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 $dim_{mathbb{Q}}(mathbb{R})$ 和 $dim_{mathbb{Q}}(mathbb{C})$ 是相等的,以及这个相等性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域 (Field): 一个域是一个集合,其中定义了加法和乘法运算,并且这些运算满足一系列特定的性质,比如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存在加法单位元(零元)和乘法单位元(幺元),以及非零元素的乘法逆元。我们熟悉的实数 $mathbb{R}$ 和复数 $mathbb{C}$ 都是域。
向量空间 (Vector Space): 一个向量空间是一个集合,其中的元素(称为向量)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并且可以与一个标量域(比如我们这里是 $mathbb{Q}$)中的元素进行标量乘法运算,这些运算也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性质。
域的扩域 (Field Extension): 如果我们有一个域 $F$ 和另一个域 $K$,并且 $F$ 是 $K$ 的一个子集,同时 $K$ 中的加法和乘法运算与 $F$ 中的运算一致,那么我们就说 $K$ 是 $F$ 的一个扩域。例如,实数域 $mathbb{R}$ 是有理数域 $mathbb{Q}$ 的一个扩域,复数域 $mathbb{C}$ 也是 $mathbb{R}$ 的一个扩域,自然也意味着 $mathbb{C}$ 是 $mathbb{Q}$ 的一个扩域。
向量空间的维度 (Dimension of a Vector Space): 向量空间的维度是指构成该向量空间的一组基的向量的个数。基是一组线性无关且能张成整个向量空间的向量。这里的“线性无关”是指,如果这些基向量的线性组合等于零向量,那么所有系数都必须是零。
现在,让我们来考虑 $mathbb{R}$ 和 $mathbb{C}$ 作为 $mathbb{Q}$ 的向量空间。
理解 $mathbb{R}$ 作为 $mathbb{Q}$向量空间的维度
我们知道 $mathbb{R}$ 是一个包含所有实数的集合。当我们把 $mathbb{Q}$ 看作是标量域时,我们就是在问:我们需要多少个“基本”的实数(它们之间不能通过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相互表示)来“构造”出所有的实数?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mathbb{R}$ 作为 $mathbb{Q}$向量空间,其维度是无限的,而且是不可数无限的。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列出有限个或可数个实数,通过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就能得到所有的实数。
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我们可能会想到 $mathbb{R}$ 的一些“特殊”元素,比如 $sqrt{2}$。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形如 $a + bsqrt{2}$(其中 $a, b in mathbb{Q}$)的数构成了一个 $mathbb{Q}$向量空间 $mathbb{Q}(sqrt{2})$,它的维度是 2,基是 ${1, sqrt{2}}$。但是,这仅仅是 $mathbb{R}$ 的一个很小的“子空间”。
要证明 $dim_{mathbb{Q}}(mathbb{R})$ 是无限的,我们可以构造一个 $mathbb{Q}$线性无关的集合。例如,考虑一个无限集合:
$$
{ sqrt{p} mid p ext{ 是素数} }
$$
这里的素数是指 $2, 3, 5, 7, 11, ldots$。
证明这个集合是 $mathbb{Q}$线性无关的需要一些数论上的技巧,涉及到对代数数论的理解。基本思想是,如果存在一个素数 $p_1, p_2, ldots, p_k$ 和非零有理数 $q_1, q_2, ldots, q_k$,使得:
$$
q_1sqrt{p_1} + q_2sqrt{p_2} + ldots + q_ksqrt{p_k} = 0
$$
