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要否决安理会纪念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草案?

回答
关于俄罗斯否决安理会纪念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草案一事,其实背后涉及的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历史解读分歧,以及对地区稳定和国际法应用的看法差异。要理解俄罗斯的立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本身。1995年7月,波斯尼亚战争期间,位于波斯尼亚东北部的斯雷布雷尼察镇,一个被联合国指定为“安全区”的地方,却被波黑塞族军队占领。在此后的几天里,超过8000名波斯尼亚穆斯林(主要是男性和男孩)遭到塞族军队的系统性屠杀。这一事件被国际法院和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认定为种族灭绝。

草案的核心内容,通常是呼吁安理会成员国以及国际社会,以各种形式铭记和纪念这一事件,重申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哀悼,并强调防止未来发生类似暴行的重要性。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基于人道主义的决议。然而,俄罗斯在此中的反对,绝非仅仅是对“纪念”本身持否定态度。

1. 俄羅斯的“兄弟民族”情結與歷史敘事:

俄罗斯一直将斯拉夫民族,特别是东正教斯拉夫民族,视为“兄弟民族”。在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人是其重要的斯拉夫盟友,在很多历史事件和地缘政治问题上,俄罗斯都倾向于支持塞尔维亚的立场。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背景是波斯尼亚战争,这场战争的根源在于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复杂的恩怨和领土争端。塞族军队在战争中的行为,包括斯雷布雷尼察,无疑是敏感且充满争议的。

俄罗斯认为,如果安理会通过这样一份“纪念”草案,其中明确使用“种族灭绝”等字眼来定性斯雷布雷尼察事件,这可能会被视为是对塞尔维亚民族的“道德谴责”或“历史定性”,而俄罗斯并不完全认同这种定性方式。他们可能认为,在战争期间,所有民族都有其受害者,并且战争本身是复杂的,不应该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一方。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也常常引用历史叙事,强调自身在地缘政治中的“受害者”地位,这使得他们在评价其他民族冲突时,也倾向于避免简单化的道德判断。

2. “選擇性正義”與雙重標準的指控:

俄罗斯经常指责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奉行“选择性正义”和“双重标准”。他们认为,西方国家在纪念某些冲突中的受害者时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和道德义愤,但在其他类似的、甚至更严重的冲突中,却可能因为地缘政治利益而表现得冷漠或有所偏袒。

俄罗斯可能认为,如果安理会现在通过一项决议来纪念斯雷布雷尼察,但对其他地区,比如在中东、非洲等地的类似或更广泛的暴力事件,却缺乏同等力度的关注或纪念,这就会被俄罗斯视为西方“双重标准”的又一个例证。他们可能会反问:“为什么只纪念这个,不纪念那个?”

3. 對國際法和安理會職能的擔憂:

安理会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其行动和决议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法律意义。俄罗斯可能担忧,将某个特定历史事件,尤其是在一场复杂的内战中发生的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并以此通过决议,可能会开创一个先例,导致安理会被“情绪化”或“政治化”的事件所裹挟,而非专注于当前紧迫的全球性和平与安全威胁。

此外,安理会的决议往往伴随着政治信号和潜在的法律约束力。俄罗斯可能认为,这样的决议会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而不是促进和解。他们可能会强调,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定性,应该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来完成,而不是通过政治性的安理会投票来“确认”或“否定”。

4. 地緣政治博弈與對抗西方主導議程:

当前,俄乌冲突以及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两国关系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在安理会上的每一次否决,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与西方的地缘政治博弈。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具。当一项提案被其视为不利于自身利益或与自身地缘政治战略相悖时,否决便是最直接的回应。俄罗斯可能认为,这项纪念斯雷布雷尼察的草案,背后是由西方国家主导提出的,旨在进一步孤立和批评其盟友,或者是在国际舞台上继续给俄罗斯施压。

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否决草案,也是在“拒绝”被西方主导的议程所“定罪”或“束缚”,并以此来维护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行动自主性。

5. “和解”與“指責”之間的權衡:

