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装备长柄大刀的骑兵,在战场的定位是什么?实际战例表现如何?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装备长柄大刀的骑兵,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这里面门道可多了。

长柄大刀骑兵的战场定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配置?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有骑兵选择装备长柄大刀。你得知道,骑兵的优势在哪儿?机动性,冲击力,以及骑马本身带来的身高和力量优势。长柄大刀,顾名思义,就是刀刃很长,柄也很长,这玩意儿有什么好处呢?

超远的攻击距离: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优势。比马刀、直刀,甚至很多矛都要长。在马背上,刀刃的长度可以被无限放大。这意味着,在骑兵冲锋的距离上,你的刀就能比对方的武器先一步够到对方,或者在对方够到你之前,你就已经能完成一次劈砍。
强大的劈砍和扫荡能力: 长柄大刀的重量和长度赋予了它惊人的惯性。一次有力的挥舞,足以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能将未着甲或轻甲的敌人一分为二。在面对密集步兵阵列时,骑兵可以利用其机动性从侧翼或后方迂回,然后用长柄大刀进行反复的横扫,有效地破坏敌人的阵型,制造混乱。
对轻甲和中甲的威胁: 虽然重甲骑兵也有优势,但长柄大刀在劈砍时,其刀刃的锋利度和重量结合,足以对付当时的很多轻甲和中甲单位。尤其是在劈砍关节、脖颈等薄弱处,效果更是显著。
作为一种近战“长矛”的替代或补充: 在很多情况下,长柄大刀可以看作是一种更灵活、杀伤力更强的“长矛”。矛虽然攻击距离更远,但近距离缠斗时可能不如刀灵活,而且矛尖一旦损坏,杀伤力会大打折扣。长柄大刀在近距离也有不错的格斗能力。
心理威慑: 一支装备着闪闪发光、长长的刀刃的骑兵队伍,在冲锋时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那种视觉冲击力和伴随而来的震慑感,足以让很多敌人肝胆俱裂。

那么,在战场上,他们主要扮演什么角色呢?

冲击力核心: 这是毫无疑问的。长柄大刀骑兵最擅长的就是利用速度和距离优势,在战场关键节点发起致命的冲锋,撕裂敌人的防线,打乱敌人的阵脚。他们是战场上的“尖刀”。
侧翼包抄与迂回: 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主战场陷入胶着时,从敌人的侧翼或后方进行包抄,用长柄大刀进行扫荡式攻击,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追击残敌: 一旦敌人阵脚大乱,长柄大刀骑兵更是追击残敌的利器。他们可以轻松地在骑乘状态下,用长柄大刀收割逃跑的步兵。
特定战术的执行者: 在一些特殊的战术设计中,比如声东击西,或者作为佯攻部队,他们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过,长柄大刀骑兵并非没有缺点,这也很重要:

对付重甲目标时的局限性: 虽然劈砍力强,但面对全身披覆重甲,尤其是锁子甲或板甲的敌人,单纯的劈砍可能效果有限,需要精准的劈砍薄弱处,或者通过多次攻击来造成伤害。这种情况下,骑枪或重锤可能更有效。
战术灵活性相对降低: 相较于只装备短刀或马刀的骑兵,长柄大刀在狭窄空间或者近距离缠斗时,操作起来可能没那么顺手,容易发生误伤或者被卡住。
对马匹的负荷: 为了挥动如此长的刀,骑兵往往需要更强壮的马匹,而且在高速冲锋时,长刀的晃动也可能对马匹造成一些干扰。
训练要求极高: 要精通长柄大刀的骑乘劈砍,需要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对骑术、刀法以及人马合一的默契程度要求非常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装备的。

实际战例表现如何?我们来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这些例子不一定都是明确“长柄大刀骑兵”的称谓,但他们的武器和战术特点符合这个描述:

1. 中国历史上的重骑兵与“枪刀”骑兵: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骑兵的演变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早期一些骑兵也曾装备过类似长柄刀的武器,比如某些类型的“戟骑兵”或者“钩镰枪骑兵”。他们的定位与长柄大刀骑兵类似,都是利用马匹的冲击力配合较长的武器进行破阵。
汉朝的反击骑兵: 虽然汉朝骑兵以环首刀和弓箭为主,但一些重装骑兵的装备发展方向,也趋向于更强的近战能力。特别是面对匈奴骑兵时,步兵和骑兵的协同作战,以及一些重装骑兵对敌方步兵的冲击,都离不开长柄武器的优势。
唐朝的陌刀骑兵: 陌刀是一种长柄的重型战刀,虽然更多是步兵使用的,但在唐朝,骑兵的武器也在不断发展。如果有一些重装骑兵能够装备类似陌刀的长柄刀,他们就能在冲锋时提供强大的破阵能力,尤其是在攻坚战中。史书记载中,唐朝就有装备长刀的骑兵,用于冲击敌阵。
宋朝的“宋镋”等长柄武器: 宋朝的骑兵在武器上有很多创新,比如宋镋、枪刀等长柄重型武器在骑兵中的应用,这些武器的长度和杀伤力,使其在面对辽、金、蒙古的骑兵或步兵时,都能提供有效的近战支援和破阵作用。

