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亿单身青年中40%至76%处于「月光」状态,单身的工资都花去哪了?

回答
两亿单身青年月光族的账本:钱,都去哪儿了?

在中国庞大的单身青年群体中,“月光族”早已不是新鲜词汇,但高达40%至76%的比例,依旧让人咋舌。这意味着,在那些不渴望“脱单”或暂时享受自由的年轻人手里,辛辛苦苦赚来的工资,仿佛一阵风吹过,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这笔庞大的、流向不明的资金,究竟去了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生活,揭开这笔“消失的工资”的账本。

一、 生活必需,但升级的“必需”

首先,我们要承认,维持基本生活总是需要花钱的。衣食住行,这是最基础的开销。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代单身青年的“必需”,早已不再是满足基本生理需求那么简单,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品质”和“体验”标签。

居住成本,逃不掉的“大头”: 无论是在一线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还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宁静街巷,租房依然是单身青年最大的经济压力之一。尤其是在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更倾向于选择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地段,房租自然水涨船高。哪怕是合租,摊下来的房租也往往占据了工资的相当一部分。更别提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可能还会为精装修、带家电甚至地段优越的单身公寓支付更高的租金。
吃饭,不只是填饱肚子: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根深蒂固,但如今的饮食,早已不是简单的“吃饱”那么简单。外卖,成为了许多单身青年解决温饱的首选。从午餐的便捷套餐,到晚餐的精致小炒,再到周末犒劳自己的网红甜点或下午茶,外卖平台上的消费日积月累,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即使自己做饭,也免不了追求新鲜食材、时令蔬菜以及偶尔的“硬菜”,超市购物清单也常常超出基本需求。
交通,从“能到”到“舒适到”: 公共交通是许多人的首选,但对于通勤距离远、对时间要求高的人来说,打车软件也成了“刚需”。尤其是在加班晚归,或是遇到恶劣天气时,为了省时省力,叫车甚至比挤公交地铁更频繁。再加上偶尔的周末出游、朋友聚会等交通费用,这块支出也不容小觑。

二、 精神消费,填补内心的“小确幸”

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精神层面的需求,更是吞噬了大量工资。单身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也意味着更多的个人情绪需要抚慰和填补。

悦己消费,是生活的调味剂: 一个人住,更能体会到“取悦自己”的重要性。护肤品、化妆品、香水,那些能让自己变美变香的小物件,是提升幸福感的捷径。一件心仪的衣服、一双好看的鞋子,都能带来短暂的快乐。这些“悦己”的消费,虽然单价可能不高,但频繁的购买,很快就能消耗掉一部分工资。
兴趣爱好,是灵魂的寄托: 无论是追星、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还是健身、烘焙、手工,每一种兴趣爱好都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追星女孩的演唱会门票、周边产品,游戏玩家的虚拟道具、升级装备,影迷的会员卡、电影票,都构成了不小的开支。这些消费,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在物质上,却是支撑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
社交与娱乐,维系人脉与情感: 单身青年并非孤立的个体,他们同样需要社交。朋友聚餐、KTV、电影院、酒吧,这些娱乐活动都需要消费。即使一个人在家,也可能需要通过各种线上平台付费观看内容、打赏主播,来获得连接感和陪伴感。

三、 发展与提升,为未来“投资”?

有一部分月光族,他们的钱并非完全用于挥霍,而是将部分工资投入到自我发展和未来的“投资”中。

学习与培训,提升竞争力: 职场竞争激烈,许多单身青年会选择报读各种线上线下课程、职业技能培训,甚至考取专业证书,以期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这些教育和培训费用,往往是一笔不小的固定支出。
健康与健身,投资身体: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健身房年卡、私教课程、营养品,都成为了一部分单身青年的消费重点。他们希望通过运动和健康饮食来保持良好的体魄,这同样需要持续的投入。
旅行与体验,丰富人生: 在工作之余,许多年轻人喜欢通过旅行来放松身心、开阔视野。短途周末游、长途出国旅行,每一次出发都意味着交通、住宿、餐饮、景点门票等一系列的开销。这些体验,虽然暂时花光了钱,却也是他们积累人生财富的重要方式。

四、 隐藏的“黑洞”:冲动消费与不理性支出

除了上述相对“理性”的消费,许多月光族还会掉入“冲动消费”的陷阱。

“看起来很美”的诱惑: 社交媒体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直播带货的“低价促销”,都极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很多时候,购买的并非必需品,而仅仅是因为“好看”、“划算”或“别人都有”。
无规划的“随心所欲”: 很多单身青年缺乏有效的消费规划,没有预算意识,对自己的收支情况并不清晰。今天想买就买,明天想吃就吃,钱花到哪里去了,自己也说不清。
“延迟满足”的缺失: 相较于延迟满足带来的长期回报,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即时享乐。一时的冲动和欲望,很容易让他们牺牲掉长远的财务目标。