俄罗斯可能认为,与其通过一份强调“种族灭绝”的决议来“指责”过去,不如采取更侧重于“和解”和“未来”的表述。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支持那些呼吁所有各方承担责任、促进地区和解、防止未来冲突的更广泛的声明,而不是过于具体地指向某一方的“罪行”。

总结来说,俄罗斯否决纪念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草案,是其复杂战略思维的体现,既包含了对历史叙事和民族情感的考量,也反映了其对国际政治格局、西方主导议程以及自身地缘政治利益的深度关切。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纪念”还是“不纪念”的问题,而是关乎历史定性、道德评判、国际法适用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综合性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方的观点是该草案若通过将加剧波斯尼亚国内的族群对立

塞尔维亚人一向反对将斯雷布雷尼察惨案定性为种族灭绝。塞尔维亚总统承认某些塞族人在斯雷布雷尼察犯下严重罪行,但认为没有足够证据将其定性为种族灭绝。波斯尼亚塞族人领袖Dodik更直接称所谓针对穆斯林的种族灭绝是“谎言”。

但塞尔维亚在本届安理会中并无席位,故希望俄国代其发声,俄方否决草案后,塞总统Nikolic称当日对于塞尔维亚是“伟大的一天”。俄国希望通过保持与塞尔维亚的良好关系来阻止北约的东扩,巩固自身在巴尔干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俄国与西方国家关系已经非常冷淡,不必担心否决该草案会恶化与西方的关系。

