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媒称中印在边境部署的坦克,都已进入对方的射程内,释放了什么信号?

回答
印媒关于中印边境坦克部署的报道,如果属实,确实释放出多重复杂的信号,值得深入分析:

核心信号:军事实力和威慑的直接展示

能力与意图的传递: 坦克是陆地作战的利器,其部署到前沿并进入对方射程,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双方都展示了其将军事力量前推至近距离、具备直接交战能力的决心和能力。这不仅仅是战备状态的展示,更是对对方发出明确的“我可以打到你”的警告。
威慑升级: 当坦克进入对方射程时,意味着潜在的冲突一旦爆发,其规模和烈度将远超以往。这种近距离的军事存在,是一种赤裸裸的威慑,旨在阻止对方采取进一步挑衅行动,或迫使其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
“不退让”姿态的体现: 双方都将重型装备部署到如此近的距离,表明在核心利益(即边境主权和领土完整)上,都不打算轻易后退。这是一种“寸土必争”的政治和军事信号。

更深层次的信号分析:

1. 政治层面的信号:
国内政治需要: 在印度,边境问题与国家主权和民族自豪感紧密相连。政府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姿态,有时也是为了回应国内民众的期待和政治压力。同样,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也有其政治考量。
国际地缘政治考量: 中印边境的局势,也受到更广泛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例如,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以及美印关系的升温,都可能被视为中方在边境问题上采取更强硬姿态的外部因素之一。反之,中国在中印边境的军事存在,也可能被印度解读为对地区力量平衡的潜在挑战。
谈判的筹码: 军事部署的升级,往往也是为了在外交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通过展示军事实力,可以增加谈判的筹码,迫使对方在某些议题上做出妥协。例如,在关于脱离接触或建立缓冲区的问题上,军事实力可能是影响对方决策的重要因素。

2. 军事层面的信号:
实战化训练的加强: 将坦克部署到前沿射程,也意味着双方的实战化训练将更加贴近实战需求。部队需要在复杂的边境地形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操作,并模拟与对方坦克部队的对抗。这有助于提升部队的战备水平和作战效能。
战术部署的调整: 坦克进入对方射程,也可能反映了双方对边境地区作战的战术思路的调整。这可能意味着放弃以往相对保守的部署方式,转向更具攻击性和纵深性的部署。
后勤保障能力的展示: 坦克是重型装备,其前推部署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支持。这种部署也间接展示了双方在边境地区维持和支持重型装备作战的能力。

3. 心理层面的信号:
制造紧张气氛: 双方都将重型装备推到近距离,无疑会加剧边境地区的紧张气氛。这种紧张感会渗透到政治、军事和民间层面,对地区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消耗对方的战略耐心: 通过持续的军事存在和潜在的对峙,双方也可能试图消耗对方的战略耐心,看谁能先在政治或军事上感到不耐烦而做出让步。
“不确定性”的增加: 坦克进入对方射程,意味着冲突一旦发生,将更加难以控制,并可能迅速升级。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信号,旨在让对方在采取任何激进行动前三思。

潜在的风险和含义:

误判的风险增加: 当军事力量如此近距离地对峙时,意外事件或误判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从而可能导致冲突的意外升级。
冲突升级的可能性: 坦克进入对方射程,也意味着一旦发生冲突,地面战斗将不可避免地涉及重型装甲力量,从而将冲突的烈度推向更高层面。
长期对峙的常态化: 如果双方都认为这种军事部署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那么边境地区可能进入一种长期、高强度的军事对峙状态,这不仅消耗资源,也持续影响地区稳定。

总结来说,印媒关于中印边境坦克部署的报道,释放的最关键信号是双方在边境问题上的军事决心和威慑升级。这既是对外展示自身实力的手段,也是在外交谈判中施压的工具,同时还可能受到国内政治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这种部署无疑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并增加了误判和冲突升级的风险,预示着中印边境地区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的时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龙叔带你学图上作业时间。我们先来假设《今日印度》的这张态势图是正确的:


转换到卫星地图上,是这么个样子:


转换现场为等高线图:

其中:

a点为印军坦克团所在位置,高程4450米;

b点为印军坦克与中方坦克中间海拔最高的点,我们称为“遮蔽点”,高程5440米;

c点为中方坦克所在位置,高程5100米。

因为遮蔽点高程高于观测点a、目标点c,所以a、c两个点之间不能“通视”,也就是说你站在a点你是看不到c点的。


下面我们开始作图:

作a、b、c剖面关系如下:

我们设a点为相对坐标海拔0,则b点相对高程是990米,用0.99厘米表示;c点相对高程650米,用0.65厘米表示。

∠1为印方射界高,可知要向中方射击,射界仰角不得低于12°,否则炮弹就打到山上去了。

∠2为中方射界高,是5.5°。


印方T90坦克的高低射界是+14°~-6°,确实能够把炮弹打过遮蔽点b。坦克炮确实也可以打榴弹,不一定都是用滑膛打穿甲弹,有一种带弹托的榴弹,能够在滑膛炮里实现炮弹自旋稳定。T90的125毫米滑膛炮打这种炮弹,确实可以用14°仰角打一个高抛弹道出来,越过中间的山脊以及山脊上的遮蔽点b。


问题这样你就连鸡毛都打不到了……

大致上的射击关系如上图,T90坦克炮的弹药是分装药,但是还是定装药,并没有减装药一说。采取14°最大仰角射击的时候炮弹实际上还是走的低伸弹道,炮弹会从解放军坦克头上飞过去打到后面山头上;而采用高抛弹道的话,坦克炮仰角又不够……


这特么就尴尬了


而中国这边,不管是15轻坦还是96a,5.5°的射击仰角都是轻松加愉快,采用中继瞄准是有可能击中印军坦克的。关于15轻坦105小钢炮,或者96a的125大根,具体性能参数、装药类型、是否定装药,这个我肯定不会说的,让印度人自己去猜吧。


反正这个现场情况,如果中国坦克真的在印度人说的那个位置的话,是一定能打到印度人脑袋上的。


安全打印,更得力





当然了,我相信印度人不可能真的这么蠢,把自己摆在白白挨打不能还手的位置上。中国一方是低伸直射弹道,可以打穿甲弹;印度一方就算是拉来榴弹炮打高抛弹道,那打过去的也是榴弹,对中方坦克几乎没什么威胁。如果要真的在这一块玩儿炮兵对战的话,印度能用的炮又看起来比较可怜,这个就比较不可思议了,但是他们的脑回路,谁说的准呢?