并且这些素数 $p_i$ 都是不同的,那么可以通过一些代数推导(可能涉及到最小多项式或者域扩张的次数)来证明这是不可能的。这个证明稍微复杂,超出了这里的范围,但核心在于,不同素数的平方根在有理数域上是线性无关的。因为存在无限多的素数,所以 $mathbb{R}$ 作为一个 $mathbb{Q}$向量空间,维度是无限的。
而且,$mathbb{R}$ 的维度比可数无限还要高,它是不可数无限的。这可以通过康托对角线论证来证明,或者通过构造一个 $mathbb{R}$ 的基来展示(例如,一个 Hamel 基),其基的势(集合的大小)与 $mathbb{R}$ 本身一致,也就是 $mathfrak{c}$(连续统的势)。
理解 $mathbb{C}$ 作为 $mathbb{Q}$向量空间的维度
同样地,我们考虑 $mathbb{C}$ 作为 $mathbb{Q}$向量空间。$mathbb{C}$ 中的元素形如 $a + bi$,其中 $a, b in mathbb{R}$。
如果我们直接从 $mathbb{C} = {a + bi mid a, b in mathbb{R}}$ 这个定义出发,来考虑它作为 $mathbb{Q}$向量空间的基,会发现这个概念变得相当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基是 ${1, i}$,因为 $a$ 和 $b$ 本身可以是任意的实数,而实数不是由有理数“线性生成”的。
然而,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1. $mathbb{C}$ 可以看作是 $mathbb{R}$ 的一个 $mathbb{R}$向量空间。
在这个情况下,$mathbb{C}$ 的基是 ${1, i}$,因为任何复数 $z = a + bi$ 都可以写成 $a cdot 1 + b cdot i$,其中 $a, b in mathbb{R}$。所以,$dim_{mathbb{R}}(mathbb{C}) = 2$。
2. $mathbb{C}$ 也可以看作是 $mathbb{Q}$ 的一个 $mathbb{Q}$向量空间。
要理解 $dim_{mathbb{Q}}(mathbb{C})$,我们可以先考虑 $mathbb{R}$ 是 $mathbb{Q}$ 的向量空间,然后 $mathbb{C}$ 是 $mathbb{R}$ 的向量空间。
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空间维度的乘法性质”。如果 $V$ 是 $W$ 的一个向量空间,并且 $W$ 是 $U$ 的一个向量空间,那么 $V$ 也是 $U$ 的一个向量空间,并且 $dim_U(V) = dim_U(W) cdot dim_W(V)$。
这里我们有一个链条: $mathbb{Q} subseteq mathbb{R} subseteq mathbb{C}$。
$mathbb{R}$ 是 $mathbb{Q}$ 的一个向量空间。我们已经提到 $dim_{mathbb{Q}}(mathbb{R})$ 是一个不可数无限的数,我们记为 $mathfrak{m}$(表示它的势)。
$mathbb{C}$ 是 $mathbb{R}$ 的一个向量空间。我们知道 $dim_{mathbb{R}}(mathbb{C}) = 2$。
根据向量空间维度的乘法性质,我们可以类比地思考:
$dim_{mathbb{Q}}(mathbb{C}) = dim_{mathbb{Q}}(mathbb{R}) cdot dim_{mathbb{R}}(mathbb{C})$
$dim_{mathbb{Q}}(mathbb{C}) = mathfrak{m} cdot 2$
在集合论中,一个无限集合的势乘以一个有限数(大于零)或者乘以另一个相同势的无限集合,其结果的势不变。也就是说,$mathfrak{m} cdot 2 = mathfrak{m}$。
所以,根据这个类比,我们得出 $dim_{mathbb{Q}}(mathbb{C}) = dim_{mathbb{Q}}(mathbb{R})$。
更严谨的证明思路(涉及到 Hamel 基)
为了更严谨地证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引入 Hamel 基的概念。
Hamel 基: 任何一个域 $K$ 作为自身域的向量空间,其维度为 1,基就是 ${1}$。
任何一个扩域 $L$ 作为基域 $F$ 的向量空间,都存在一个 $F$向量空间基,称为 Hamel 基。