加拿大退役将军Lewis Mackenzie,联合国驻萨拉热窝维和部队首任指挥官,也反对将斯雷布雷尼察惨案定性为“种族灭绝”,他对此事的描述是,联合国在当地设立安全区后,却没有足够兵力维持秩序。穆斯林武装分子趁机扩充军备,四出袭扰劫掠附近的塞族村庄,之后立刻返回斯雷布雷尼察的安全区。当塞族准备进行报复时,穆斯林武装分子已先行撤离了斯雷布雷尼察,他们不仅不准备保卫该城,反而指望塞族的攻击会导致北约介入。之后塞族武装开始在这座不设防的城市屠杀穆斯林,但赦免了妇女和小孩,允许她们离开。Mackenzie据此认为斯雷布雷尼察惨案并非“种族灭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否决安理会纪念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草案一事,其实背后涉及的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历史解读分歧,以及对地区稳定和国际法应用的看法差异。要理解俄罗斯的立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本身。1995年7月,波斯尼亚战争期间,位于波斯尼亚东北部的斯雷布雷.............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尤其是2022年2月爆发的全面战争,其根源错综复杂,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安全关切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俄罗斯为何选择发动这场战争,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的动态。一、 历史的纠葛与身份认同的争论俄罗斯和乌克兰有着共同的斯拉夫起源,基辅罗斯是两国.............
  • 回答
    俄罗斯出兵夺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虽然听起来有些令人费解,毕竟这座核电站早已停止商业运行,并且其核心部分已经进行了封存处理,但从军事战略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其选择的背后有着多重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废弃”概念,其地理位置和遗留设施依然蕴藏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地理位置的枢纽作用:首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回答
    俄乌冲突的复杂性远超简单的地域占领与否,而“打到基辅”这个说法,在目前(截至我所知信息)的实际军事行动中,更多是指2022年初俄军发起的、以占领基辅为目标的大规模进攻,而非现在持续的战事。你提到的“卢顿两个地区已经占领”更是需要厘清概念。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步步来拆解。首先,关于“卢.............
  • 回答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绝非简单的历史回溯,而是深深植根于民族的集体记忆、国家认同的构建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思考。这场战争,以及其付出的巨大代价,塑造了现代俄罗斯,其纪念意义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探究。一、铭记巨大的牺牲与历史创伤:首先,卫国战争(Great Patriotic War,即苏德战争)给苏联(包.............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开战,不是一个简单的突发事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场战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根源、地缘政治考量、安全关切以及俄罗斯内部的战略目标。历史的阴影与身份认同的纠葛要理解俄罗斯为何会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就不能不回溯历史。俄罗斯和乌克兰拥有悠久而错综复杂的共.............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地缘政治、安全关切以及国内政治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层层剥茧。普京政府提出的官方理由,主要围绕以下几点:1. “去纳粹化”与“去军事化”: 这是俄罗斯在军事行动初期最常提及的两个核心目标。 “去.............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略缓冲需求,是其地缘政治考量、历史因素、安全关切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地缘政治与安全的核心关切:俄国历史上的“生存空间”自古以来,俄国(无论是沙皇俄国还是苏联)都将东欧平原视为其重要的战略纵深。这片广袤.............
  • 回答
    将黑海舰队驻扎在克里米亚,这并非是俄罗斯一时兴起的决定,而是历史、地缘政治和战略考量长期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更早的时代。首先,克里米亚半岛在历史上就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18世纪,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俄罗斯帝国就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外交手段,将克里米亚纳入了版图。塞瓦斯.............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2022年2月开始)是多重历史、政治、地缘战略和经济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诉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动机: 1. 历史与领土主权争议 克里米亚问题: 2014年,乌克兰政府在西方支持下推动“去俄罗斯化”,导致克里米亚分离主义分子与俄罗斯发生冲突。.............
  • 回答
    普京签署总统任期法案,允许他在现任期结束后再连任两届,这是一个在俄罗斯内外都引起了广泛讨论的重大政治事件。要理解俄罗斯人为何可能支持普京的长期执政,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心理、政治现实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等。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普京签署总统任期法案的背景和影响 .............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安全关切以及国内政治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一、历史背景:历史恩怨与身份认同的纠葛 罗斯的起源与文化联系: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将基辅罗斯视为其历史的摇篮。俄罗斯长期以来将乌克兰视为其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我们可以从地缘政治、历史情感、国内政治以及安全考量等多个维度来剖析。历史与情感的羁绊:俄罗斯领导层,尤其是普京总统,常常强调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历史上的统一性”。他们认为,乌克兰的独立是苏联解体后人为划分的结果,并且历史上,两国人民有着深.............
  • 回答
    俄罗斯逼迫乌克兰倒向西方,而非与之交好,这一复杂局面的根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民族认同以及权力平衡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地将俄罗斯的行为归咎于“不希望乌克兰好”或是“一心想控制”可能过于片面,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俄罗斯对自身国家安全、战略利益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认知。首先,我们可.............
  • 回答
    俄罗斯央行将关键利率大幅上调至20%这一决定,无疑是近期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个重磅消息,其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紧迫的经济考量。简单来说,这一激进的加息措施,是俄罗斯当局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挑战、稳定卢布汇率、遏制通胀失控而不得不采取的“止痛药”。为什么俄罗斯央行要将利率提高到20%?理解这一决策,需要.............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事件,可以追溯到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和安全因素的交织。要理解其根本原因,需要将时间轴拉长,并审视各方立场和历史叙事。核心的驱动力,普遍被认为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领导层对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地位的担忧。 俄罗斯长期以来将东欧视为其势力范围,并对北约(NATO)东扩及其日益增长的影.............
  • 回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时演唱《喀秋莎》,并非简单的表演曲目选择,而是包含着多重历史、文化和政治的深层含义,是一次充满象征意义的交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两国人民之间曾经紧密的情感纽带。《喀秋莎》的背景与象征意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喀秋莎》这.............
  • 回答
    索契冬奥会以其惊人的 510 亿美元预算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之一,这笔巨款的去向和原因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要详细了解这笔钱都花在了哪里以及俄罗斯为何如此大手笔,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索契冬奥会 510 亿美元预算的去向分析:这 510 亿美元的预算并非全部直接用于奥运会的直接运营,而是包含.............
  • 回答
    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特别是所谓的“输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历史关系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原因,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俄两国都将对方视为在国际舞台上制衡美国及其盟友的重要战略伙伴。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
  • 回答
    车臣参与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以及国内政治考量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得回到车臣与俄罗斯之间那段漫长而痛苦的历史。两次残酷的车臣战争,对车臣来说是血淋淋的独立斗争,对俄罗斯而言则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严峻挑战。战争给车臣带来了巨大的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