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对R中每一行数据求和?

回答
在 R 语言中对每一行数据求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汇总每一条记录的信息。这就像我们拿到一份表格数据,想知道每一行(比如每一个学生的各科成绩)的总分一样。别担心,R 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而且操作起来一点也不复杂。

咱们就一步一步来,把这个过程讲得透透彻彻。

什么是“按行求和”?

想象一下你有一张 Excel 表格,里面有几列数据,每一行代表一个独立的实体(比如一个用户、一个产品、一个实验样本)。你可能想计算这一行里所有数字的总和。在 R 里,我们遇到的数据通常是以数据框(`data.frame`)或者矩阵(`matrix`)的形式存在的。

例如,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数据:

| Item | Value1 | Value2 | Value3 |
|||||
| A | 10 | 5 | 8 |
| B | 12 | 7 | 9 |
| C | 15 | 6 | 11 |

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是每一行的总和:

| Item | Value1 | Value2 | Value3 | RowSum |
||||||
| A | 10 | 5 | 8 | 23 |
| B | 12 | 7 | 9 | 28 |
| C | 15 | 6 | 11 | 32 |

在 R 中实现按行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R 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其中最常用、也最推荐的是使用 `rowSums()` 函数,但我们也会介绍其他一些方法,让你了解 R 的多样性。

方法一:使用 `rowSums()` 函数 (最推荐!)

`rowSums()` 函数是专门为矩阵和数据框设计的,用于计算所有行上的元素总和。它的优点是简洁、高效,而且非常直观。

1. 创建示例数据

首先,咱们来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框,方便演示:

```R
创建一个包含几列数值的数据框
my_data < data.frame(
StudentID = c(1, 2, 3, 4),
Math = c(85, 92, 78, 88),
Science = c(90, 88, 95, 91),
English = c(75, 80, 85, 79)
)

查看一下数据长什么样
print(my_data)
```

运行这段代码,你会看到一个数据框,其中 `StudentID` 是标识符,`Math`, `Science`, `English` 是我们要进行求和的数值列。

```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1 1 85 90 75
2 2 92 88 80
3 3 78 95 85
4 4 88 91 79
```

2. 使用 `rowSums()` 计算行总和

要计算 `Math`, `Science`, `English` 这几列的行总和,我们可以直接将这些列传递给 `rowSums()` 函数。

```R
计算 Math, Science, English 列的行总和
注意:rowSums() 默认是对所有列进行求和,所以我们需要指定要包含的列。
如果你的数据框只有数值列,可以直接对整个数据框使用 rowSums()。
但如果像我们这里有非数值列 (StudentID),就需要先选出数值列。

方法 1.1:直接选择需要求和的列
my_data$TotalScore < rowSums(my_data[, c("Math", "Science", "English")])

查看结果
print(my_data)
```

输出会是这样:

```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TotalScore
1 1 85 90 75 250
2 2 92 88 80 260
3 3 78 95 85 258
4 4 88 91 79 258
```

看到了吗?`TotalScore` 列就是每一行的总和了!

如果你的数据框里只有数值列,那操作会更简单:

```R
假设有一个只包含数值的矩阵
numeric_matrix < matrix(c(10, 5, 8, 12, 7, 9, 15, 6, 11), nrow = 3, byrow = TRUE)
colnames(numeric_matrix) < c("Value1", "Value2", "Value3")
print(numeric_matrix)

直接对整个矩阵使用 rowSums
row_sums_matrix < rowSums(numeric_matrix)
print(row_sums_matrix)
```

输出:

```
Value1 Value2 Value3
[1,] 10 5 8
[2,] 12 7 9
[3,] 15 6 11
[1] 23 28 32
```

处理缺失值(NA)

在实际数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缺失值(`NA`)。默认情况下,如果一行中有任何一个值为 `NA`,`rowSums()` 的结果也会是 `NA`。

```R
带有缺失值的示例数据
my_data_with_na < data.frame(
StudentID = c(1, 2, 3),
Math = c(85, NA, 78),
Science = c(90, 88, 95),
English = c(75, 80, NA)
)

print(my_data_with_na)

默认的 rowSums 会返回 NA
my_data_with_na$TotalScore_default < rowSums(my_data_with_na[, c("Math", "Science", "English")])
print(my_data_with_na)
```

