填充,隐藏在夹克或大衣的内衬中,外面依然是精致的梭织面料,看起来就像一件普通的时尚外套,但保暖效果却丝毫不打折扣。例如,一些采用日本东丽(Toray)超细纤维面料的外层,不仅防风防水,而且非常柔软亲肤,搭配内部的轻薄羽绒,简直是为都市出行量身定做。你可以在基础款的绗缝夹克中选择一些带有收腰设计或者A字廓形的款式,这样即使里面穿得再多,也不会显得笨拙。

摇粒绒的回归与升级: 摇粒绒(Fleece)曾经是户外运动的专属,但近年来它以更精致、更时尚的面貌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现在的摇粒绒不再是简单的粗犷毛绒,而是出现了细腻柔软的微摇粒绒,触感如丝绸般顺滑,并且保暖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很多品牌推出了摇粒绒内搭或者摇粒绒马甲,可以作为叠穿的利器。选择一件带有利落剪裁的摇粒绒外套,比如短款的棒球服风格,或是带有金属拉链和细节设计的款式,搭配一条牛仔裤或休闲裤,就能轻松营造出活力又时髦的休闲感。我个人尤其喜欢那些内里是柔软摇粒绒,外层是哑光尼龙材质的风衣式外套,看起来非常有质感,而且保暖又不失都市的摩登感。

科技棉的革新: 如果你对羽绒的动物来源有所顾虑,或者希望有更易打理的选择,那么科技棉(Synthetic Insulation)绝对是你的救星。像Primaloft、Thermore等品牌推出的新型填充材料,在保暖性、蓬松度和透气性上都能媲美甚至超越天然羽绒。它们被设计成片状或纤丝状填充在各种类型的服装中。你可以找到那些看起来像羊毛大衣,但内部填充了科技棉的款式,它们既有羊毛的垂坠感和高级感,又有科技棉的轻便保暖。或者是一些户外品牌的软壳(Softshell)夹克,外层是防风防水的硬壳材质,内里则是薄薄一层摇粒绒或科技棉,既能应对小雨小雪,又能提供不错的温暖,非常适合春秋季节或者不太冷的时候作为外套穿着,冬天则可以作为中间层内搭。

除了科技材质,服装的廓形和剪裁在“轻薄显瘦”这一点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落的廓形,拒绝臃肿: 即使是再轻薄的保暖服,如果版型一味追求宽松,也容易显得虎背熊熊。因此,选择那些在肩部、腰部或下摆处有明显廓形处理的款式至关重要。比如,带有抽绳设计的腰部,可以让你轻松勾勒出腰线,即使里面穿得再厚实,也能显得身材有致。落肩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肩部线条,显得更随性,但要注意肩宽不能过大,否则依然会显壮。长度的控制也很关键,过长的外套会压个子,而短款或者刚好到臀部的长度则更显精神。

层次感的魔法: 轻薄保暖的关键在于“少即是多”的叠加艺术。与其穿一件厚得像棉被的外套,不如选择几件轻薄的单品进行叠穿。

内搭的选择: 一件高领修身羊绒衫或美利奴羊毛打底衫是打造轻薄保暖内搭的基础。它们贴合身体,保暖性极佳,而且因为材质精细,不会有任何臃肿感。你也可以选择一些带有细密罗纹的针织衫,它们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修身效果。
中间层的点睛: 在打底衫外面,可以叠穿一件轻薄羽绒背心或羊毛马甲。这些单品能显著提升上半身的保暖度,同时因为是无袖设计,不会增加手臂的厚度,并且能在视觉上增加层次感。选择那些有一定设计感的款式,比如拼色、撞色,或者带有特殊纹理的,能让你的整体造型更显精致。
外层的智慧: 最后,选择一件剪裁利落的轻薄外套。这可以是前面提到的轻薄羽绒夹克,也可以是一件带有科技涂层的风衣,或者是一件版型优雅的羊毛混纺外套。这些外层单品不必追求极度的保暖,因为内层的叠加已经提供了大部分热量,而外层更重要的是防风、防雨以及整体的风格塑造。

材质的混搭,拒绝单调: 让你的保暖穿搭看起来时尚,关键在于材质的混搭。例如,一件柔软的羊绒衫搭配一条光泽感的绸面裙,外面再套一件哑光质感的轻薄羽绒服,这种材质的碰撞感立刻让你的造型脱颖而出。你也可以尝试将柔软的针织与挺括的皮革结合,例如一件宽松的羊毛毛衣搭配一条修身的皮裤,外面再披一件轻薄的防风外套,温暖又不失型格。

最后,别忘了配饰的力量。一条质感上乘的围巾,一顶精致的帽子,都能在不增加太多体积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你的保暖度和时尚度。选择那些与你的整体服装风格相协调的颜色和材质,它们会是点亮你冬日造型的点睛之笔。

总而言之,想要穿得轻薄又时尚地保暖,关键在于拥抱科技材质,注重廓形剪裁,玩转叠穿艺术,并大胆进行材质混搭。告别冬天的厚重,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季节里,轻盈地行走,自信地闪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开裆毛裤。

在一个晚上我问我的室友,今天怎么不开心?她说在她的想象中,有一条开裆毛裤。与众不同最时尚,防寒肯定棒。整个城市找遍所有的街,都没有。她说将来会找到的。时间,时间会给她答案。星期天她再次寻找终于在某宝发现!!她的开裆毛裤,时尚时尚最时尚,收货的日子她情不自禁。哗啦哗啦,在寒冷的冬天里哗啦。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有了开裆毛裤,天寒地冻都不怕!!

