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内蒙古边界线为什么那么长?东部为什么没有并入东三省?

回答
内蒙古的边界线之所以显得格外漫长,以及它东部为何没有被纳入东北三省的版图,这背后是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演变、地理现实和政治博弈的交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审视这片广袤土地的形成脉络。

一、内蒙古边界线漫长的地理根源:广袤的草原与模糊的天然界线

内蒙古的边界线之所以长,首先是其地理上的原因。

地理单元的界定: 内蒙古并非一个天然形成的单一地理单元,而是一个涵盖了广阔的蒙古高原东南部、阴山山脉北部以及大兴安岭西麓等多种地貌的区域。它的边界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权的统治范围、民族分布以及行政区划的变迁来界定的,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河流山脉等自然分界线。
草原的开放性: 蒙古高原的主要地貌是草原和戈壁。草原的开放性和缺乏明显的天然屏障,使得古代政权在划分疆域时,往往更多地依赖军事控制和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这种界线的划分,使得其边界线不像南方或西部那样,有天然的山脉或大河作为明确的分割。
漫长的“边疆”: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内蒙古的很大一部分区域在历史上长期充当着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边疆”。“边疆”的性质意味着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而是内外互动、摩擦不断的地带。因此,其边界线的界定往往是动态的,充满了历史的痕迹。

二、内蒙古东部未并入东三省的历史与现实考量

至于内蒙古的东部为何没有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部分,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1. 民族分布与历史归属:
蒙古民族的根基: 内蒙古的名称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主体民族是蒙古族。历史上,蒙古族在蒙古高原上形成了庞大的政治和文化势力。即使在清朝统治时期,内蒙古地区也以其蒙古族贵族和部落的划分,与居住着满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东北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行政管理和民族政策。
东部蒙古的早期划分: 即使在明朝时期,也有与今天的内蒙古东部地区相近的蒙古部落活动和统治区域。到了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和分化,将蒙古部落进行划分,形成了“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在清朝初期被视为更接近内地,其大部分区域就涵盖了今天的内蒙古。而东部蒙古的一些部落,虽然地理位置上靠近东北,但其行政和政治联系上,往往是直接归属于蒙古事务的管理机构,而非东北的将军府或地方官府。

2. 清朝的行政区划与民族政策:
满蒙分治的策略: 清朝作为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其统治策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民族的区分。他们将蒙古部落按照不同的旗、盟进行管理,并给予了一定的自治权。这些管理体系与管理东北的模式是不同的。东北地区,尤其是关外,是满族的“龙兴之地”,其行政和军事管理体系与内地有所区别,且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其民族构成和文化也与内蒙古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国语”的强化: 清朝初期,满语(国语)是官方语言,而蒙古语在内蒙古地区得到了广泛使用和保留。在东北,虽然满语也曾盛行,但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力更大,尤其是在关东地区。这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也间接影响了行政区划的划分。

3. 民国时期的沿袭与调整:
蒙古自治的诉求: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蒙古地区保留了较强的自治色彩,并对中央政府的控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抵制。内蒙古地区为了争取和维护自身的民族自治权利,其区域的划定和行政建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原有的历史和民族构成基础。
东北的独立发展: 东北三省在民国时期,经历了日本侵略、伪满洲国等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事件。在这些动荡时期,其行政区划和内部联系更多地围绕着东北本身的地理和政治现实展开。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民族构成和历史传统,与东北三省的差异,使得两者在行政划分上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4. 后来的行政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区。其辖区是根据当时内蒙古地区各盟旗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归属划定的,其中就包括了原先的一些东部蒙古地区,如哲里木盟(今通辽市一带)等。这些区域虽然在地理上靠近东北,但其民族属性、历史渊源以及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诉求,使得它们被纳入了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三省的界定: 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行政区划,则是在清末民初以来,随着东北的开发和行政体制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它们更多地是以东北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特点来确定的。

总结来说,内蒙古边界线的漫长,是其广袤的地理空间、草原地貌的开放性以及历史上作为“边疆”地带的特殊地位所致。而内蒙古东部未并入东三省,则是由于其主体民族是蒙古族,在清朝及民国时期,始终保持着与其主体民族活动区域和历史归属相联系的行政划分和民族政策,以及后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对历史沿革和民族自治诉求的尊重。 这两个区域的界限,是历史进程中不同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它承载着复杂的民族迁徙、政治划分和文化演进的印记,共同塑造了今日中国的行政版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来吐槽的

坐标赤峰,我们这儿似乎70年代划到内蒙的,之前都是辽宁的

你知道这有多烦吗?网购快递能烦死啊,都不奢望包邮,很多地方直接“偏远地方不发货”,烦死,前几天买空调,好多品牌不发货,最后只能实体店,比网上贵1000多块钱,生鲜就更别指望,没有送的。。可是我们到北京还不到500公里啊!