输出:

```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1 1 85 90 75
2 2 NA 88 80
3 3 78 95 NA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TotalScore_default
1 1 85 90 75 250
2 2 NA 88 80 NA
3 3 78 95 NA NA
```

可以看到,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总和都变成了 `NA`。

如果你希望忽略缺失值,只对存在的数值进行求和,可以使用 `na.rm = TRUE` 参数:

```R
使用 na.rm = TRUE 来忽略 NA 值
my_data_with_na$TotalScore_rm_na < rowSums(my_data_with_na[, c("Math", "Science", "English")], na.rm = TRUE)
print(my_data_with_na)
```

输出:

```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TotalScore_default TotalScore_rm_na
1 1 85 90 75 250 250
2 2 NA 88 80 NA 168 88 + 80
3 3 78 95 NA NA 173 78 + 95
```

这个功能非常有用,让我们可以更灵活地处理不完整的数据。

方法二:使用 `apply()` 函数

`apply()` 函数是 R 中一个非常强大的函数,它允许你对矩阵或数据框的行或列应用一个函数。当我们要对每一行应用一个求和函数时,`apply()`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当你需要应用一个更复杂的自定义函数时。

1. 对数据框的数值部分使用 `apply()`

与 `rowSums()` 类似,如果你的数据框包含非数值列,你需要先选择数值列。`apply()` 的第一个参数是你的数据对象(通常是矩阵或数据框),第二个参数 `MARGIN` 指定是对行(`1`)还是列(`2`)操作,第三个参数是你要应用的函数。

```R
重新使用上面的 my_data 数据框
print(my_data)

选择需要求和的数值列,并将其转换为矩阵
numeric_part < as.matrix(my_data[, c("Math", "Science", "English")])

使用 apply() 对每一行 (MARGIN = 1) 求和 (FUN = sum)
my_data$TotalScore_apply < apply(numeric_part, MARGIN = 1, FUN = sum)

查看结果
print(my_data)
```

输出结果和使用 `rowSums()` 是相同的:

```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TotalScore TotalScore_apply
1 1 85 90 75 250 250
2 2 92 88 80 260 260
3 3 78 95 85 258 258
4 4 88 91 79 258 258
```

处理缺失值 (NA) 和 `apply()`

`apply()` 函数的 `sum` 函数本身也有 `na.rm` 参数。所以,处理缺失值的方式也一样:

```R
重新使用带有缺失值的 my_data_with_na
print(my_data_with_na)

选择数值列并转换为矩阵
numeric_part_na < as.matrix(my_data_with_na[, c("Math", "Science", "English")])

使用 apply() 并设置 na.rm = TRUE
my_data_with_na$TotalScore_apply_rm_na < apply(numeric_part_na, MARGIN = 1, FUN = sum, na.rm = TRUE)

查看结果
print(my_data_with_na)
```

输出:

```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TotalScore_default TotalScore_rm_na TotalScore_apply_rm_na
1 1 85 90 75 250 250 250
2 2 NA 88 80 NA 168 168
3 3 78 95 NA NA 173 173
```

`apply()` 的适用场景:
虽然 `rowSums()` 更简洁高效,但 `apply()` 的优势在于你可以传入任何函数,不仅仅是 `sum`。例如,你想对每一行求平均值,可以直接写 `apply(numeric_part, 1, mean)`。对于简单的行求和,`rowSums()` 是首选。

方法三:使用 `dplyr` 和 `purrr` 包 (现代 R 的tidyverse风格)

如果你是 `tidyverse` 生态的用户,`dplyr` 和 `purrr` 包提供了非常现代且可读性强的方式来处理这类问题。

1. 安装并加载必要的包

```R
如果你还没有安装这些包,需要先安装
install.packages("dplyr")
install.packages("purrr")

加载包
library(dplyr)
library(purrr)
```

2. 使用 `mutate` 和 `pmap` (或者 `rowwise`)

对于 `tidyverse` 用户,我们可以将数据框转换为“行式”的 Tibble,然后对每一行进行操作。

使用 `rowwise()` (推荐的 `tidyverse` 方法)