总结来说,两亿单身青年,特别是其中的月光族,他们的工资花费是一本复杂而多维度的账。 这笔“消失的工资”,既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对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时还可能包含了对未来的投资和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理解他们为何成为“月光族”,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不节俭”,而需要更深入地洞察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压力以及消费观念的变迁。

也许,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月光”并非一种糟糕的生活状态,而是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最大化追求当下幸福感的一种选择。当然,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起理性的消费习惯和财务规划意识,相信他们也能够更好地平衡当下与未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从容和充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下不让谈,咱们还是谈宋朝吧,谈宋朝总没什么问题了吧?

宋朝的老百姓,也是攒不出钱的。

李昭玘曾指出:“贩妇贩夫,陆拾枣栗,水捉螺蠯,足皲指秃,暴露风雨,罄其力,不过一钧之举;计其价,仅足一日之食。”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下层老百姓一天辛苦劳作的费用,刚够一天的生活开支。

农工商贩之家,朝得百金。

这个百金可不是黄金,是一百文钱的意思。就是说,一般的老百姓收入就是一百文钱。而一天吃喝大概要花多少呢?

20文,宋朝富得流油的时候,收容流浪汉的居养院给得标准是20文,考虑到小老百姓不能天天只温饱,得加个菜,就算吃喝40文吧。

这个也是有考证的:

“各为雇召人工,每日雇钱六十文,并口食在外”

管吃一天给60文钱,说明饭钱差不多也就40文。

按理说,一天平均挣100文,吃40,就算再花10文,那也能省下来50文,可宋朝的老百姓为什么穷呢?

因为住。

宋代有一大批专业的房东,他们在那会儿被称为“掠房钱人”,那会儿不跟现在这么文明,交房租被称为“掠”,烧杀抢掠的“掠”。核心地段的房子,那基本就是“日掠三百文”。如果掏不起,那可以去城郊去住,“日掠六文”的老破小很适合你。但宋朝可没地铁和公交,你住六环在三环打工,一路跑过去算算要跑多久。剩下那50文,交个房租,不立马就没了。

病都不敢生,就是这个道理。

买房那肯定不可能的,宋朝一套房子大概就是几千贯,别说老百姓买不起,一般的朝廷官人也买不起。比较著名的苏轼,卖诗卖画最终买了一套房。所以你看苏轼写了多少诗,三千多首。

所以说感谢宋朝的房价,硬生生逼出来一个大诗人。

宋朝时期,因为房价高,也出了不少调控政策。而且那会儿调控都是非常粗暴的,比如宋徽宗曾下令,要求房租一律下降20%,当然,这条政策怎么落实的,是不是落实了,无据可考。

到宋朝后期的时候,有房一族不断积累财富,然后再投资房产,提升房租,赚的盆满钵满啊。有史云:

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

房又买房,房又生房,房子房孙无穷尽也。

炒房兴邦,这个出发点肯定是没错的,但是同样带来了问题:

一,社会上大部分老百姓都成了富人的附属品,为富人提供服务获取报酬,最终导致炒房兴邦的价值观盛行,宋朝时连小孩唱的童谣都跟挣钱有关。

掌握了房子就是掌握了优质社会资源,最简单的例子,武大郎为什么能娶潘金莲?

二,官员经商。第一点的大环境导致了官员也喜欢钱,喜欢钱就要经商,研究宋朝的历史避不开官员普遍经商的问题。官员经商不上税或者少上税,大宋后期国库亏空,跟繁荣的经济完全不成正比。自己收自己得税,谁下得去狠手?更何况,宋朝的军队也在从商,一开始军队经商弥补军饷不足的问题,但到了后期军队也变了样了,军纪涣散,打不过。经商的利益群体同样会靠游说来影响决策,每年上贡,换来优越的经商环境,何乐而不为?

你以为那是国耻,但在商人看来,那是成本的一部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什么文科生多了不好,因为文科生事儿多,人家都忙着挣钱,就他在那感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成不了大器。


不说经商问题了,还是谈宋朝房价吧。

有人说宋朝GDP占全球80%,其中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宋朝的货币问题。

我们上过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发明了一个叫“交子”的玩意儿,通俗地讲,交子就是存单,见到交子,钱庄就给钱。

你把钱存在钱庄,钱庄给你开存单,你平时拿着存单消费,到这个环节还是很正常的,毕竟宋朝的官方货币不值钱,一贯钱挺沉的,宋朝的贵妇人上街,都得有人专门提钱,有交子你也方便我也方便。