来自微博,图片作者见水印。





人家明明是件红色的毛衣。

user avatar

难道这问题的答案不是强壮的身体么?

小时候,我家那里的冬天有5个月,最冷的时候要到零下20多度。所以每个妈妈都把自己的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厚厚的棉衣、厚厚的棉裤、厚厚的棉鞋、厚厚的围巾、厚厚的帽子、厚厚的手套;出门的时候基本上只露出两只眼睛。

我们的小伙伴里,唯一有一个例外。大冬天的时候,他只穿一件秋衣,外面套一个运动衫(校服,你懂得)。而且他每天骑自行车上学,10公里的路,到了学校头发都结冰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在教室的火炉边烤头发,水滴滴答答的流下来,滴在他正在抄的作业上,为此没少被老师发现并“教育”,即使故意抄错也米有用。给他提供作业的“母版”无疑是风险极高的事情,可他每次都能用壮硕的体魄达到目的。

他真的很壮硕,一直都是,高中的时候他身高180,体重180斤,是个小胖子,但百米跑到13秒内;柔韧型力量什么的都是上上之选;考大学随便考考就是二级运动员。而且这些都是没怎么练的成绩,他就是个靠天赋吃饭的小胖子,现在是个老胖子。

他凭借他强壮的身体,就可以做到比大多数人少穿很多件;而且在他变胖之前,强壮的身体更能衬得起衣服,简陋的校服也能穿的比我们更加“时尚”。

所以,少年,要想在寒冬穿的更少、更薄、更时尚;要么你父母替你点了“强壮”的天赋,要么就去健身房“举铁”吧。等你能够做到穿着秋装过冬也不觉得寒冷的时候,那么你穿啥都是“轻、薄、时尚”。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曾经热衷于在雪场山顶的狂风中寻找野雪的滑板爱好者,不得不说这里有两个答案接近正确,但还都有点问题。

首先要明确:

1 保暖是个系统工程。

你外面的料子再贵再 NB ,体温也可以被一件所谓“保暖”棉质内衣简单的毁掉。

2 保暖的基本原理是对外防风雨,并对内保持干燥。

风配合潮湿,才更容易用足以致命的速度带走热量。 CLO 值的误区在于未必越大越好。比如性能过分优异的羽绒可能未必是好选择 - 因为要考虑排汗也许反而增加。考虑到你的体温会提供热量来源,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标号符合气温的抓绒足够保持热量了。

第一点说明如果你想足够轻薄的维持体温,那么就要考虑全套服装 - 从最内层的内衣,一直到最外层的 shell 。

这方面理论和实践发展最完善的应该为“Layering System”,他把衣服分层,每一层解决不同的问题。 Pata ,Arc'teryx 等真正专业的顶级户外品牌,都是遵循这个理论设计产品线的 - 所以他们较少有可以提供保暖功能的 Shell 。

Layering System 中全身的衣服被分为三层:

base layer 的作用很单纯,就是隔离汗水和身体。所以对面料的要求就是排汗。一般是很薄的化纤,不需要保暖效果。而 uniqulo 所谓保暖内衣的不专业性,就在这里暴露了。。。

mid layer 负责保暖,排汗,不负责防风防雨。军大衣的不专业性,在这里暴露了。。。

outer layer 则负责防风防雨和排汗,但是,不负责保暖。这个答案里面众多 Shell 的不专业性,也暴露了。。。

具体而言就是这样的(各层叫法不同,但是其实是一个意思)。

这样做的好处是三层都可以有效的快速排汗,从而保持身体内部的水分散发,即保证干燥。同时 outer layer 可以挡风雨。于是整套系统就可以做到保证干燥的同时,防风雨,他的效率非常高,据我观察往往是同等温度下最轻便的组合。而且分层的方式可以让你很轻松的更换中间的抓绒,快速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前面说了,太厚的抓绒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也会增加排汗)。

这套系统最大的挑战在 outer layer 。因为他又要能排汗,又要可以放风防雨。。。这对面料的要求是矛盾的。

而这方面的顶级技术不是 Polartec ,而是 GORE-TEX 。这是一种有方向性的薄膜,户外运动中的黑科技。对内,他允许汗水通过,对外,他又可以阻挡风雨。

这东西的效果非常给力。不但会被用在衣服上,而且会被用在鞋等其他东西上。。。而且效果杠杠的。有一段时间在雪场困扰我的是手套,无论多厚,长时间运动后手指尖总是会冷。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个 GORE-TEX 手套。遮住标签刷卡买了,之后,一整天手都是暖烘烘的。

而且几乎所有真正靠谱的一线户外品牌,都会使用这个材料来生产他们的顶级冲锋衣( 即 outer layer )。记住这个标签吧。虽然高价,但绝对值得。(下图是给鞋的不过样子都差不多)

注意 Arc'teryx 最主要 outer layer 产品线的产品描述:

最后,很多人可能会说,你说了这么多关于 outer layer 的话题, base layer 和 mid layer 呢?