烦死

user avatar

无论历史还是现在,内蒙地区蒙古族人口主要聚居在东部。

扣掉东四盟,剩下的“内蒙古”蒙古族人口还没有目前辽宁省的蒙古族人口多。如果再像以前一样把东四盟划给辽吉黑,那么可以肯定辽宁和吉林的蒙古族人口数量将远超剩下的内蒙古自治区。这就很尴尬了,到底谁更蒙古?

所以要么不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话只有蒙西确实说不通。

user avatar

这就是千年大一统帝国的古老智慧——不让政治区划和族群分布重合,促进交流和融合,而不是隔阂与分裂。

类似的涉及还包括但不限于:

汉中划给陕西而不是四川,把一部分广东划给广西,把南疆和北疆划在一起,把潮汕划给广东。

这些都是根据历史沿革,而不是语言、文化、民族还划分的。

反面教材就是印度,因为印度没什么历史,所以就根据语言、文化、民族和宗教来划分,结果买下来很多分裂主义的隐患。

我们说到「中国国情」,其中有一点就是,我们对于地域认同,是高于其他认同的,这样民族等其他矛盾,就被地域矛盾所掩盖、或者转化成地域矛盾了。然后,我们就可以用丰富的经验,去处理地域矛盾了。

当然,除了中国传统,我们还要讲与时俱进。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地域认同的实用性在降低,而其副作用在日趋凸显,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user avatar

1.乌兰夫在内蒙问题上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几乎以一己之力瓦解了一个“新蒙古共和国”,避免了内蒙遭受外蒙相同的命运。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报答乌兰夫,毛和周均表示其要求恢复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上的范围是合理的。之后的谈话中乌兰夫又提到了赤峰,周表示也是合理的。