印军高原上主要装备的FH-77B。


中国这边一大堆的高原专用洗地神器,总有一款适合你,低伸弹道、高抛弹道、智能末敏拐弯儿弹道,总有一款适合你。


所以说,印度一方不管是坦克,还是榴弹炮,都不可能是按照这个样子配置的,他但凡懂一丁点军事常识,都不可能把自己的部队这么摆。


我估计这张图就是印度记者瞎特么乱画的,各方位置完全是错的。




至于“进入射程之内”,坦克炮的射程也是有十几二十公里的,打榴弹的话,也可以对最大射程上的无防护目标造成威胁。至于在这个射程上打坦克,那就属于痴人说梦了,除非是定向爆破成型破甲弹、碎甲弹,否则不大可能对装甲造成穿伤。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几乎不可能穿透坦克主装甲。




高赞答案已经介绍了附近主要地形,这里就不再重复。就附近地形来看,中方确实有可能把坦克集结在印度媒体说的位置,如前所述,这是个射击死角,在没有夺取制空权以前,印军地面火力打不到这个位置,作为坦克集结场地是可以的。

实际上自4828水准点起,经4755水准点、4935水准点、4952水准点、4955水准点、5115高地,到5675高地东侧(右侧)一线,对于印度一侧而言,都是射击死角。


班公错水系至红柳湾有水路联通,四指位置至对岸封锁完成之后,是可以经由水路运送部队、装备、给养到达这一片射击死角的。坦克、装甲车的越野性能比你想的好太多太多了,至秋迪俭革拉山口下行至斯潘古尔山口,坡度仅为11°(2.236公里内高程下降400米),所有军用越野车均可通行,坦克装甲车可不依赖道路。


斯潘古尔山口另一侧,接所公马一侧,接所公马高程4855,一样对右侧木斯线形成遮蔽。解放军可以大摇大摆的用木斯线运送部队、给养、装备。


现在形势大致上就是这样了:

中方可以通过班公湖,就是上面那个湖,往4828水准点后侧射击死角囤积部队、装备、给养。同样,通过下方无名湖以及湖边公路木斯线,往接所公马后侧冲沟内囤积部队、装备、给养。因为这两条补给线路都在印军射击死角内,因此就算是打起来也不会中断的。


一旦战斗发起,囤积在斯潘古尔山口后侧的部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冲出遮蔽部,向印防御前沿发起攻击。


如果印军发了疯,居然想要发起主动攻击的话,又将淹没在斯潘古尔山口两侧交叉火力之中。

如图所示:在斯潘古尔山口中布置防步坦混合雷场,在纳莎索玛设置前沿阵地,负责左翼防御前沿,在5675高地南侧冲沟及冲积扇设置前沿阵地,负责右翼防御前沿。炮兵及反坦克炮配置在后方适当位置,在敌进入雷场后设置拦阻火力,将会对进攻之敌构成迎头痛击。此时动用预备队,沿斯潘古尔山口发起反冲击


说白了,这个地形就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完美地形,堪称关门打狗的最佳场所。斯潘古尔山口两侧山脊线对我部队形成了完美遮蔽,在进攻战斗中可以为我部队提供完美的战役突然性;在防御战斗中又可以遮蔽敌方远程火力支援。


鼠绘配置图,丑了点,凑合看吧。





至于印军当面配置:

印军当面建有简易机场一个,哨所一个,直升机起降场两个。我方因为这个地方无险可守,仅建有一个简易会晤站,我方的营房、道路等设施都在山脊线后面摆着。

附近道路只有一条,是个土路,没有进行表面硬化,通行能力应该很差,所以印军才会如此重视空中通道,建了一条简易跑道、两个直升机起降场。这条道路相当可怜,通向印度一侧有很长一段是沿着河流修建的,冬季河流结冰,水会冲上路基然后结冰,形成硬冰雪路面,几乎没有可靠的通行能力。


该地地处克什米尔高原腹地,冬季印度洋季风停止,主要风向是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北风、东北风,简易跑道和直升机起降场都不得不面临大侧风影响,通航时间非常有限。

印方整个集结地域仅有23公里宽、9到5公里纵深的一小块地域。该地区几乎就是无人区,完全没有社会支撑,全靠军用运输保障前沿军事存在。据印方称将在此区域集中20万大军,这简直是说梦话,180平方公里的地方你集结十多个集团军的部队?你这是赶集吗?您这是逛庙会,不对,看灯会呢


印方的实际军事部署应该是在前沿斯潘古尔一带集结一部分兵力,作为前沿兵力部署,大概只能最多最多2万人左右,就这个配置都太密了,按照我的看法的话。其余兵力大部分是配置在后方沿公路一线,一个是作为战役预备队,一个是作为防守力量,防止中方三下五除二送了前沿那点力量去见湿婆神,一杆子捅到新德里去。