这两层在我看来比较好达标。相对专业的品牌即可胜任。比如 base layer 闭着眼睛买 TNF , MHW , pata 的基本不会错。而抓绒甚至国产品牌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也就不多说了~

基于这套理论组合的穿着,在寒冷天气下保持轻薄不会是问题。至于时尚与否?

更多还是看长相和身材。。。

user avatar

不得不写个答案来补充一下

@蚍蜉王子

知友的答案,因为其中关于拒水保暖棉——尤其是Primaloft——的知识有失偏颇。

以下经验是以户外运动中热得要死和冻得要死的代价得出的,请大家一定要相信我!

先给结论——Primaloft One不是万能的,不要看到Primaloft One的标就买买买!

以下是挑选Primaloft棉服的要点:

  • 看克重——不是Primaloft One就一定比Primaloft Eco保暖,填充133g/平米Primaloft Eco的棉服比填充60g/平米Primaloft One的棉服更保暖!Primaloft的克重有40g/60g/100g/133g/170g每平米等多种规格。
  • Primaloft One极度不透气,它的透气性甚至比Gore-Tex冲锋衣还差,而且通常都没有透气拉链。冬季户外对服装的透气性要求较低,但如果环境温度不够低,千万别穿它做大运动量运动——我曾穿一件Primaloft One棉服在初冬爬山(外皮是Pertex Quantum),在外面没有套软壳的情况下,一小时后,衣服内部凝露了,把我冻个半死,我不得不把衣服脱下来把衣服内侧的凝露擦干。
  • 如果要穿Primaloft棉服做运动(比如冬季慢跑),一定要选择Primaloft Sport——Sport不是随便讲讲的,它的保暖性虽然比Primaloft差那么一点点,但透气性提升50%以上——知道无敌厚的美军Happy Suit棉衣为什么要用Primaloft Sport而不是保暖最好的One了吧?但其实大运动量运动的最佳选择是Malden Mills公司的Polertec Alpha——它的保暖性大约是Primaloft One的2/3左右,但透气性是Primaloft One的数倍。因为Malden Mills公司的手伸得太长,Primaloft公司也开始跨界——2015年,你会看见Primaloft抓绒,Primaloft羽绒,和Primaloft羊毛……-____-! 所以不是带Primaloft标的都是棉服哦!
  • Primaloft Eco是用可回收材料制造的——它不低档!环保主义者请选此棉。
  • Primaloft极度不耐用,Primaloft睡袋基本上用上两年,寿命就到了(所以极少有厂家用Primaloft做睡袋,因为耐用性太坑爹),棉服可能寿命长一点,但穿了三年的Primaloft棉服你就要注意保暖性急剧下降的问题了。Primaloft是一种短纤维,很容易折断,折断后的Primaloft纤维性能会急剧下降——你可以看到Primaloft家族中有一种棉叫Primaloft Infinity,它的保暖性很差,大概只有Primaloft One的一半左右,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Primaloft Infinity是家族中唯一的长纤维产品,它非常耐用!


最后,大家有什么户外服装方面的问题,欢迎与我讨论。

为了不偏题,补充推荐几个“时尚”的牌子。

美国Eddie Bauer——这个应当说是复古时尚。

Eddie Bauer是现代羽绒服的发明者,同时也是绗格缝纫填充羽绒的专利拥有者,EB家的羽绒服全线填充欧标鹅绒,蓬松度从550-900不等。

鹅绒的蓬松度容易做得比较高,在同等保暖效果下,高蓬松度的鹅绒是最轻的。

第一件现代羽绒服的复刻款——1936 Skyliner Model Jacket

1953年美国登山家Charles Houston攀登K2峰的复刻纪念款羽绒大衣

Eddie Bauer与英国设计师Nigel Cabourn合作的K2纪念款羽绒大衣,纪念1963年Jim Whittaker成为第一个登顶K2峰的美国人——贵到爆炸。

复刻经典军用B-9羽绒大衣

类似风格的牌子还有Land's End、Cabela's、L.L.Bean、The North Face复古支线Back to Berkley……

要骚一点的样子,找北欧的牌子准没错!

来看一下挪威牌子Norrøna的配色,俗称“老人头”。

类似风格的牌子还有Helly Hansen、Mammut、Bergans、Haglofs……

西雅图自然系户外MANASTASH日本线的棉服,Primaloft+Pertex Quantum,拼色+双面穿(日本人很喜欢搞这玩意),这件我刚搞了一件^___^

类似风格的还有The Wild Things(美军Happy Suit的制造商)日本线、GRN、ROKX、KAVU……

都教授国的户外也喜欢玩拼色,但我觉得拼出来要多土又多土,就不贴了-____-!