2. 欧洲中世纪的某些“长柄刀”骑兵:
虽然欧洲中世纪骑兵最经典的代表是枪骑士(Lancer),但随着战术和装备的发展,一些骑兵也开始装备类似长柄刀的武器,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它们作为辅助武器。
钩镰枪骑兵 (Guisarmers / Halberdiers on horseback): 虽然主要是步兵武器,但历史上确实存在少量骑乘使用钩镰枪或其他长柄刀类武器的士兵。他们的定位也是作为冲击力强大的破阵者,或者用于扫荡敌方步兵阵列。他们的优势在于劈砍、穿刺和勾人的综合能力。
早期的一些重骑兵: 在长柄战斧或长柄战锤作为骑兵主要武器的时代,一些更倾向于劈砍的骑兵,也可能使用了长柄的重型战刀,这种配置在早期骑士战争中并非没有出现,虽然没有后来枪骑兵那么统一和普及。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感受一下:

想象一下,在一次大规模的骑兵冲锋中,作为长柄大刀骑兵的一员,你身处队伍的前列。你的马匹嘶鸣着,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你眼前,敌人的步兵方阵像一堵墙一样矗立着。你紧握着手中的长柄大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当你们冲到距离敌人只有几十米的时候,你的刀已经能够触及到前排的敌人了。你没有使用长矛刺击,而是运用浑身的力气,将刀刃以一个极低的弧度横扫出去。由于你的骑术精湛,你的马匹在冲锋时保持了稳定的速度和方向,而你手中的长刀也随着你的身体和马匹的运动,划出了一道致命的弧线。

你听到了金属碰撞、骨骼碎裂的声音,以及敌人士兵的惨叫。你身边的战友们也同样在挥舞着他们的长刀,配合着你进行着毁灭性的打击。敌人的阵型瞬间被你们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后面的骑兵或者步兵可以趁势涌入。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你可能需要在混乱的战场上,利用长柄大刀进行快速的斩杀,或者在包抄敌人侧翼时,用长刀连续劈砍,将试图反抗的敌人一一击倒。即使面对少数敌人的围攻,你也能利用长刀的长度和灵活度,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并伺机反击。

总结来说,装备长柄大刀的骑兵,他们是战场上具有强大破阵能力和近战杀伤力的“破击型”骑兵。他们是战场上的利刃,用于撕裂敌人的防线,制造混乱和杀伤。他们的出现,是根据战场的需求和武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并配合长柄大刀的优势来完成特定的作战任务。当然,这也不是万能的,在面对特定对手或在特定环境下,可能还需要其他类型的骑兵来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长柄大刀挥舞起来需要一定空间,因此左右友军间距有可能达到半径五米距离,这主要是考虑战场环境,友军不一定是直线冲锋可能需要左右调整路线,因此需要很大的间隔空间。

这个空间出现意味在一定区域内必须以少打多。因此对于该骑兵部队个人勇猛要求非常高。同时要求执行能力也非常变态。

另外骑兵长柄武器挥舞其实很麻烦,这点可以骑自行车时候自己实验一下。从右向左挥舞达到左侧最大角度后需要很大的力才能继续回旋。在战场上不可能把武器举过头顶双手交换旋转,你已经骑在马上本身就比步兵高一截,然后把武器举过头顶?啥也砍不到啊。除非对面是骑在马上的姚明。

而人在马上,左右横扫,每回还要在留力否则自身臂膀就扛不住。身体协调要求也非常高。

同时长柄大刀这类横扫武器需要硬柄,没法降低反震伤害,因为软柄挥舞空击的时候二次攻击会加长时间,空挡非常大,同时在双方同时挥舞时候软柄会滞后击中对手。

所以装备长柄大刀的完全就是装逼用的。真正战场上一整队骑兵都上这玩意。就二种情况。

一种是,对手很差,比如各个朝代那些没成气候的农民军。拿着扁担,菜刀,一步三倒的,这时候长柄大刀骑兵队一出场就是心灵威慑。

还一种就是完全搏命。杀一个不陪杀二个赚一个这种。只要能贴近长柄大刀还是非常恐怖的。

另外要说一点,这种长柄大刀即便是实战也必然不是开刃的武器。挥舞需要的是钝击伤害。开刃武器一旦砍中肉体没有切开刀卡在身体里或者被垂死之人下意识抱住。不可能还能把武器挥舞起来。必须立刻松手换武器进行下一步攻击。

