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安理会一票否决权能不能改为两票否决权,五常单独一国否决不生效,五常有两国否决才能产生否决的效力?

回答
安理会一票否决权,这个由二战战胜国享有的特殊权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它赋予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在安理会几乎所有实质性问题上“一票否决”的权力,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可以阻止一项决议的通过,即使其他所有安理会成员国都赞成。

那么,将这一票否决权改为“两国否决权”,即需要至少两个常任理事国同时投反对票才能产生否决效力,是否可行?这背后又牵扯到哪些复杂的因素和可能的后果呢?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现实困境、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难度以及改革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层面来审视。

一、历史的烙印与现实的困境

首先,理解为何会出现“一票否决权”至关重要。在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希望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但同时也要确保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防止这个新组织被其他国家利用来对抗他们的根本利益。因此,一票否决权的设计,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必要的妥协”,是让大国参与并对新秩序负责的“压舱石”。它保证了安理会在采取任何重大行动时,都不能完全忽略常任理事国的意愿,避免了大国之间直接的冲突升级。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格局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国际社会,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许多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它们对安理会现有权力结构的不满也日益加剧。一票否决权的使用,尤其是在一些被认为涉及人道主义危机或国际和平安全的关键时刻,常常因为某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而导致安理会“束手无策”,这不仅损害了安理会的公信力,也让许多国家质疑其维护全球和平的有效性。例如,在叙利亚问题上,安理会多次因为常任理事国的否决而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应对措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二、改革的呼声与必要性

将一票否决权改为两国否决权,这并非一个凭空出现的想法,而是国际社会对安理会改革呼声的一部分。这种改革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提升效率与代表性: 两国否决权的设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单一国家否决而导致安理会僵局的问题。这意味着,只要没有两个常任理事国共同反对,一项决议就有可能通过,从而提高安理会的决策效率。同时,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常任理事国与其他安理会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差距,增加其他国家对安理会决议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其代表性。
降低否决的滥用: 当前的一票否决权,有时被批评为被用于保护本国利益或盟友,而非真正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两国否决权可以增加否决的门槛,使得单纯出于政治考量而否决一项得到广泛支持的决议变得更加困难。
促进共识与合作: 改革为两国否决权,迫使常任理事国在采取否决行动时需要与至少一个其他常任理事国达成一致。这可能会促使常任理事国之间加强沟通与协商,寻求更广泛的共识,从而促进合作,而非仅仅是各自为政。

三、改革的巨大挑战与“两国否决权”的复杂性

尽管改革的必要性显而易见,但将一票否决权改为两国否决权,其难度之大,几乎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联合国宪章》的修改: 安理会否决权的规则是写在《联合国宪章》中的。要修改《联合国宪章》,需要得到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的批准,其中包括所有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可以阻止这一改革的发生。鉴于一票否决权是常任理事国最核心的权力,他们是否愿意轻易放弃或调整这一权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常任理事国的意愿: 每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将一票否决权视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关键作用的基石。他们可能会担心,一旦否决权门槛提高,他们将不得不面对更频繁的否决,或者他们的影响力会被削弱。例如,某些常任理事国可能会认为,两国否决权可能会使其在面对某些挑战时,更容易被其他常任理事国联手压制,从而无法有效维护其国家战略利益。
“两国”的标准与界定: 即使在理论上同意改革,具体“哪两个”常任理事国才能构成否决,也可能引发新的争议。是随机的两个?还是某些特定组合?这将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政治博弈。
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一旦安理会否决权的规则发生改变,是否会引发其他国家要求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或要求分享否决权等连锁反应?这对于现有权力格局的稳定来说,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四、改革可能带来的影响分析

如果假设改革能够实现,即安理会否决权改为两国否决权,那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积极影响:
安理会行动能力增强: 更多原本可能被一票否决的议题能够通过,安理会在应对全球性危机时将更具效率。
国际社会信任度提升: 改革将有助于回应发展中国家对安理会代表性和公正性的关切,提升安理会在国际社会中的公信力。
常任理事国之间协调与合作增强: 为了行使否决权,常任理事国之间需要达成更广泛的共识,这有助于促进其外交政策的协调。