但是,这中间有一个问题:市面上的人存了10万文钱,钱庄开了10万的交子后,又额外开了5万的交子自己花着玩。

只要这10万交子的人不集体来兑现,钱庄超发交子的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开始有个别钱庄凭着自己财力雄厚这么做,后来几乎所有的钱庄都这么做,钱庄还搞了一个钱庄联盟,搞牌照制度,制定了自己的交子超发计划,分配额度。

就问你牛逼不牛逼。

而官府从来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后来官府将交子的发行权全部收上来,自己发交子。

然后。

1038年,和西夏的战争,财政吃不消,在一年的时间里,朝廷在准备金36万文钱的时候,发行了250万的交子。

市面上一下子多了那么多钱,什么后果肯定大家都知道。

所以说,看到知乎上在讨论什么凯恩斯主义什么的,我就想笑。

都是宋朝玩剩下的,凯恩斯说不定就是宋史研究家呢。

当然,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金融行业割韭菜的创始人蔡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一下,这里就不展开了。

交子超发引发物价跳涨,大宋的物价跳涨到什么程度,我们从买官卖官的价格就能看出来。宋徽宗时期,民间买官的童谣是这样的:

三百贯,且通判;五百索,直秘阁。

宋徽宗被抓走以后,南宋初期,这个童谣变成了:

五千索,直秘阁;二千贯,且通判。

房价更不用说了,到了北宋末期,汴京一处百平的房子就要万贯。我们算汴京的容积率0.6好吧,汴京建筑面积得有30平方公里由此推算北宋末年汴京的房地产总市值达到了3000万两白银。

值得一提的是,800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赔款才有2100万两白银。考虑到生产力发展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北宋末年的GDP着实很高了。

大宋:信不信我把汴京的房子全卖了能买下整个欧洲?

连欧阳修这样的,也只能在那可怜吧唧地写首诗吐槽:

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扰扰泥淖中,无异鸭与猪。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所以啊,年轻人每天能挤在宽敞明亮的地铁里上班,要懂得感恩喔~

user avatar

以前人吃饱了就行,现在人不行。现在下面这些我基本上离不开。

爱奇艺19:(偶尔开)

腾讯19:(一直开)

优酷15:(偶尔开)

哔哩哔哩19:(一直开)

网易云15:(一直开)

知乎19:(偶尔开)

人人视频15:(一直开)

幕布16:(一直开)

电话费376:(我自己和我爸妈的)

水电燃气100:(平均下来差不多)

交通240(这只是正常出行)

房租1350

吃饭1500(这是一个人吃饭,不能有朋友一起)

我一个月工资也就五六千。花着花着就没有了。每个月还要用花呗。

有人说,你也就三千多,你不是还可以存两千块钱么?

以上这样。

要我不能出去玩,不能买衣服,不能购物,不能有东西坏,不能有朋友结婚,不给爸妈打钱,没有亲戚借钱,爸妈不能生病,自己更要健健康康。

就这样自己管自己,勉强活得像个人样。

前段身体不太好,去了躺医院,医院又特别黑,感觉好像就是为了挣我的钱。搞完我问医生多少钱,医生说3000。巧了我银行卡就3000多块钱。他好像是知道我也就这么多钱似的。没办法,为了活着这个钱又不得不花。

我身上钱从没有超过一个月工资的,就这样被卡的死死的。

走的时候医生说让我过几天再过去复查。我就感觉,他不是担心我身体,是让我这几天去把钱凑凑然后再给他送过去。

这个世界是为资本而存在的,你上班资本就给你输血,然后又在各种看不见的地方把血吸了回去。

一年到头但凡有个朋友结婚,或者自己身体哪里有点小毛病。

我都感觉自己活得猪狗不如。

user avatar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努力,挣得少花的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给丢了。

究其根本,还是加班加的不够,居然还有时间花钱。

建议全面推行9117,既加快大国崛起,又帮助小民储蓄。

赢2次!!!

user avatar

冷酷的资本用刚需抢走年轻人的收入,温和的资本以谎言骗走年轻人的收入,没赶上车的资本质问年轻人为什么花光收入。

user avatar

花在似乎可以结束单身的各种骗局中。

什么一个人也要好好的呀,一个人也要美美的呀。一个人也要开开心心的呀。

呵呵。

user avatar

有爹吃有妈喝而已

在家躺着是不务正业,名声不好,迫于爹妈压力,去工作

靠爹妈补贴生活。不是靠出卖劳动力赚钱,是靠演给爹妈看赚钱

这种人,作为劳动力,价格是失真的,严重扰乱劳动力市场秩序

简称,工贼

建议躺平,建议机械降神,把这些人,这些工贼,赶出就业市场

这样,资本家就必须提高劳动力报价

user avatar

调查下,这2亿单身同志估计得90%就是月薪3000元左右。

这些钱,就够付付房租、吃吃饭,没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