存在一个 $mathbb{Q}$向量空间基 $B_mathbb{R}$ 使得 $mathbb{R} = ext{span}_{mathbb{Q}}(B_mathbb{R})$,并且 $B_mathbb{R}$ 是 $mathbb{Q}$线性无关的。$dim_{mathbb{Q}}(mathbb{R}) = |B_mathbb{R}|$。我们知道 $|B_mathbb{R}| = mathfrak{c}$(连续统的势)。
存在一个 $mathbb{R}$向量空间基 $B_{mathbb{C}/mathbb{R}}$ 使得 $mathbb{C} = ext{span}_{mathbb{R}}(B_{mathbb{C}/mathbb{R}})$,并且 $B_{mathbb{C}/mathbb{R}}$ 是 $mathbb{R}$线性无关的。$dim_{mathbb{R}}(mathbb{C}) = |B_{mathbb{C}/mathbb{R}}| = 2$。一个例子是 $B_{mathbb{C}/mathbb{R}} = {1, i}$。
现在考虑 $mathbb{C}$ 作为 $mathbb{Q}$向量空间。我们需要一个 $mathbb{Q}$基 $B_mathbb{C}$ 使得 $mathbb{C} = ext{span}_{mathbb{Q}}(B_mathbb{C})$。
我们可以构造 $B_mathbb{C}$ 的一个方法是:取 $mathbb{R}$ 的一个 $mathbb{Q}$基 $B_mathbb{R}$。那么对于任何 $r in mathbb{R}$,它都可以表示为 $r = sum_{j=1}^n q_j b_{ij}$,其中 $q_j in mathbb{Q}$ 且 $b_{ij} in B_mathbb{R}$。
一个复数 $z = a + bi$ ($a, b in mathbb{R}$) 可以写成:
$$
z = a + bi = left(sum_{j} q_{aj} b_{aj}
ight) + i left(sum_{k} q_{bk} b_{bk}
ight)
$$
其中 $q_{aj}, q_{bk} in mathbb{Q}$,$b_{aj}, b_{bk} in B_mathbb{R}$。
如果我们直接将 $B_mathbb{R}$ 中的所有元素视为 $mathbb{Q}$线性无关的,那么我们还需要考虑 $i$ 的作用。
一种更直接的构造 $B_mathbb{C}$ 的方法是:
设 $B_mathbb{R} = {e_alpha}_{alpha in I}$ 是 $mathbb{R}$ 的一个 $mathbb{Q}$基,其中 $I$ 是一个指标集,使得 $|I| = mathfrak{c}$。
那么,$mathbb{R}$ 中的任何元素 $x$ 可以唯一地表示为 $x = sum_{alpha in I} q_alpha e_alpha$,其中只有有限个 $q_alpha$ 非零。
现在考虑 $mathbb{C} = {a + bi mid a, b in mathbb{R}}$。
任何一个复数 $z = a + bi$ 可以写成:
$$
z = left(sum_{alpha in I} q_{alpha a} e_alpha
ight) + i left(sum_{eta in I} q_{eta b} e_eta
ight)
$$
其中 $q_{alpha a}, q_{eta b} in mathbb{Q}$,并且对于每个 $a$ 和 $b$,只有有限个系数非零。
我们可以尝试将 $B_mathbb{R}$ 和 ${i cdot e_alpha}_{alpha in I}$ 组合起来作为 $mathbb{C}$ 的一个 $mathbb{Q}$基。
设 $B' = B_mathbb{R} cup {i cdot e_alpha mid e_alpha in B_mathbb{R}}$。
那么,任何复数 $z = a + bi$ 都可以写成:
$$
z = sum_{alpha in I} q_{alpha a} e_alpha + sum_{eta in I} q_{eta b} (i e_eta)
$$
这里我们假设 $e_alpha$ 之间的线性无关性以及 $i e_eta$ 与 $e_gamma$ 之间的线性无关性。
关键在于证明集合 $B_mathbb{C} = {e_alpha}_{alpha in I} cup {i cdot e_alpha}_{alpha in I}$ 是 $mathbb{Q}$线性无关的。
假设存在一个 $mathbb{Q}$线性组合等于零:
$$
sum_{alpha in I} q_alpha e_alpha + sum_{eta in I} r_eta (i e_eta) = 0
$$