大地形上看,中方219国道(新藏公路)在附近经过,有708县道(木斯线)连接斯潘古尔山口至219国道。以上两条公路均为铺装水泥、沥青路面,几个危险路段路基都很高,不会受水患,四季均可通行。其中219国道还通过班公湖湖边,可以使用水运往前线运送部队、装备、给养。


附近机场:斯潘古尔山口距离和田机场400公里,距离阿里昆莎机场200公里;拉萨贡嘎机场1250公里,日喀则和平机场1100公里,当雄机场(正在恢复施工中)1200公里。


其中最近的两个机场,和田机场跑道长3公里,机场海拔1400米,可起降各种战斗机、各种运输机、轰炸机以及特种飞机。400公里嘛,对于战斗机也就是半个小时的功夫。


阿里昆莎机场,跑道长4.5公里,机场海拔4200米,属于高高原机场,但是这个跑道长度也足够一切飞机起降了。200公里,战斗机的话,也就一脚(把)油吧。




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被狂热民族主义绑架的滋味不好受吧?跑到这个地方跟中国正面硬怼,不知道他们这个冬天咋过。目前处于战斗打响的前夜,各种谣言满天飞,一会儿又是什么“烈士”,一会儿印度又占了哪儿哪儿,这些谣言都不要信,有很多你也不清楚的消息来源满天乱飞,起的就是扰乱人心的作用。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密切关注前沿动态,你要是搞不清楚当地真实情况,你就跟着龙叔扒地图,我带你去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有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总之,印方是被自己煽动起来的狂热民族主义情绪绑架,骑虎难下,赶鸭子上架,在这种地方驻扎大量兵力,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从军事上说,斯潘古尔山口附近印方无法展开大量兵力兵器,人再多也是个送,真的屯20万大军,跟2万人一个样,就算屯200万人都跟2万人一个样,战场容量上限就是那么大,人多没用的。人多反而导致人员密集,一炮下去伤亡更大,得不偿失。


印度媒体现在还在鼓吹民族主义情绪,鼓噪前线气氛,煽动前沿紧张局势,实在是愚蠢到了极致。


你倒是确实是在中方射程之内,中方在你的射程之内吗?

user avatar

次要方向的主要矛盾,非要上杆子找你,你有什么办法?

你不把印度附近20-37万边军扬了,他天天边境碰磁你受的了吗?

虽然我们大概率认为,10月大雪封山,这几十万军队后勤保障都成问题,但架不住人家上杆子10月前找你啊。

说句不好听的,自古以来,中国的边患只有北方、西北、沿海匪患,现在北方基本团结到位了;沿海局势虽危,好歹是麻杆打狼的局面。唯有西北边患,天天上杆子怼你;中美矛盾在大,中美不接壤啊。印度这种有事没事在你边境搞事,落井下石、趁人之危的货,你不扬他,边境有宁日?

就算不一波捅到新德里,既然主要军事力量都堆边境了,不帮印度消灭下过剩军力,说不过去了吧。

user avatar

我在今年四月份的一篇文章里早就说了,今年和印度一定得起边衅,果不其然一路螺旋升级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印度这个GDP又一个季度崩了23.9%,比一次创业板跌停还恐怖,再加上印度的新冠肺炎病例每日新增正经走出了一个大牛市的感觉,印度想从这双重打击中迅速缓过来这件事已经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能性了。

因此摆在印度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未曾设想的道路民族社会主义(纳粹)道路。

前者很好理解,印度人民站起来斩杀婆罗门和刹地利,吠舍和首陀罗冲进碉楼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中国只需要陈兵边境,静静地在望远镜看着这一切就可以了。毕竟,我们有言在先:不对外输出革命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概率不是这样的,印度政府是朝着法西斯,朝着纳粹的方向,宛如脱缰的野狗一样冲了过去,中印、印巴之间的战争迟早要爆发,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原则我们是一定要坚持的:第一,对于印度的一切挑衅都予以对等还击,纳粹政权要和我们打我们一定没有退让的理由,更何况今年本来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法西斯的恶灵决不能让他复苏;第二,我们不能打全面战争和印度一直耗下去,要以绝对的雷霆手段迅速压服印度,逼迫其接受我方和平斡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这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应该还是在东南方向,还有东面那个一海之隔的邻居,这位邻居一旦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那可是全人类的灭顶之灾。

印度搞法西斯也就图一乐,真纳粹还是得看美国。

可能有人会骂我总是预言战争是唯恐天下不乱,是让前线的战士去送死。但是我也只能说,由于我工作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我是几乎100%要被送到前线的,我不仅是个无甲单位,由于年轻力壮大概率还会被送到最一线嗯。

现在也就是靠键政在知乎上安慰下自己了。

以上

user avatar

显然印度在那个地方,兵力比我们多,后勤比我们完善(人家依托的是平原人口区,你依托的是高原无人区,怎么和人家拼补给?),感觉没法打。

不过印度也打不过来就是了,都是无人区打个鬼,对面武器还比你先进几倍。印度的几十万大军主要不是弄边境的,主要还是去镇压kashmir的。印度对kashmir做的事情,就是外媒天天污蔑我们对新疆做的事情,需要几十万大军才能镇得住。

user avatar

我就搞不懂了,不知道评论区说我屁股做歪了的什么心态?

在表述一番之前,非要说解放军牛逼,印军就是傻逼,解放军就是合理要求,印军就是无理取闹。那样才算是屁股正了吗?

用这些人的逻辑,我可以很保证的说,所有用Google地球做分析的答主,屁股全是歪的。因为Google地球的边境线,不是我们的边境线,我们的边境线是下图中的黄线。不信可以去查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西线态势图。所以那些答主也是屁股歪了?不过是大家很少注意这个细节而已。

我写的不是爽文,我做的是尊重事实的分析。喜欢看印度人笑话的,麻烦跳过我这个回答。

我研究印度有好几年了,还算是比较了解印度人思维的。我不按照印度的思维讲问题,能把印度人视角的中印边界争端讲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不了解对方的诉求,怎么可能算是知己知彼?讲点印度人的思维,所以,我就是屁股歪了?