消极影响或潜在风险:
常任理事国之间新的政治博弈: 两个常任理事国联手否决,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工具,从而引发不同阵营的常任理事国之间的更深层、更复杂的博弈。
部分常任理事国权力被削弱的担忧: 少数常任理事国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影响力被削弱,可能会采取其他方式来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否决权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关于何种性质的决议可以被否决,以及否决的理由,可能仍然是争议的焦点。

总结

将安理会一票否决权改为两国否决权,理论上似乎是一种能够提升安理会效率和代表性的改革方向。它有望缓解因单一否决而导致的僵局,降低否决权的滥用,并促使常任理事国加强协调。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一改革的难度是极其巨大的,其核心在于如何说服拥有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同意削弱自身的核心权力。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投票规则调整,而是一次触及联合国根本架构的重大改革,它牵扯到国家主权、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国际力量平衡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因素。在当前国际政治环境下,要实现这样的改革,需要五大常任理事国之间,以及更广泛的联合国会员国之间,形成前所未有的政治意愿和共识。否则,两国否决权的设想,很可能只能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难以真正落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观点:决议更容易通过,但却无法执行的话,会反而更严重损伤联合国本来就不多的权威。


我举几个例子给你看吧

假设情况1:

越南在安理会试图提起一个决议,要求中国承认南沙群岛属于越南。

正常剧情:中国一个否决权糊在越南脸上,决议卒。这种决议在外人看来可能是有点霸道,但起码说话算话。


题主设想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美英法赞成越南提案,俄罗斯看戏。中国反对。对这种和俄罗斯没厉害关系的提案,别指望毛子会帮中国。最后提案通过。然后呢?中国表示自古以来的国土一寸都不能少,这决议就是一坨翔,不服来南海干一架,你赢了南沙就给你。

然后呢?这决议通过但还是黄了,那你这安理会存在意义是啥?说话都不算话啊。


===分割线===

昨天乌克兰和毛子在亚速海干起来了。

假设情况2:乌克兰在安理会要求俄罗斯归还三艘船,赔礼道歉,还要归还克里米亚。

现实中:俄罗斯表示呸,决议卒。

题主设想的:美英法赞成,俄罗斯呸呸,中国想了想乌克兰好像和我还不错,没必要为了讨好俄罗斯去得罪乌克兰,投了个弃权。决议通过。俄罗斯表示乌克兰有种你打过来呀,有种别叫帮手。

好了,决议又完了。



===分割线===

假设情况3

阿拉伯国家发起决议,要求美国大使馆搬出耶路撒冷,并禁止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抢占巴勒斯坦土地的行为。

现实中:决议还没说完美爹就离席了,听都懒得听,反手给你一个NO

题主设想的情况:由于中英法俄赞成,决议通过,但美爹还是离席了,听都懒得听,反手还是给你一个NO。不服?不服你去打他呀。

反正中英法俄不可能因为这点屁事和美国彻底闹翻,真想打美国还得你们阿拉伯人自己上呢。



所以,回到开头的观点:

通过但无法执行的决议,有何意义呢?