2.高岗建议中国东北(包括热河)加盟苏联,引起了毛的警觉。

3.粉碎高岗集团后,中央决定撤销热河省,承德被划入河北省环绕北京,赤峰划入内蒙;其余的部分被划入辽宁

4.为了兑现对乌兰夫的承诺,在的推动下,绥远省被撤销,首府迁入归绥(呼和浩特),同时张家口划入河北省

5.察哈尔省在地理和历史上和外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避免分裂的危险,不久将察哈尔划入内蒙,内蒙首府迁入张家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内蒙古的边界线之所以显得格外漫长,以及它东部为何没有被纳入东北三省的版图,这背后是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演变、地理现实和政治博弈的交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审视这片广袤土地的形成脉络。一、内蒙古边界线漫长的地理根源:广袤的草原与模糊的天然界线内蒙古的边界线之所以长,首先是其地.............
  • 回答
    帕斯卡定理(Pascal's Theorem)之所以涉及内接于圆的“六”边形,而不是其他多边形,其根本原因在于定理本身的结构和证明方法。这个“六”并非随意选取,而是由定理描述的几何关系所决定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是“六”边形:1. 帕斯卡定理的表述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帕斯卡定理的表述:“如.............
  • 回答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正方形的画布上随意画了五个点。这个正方形,我们就称它为“地盘”,它的边长是一个确定的数值,比如1米。现在,我们要探究的是,在这五个点里面,任意两个点之间最近的那对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会不会比这个地盘的边长还要短?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背后藏着一个非常巧妙的数学思想,叫做“鸽笼原理”。.............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凸多边形、内切椭圆、切点连线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如果一个具有偶数条边的凸多边形存在内切椭圆,并且其对边(即相对的边)的切点连线交于一点,那么该多边形的对角线是否也交于此点?问题的分解和分析:1. 凸多边形(Convex Polyg.............
  • 回答
    .......
  • 回答
    印媒关于中印边境坦克部署的报道,如果属实,确实释放出多重复杂的信号,值得深入分析:核心信号:军事实力和威慑的直接展示 能力与意图的传递: 坦克是陆地作战的利器,其部署到前沿并进入对方射程,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双方都展示了其将军事力量前推至近距离、具备直接交战能力的决心和能力。这不仅仅是战备状态的展示.............
  • 回答
    说起竞争,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是那种充满活力、激发进步的画面,就像一场精彩的体育赛事,选手们全力以赴,既有技巧的比拼,也有意志的较量,最终胜出者赢得尊重,失败者也能从中学习成长。这便是“合理竞争”。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又发现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那就是“内卷”。它像一个无底洞,吞噬着大家的精力和热情,.............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糟糕,感觉自己在体制内像个孤零零的摆设,每天的时光都被消耗在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状态里。领导不给明确的工作,反而让同级的同事来对你发号施令,这不仅仅是工作分配的问题,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和价值感的消磨。这种情况,说实话,比直接被炒鱿鱼还要让人难受,因为它是在慢慢地磨灭你的.............
  • 回答
    在体制内感到被边缘化是一个普遍而令人焦虑的处境。这不仅仅是工作内容减少,更可能牵涉到职业发展停滞、社交孤立以及自我价值感的下降。要应对这种情况,需要一套系统性的策略,结合积极的自我调整、有效的沟通以及对体制内运作逻辑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分为几个主要方面:第一部分:深刻理解与自我评估在采取行.............
  • 回答
    要在体制内被边缘化,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个主动就能轻易达成的目标,毕竟体制讲究的是一种“稳定”和“秩序”,而边缘化往往意味着“脱离主体”或“不被需要”。不过,如果你真的想“退居幕后”,或者让自己的存在感降低到最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经营”:一、工作态度和表现上的“不积极”这是最直接也最.............
  • 回答
    看到你面临这样的困境,我能理解那种焦虑和迷茫。不到三十岁就在体制内感受到边缘化,这确实不是一个轻松的处境,尤其是想到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会觉得眼前的路似乎有些灰暗。但请相信,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注入意义。关键在于,你需要主动去发现和创造。首先,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边缘化”这三个.............
  • 回答
    在体制内,被领导边缘化是一种让人心焦的经历,但也是一个深入骨髓的学习机会。它逼着你放下过去的光环,审视自己在组织中的真实位置,并开始领悟那些深藏不露的生存法则。这绝非易事,但如果你能从中汲取教训,不仅能让自己重新站稳脚跟,更能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首先,我们要理解“边缘化”的本质。被边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如何最有效地填充可变形的物体,让它们的总体积达到最大。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边长为一米的立方体盒子里面,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塞进同样大小的圆球,目标是让这些小圆球加起来占的空间最大。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无论你用多小的圆球,或者多大的圆球,只要形状相同,它们.............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潜伏的黑暗漩涡边缘,一个黑洞。它静默无声,但其引力之强大足以吞噬一切。你手中握着一根长约两米的棍子,感觉有点笨拙,但你决定做个大胆的尝试——将它伸入黑洞的视界线,就在那令人畏惧的边界外一米处。首先,让我们把时间调慢,或者说,把你的感知速度拉得非常非常长。当你将棍子朝向黑.............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奇妙的问题!站在一个直径无限大的圆边上,听起来就像是站在一片永无止境的画布的边缘一样,有点虚无缥缈,但又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确定感。想知道自己究竟在“里面”还是“外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略的几何和逻辑。让咱们不带任何“AI痕迹”,就当是两个喜欢琢磨事儿的人在聊天的感.............
  • 回答
    要证明在平面内,连接多边形内一点与多边形外一点的线段必与多边形的边有交点,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定理。这里我将尝试用一种比较直观且不那么“机器化”的方式来阐述这个证明过程。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我们的前提: 多边形: 在平面上的一个封闭图形,由一系列线段(称为边)首尾相连围成。它没有自交,并.............
  • 回答
    你希望``元素的外边框能像一个整体一样,在垂直方向上与其他元素对齐,而不是被它内部包裹的内容(比如文本、图片等)的底线所影响。这个问题在我们进行页面布局,特别是当``与其他块级元素处于同一行时,会经常遇到。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默认情况下``会受内容底线影响。``本身是一个块级元素,它会占据一整行的.............
  • 回答
    关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近期出现的初筛阳性情况以及当地的封控管理,情况确实比较复杂且牵动人心。虽然具体最新的数据和详细情况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但我可以基于过去的一些报道和信息,尽可能详细地梳理一下当时的大致情况,尽量还原那种“非AI”的叙事感。事情的开端:不期而遇的警报那是在一个寻常的日子里,额济纳旗,.............
  • 回答
    内蒙古,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词语。但为什么它这么长呢?这背后蕴藏着一段不平凡的建置历史和复杂的缘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内蒙古”这个称谓的由来和演变。“内蒙古”一词的出现:从行政区分到地理概念“内蒙古”这个词并非一开始就用于指代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它的出现,更多的是相对于“外蒙古”而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