最后的最后说一句,要在东北的寒冬中保证保暖效果,轻、薄就别想了……细绗格的薄羽绒(我们俗称“排骨”羽绒),连上海的冬天都Hold不住,一刮风就透了,只适合衬在外套里面穿!

user avatar

2015双十一更新:


今天来更新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有人不断私信我问今年买什么比较划算。其实吧因为去年买了很多,而冬装这种东西更新的不快,所以今年不是特别关注,就只在国庆的时候买了一件;第二是因为买的这一件我已经觉得很划算了,但是现在看发现还买贵了,所以综合起来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年GAP双十一半价,有一款107883货号的棉大衣,499使用的是Primaloft Gold(也就是Primaloft One)填充,适合北方的天气,很厚实,我国庆的时候在实体店是两件6.5折,和朋友凑一起650买的,当时我觉得已经很划算了,所以果断拿下,没想到双十一继续半价499,心塞……只是注意他的尺码偏大很多,S号是175/92A也就是一般意义的M码,需要大伙一定要到实体店试穿,最好买小一号的尺码。吊牌照片回头补上。



detail.tmall.com/item.h





PS:题主你坑我,原来是没有“显得时尚”四个字的啊喂!喂喂喂!

路过,最近正在准备去北方的衣服,顺手答一个。

另外,有人问,到底应该怎么冬天穿,方便活动不臃肿,这里有一份资料, 专门讲户外分层穿衣法,并且有详细对应的各个温度段与活动/静止状态的分类教程。

战甲科谱:从L1到L7——户外服装分层系统如何穿?

要跟大家明确的是,这个答案并不能告诉你们具体哪件衣服能够又轻、又薄、又保暖,我希望大家能够养成习惯,买衣服的时候注意一下吊牌和成分表,因为与时装不同,决定冬装保暖程度的主要是衣料成分,剪裁设计的影响并不明显。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户外服装是一个极其混乱的市场,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国内注册的服装品牌有200多个,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某路者、某伦天、某伦布、某骆驼……大多数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奇高的价格和噱头忽悠消费者,淘宝首页还经常推荐国产XX品牌冲锋衣三折销售,点进去看500多的价格,仔细一看吊牌就会发现,用料水平和2-300的山寨货没有任何本质区别。那么这时候,擦亮眼睛、了解吊牌和衣物成分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一技巧可以帮助大家减少在这些垃圾品牌上消耗的时间和经历——智商税,我认为还是少交为好。

而有留言认为说没有推荐具体的款式、本没有帮助,我在这里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只要衣物成分一定,保暖效果就有了保证,款式什么的都是次要考虑,品牌溢价什么的更是个人把握的东西。

所以,在文章最后我会推荐几款衣服,牌子可能是大多数人没听过的,因此我也认为从这些衣服大概可以较好地体现出衣料本身的价值、品牌溢价在服装总价中的比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选择衣服的时候得到一个标杆。

不谈CLO的情况下,谈保暖都是耍流氓。

首先,什么是CLO。

CLO 值是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保暖性指標,該指標1941年由 Gagge & Burton 所提出。CLO的定義是指在室溫21℃、相對濕度不超過50%、空氣流速不超過10cms的環境下,穿著者感覺舒適、並保持其體表溫度為 33 ℃ 時,其所穿服裝的保溫值定為1clo,即1個保溫單位。


根據 ISO 9920 : 1995 ( E )對各種衣物所做的 CLO 值測試如下:

CLO值越大,保暖效果越好。

目前最全的各种保暖材料的CLO/OZ(每盎司克罗值)如下,大家买衣服的时候可以参照一下列出的保温材料的性能:

Cotton .04 clo/oz
Merino wool .084 clo/oz
Polartec 100, 200, 300 series, Classic micro .16 clo/oz
Polartec Thermal Pro high loft Mid .185 clo/oz
Polartec Thermal Pro high loft Extreme .210 clo/oz
Thermolite .3 clo/oz
Thinsulate 0.33 clo/oz
Thinsulate Ultra 0.39 clo/oz
Thermolite Micro .49 - .53 clo/oz
Thermolite Pro .5 clo/oz
primaloft Infinity .57 clo/oz
Thermolite Micro .598 clo/oz
Thermolite Quallo .58 clo/oz (+/-)
Thermolite Extra .58 clo/oz (+/-)
Thermolite Extreme .61 - .68 clo/oz
Polarguard 3D, .63 clo/oz
Climashield .65 clo/oz.
Polarguard Delta, .68 clo/oz.
Climashield HL, .68 clo/oz.
Primaloft Eco, .68 clo/oz.
Exceloft .68 clo/oz
Down (550 fill) .70 clo/oz
Primaloft Synergy, .73 clo/oz.
Thermic Micro, .76 clo/oz.
Primaloft Sport, .79 clo/oz.
Climashield Combat, .79 clo/oz.
Climashield Apex, .82 clo/oz
Coreloft, .82 clo/oz.
Climashield XP, .82 clo/oz.
Primaloft One (old), .84 clo/oz.
Thinsulate Lite Loft, .84 clo/oz.
Primaloft One(Gold), .92 clo/oz.
Down (625 fill), .92 clo/oz.
Down (800 fill), 1.68 clo/oz.
Down (850+ fill) 2.53 clo/oz.