WTF?

================================================

求那些说中印发生战争的人出门看点新闻行不行?

告诉我,双方坦克的这个位置,能打吗?

印军坦克位置海拔4200,解放军的坦克海拔5000米,双方直线距离9.5公里。中间隔着的黑山5600米。怎么打?

明摆着,解放军的坦克放这儿,就是防印军火力打击的。

印军傻逼吗?人家也是反斜面。

说很危险的,双方坦克是透视穿墙自瞄吗?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个时候,双方根本打不起来。

解放军在这段中印边境是处于完全的劣势。没别的原因,就是人家地形平坦,摩托车多,一辆摩托车带一个排。距离班公湖解放军最近的219国道,直线距离都100公里。所以,我们在这里屯的部队多,物资多。印军完全不用这样,把部队放在二线,紧张的时候往前送就好了。

印媒的报道,29日晚上,解放军从班公湖北岸的finger8,不断的往南岸送人,送了差不多300人左右,结果人家往楚舒勒指直接增兵800。毕竟印度的交通环境比我们好太多。

解放军在班公湖南岸的补给,都是靠北岸的巡逻提运输补给。南边这条线根本无法补充。

两个难点。一个是解放军的坦克位置海拔5000,上去很困难,二是南岸这段根本是悬崖峭壁。步行可以,汽车就算了。300人的队伍,不靠巡逻艇靠什么?

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要鼓吹着要打,这是让解放军去送死?

要打,可以啊。先把这300名解放军撤回来。但是,事实上双方还在对峙,对峙的时候怎么可能撤回来?


==========================================

所以,希望国内不明真相的群众搞清楚下面这些事情。

1、中印在班公湖对峙事件中,对峙发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发生在这些地方?

2,互相指责对方越界,到底是谁先越界?越界起因是什么?

3、双方为何在这里剑拔弩张?

4、此事件和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有关系吗?

5、中印近年来频繁爆发对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对峙发生在什么地方

双方的对峙地点有三处。一个是北岸的finger 4,一个是南岸的那处沙滩,一处是热钦山口附近。

是这三处。

一些人认为印军占领了热钦山口,看西部战区张水利大校的原话:

8月31日,印军破坏前期双方多层级会谈会晤达成的共识,在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线占控,公然挑衅,造成边境局势紧张。

为什么发生在这三处?

因为双方都在争夺制高点,彼此监视对方行动。

a、班公湖南岸是这样

印媒说解放军来了300人,是带着物资和建设器材来的,明摆着是要建设营地的嘛。

如果仔细看看这地方的地图,不难理解解放军的目标是在青色的山脊线上建设一个观察哨,到时候印军在楚舒勒大本营的活动被观察的一清二楚。

印军不是傻逼,人家没有眼睁睁的看你建设完成。然后才有了的对峙事件。

我图上标注的黄线和绿线,这是国内的领土主张,印度主张的是Google地球上的那条红线。虽然印军否认我方主张,但是从印军实际的部署来看,明显是“口嫌体正直”的。

印军的营地,除了绿线的那一小块外,停机坪和湖南岸的营地,都是擦边球。绿线旁边的那一小块是5月初第一次对峙后,印军部署的一个观察所。印军之所以部署这个观察哨,是因为解放军在5月做了和这次一样的事情,就是拿着建材要在青色的山脊线附近,建设可以观察到楚舒勒的观察哨。

所以,印军的陆军司令部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是解放军在破坏现状。印军的潜台词就是,我尊重你的额LAC,但你没有尊重我的LAC啊。

印度陆军的声明:

On the Night of 29/30 August 2020, PLA troops violated the previous consensus arrived at during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engagements during the ongoing standoff in Eastern Ladakh and carried out provocative military movement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Indian troops pre-empted this PLA activity on the Southern Bank of Pangong Tso Lake, undertook measures to strengthen our positions and thwart Chinese intentions to unilaterally change facts on ground. The Indian Army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peace and tranquility through dialogue, but is also equally determined to protect its territorial integrity. 2020年8月29/30日晚,PLA违反了此前拉达克东部对峙时,在军事和外交接触方面中达成的共识,进行了挑衅的军事行动,试图改变现状。印度军队先发制人的制止了解放军在班公湖南岸的活动,并加强了阵地,挫败中国单方面改变当地事实的意图。印度军队致力于通过对话维护和平与安安定,但也坚决保护印度的领土完整。

都公开声明了,其实在印军眼里,印军就是要先发制人,而且是理所应当的。


b、热钦山口是一样的道理。

印媒那边报道,解放军在这附近有座营地。

放低视角是这样。

明摆着,解放军要监视下面的那条公路。


c、finger 4是这样。

从五月开始,尤其是加勒万河谷事件后,解放军就不断的派人到这里。红色区域都是解放军的营地,车队组成的长龙。

印度为什么反对finger4?因为finger4就在边境线上,而且是个岬角。

从这里可以监视印方差不多整个湖面,以及旁边印军的活动。


印军的说法有道理吗?按照印军自己的认知,确实有啊。这个你得承认。

但我也没说,解放军是破坏中印关系的元凶。你得看是什么刺激了解放军不断的加强对印军的监视。


2、为什么解放军不断加强对印军的监视?