枪,矛,戈前端是开刃的用来提高贯通力,马刀是滑过,也有马刀选择不开刃。靠速度带起后硬砸。这类武器骑兵冲击的时候骑兵会带好几把。尤其是枪,矛这类贯通武器。插入人体后直接丢掉换一把。否则上面串两人还能踹掉在接着冲锋?

user avatar

历史上能用这种武器的,基本都是军队里的高手了,个人武艺和马术非常优秀的人,长柄大刀在这些人手里可以给敌人制造高额的伤亡和士气打击。

比如宋朝的案例:

契丹率众复来战,王师稍却,信独以麾下龙卫卒三百御敌,敌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信射中数人,麾下士多死。会暮,信持大刀,率从骑大呼,杀数十人,敌遂小却,信以百余骑突围得免。(古文里,大刀代指长杆大刀)

(这个是宋初猛将米信,勇猛强悍,以擅射闻名。初仕后周,在护圣军中效命。随后周世宗柴荣征讨高平,因功升任龙捷散都头。宋太祖赵匡胤统领禁兵时,把他收用在军中,成为宋太祖心腹,署任牙校,可见此人也是属于五代十国时期的牙将身份。可惜此人没文化,不识字,而且晚年行事张狂,放纵家奴横行霸道,导致晚节不保。最后死于狱中,享年67岁)


金朝的案例:

宋季盗起,募战士,为密州板桥左十将。勇力过人,挥巨刀重五十斤,所向无前,人呼为“徐大刀”。后隶王龙图麾下,与夏人战,生擒一将,补进武校尉。东还,破群贼杨进等,转承信郎。——《金史 徐文传》

(这位是金朝猛将徐文,盐贩子出身,靠招募乡勇剿寇出名,后来被金人朝廷收编,骁勇善战,小说《水浒传》里“闻大刀”闻达的历史原型,后来进入枢密院成为预备将,曾生擒韩世绩,靠战功升任沿海水军都统制,又随完颜宗弼南征,在濮阳一代打败南宋名将李宝,后来又在登封打败岳家军名将孟邦杰,连下河阳,汝州数个城池,威震河南,到了海陵王完颜亮篡位后,虽录旧功,累迁中都兵马都指挥使,又赐金带,改浚州防御使,但是也逐渐退居二线,完颜亮南侵时,没有让他奔赴前线,而是去让他监造战船。)


不仅如此,朝鲜人也收录了明朝的一些武术

这是武艺图谱里的马上月刀术从图画和描述来看,这是用来对付步兵用的技法,而对付骑兵的技法没有单独些,而是以马枪术的双马交战图里直接总结了。

个人猜测,无论是马枪术还是月刀术,对付骑兵的方法基本都是一个原理的,那就是决胜于两马错蹬的一瞬间,完全拼双方的臂力,马力和技巧了,两人错镫的一瞬间,双枪互压,看谁能压住对面的枪锋,从而让敌人的中线暴露后顺势刺喉或者直接刺于马下。如果压不住,那么就要被对面的人刺死。月刀术的原理差不多也是如此,互相拼手法,谁先找好合适的角度拖割和钩拽对面了。错蹬一瞬间,能力差的当场人头落地,两人实力相当的话,就是彼此磕碰一波,一个回合就算过去了。然后找机会再冲,互相博弈,而切还得拼谁的马好, 比如反面案例:

初,公与予论马槊,谓马上槊犹马上箭,对镫抹揪乃可发枪,若分骔者全恃马力,倘敌马力强,能折人枪,故马槊以浑铁为贵。公之死,卒以围合敌众枪力不及,而贼马又强,皆如其所论云。
武术大师石敬岩的阵亡,就是因为马不如对面好,导致被对面折断了武器,被敌人戳死。这段描述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敌人的马力很强,你的武器也很容易被对面弄断。当然,也不排除会发生缠斗的场景,比如两马错镫之后,对面选择继续跟你纠缠的话就得缠斗了。不过这种场面一般发生在武将单挑,团战一般是很难发生纠缠的。不过长杆刀相对于马枪的优势是,多人混战的场面。

补图

user avatar

我怀疑我看错了,看了一眼我发现真看错了。步兵确实有这个兵种,而且是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但是骑兵没咋听过。

这种步兵是反骑兵冲锋用的,挑选身体强壮的士兵,手持斩马刀(长柄宽刃大刀),身着重甲,列在稍后排,对方骑兵在冲击到或者佯冲我军前排降下速度时,斩马队从后面一跃而出冲刺进停滞的骑兵群上砍骑兵下砍马腿。普通士兵趁势反扑,打一次反冲锋。电视剧里演斩马队直接迎着骑兵冲锋砍是场面效果,骑兵不冲撞到减速或被器械逼停斩马队直接上去就是白送精锐。

那么骑兵拿大刀干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个队形里耍不开马背上也耍不稳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