按深秋保暖所需2.0计算,3盎司(85g)550蓬羽绒=Polartec抓绒354g(相当于始祖鸟Delta AR)=美利奴毛衣700g


而从体积的角度来看根据上表数据,例如:850蓬羽绒填充100g=450蓬羽绒填充190g。


显然850以上蓬松度的羽绒,是热量/重量比最高的,也就是所谓的最轻又保暖的产品,同时,克罗值高也意味着压缩性好——只要你有办法或者衣物本身的处理工艺能够将其恢复就行。也可以看到任何人造保暖纤维,目前都比不上鹅绒这种天然材料经过处理后的结果。

当然,以Primaloft 最顶级的One系列(老标)和新的Glod标已经超过了650蓬的羽绒,尤其是Primaloft One在浸湿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0.9 clo/oz的高标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通常情况下湿透的衣物会加速体温流失,而且拒水性也是人造纤维材料对于天然材料的主要优势。

即使是中端的Primaloft Sport(干燥时.79 clo/oz.,湿透.72 clo/oz.)以及最低端的Primaloft Eco(干燥时.68 clo/oz,湿透.6 clo/oz.),在抗湿上都超过了羽绒——当然,目前来说压缩性依旧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美军当年是这样在阿拉斯加的JPARC测试中档的Primaloft Sport制成的ECWCS L7 Happy Suit的

而且,看上去大名鼎鼎的Polartec各系列CLO值都那么低,有什么意义?

像Primaloft、3M的Thinsulate、山浩的Thermic Micro……这些东西的定位都是衣物填充料,不可避免的来说,他们和羽绒一样,为了锁住更多空气而走到了蓬松度的那边去,所以不可避免地臃肿。而Polartec为代表的摇粒绒(抓绒),走的是衣物织料的道路,直接能制成贴身穿的衣物,因此虽然付出了重量的代价,但是灵活度、美观、方便剪裁等方面反而上升了,所以更适合制成适合日常贴身穿着、方便活动的中间保温层。

另外说一下羽绒的蓬松度的选择:


蓬松度的标号在美国也是80-9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此前的羽绒服并无此说法,只按照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的价格依次递减来卖。在80年代patagonia等厂商开始标明700FP等高标号后,羽绒进入了新的时代。


其实鹅还是原来的鹅,绒也是原来的绒,只是后期处理方法有了改善,不再只是加药水去味之后晾干,包括光电子之类的手段都已经加入,这样可以让相同的羽绒达到更高的蓬松度、寿命,这就像同样重量的涤纶,处理成primaloft one就要比国产七孔棉被里面的纤维保暖数倍。


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匈牙利鹅绒在国内可以成熟的处理成650-750蓬松度来使用,耐克阿迪达斯很多羽绒服都是使用这种材料。而到了marmot、moncler、pata、始祖鸟的手里,这些东西已经被加工成800、850甚至950、1000蓬。市场上已经加工好的羽绒价格中,处理成本早已远超羽绒的采购原始成本。850蓬鹅绒价格已经达到650蓬鹅绒的十几倍。


不过个人对其中羽绒部分的保温性能比较有所保留,特别是高蓬松的标准,因为实际多次测试采用不同标准——如美标和欧标,通常美标8500也就跟欧标750相接近,而且羽绒实际过程中,高蓬松羽绒的蓬松度会急剧下降,比起低蓬松但高绒子含量的羽绒下降速度要快得多。


而且标值这个事情,天朝厂家近在眼前暂且不黑,总之美国的厂家是在虚标这条道路上走在很前面的,而且不是因为前面所说的美标/欧标之间的标准之争,就是明目张胆的虚标。


曾经有北美的客户将两条标称900蓬松度的睡袋里的绒发给北美权威的国际羽绒羽毛检测机构IDFL后,两条睡袋的检测结果是,770FP,680FP。注意了检测机构采用还是较为容易造成高蓬松的北美标准.如果是欧标,这个检测出来的结果可能会低于700FP。


而某家M字头的美国睡袋生产商被投诉后,直接将原标FP900的睡袋,改标为FP850。


当然有的人说北方一件军大衣完爆羽绒服blabla……


从以实验室结果来看,高蓬松度羽绒的保暖能力简直逆天,而棉毛制品在同样重量下几乎是废物。

但现实是穿着850蓬填充量90g白鹅绒的始祖鸟排骨羽绒cerium lt,冬天在东北晚上出门简直作死。按照clo值0.04比2.53计算,即便不考虑排骨羽绒的外皮重量,主要成分为棉的军大衣也要要达到5400g才能提供理论相同的保暖能力。


现实情况可不是这样,误差出在哪里呢?鸟牌排骨羽绒防风可是绝无纰漏的,外衬面料与鸟家皮肤风衣celeris相同,且有松紧带和防风拉链加成,相比之下军大衣可谓门户大开。