这个还得从克什米尔争端说起。

2019年8月5日,印度废除了克什米尔实际上的自治地位。克什米尔谷地几乎都是Muslim,差不多700万人。从印度建国的那一刻开始,尼赫鲁就给了克什米尔的Muslim相当大的政治地位,除了外交、军事、通讯,其他任何的联邦法律,克什米尔当地政府都有权否定。

但是,印度在莫迪印人党的领导下,从18年开始,经济每况愈下,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断的排斥Muslim,打民族主义牌,结果导致了去年8月份取消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和12月份《公民身份法》颁布后Muslim的骚乱。

在取消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前后,克什米尔谷地整个被军管,无论中立派还是反对派的领导人,全部被软禁,上街的抗议示威者都被抓了7000。还在克什米尔宣布宵禁,对外通讯全部中断。

我曾经看到一条新闻说,驻扎在当地的十几名记者对外发布信息,先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然后排队使用一台电脑,而且每次使用不超过十五分钟,所以外界的人根本不知道当地什么情况。对此反应最激烈的是巴基斯坦。巴国也加强了对克什米尔的渗透,双方在去年8月份频繁发生武装冲突,克什米尔内也是频繁发生针对印军、印人党、政府官员的袭击事件。

而中方的反映是,严重关切。今年中印边界频繁发生争端则与这次事件有关

加勒万河谷和班公湖都在中印边境线附近。

去年9月11号的时候,印度边防巡逻队9月11日进入班公湖北岸地区,然后双方发生了对峙事件。

频繁对峙的原因是因为,

印度对中国的动作高度警惕,以至于不断的对华采取越境侦察等非法活动,印度在增兵克什米尔的时候,也不断的在中印边境增兵

2019年10月就有印度新闻称,印藏边境警察部队计划在中印边境新设立25个边境哨所,其中17个部署在西段的拉达克地区。按照每个哨所100人左右的编制计算,差不多要部署1700人。而增加兵力的直接原因是,9月份中印双方在班公错爆发冲突。随后,解放军这边展开了“雪域使命”的实兵演习。

但是这时候,已经快到冬季了,然后双方都撤了。第二年开春,也就是四五月份的时候,印度又重新恢复了对华越境侦察行动,中方这对应采取了措施,于是有了5月初的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


3、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过程

今年5月份,印军在当地附近的士兵,越过实控线,深入我加勒万河谷腹地。其实就是进行实地调查。(注:以下各图根据印方媒体所示标注。)

在解放军了解印军深入我腹地后,解放军旋即派兵到场,继而发生对峙事件。

事件后,解放军派兵到场。大部队放在右侧,并在边界地区设置了个前沿哨所。印军死20个人的那次,就发生在这附近。

6月6号的时候,中印双方举行会谈。而根据印度那边的消息说,印度政府官员以建立信任的姿态撤退了部分部队,中国军队也从前沿地区撤回了一些帐篷和车辆,但仍存在大量人员。也就是说,这次会谈前后,双方为了缓和局势,都撤一部分人,但是碍于对彼此的担心,都没有完全撤走。

随后不久,也就是6月15日傍晚7点左右,(注意,以下来自印度时报的消息)

印军一支30多人的队伍前进到解放军的前沿哨所,本着友好的态度前去询问。但没过多久,中方先动手,双方PK,印军获胜,并砸、烧了解放军的物资和营地。9点左右,解放军大部队赶到,部分解放军占据高处往下砸石头。由于天已经完全黑了,印军的巴布上校不小心被石头击中,跌入河中身亡。

感情白天不询问,晚上询问?这不还是抵近侦察吗?还不是想看看我们有没有撤走,看看我们布置了多少人,带了什么东西,对他们有没有威胁。


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吃了亏之后,吸取了教训,就是,

无论是对峙,还是打架,都要占据制高点

这次班公湖事件中也是这样,当解放军的部队到达南岸的时候,印度先发制人采取了行动。根据印媒消息人士称,印军就是占领了南岸的制高点。

而在印媒报道的其他对峙地点,也是制高点。


4、此次事件中,双方很紧张,但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原因有二。

a、虽然印军在克什米尔部署了百万大军,但印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克什米尔谷地的700万Muslim,以及印巴克什米尔边境的几十万巴基斯坦军队。只要印军没有傻逼到两线作战的地步,印度绝不会主动和中国开战。

印军对中国什么心态?就是极为担心中国抄后路,所以印军也不断的在克什米尔增兵,而在中国对等增兵后,其不断的对华进行各种越境侦察,其实就是为了弄清楚中方的实际战备,究竟能不能插手克什米尔问题。

而其陆军高层人士,从6月份开始,就不断的叫嚣不惜和中国一战,说到底是想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唬住中国人不要插手克什米尔。

b、中国周边环境不容乐观。台海存在的危险比中印边境更危险。印度是吓唬人,开了战印军必败,对莫迪他们没好处。而台毒是真独,看到了中美关系存在破裂的可能,网图谋求自己的私利。

在前两天,美印就展开磋商,说要共享军事情报,共用军事基地。这对中国不是什么是好事儿。在印度内部矛盾极具升高的情况下,中印开战无疑给了莫迪这些印人党甩锅的借口。到时候,印度彻底导向美国完全有可能。

中国的主要作战目标是东边,不是西南,不要转移注意力。如果非要对印开战,最好的时机是等到美国的势力进一步的衰落,使得我们能够腾出手来教训一番印度。


5、为什么中印谈判很难。

我总结一下,中印这一年多来持续摩擦的根本原因:

a、印军始终认为,他所有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克什米尔的一亩三分地,并不是针对解放军但并不灭有解放军会不介入克什米尔问题的幻想。

b、在印度加强对克什米尔控制的同时,其高度警惕中国的反映。因此,印度在中印边界采取各种军事行动时,都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越境之类的行为虽然不好,但却是理所应当的。

c、印军已经处在实际上的战备状态,精神高度紧张,中国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在印度看来是一种事实上的威胁。当解放军迫不得已采取对等的军事行动时,印度不会认为解放军在目的和行为上存在任何合理性,总有一种理直气壮的气势要求解放军撤军


印度对中方的极端不信任,在双方的历次谈判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印度斯坦时报在7月6号的消息:

Both officers quoted above said the Indian Army had raised its guard, and was planning and preparing for the long haul. Disengagement will be carried out in phases across different sectors on a verifiable basis, they said.