`rowwise()` 函数将数据框的每一行视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然后你可以在 `mutate()` 中对这些“行”进行操作。

```R
重新使用上面的 my_data
print(my_data)

my_data_rowwise < my_data %>%
rowwise() %>% 将数据框转换为行式Tibble
mutate(TotalScore_tidyverse = sum(c(Math, Science, English))) %>% 对当前行内的指定列求和
ungroup() 操作完成后取消行式,恢复正常数据框格式

print(my_data_rowwise)
```

输出:

```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TotalScore TotalScore_tidyverse

1 1 85 90 75 250 250
2 2 92 88 80 260 260
3 3 78 95 85 258 258
4 4 88 91 79 258 258
```

处理缺失值 (NA) 与 `rowwise()`

`rowwise()` 结合 `sum()` 时,如果你想忽略 `NA`,可以这样做:

```R
重新使用带有缺失值的 my_data_with_na
print(my_data_with_na)

my_data_with_na_rowwise < my_data_with_na %>%
rowwise() %>%
mutate(TotalScore_tidyverse_rm_na = sum(c(Math, Science, English), na.rm = TRUE)) %>%
ungroup()

print(my_data_with_na_rowwise)
```

输出:

```
StudentID Math Science English TotalScore_default TotalScore_rm_na TotalScore_apply_rm_na TotalScore_tidyverse_rm_na

1 1 85 90 75 250 250 250 250
2 2 NA 88 80 NA 168 168 168
3 3 78 95 NA NA 173 173 173
```

使用 `pmap()` (旧但仍然有效)

`pmap()` 函数来自 `purrr` 包,用于将列表的每个元素(通常是数据框的每一行转换成的列表)传递给一个函数。

```R
重新使用 my_data
首先将数据框转换为一个列表,每一项是数据框的一行
data_list < df_to_list(my_data, numeric_cols = c("Math", "Science", "English")) 需要一个辅助函数

为了更方便地演示 pmap,我们直接使用一个纯数值的数据框
numeric_df < data.frame(
Value1 = c(10, 12, 15),
Value2 = c(5, 7, 6),
Value3 = c(8, 9, 11)
)

pmap 会将每一行(作为列表)传递给指定的函数
row_sums_pmap < pmap_dbl(numeric_df, sum) pmap_dbl 表示返回双精度数值向量
print(row_sums_pmap)
```

输出:

```
[1] 23 28 32
```

对于处理缺失值的 `pmap()`:

```R
numeric_df_na < data.frame(
Value1 = c(10, NA, 15),
Value2 = c(5, 7, NA),
Value3 = c(8, 9, 11)
)

默认情况
pmap_dbl(numeric_df_na, sum)
[1] NA 26 NA

使用 na.rm = TRUE
pmap_dbl(numeric_df_na, sum, na.rm = TRUE)
[1] 23 26 26
```

`tidyverse` 方法的优势:
可读性强: 管道操作符 `%>%` 使代码流程清晰。
一致性: 与 `tidyverse` 其他函数风格统一。
灵活性: 结合 `purrr` 包的各种 `map` 函数,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按行操作。

方法四:手动循环(不推荐,但理解原理)

虽然 R 鼓励向量化操作和使用内置函数,但理解循环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底层逻辑。但是,对于行求和这种操作,手动循环通常效率较低且代码冗长。

```R
重新使用 my_data
print(my_data)

创建一个空向量来存储结果
total_scores_loop < numeric(nrow(my_data))

遍历数据框的每一行
for (i in 1:nrow(my_data)) {
提取当前行的数值部分
row_values < my_data[i, c("Math", "Science", "English")]
计算总和并存储
total_scores_loop[i] < sum(row_values)
}

将结果添加到原数据框
my_data$TotalScore_loop < total_scores_loop
print(my_data)
```

输出和之前是一样的。

为什么不推荐手动循环?