高蓬羽绒保暖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保暖材料必须紧密贴合身体才能防止空气对流,总重300g的排骨羽绒脱下来简直风一吹就飞不见了,在风吹下会不断的移动,导致露出缝隙,——这在实验室中是无法模拟的——而军大衣本身惊人的重量和长度反而避免了这一问题。


所以羽绒制品中的含绒量都是90%或者95%,这是因为羽绒服中不只需要有绒来保暖,需要以羽来作为骨架支撑,否则羽绒将反而因高蓬绒丧失蓬松度,被面料所压缩——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说,高蓬羽绒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反倒不如低蓬的原因。


所以户外品牌的排骨羽绒服都官方建议作为中间层穿着,在外面有防风冲锋衣或软壳保护下,保暖效果加倍。当然,皮毛一体的长毛内衬大风天气无敌。


因为,依照在实验室中的数据,目前来说最保暖的材料东西是……


Polar Bear coat = 5.0 CLO



Comrade Kuma:Hi Five! Give Me Five

-------------------------------------------------推荐衣服的分割线-------------------------------------------------


刚才羽绒讲了很多,其实日常使用中650-750蓬已经足够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使用。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人造纤维的保暖服。


永远要记住,体温流失的最大敌人是风和水,所以保暖的第一要务应该是防水防风。


防水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排汗速干、一个是纤维拒水性、一个是在潮湿情况下的保温性能。而这恰恰是羽绒的弱项,目前虽然有防水羽绒出现,但是压缩性和弹性会变得很差,是一种仍在萌芽阶段的技术,相比之下人造纤维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上表中,我们在市面上一般能够常见的人造纤维主要有Polartec系列抓绒、Thermolite系列保温棉、Primaloft系列保温棉,这几种也是我自己都在用的。


(注意,下面推荐的并不是号召大家去买,我只是认为这几款衣服的性价比最高、最能反应衣料价值,比较适合拿来对比出其他国内服装中的价格水分)


第一个,推荐的是品牌是科诺修斯。


它的母公司叫上海嘉麟杰运动用品公司,是Polartec系列在国内唯一的代工厂,可以生产从Classic到NeoShell的绝大多数衣料。所以说它家的抓绒质量是比较有保障的,具体来说推荐这几款:

科诺修思KROCEUS 冬季新款男士三合一防水保暖冲锋衣polartec抓绒内胆19014 鲜红 XXXL【图片 价格 品牌 报价】


价格590,


价值主要体现在3点。


1:外部采用的是日本东丽的面料、YKK压胶防水拉链,非常良心;(经提醒不是东丽面料,具体待查)


2:抓绒内胆是Polartec与Thermolite保温棉拼接工艺,躯干部分是Polartec Classic 200抓绒,手臂部分是锦纶包裹的棉袖,内充Thermolite Pro系列(两种材料的CLO值可以查一下),抓绒最大的问题就是摩擦之后易起球、静电、沾灰,在活动最多的手臂部分采用保温棉而不是抓绒,可以说非常的人性化的设计;


3:这是一件冲锋衣,一件三合一的冲锋衣,一般一件常见的The North Face采用Polartec Classic200材料的抓绒衣,价格就在500左右,而去年天猫双十一的时候,科诺修斯的天猫旗舰店有一款与本款类似,内胆为纯Polartec抓绒而不是保温棉袖、外层也为东丽面料、防水透气指标完全一致的冲锋衣最便宜卖到399。



第二件,还是科诺修斯的。


科诺修思KROCEUS 男式三合一冲锋衣 两件套含中棉内胆防水防雨透气EOTM11B146 黑色 S【图片 价格 品牌 报价】


价格380


利益相关:这衣服我买了。

这件衣服的价值, 外部采用的是日本东丽的面料(已确认),第三点同上一件衣服。区别主要在第二点,内胆。


这件衣服的内胆用的是Primaloft保温棉,而且是最顶级的Primaloft One系列,充棉80-100克(与京东客服确认)——没错就是保温性能超过625蓬接近650蓬,而且湿透了也能保温的那个……


这个价格……我觉得真的不能更良心了,虽然丑了一点。


其他的国内品牌,比如华巍、日高,仅仅Primaloft One棉衣内胆这一件东西,价格通常在350-550左右,而某乐石、某诗兰、The North Face之类,都是500往上走的价格,而且往往用的是次一档的Primaloft Sport。像耐克和阿迪我也看过他们有采用Primaloft保温棉的中棉衣,但是很不幸一般用的是最低档的Primaloft Eco,价格在400左右。


所以,这件衣服的价格……你们感受一下……

第二个推荐的品牌,北美党可能很熟,Kenyon,号称美国宜而爽。


他家最擅长的……就是把别人家的上等衣料买来做成做工粗糙、完全没有什么款型设计,但是用料一等良心的产品,让我总觉得这货的老板应该是个毛子。


比如,这个:


Kenyon出的一款采用Polartec Thermal Pro Hi-Loft面料的抓绒衣,国内倒爷的淘宝卖价300人民币;碰到黑色星期五打折之类,最低我看过卖29.99美元的时候,另外还有一款全拉链的,折合人民币300多块。