看到没有,印军认为,中印两军脱离接触须在可核实的基础上进行。撤军可以,但是要核实。这个无法核实对方是否撤军,恰恰是问题的核心。

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吃的大亏,就是因为他们不信任解放军,要亲自去核实解放军有没有走,走了多少人,还有多少东西,对他们有没有威胁。

而印军的种种行为让解放军无法信任。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中,中方虽然从前沿哨所中撤了大部分人 ,但是依旧保持少数的观察人员。印军的实地核实,反而加深了解放军【艹,老子就知道你小子还TM会来】的不信任感。


而在之后印媒的报道中曾经提及,中方谈判人员提出了【等距撤离】的解决方案。这一公平的撤军方案在印度人看来,同样不具有任何合理性。

以班公湖对峙为例。

经常关注中印谈判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印度人在看中国式,有一种受害者心理。印度人普遍认为,我以前就在这儿布置很多人,而你以前很少来。现在你来了以后再撤军,实际上是进一步退一步,原地不动。而要求印度等距离撤军,就是把印军多年的建设放弃掉,实际上是往后退一步。

而印军的要求也能表现这种心理。其除了要求中方撤除班公湖南岸人员外,还要求撤出finger 4和finger 8的军事人员,而印军希望保持原有4月初的状态。用图表示的话,就是以下情况。

中方除了保有少数哨所据点外,撤出一切今年新增的人员和营地。印军的潜台词就是,我这边增兵不是针对你,所以,你别动。你动了就是威胁我。结果中方的评论就是,狮子大开口,痴心妄想。

总之就是,两边都希望对方先撤军,对方先让步,而自己这方不受损失。所以,这个阶段上双方和谈是没有用的。也因此,双方都在这里准备过冬。


6、双方的摩擦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事件起因。就是印度军管克什米尔导致中印边境地区紧张。

因此,我个人认为,除非克什米尔局面出现缓和,印度开始撤离部分军队,印军的神经不必再为此高度紧张,中印才会出现和解的可能,否则,双方绝不会停止摩擦。

别看今年以来谈判很多,双方总会释放写善意,撤走某些地方的军队,但是对彼此的高度戒心始终存在,彼此的任何行为,都会引起对方的高度关注。使得对方认为,有采取更大规模措施的必要性。在这种彼此升级的情况下,先出事儿,然后谈判,等消停一段时间,继续摩擦。

克什米尔什么时候能出现缓和。

以我个人对印度的长期观察来看,印人党是高举民族主义大旗的带有法西斯性质政党,只要印度人民党还控制印度一天,他既不会轻易对外让步,也绝不会在对待Muslim上有所手软,因此,他在对华谈判中不会退缩,在军管克什米尔方面跟不会退缩。

尤其是在控制克什米尔方面,几乎得罪了所有的Muslim,引得各派别的Muslim放弃了彼此主张,开团结起来,组织了很多针对印人党、印军的暗杀、袭击事件。除非克什米尔的Muslim永久性屈服,甘心当二等公民,否则克什米尔绝不会有消停的一天。

这时候,如果印人党下台,国大党这个Muslim的盟友上台,放松对克什米尔的管制才有可能缓解。。而国大党并不是印人党的对手,印人党刚赢得2019年大选,下一次大选要到2024年,而且,倒时候还不一定下台。因此,中印边境的争端,一定会持续化发生,不会停止。


7、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一定要注意印度的心态。印度的目标在克什米尔,中印边境是他的次要作战方向,他的目的在于守,不在于攻。在印度看来,他只要能够阻挡中国介入克什米尔问题,以及能够预防中方在介入克什米尔后的风险,那么印度就会认为他的目的达到了

而中国的目标在主要是国内政治方向,如果不能把印军阻挡在国境线以外,老百姓受不了。而加勒万河谷边境线旁边的前沿哨所,班公湖北岸边境线旁边的finger 4的对峙营地,都是这种御敌于国门之外思路的体现。

双方根本的目标是不同的,因此,双方的谈判还是有很大的回旋空间的。

可以想到的是,明年开了春以后,中国持续在这里增兵,部署在国境线上,预防印度继续越境,以达到我们基本的战略目的。

同时,要理解【我们不惹事儿,但也不怕事儿】的思路。

比如,只动对峙的时候,别用武器,狼牙棒就够了。形势紧张时,可以部署一些象征性的武器。两架J-20去了和田机场,就是象征性的威慑。

比如,虽然我们在西藏军区有两个山地旅,一个机步旅,三个炮旅,七个边防团,差不多4万人,另外还有新疆地区的部队,但真正的主力是二线的76和77集团军。调兵可以,不过要尽量用前线的部队。二线的主力要经常来演习展示动武决心,但是呆着的时间别太长,印军的精神已经很紧张,别太刺激他们。

比如,政治上发出一些积极信号,表现出中国无意介入印度内部问题的意思(我们不找事儿),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再敢越境,手动斩手,脚动斩脚(但也不怕事儿)。