user avatar

题主你要明白,不是联合国给五常权力,而是五常给联合国权力。谁是谁爹要分清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安理会一票否决权,这个由二战战胜国享有的特殊权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它赋予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在安理会几乎所有实质性问题上“一票否决”的权力,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可以阻止一项决议的通过,即使其他所有安理会成员国都赞成。那么,将这一票.............
  • 回答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关键的一票否决权,按理说,他们完全可以阻止联合国出兵朝鲜。但事实却是,苏联在安理会投票组建联合国军时选择了离席,这一举动至今仍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谜团,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空间。要理解苏联为何这样做,需要从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苏联的国家战略以及双方领导人.............
  • 回答
    一场围绕耶路撒冷地位的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落下了帷幕:14票赞成,却被美国的一票否决所打断。这个结果,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表决,不如说是一次对国际政治格局、地缘政治博弈以及联合国效能的深刻折射。表决的背景:一场意料之中的“意外”此次表决的导火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12月宣布承认耶路撒.............
  • 回答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乌克兰人道局势的决议草案未能通过,这一结果无疑是复杂的,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投了赞成票,而另外三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其他非常任理事国(如阿尔巴尼亚、厄瓜多尔、日本、马耳他、莫桑比克、瑞士、阿联酋)都投了反对票或.............
  • 回答
    如果中国退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并且会以多种方式波及到中国普通居民的生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潜在影响:一、 国际地位与话语权的变化,间接影响民众生活1. 国家形象受损与民族自豪感削弱: 心理层面: 中国拥有安理会.............
  • 回答
    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敦促以色列停止在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上定居点活动的一项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投下了弃权票,这一举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解读。要理解这一投票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明确一下安理会的运作机制。安理会共有十五个成员国,其中五个是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
  • 回答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举足轻重,其外交策略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在安理会的框架下,中国的外交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具体议题、国际环境和自身国家利益进行动态调整。但若要说其相对“强硬”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观察和理解:一、 捍卫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坚定立场这是中国在.............
  • 回答
    在印度国内,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印度之所以没有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甚至后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大时也没有成为第一批成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尼赫鲁政府在早期将本应属于印度的席位“让”给了中国。这种看法在印度国内讨论国际关系时经常被提及,并且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认为这是尼赫鲁外.............
  • 回答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五个位置(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稳如泰山,但并非坚不可摧。它们是二战胜利的产物,代表了当时世界格局和力量平衡的体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在变化,力量在重组,对于这五把交椅的合理性和代表性,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止过。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些常任理事国的位置可能会.............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否决安理会纪念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草案一事,其实背后涉及的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历史解读分歧,以及对地区稳定和国际法应用的看法差异。要理解俄罗斯的立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本身。1995年7月,波斯尼亚战争期间,位于波斯尼亚东北部的斯雷布雷.............
  • 回答
    在谈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的立场和表现时,尤其是像埃塞俄比亚这样在非洲大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埃塞俄比亚作为联合国会员国,其在安理会中的代表,自然承载着维护国家利益、推动非洲和平与发展议程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重任。要评价埃塞俄比亚安理会代表的表现,首先要理解其所处的宏.............
  • 回答
    泽连斯基在安理会上提及阿富汗等国可能遭受的屠杀事件,而多家西方主流媒体对此“只字未提”,这一现象无疑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评价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信息传播的逻辑、国际政治的现实、媒体的角色定位以及公众的认知偏差等等。首先,让我们尝试理解信息传播的运作机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信息传递并非总是线.............
  • 回答
    美国单方面宣布安理会已恢复对伊朗制裁,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事件背景与美国动机首先,要明白“单方面宣布安理会已恢复对伊朗制裁”并非安理会通过新的决议,而是美国援引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
  • 回答
    朝鲜试爆氢弹这件事,确实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安理会、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之所以强烈反对并施加制裁,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原因,绝非一概而论。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从氢弹本身说起。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简单来说,氢弹是核武器的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朝鲜的这次试爆,证明.............
  • 回答
    日本争取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在此过程中被广泛解读为运用“金钱外交”策略,这一现象在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日本的这一举动及其背后释放的信号,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什么是“金钱外交”?首先,需要明确“金钱外交”这个词的含义。它并非一个正式的外交术语,但通常用来描.............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2016年12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一项旨在就叙利亚阿勒颇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这项决议由新西兰、西班牙和埃及共同提出,呼吁立即对阿勒颇及其周边地区实施为期七天的停火,并允许联合国监测和协助人道主义援助的运送。然而,这项决议草案最终未能获得通过,因为它遭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否决。这两个常任理事国给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高度猜测性的问题,因为英国解体本身就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件,其具体过程和后续影响将直接决定安理会席位的归属。然而,我们可以从国际法、政治现实和历史惯例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哪些实体可能拥有继承权,以及它们可能面临的挑战。核心问题:安理会席位是“国家”的席位还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的席.............
  • 回答
    日本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南苏丹武器禁运的表决中投了弃权票,并未赞成由美国等盟国主导的这项决议草案。这一立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基于日本一贯的外交政策原则以及对南苏丹当前局势的考量。要理解日本为何不支持这项草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日本的外交政策基石,尤其是其和平宪法精神,是理解其立场.............
  • 回答
    理解“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防卫”和“就钓鱼岛主权问题没有立场”这两句话为何不矛盾,需要从国际法、条约解释以及国家外交策略等多个层面来深入分析。核心在于区分“防卫”与“主权”: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表述。 “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防卫”:这句话关注的是安全保障和军事承诺的范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