1. 效率低下: R 的很多核心功能是用 C 或 Fortran 写的,经过了高度优化,而且支持向量化操作。手动循环会跳过这些优化,速度慢很多,尤其是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
2. 代码冗长: 相比较 `rowSums()` 或 `apply()`,循环代码需要更多的行数,更难阅读和维护。
3. 容易出错: 索引错误或逻辑错误在循环中更常见。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最简单、最快速的选择: 如果你的任务仅仅是简单的行求和,并且你的数据是矩阵或者你只需要对数据框的特定数值列求和,那么 `rowSums()` 是你的首选。它最直接、最高效。
需要对行应用更复杂的函数: 如果你想对每一行进行求平均、求标准差,或者应用一个你自己写的更复杂的函数,那么 `apply()` 是一个非常通用的选择。
偏好 `tidyverse` 风格: 如果你已经在使用 `dplyr` 和 `purrr`,并且喜欢那种流畅的数据处理管道,那么 `rowwise()` 是最现代、最符合 `tidyverse` 理念的方式。
避免手动循环: 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否则尽量避免使用 `for` 或 `while` 循环来处理行求和这类基本操作,除非是在学习 R 语言基础时理解其工作原理。

总结一下

对 R 中的每一行数据求和,最常用的方法是:

1. `rowSums()` 函数: 简洁、高效,处理数值矩阵或数据框时首选。记得使用 `na.rm = TRUE` 来处理缺失值。
2. `apply()` 函数: 通用性强,可以对行应用任何函数,同样也支持 `na.rm = TRUE`。
3. `tidyverse` (`dplyr` + `purrr`): `rowwise()` + `mutate(sum(...))` 提供了一种现代、可读性高的方式。