印度人不笨,他们的精英能理解中方什么意思。

另外,如果条件合适,中方应该主动采取一些在印度看来是激进、破坏双方稳定的行为,刺激印度,目的在于掌握边境冲突的主动权,要牵着印度的鼻子走。这么说虽然有点政治不正确,但这次班公湖的冲突,多少还是有那么个意思的。

user avatar

就事论事吧。

印度的坦克T90不是为高原山地作战设计的,是一款低海拔平原突防坦克。

1,炮座说每上1000米发动机功率下降10%-15%。到了4500米只有正常的一半功率左右(印度140辆坦克进入拉达克,4500米高原功率下降40%:每晚2次热车)。能不能打着火还两说,打着了也是得哮喘跑不动,或者小马拉大车,爬山够呛(没有见过印度坦克这段时间爬山演习的照片)。机器需要24小时保持温热状态。想起了小时候点着火把用手摇曲杆给拖拉机启动。山地坦克的发动机进气需要特殊设计,功率要大,按常规值的2倍设计。

2,山地坦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俯仰角。普通坦克不考虑俯角,也就是往下打。但山地必须考虑向下打的情况。不然对手在下方就束手无策。另外仰角也要特别高,不然对方在上面同样干着急。

评论区提到,射击校准表非常重要。不同季节、不同天气都要进行射击校准,不然就打不准。这么一个射表需要几十年用炮弹喂出来,只有我们有。

3,另外,山区经常交通不便。坦克的最大功用是机动火力突破。所以山地坦克必然要轻便。印度50吨的东西在山区根本没法走,遑论机动?我们前段时间就看到印度汽车运坦克压垮桥梁的事情。这两天又坦克侧翻、压死军官。

4,印度说白了颇有点我们当年“坦克上舰”的感觉。没有合适的作战装备,霸王硬上弓。拿着P8反潜机到高原来侦察,拿着低海拔平原坦克上高原山地。真要说射程覆盖也是榴弹炮或火箭炮的事。

敢情咱们前段时间又是榴弹炮齐射、又是火箭炮覆盖,都日了苟。白费心机,人家压根也看不出威慑还需要这俩玩意。

看着真是既想笑,又可气!

明明是可以一口包了圆的,却不得不从大局考虑,一忍再忍!

建议派无人机上去。24小时盘旋无死角抵近监视。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

user avatar

释放出印度也许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号巴基斯坦的信号。至少印度方面负责具体军事部署的相关人员是这么认为的。

在历次印巴交火中,出其不意的抢先投入装甲力量,是印度在对巴冲突中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对这一策略形成了路径依赖。

例如1948年1月,在位于皮尔潘札尔山西南麓的查谟西部地区,印军为了击溃巴基斯坦部落武装对诺歇拉的进攻,决定对巴基斯坦部落武装的补给基地阿斯尔一克答拉进行攻击,印军以“查拉力量”坦克分队为主力,突然扑向阿斯尔一克答拉补给基地,驻守当地的巴基斯坦部落武装没见过坦克,惊慌失措之下抛弃大批武器弹药和阵亡人员尸体仓皇逃离现场,印军攻占该基地后一举解除了巴基斯坦部落武装对诺歇拉的包围,并牢牢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还有1948年4月,印军发起夺取班瓦里大桥的战斗。战前印军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德维河水浅,坦克可通过泅渡勉强通过,派遣十几辆坦克为先导,大群步兵随后,不走旱路而是从水路发起进攻,巴基斯坦武装措手不及,印军结果大获全胜,随着大桥失守,巴军又丢了拉乔里。

还有1948年11月,印军在乍吉山口之战中再次如法炮制,印军在步兵进攻乍吉山口屡次受阻之后决心投入装甲力量,印军将坦克拆分,伪装之后,秘密从查谟运到斯利那加,然后再从斯利那加把坦克运到前沿重新组装起来,并对乍吉山口前方本来只能通行人畜的小路进行修缮,使之勉强可以通行坦克,随后在降雪天气的掩护下突然发起进攻,一举击溃巴军并夺取山口,打通了克什米尔东西两部分的交通要道。

印军在印巴双方交战过程中多次突然的,出其不意的使用坦克,以致屡屡得手,夺取多个战略要地。其内部是将这种坦克偷家战术视为在克什米尔的多山地带出奇制胜的重要法宝,而中方占据斯潘古尔山口和热钦沟周边制高点,军事地利极为优越,而印军主要据点楚疏勒城位于山口之外,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一旦开战,中方可以依托地利轻易拿下楚疏勒城,失去楚疏勒城后,印军便只能退回列城。因此,印军急于从南部的热钦沟方向打破中方对曼冬湖周边制高点的控制,在步兵渗透被中方发现并阻拦的情况下,投入装甲部队偷鸡就成了符合逻辑的选择。印度在此类边境冲突中不宣而战,抢先动手是一种常态,这是一个毫无政治底线,毫无外交信誉的无赖国家。

不过印军只漏算了一点,中国不是巴基斯坦。

所以中方坦克也迅速出现在了曼冬湖周边,一旦有事可以迅速前出。

我估计把中国当巴基斯坦对付的印军前沿指挥官此时是一脸懵逼,这和说好的剧本不一样啊,怎么对面也有坦克啊?

user avatar

谢邀。

莫迪老仙经济搞不定了,就找我们来转移焦点了。


首先,小摩擦会不断。但是只要莫迪老仙没有被二二六,打是打不起来的。

不是因为莫迪老仙善良,而是因为他是个标准的政客,知道控制火候;更知道就现状而言——照一般逻辑——我们才是渴望战争的一方。

好战也得是我们,哪轮得到印度。

印度是劳动力过剩,而我们是劳动力、产能、资本三大过剩。在战争这场人类最残酷的游戏上,印度的资源只有人,连基本的弹药都不能保证稳定生产;而我们全国正半死不活的百万工厂,正望订单望得眼里出血。

战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上千万件冬衣、上十万辆运输车辆、数千公里的道路基建、上百个城镇的土方作业、上百万批次的五金小件,和至少千万吨的方便食品。

你要是告诉我们国内的小工厂、小服务业、小商贩们:支持打印,就有这种体量的政府订单...