其中 $q_alpha, r_eta in mathbb{Q}$,且只有有限个非零。
我们可以重新写成:
$$
sum_{alpha in I} q_alpha e_alpha + i sum_{eta in I} r_eta e_eta = 0
$$
这表示一个复数等于零。令 $A = sum_{alpha in I} q_alpha e_alpha in mathbb{R}$ 且 $B = sum_{eta in I} r_eta e_eta in mathbb{R}$。
那么 $A + iB = 0$。这意味着 $A=0$ 且 $B=0$。
$A = sum_{alpha in I} q_alpha e_alpha = 0$。由于 ${e_alpha}_{alpha in I}$ 是 $mathbb{R}$ 的一个 $mathbb{Q}$基,它们是 $mathbb{Q}$线性无关的。因此,所有 $q_alpha$ 必须为零。
$B = sum_{eta in I} r_eta e_eta = 0$。同理,所有 $r_eta$ 必须为零。
这意味着集合 $B_mathbb{C}$ 是 $mathbb{Q}$线性无关的。
集合 $B_mathbb{C}$ 的大小是 $|B_mathbb{C}| = |I| + |I| = mathfrak{c} + mathfrak{c} = mathfrak{c}$。
所以,$dim_{mathbb{Q}}(mathbb{C}) = mathfrak{c}$。
而我们之前知道 $dim_{mathbb{Q}}(mathbb{R}) = mathfrak{c}$。
因此,$dim_{mathbb{Q}}(mathbb{R}) = dim_{mathbb{Q}}(mathbb{C})$。
为什么会有人感到困惑?
感到困惑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通常更熟悉有限维向量空间或者将 $mathbb{C}$ 看作是 $mathbb{R}$ 的向量空间。
维度概念的直观性: 对于 $mathbb{R}$ 和 $mathbb{C}$ 作为 $mathbb{R}$ 的向量空间,维度是有限且容易理解的:
$mathbb{R}$ 作为 $mathbb{R}$向量空间,基是 ${1}$,维度是 1。
$mathbb{C}$ 作为 $mathbb{R}$向量空间,基是 ${1, i}$,维度是 2。
这个直观性帮助我们理解实数和复数之间的关系。
当基域变成 $mathbb{Q}$ 时: 当我们将基域缩小到 $mathbb{Q}$ 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因为 $mathbb{R}$ 本身包含着大量“无法用有理数构造”的元素(比如无理数),使得 $mathbb{R}$ 在 $mathbb{Q}$ 上拥有一个非常巨大的维度。而复数 $mathbb{C}$ 可以在 $mathbb{R}$ 上被相对“简单”地描述(只需要一个维度),但当与 $mathbb{Q}$ 结合时,它继承了 $mathbb{R}$ 的“高维度”特性。
总结来说:
证明 $dim_{mathbb{Q}}(mathbb{R}) = dim_{mathbb{Q}}(mathbb{C})$ 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它们在作为 $mathbb{Q}$向量空间时,都拥有一个与 $mathbb{R}$ 本身势相同的基(即连续统的势 $mathfrak{c}$)。虽然 $mathbb{C}$ 相对于 $mathbb{R}$ 的维度(作为 $mathbb{R}$向量空间)是 2,但当基域降低到 $mathbb{Q}$ 时,由于 $mathbb{R}$ 在 $mathbb{Q}$ 上的维度极其庞大,$mathbb{C}$ 在 $mathbb{Q}$ 上的维度也同样庞大且与 $mathbb{R}$ 在 $mathbb{Q}$ 上的维度相等。
这个结果也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复数域 $mathbb{C}$ 在结构上比实数域 $mathbb{R}$ 更“丰富”(比如它是一个代数闭域),但在作为 $mathbb{Q}$向量空间的“大小”或“维度”上,它们是“一样大”的(在集合势的意义下)。这种“一样大”不是因为结构相似,而是因为它们都包含了足够多的“不可用 $mathbb{Q}$ 构造”的元素,以至于它们在 $mathbb{Q}$ 上的维度都达到了同一不可数无限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