选择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项目需求以及你对 R 语言熟悉程度。对于大多数情况,`rowSums()` 已经足够强大和方便。希望这次详尽的介绍能让你对 R 中的行求和操作了然于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apply函数求和,再用cbind拼在一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 R 语言中对每一行数据求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汇总每一条记录的信息。这就像我们拿到一份表格数据,想知道每一行(比如每一个学生的各科成绩)的总分一样。别担心,R 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而且操作起来一点也不复杂。咱们就一步一步来,把这个过程讲得透透彻彻。 什么是“按.............
  • 回答
    在 R 语言中,对数据框进行按条件运算是数据分析中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它允许我们根据数据的特定属性或状态来执行不同的计算、筛选或者转换。这使得我们能够更精细地理解和操控数据。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如何在 R 中实现这一目标,涵盖多种方法和场景。 理解数据框与条件运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R 中的数据框(`d.............
  • 回答
    我明白你想了解关于“战舰少女R玩家到COD贴吧指责未发售的《使命召唤:现代战争》及支持者”这个事件的看法,并且希望我的回答能尽可能详尽,并且不带有AI写作的痕迹。这类跨界冲突的出现,其实反映了一些玩家群体在互联网社区中的互动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心态。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1. 玩家群体间.............
  • 回答
    评价《战舰少女R》中美国海军(USN)的地位,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势力,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最强”或者“最弱”。总的来说,USN在游戏中是一个拥有强大火力、优秀装甲、以及后期战力提升潜力的阵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早期练度压力和特定场合泛用性稍弱的问题。首先,我们得谈谈USN最核心.............
  • 回答
    在《战舰少女R》这款游戏中,航空母舰(简称航母)可以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游戏后期和深海的层层挑战中,她们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如果要详细地说说她们的角色,那可不是三两句话能概括得了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航母的核心作用是什么。和历史上一样,航母的核心就是其搭载的舰载机。这些舰载机在游戏里转.............
  • 回答
    我心中的《GTA6》,那绝对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世界体验。想象一下,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而是整个佛罗里达州,一个被阳光、沙滩、沼泽和一丝丝腐朽气息所笼罩的庞大舞台。洛圣都已成过去,我们即将踏足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更加生动鲜活的 ভাইস城和周边地区。首先,关于游戏场景,R星肯定会带来突破。我期待的是.............
  • 回答
    听到《自然》杂志上 Mark R. Looney 教授团队关于肺是造血器官的发现,我感到非常振奋。这确实是一个颠覆性的研究,它不仅刷新了我们对人体器官功能的传统认知,也为理解和治疗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首先,这项研究的突破性在于其对“造血”概念的重新定义。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认为造血的主要场所是骨.............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起了不少《舰R》玩家的讨论。幻萌官方微信在推送中发布一幅包含《舰R》舰娘和“爽哥”元素的漫画,这算得上是他们在内容运营上一次比较大胆和出格的尝试。首先,我们得先理清楚几个关键点: 幻萌: 这是《舰姬》系列(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舰R》)的开发商和发行商。他们的运营直接影.............
  • 回答
    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尤其是“飞凡汽车”的独立运作,这盘棋怎么落子,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背后牵扯着上汽多年积累的底蕴,也预示着国内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又一次搅动。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上汽,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巨头,这些年在电动化、智能化这条路上可没少花心思。从大众的.............
  • 回答
    如何看待R星、暴雪等游戏公司停止向俄区销售游戏?R星(Rockstar Games)、暴雪(Blizzard Entertainment)等知名游戏公司停止向俄罗斯地区销售游戏,这一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影.............
  • 回答
    获取特定地址的经纬度,在 R 语言中并非直接内置的功能,但我们可以借助强大的第三方服务和 R 包来完成这项任务。这通常涉及到“地理编码”(Geocoding)的过程,即将人类可读的地址文本转换为地理坐标(经度、纬度)。下面我将一步步地详细介绍如何在 R 中实现这一目标,并尽力让这篇指南读起来像一位经.............
  • 回答
    T2 127 亿美元吞并 TakeTwo,游戏圈“巨无霸”诞生,预示着什么?2023 年 5 月,那个名叫 TakeTwo Interactive 的游戏巨头,用一笔高达 127 亿美元的天价交易,震惊了整个游戏行业。它以如此庞大的金额,成功将拥有《GTA》系列、《荒野大镖客》系列等王牌 IP 的 .............
  • 回答
    说起来,我与 R 的结缘,更像是一场“被迫”的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被迫”也渐渐变成了心甘情愿的探索。最初接触 R,是因为一个项目。当时我的工作涉及一些数据分析,而团队里的小伙伴都在用 R。看着他们能用简单的代码画出漂亮的图表,处理复杂的数据,我心里那个痒痒啊。但我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特别主动.............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 $dim_{mathbb{Q}}(mathbb{R})$ 和 $dim_{mathbb{Q}}(mathbb{C})$ 是相等的,以及这个相等性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域 (Field): 一个域是一个集合,其中定义了加法和乘法运算,.............
  • 回答
    聊聊舰R这次的CV卫星上天这事儿吧,感觉挺有意思的。说到“卫星上天”,在咱们玩游戏的语境里,这词儿一般都带着点调侃或者期待,意思是某个一直没动静或者传闻很久的东西,突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次舰R的CV(舰船角色语音)卫星上天,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这次是实打实的,给玩家们送上了一大波新鲜的语音。.............
  • 回答
    好的,关于《舰R》最新的活动“南洋基地防御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活动刚开没多久,大家的热情是相当高涨,也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整体感觉:回归硬核,挑战性十足首先,这回的“南洋基地防御战”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回归了《舰R》那种硬核的策略玩法。不像之前有些活动可能偏向于福利或者推图节.............
  • 回答
    看到新思域Type R在纽北跑出7分43.8秒的成绩,我的第一反应是:哇!这简直太炸裂了!作为一名对性能车有点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纽北的每一次圈速挑战,而思域Type R这次的表现,绝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首先,咱们得把这个成绩摆在台面上聊聊。7分43.8秒,这个数字可能对一些不常关注纽北圈.............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 HIFIMAN HER10 这款耳机,咱们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别弄得跟机器人写的一样,大家都是听耳机的人,直接说点实在的。首先,说 HIFIMAN HER10,你得知道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耳机。它的定位、它的设计,都透着一股子“不一样”。你可以把它看作是 HIFIMAN 在高端封闭.............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战舰少女R》在漫展上那个…怎么说呢,有点冷清的摊位。这事儿啊,真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得承认,门可罗雀这词用在《战舰少女R》的漫展摊位上,大部分情况下是比较贴切的。 尤其跟那些热门IP,比如一堆新番动画、大火的手游、或者是有明星嘉宾站台的摊位比起来,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