为什么说它很划算呢……因为跟他采用同等材料的Patagonia R4 Jacket、Mountain Hardwear Monkey,海淘价格通常在800人民币以上,Arc'teryx Delta SV更是海淘也需要花1500人民币左右——还往往是折后价。国人常见的The North Face,采用同等材料的抓绒,北美价格为149美元。

The North Face Men's Jackets & Vests FLEECE MEN’S GRIZZLY 2 JACKET


所以,请让我为这个北美良心厂家点个赞,实话实说——他家东西都很实惠,同等材料、价格往往只有户外大牌的三分之一。


总之,这几个价格告诉大家,请大家在选购衣服的时候好好掂量一下。我个人认为,从方便起见,除了羽绒之外,抓绒和保温棉产品,买Polartec 和Primaloft是最令人省心的选择。无需过多的研究这面料那面料的好坏,因为这两种面料是几乎任何稍有名气的户外品牌都会采用的。因此,认准以下这些常见的吊牌,基本上就是良心与质量的保证,总是没错的。


Polartec:

有新旧3款吊牌

最老款,黑色为主,横向印刷,下方标注衣料所述系列,主要是在Kenyon和一些军版老款的采用Classic系列材料的衣服比如著名的P300抓绒衣上出现:

新款,黑色为主,纵向印刷,下方标注衣料所属系列,橙色是保暖的Classic、Thermal Pro系列,蓝色是主打速干排汗PowerDry 和Powerstrech系列:

还有一种标,我只在始祖鸟上见过,横向印刷,翻盖式:


Primaloft

Primaloft 有四种旧吊牌,都是横向印刷,最基础的是Primaloft Eco,银色底色加下方绿色条,价格一般在400左右。

中档的是Primaloft Sport,全银色吊牌,价格通常在600左右——比如美军的L7 Happy Suit。

最高端的是Primaloft One,有新旧两种标,老标为银色,新标为金色加黑边条,价格通常在800以上。


另外Primaloft系列换了新的识别标志,但是可能因为原有的材料库存没有用完,目前凯乐石上新的一些采用P棉填充的睡袋和手套还是用的上图的金色旧标志,官网上的新标范例如下:

根据最下方颜色条的不同,金色为对应过去的One系列;银色对应Sport系列;黑色对应Eco系列。

有人说我是对科诺修斯的软文,嗯……我不知道我软文的严格定义应该是怎样,我所推荐的东西都是我自己亲身体验并认可的,一切都是我的主观产物,因此我也愿意为以上的推荐负责——比如我的负责方式是这样的:


请叫我剁手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寒冷的季节里,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件既能抵御严寒,又不失时尚感的保暖服装。告别臃肿和沉闷,轻薄又显瘦的保暖单品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那些让你在冬天也能轻松出街,毫不费力的时髦秘诀。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科技保暖材质。别以为保暖就意味着羽绒服的厚重,现在的科技发展早已突破了想象.............
  • 回答
    你这情况,给i58400配个薄静音的散热器,还不用担心显卡挡路,这选择范围倒是挺广的,不用太纠结。我给你推荐几个,都挺不错的,咱就从这些角度聊聊:选购思路: 薄?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看散热器的高度,特别是考虑到机箱的限高,以及主板供电、内存条的干涉。 静音? 这主要看风扇的尺寸、转速以及散热器.............
  • 回答
    嘿,你问的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我一直觉得,书就像老友,有些书你初遇时惊为天人,但随着时间推移,总有些疏离。而有些书,则像是越陈越香的普洱,每一次翻开,都能品出新的滋味,领悟到更深的道理。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脑子里那些“百页之内,回味无穷”的书,确实有不少。这些书,它们通常不是靠情节跌宕起伏取胜,.............
  • 回答
    想做公益慈善,但“人微财薄”怎么办?手把手教你走出第一步!一腔热血想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却总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手中也确实没多少闲钱,怎么办?别担心!公益慈善并非富人的专属游戏,即便是身处平凡岗位、资金有限的我们,同样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式,将这份善意传递出去。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并且坚持.............
  • 回答
    在探讨日本漫画家、轻小说家或声优中公开承认自己是“左翼反战份子”的群体时,我们需要理解几个关键点。首先,“左翼”和“反战”在日本语境下,含义会随着时代和具体议题有所演变。日本战后政治光谱中,左翼通常与和平主义、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的条款)的维护、反对军事扩张以及关注社会公平等理念联系在一起。而“反战.............
  • 回答
    中国社会中的“重女轻男”现象,虽然不像“重男轻女”那样普遍和系统性,但在某些特定地区、家庭以及特定时期确实存在,而且往往表现得更加隐蔽和复杂。理解这些现象,需要我们剥开一些表象,深入到家庭结构、文化观念和经济现实的交织之中。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整体的社会结构和历史传承上,中国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
  • 回答
    嘿!25岁,月入6k+,这个年纪,有自己的小积蓄,又想精致地生活,真是个美好的阶段!买点轻奢品犒劳自己,绝对是明智的选择,既能提升生活质感,又不至于压力山大。说到轻奢,我理解的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大牌,而是那些设计感好、品质在线、用起来能让你心情愉悦,并且在社交场合拿出来也不会尴尬的小物件。咱们这个收.............
  • 回答
    嘿,哥们儿!说起男生大学生的轻时尚品牌,这可真是个大学问。毕业季快到了,或者就是日常想让自己看着精神点,不踩雷的同时还想有点自己的小风格,是不是得好好捯饬捯饬?今天就来跟你唠唠,到底哪些牌子能帮你拿捏住那种“看起来很舒服,又有点品味”的轻时尚感,而且还不用吃土。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轻时尚”。我觉得它.............
  • 回答
    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情况,人们因为不了解法律的细微之处,或者受到舆论的误导,会认为某个行为是严重的重罪,但实际上可能只构成轻微的违法行为,判刑也会相对较轻。这类案例往往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因为与大众的认知偏差较大。这里我尝试讲述一个比较典型的,并且尽量细致地描述一下,让它更像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案例:张某.............
  • 回答
    理解你的需求,你想知道一些在公众印象中可能被误认为是重罪,但实际上却属于轻罪,且判罚相对较轻的案例。并且,你希望这些案例的讲述详细而生动,并且要避免AI痕迹,更像是一个有经验的法律研究者或者对社会案例颇有了解的人在娓娓道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切入点。很多时候,媒体报道、公众舆论或者我们对“罪行”的直观.............
  • 回答
    高考结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几年为了梦想拼尽全力,现在是时候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了。我一直觉得,动画、漫画和轻小说不仅仅是娱乐,它们还能带我们去另一个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甚至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给你一点新的启发。所以,我精心挑选了一些作品,希望能陪你度过这个美好的假期,也为你即将开启的人生旅程添点.............
  • 回答
    国内汽车市场风起云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新新”车型,转眼间就成了昨日黄花。但就像很多国外汽车爱好者会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车型奉为“Young Classic”一样,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也孕育着不少有潜力走向这个行列的选手。这些车,可能当年定价不菲,也可能是市场上的“佼佼者”,又或者是具有某.............
  • 回答
    在日本轻小说界,“战狼文学”这个概念,如果按照中国网络语境下的“战狼”含义来理解,即指那些宣扬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将本国描绘得强大无比、正义凛然,将其他国家或势力刻画成落后、邪恶、威胁的存在,并以热血、激情、甚至是攻击性的叙事方式来展现主人公如何为国效力、反击外敌的小说,那么日本轻小说中符合这种“纯.............
  • 回答
    我来给你聊聊那些脑洞炸裂、反骨十足,让你看了之后忍不住抓头皮、细思极恐,但又会上瘾的动画、漫画和轻小说。保证不是什么“温馨治愈”或者“热血王道”的路数,而是直冲你理解力的G点,让你怀疑人生。动画:把“正常”扔出窗外,然后在垃圾堆里找乐子说起荒诞邪性,第一个跳出来的名字,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一个词:《永生.............
  • 回答
    校园暴力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话题,在许多漫画、动画和轻小说中都有涉及,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叙事方式,揭示了校园暴力带来的伤害、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对社会的反思。这些作品并非简单地展现暴力画面,而是更侧重于挖掘角色在压力下的心理变化、人际关系的扭曲以及反抗或沉沦的命运。漫画方面: 《鲜血之夏》(Blo.............
  • 回答
    马上就要到她生日了,是不是又在纠结送什么才能让她惊喜又开心?别急,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那些既能体现心意又不至于太浮夸的“轻奢”礼物,保证让你送出去既有格调,又能让她感受到你的用心。所谓轻奢,我觉得关键在于“刚刚好”。它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也不是随处可见的大众款,而是在品质、设计、品牌调性上都能拿.............
  • 回答
    日本轻小说和我们常说的起点中文,虽然都属于网络文学的一种形式,但它们在诞生背景、内容风格、叙事手法以及读者群体上,都有着不少鲜明的差异。要说得详细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细掰扯:一、 诞生的土壤和目标读者群: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根基 日本轻小说: 它的根基深植于日本的青年文化和ACG(动画、.............
  • 回答
    话说回来,如今的日漫、漫画和轻小说,虽然依旧是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但仔细品味一下,很多老一套的东西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而且有时候还包装得跟新物件似的,让人觉得有点腻味。下面我就来唠叨唠叨,我这些年看下来,觉得比较烂俗、陈旧,而且出现频率挺高的几个设定,尽量说得详细点,把那些AI味儿给捋捋干净。1. .............
  • 回答
    啊哈,说到动漫、漫画和轻小说里的笑话,那可真是个宝藏库!而且,要说得详细又不落俗套,还得贴近咱们这些圈内人的心窝子,这才有意思。我给你唠唠几个,保证能让你会心一笑,说不定还能引发一些“啊,原来是这么回事”的顿悟。1. 关于“主角光环”的梗:这可能是动漫里最普遍、也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笑点之一了。你想啊.............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二次元爱好者,要说起让我难以忘怀的老师角色,那可真是太多了!他们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他们的人格、经历以及对主角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今天就挑几个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烙印的,好好聊聊他们的故事。1.《银魂》—— 坂田银时(兼职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让坂田银时来当“老师”可能有点出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