全民爱上新德里。

战争不看GDP,战争看人口、钢产量、设备产量、能源、粮食,看工业社会的硬指标。从这个角度讲,美帝都不敢真和我们动手,妄论印度。


莫迪又来贴脸,原因很简单:

印度第二季度经济缩水23.9%。

大哥,美帝第二季度也就缩水9.5%,日本也就7.6%,在我们某些营销号的短视频里已经属于药丸了。

23.9%,乙烷。即使经过通货膨胀修正,也是22.6%的下跌,是自96年印度开始发布GDP数据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

只有农业板块的数据能看,稍稍上涨3.4%(废话,印度那地简直老天赏的种粮宝地);

制造业板块下跌39.3%,采矿业下跌23.3%,建筑业下跌50.3%,交通及旅游业下跌47%;

连专门服务海外的金融和科技外包,都下降了5.3%。

这是什么?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甚至比战争还可怕。因为战争可以靠军事动员来形成一个基础经济循环,而印度对疫情的封锁政策更像是一场自我溺毙。

莫迪再怎么赎买选票,这种经济局面也必须要扔个大脑袋来交代。他不愿意扔自己的脑袋出去,于是就逼疯了来找我们要个脑袋咯。

搞点边境摩擦,一方面转移一点国内视线,另一方面好歹可以借机搞点军工建设,GDP能拉一点是一点。


对了,印度真实的经济状态,一定比GDP所反应的还糟糕。

因为印度有至少8亿非正规就业,从事力工、散工、小贩等工种,从农村流动到各个城市之间,非常难以被国家统计所收纳,也极易受经济波动影响。

粗估疫情期间,印度至少有一半的流动劳动力要被迫返乡,甚至滞留在城市郊区。

稍微有点政治敏感性的都知道,这是乱国炸弹,必须快速消化。但是印度的农村体制非常僵硬(还是地主说了算嘛),国家力量无法穿透。已经从农村析出到城市的劳动力,是无法再回农村获得就业的。

就跟民国期间我们的破产农民一样,只能去城市。

印度第一季度时,少说也有三到四亿流动劳动力,被城市赶出来,又回不去农村;等到印度第二季度要钱不要命、放弃封锁放弃抗疫时,全球经济已经进入衰退,还存在的订单早回流到率先复工的中国了。

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一个季度没现金流,拆设备卖原料分家。印度的工业产能至少有1/4已经永久歇菜,所以当印度的流动劳动力第三季度开始大规模复工,却发现厂子没了,家被偷了。

这种规模的失业,这种程度的工业流失,我代入莫迪三秒,感觉血压拉满。


捏着鼻子,高筑墙吧。

我们也有大量过剩产能无处释放,既然印度要搞前置逼近,那正好陪莫迪耍耍。

不打印,建设大美西藏也是可以的。

至于莫迪老仙他自己,打我们他不敢,军事摩擦的收益又无法弥补经济损失的缺口。我很好奇,到今年年底,莫迪老仙能拿谁的人头,给自己炒热的印度民族主义一个交代?

user avatar

打锤子印,怎么算都是亏!

BBC 最近报到了一个印度的新闻:

What the world's biggest Covid-19 hospital looks like 世界最大的新冠医院!

不多说,上图片!

这个列车怎么治疗???!!养蛊么?有那几十亿美金买阵风,不能修点好点的医院!你上面那个纸箱集中营,一架掉色阵风能修5 6个吧!现在知道为啥过几天就会有个边境冲突的新闻了吧!

后面还有个更讽刺性的,不知道是不是BBC故意的,后面放了一则新闻:

随着每日冠状病毒病例数量激增至创纪录的高水平,印度敦促重新开放

越多还越要开放?那你锁他干嘛?

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已经连续五天报告了超过75,000例感染,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中病例数增长最快的国家。

上周三它记录了85,687例新的Covid-19感染,这是自大流行开始以来的世界最高单日高峰,超过了美国 7月16日创下的记录的77,255例。

最近几周,印度的感染率呈指数增长。该国花了将近六个月的时间来记录100万例病例,又花了三周时间才达到200万例,而仅花了16天就达到了300万例。

以这种速度,印度的总病例数现已超过360万,有望超过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病例。

随着感染激增,印度政府继续取消锁定措施。内政部周六宣布,印度将进入9月1日重新开放的新阶段,称为“解锁4”。

解锁4?!还是“随便啦4”!?

小心 被碰瓷!!!

user avatar

西沙海战是谁打响的第一枪,中国、越南当局都指责是对方打响了第一枪。

南越海军在9:30分接到开炮的命令,然而,一直到10:24分南越海军才真正打响了第一炮。原来,我军知道自己船只较小,舰炮威力也比不上南越的巨炮,所以,只能抵近南越军舰,冒着被撞沉的巨大危险,紧贴着南越军舰。

这样南越军舰上的火炮就因为角度问题,打不到我军舰船,所以,南越海军之能拼命后撤,开足马力试图拉开距离。就这样,南越海军退,我军追,胶着了好半天,南越海军才打响了第一炮。

然而,因为距离很近,越南海军虽然先开了第一炮,我军的炮弹却率先落在了越南军舰上,因为我军炮小,初速较快,距离又很近,所以占据了优势。一炮开花,我军手榴弹、机关枪都打在了越南军舰上。

最终,我军南越海军击溃,击沉了一艘护卫舰,击伤了三艘驱逐舰,俘虏了48人,收复了3个被占领的岛屿。用陆战的方式打赢了一场海战,这种作战方式在世界上都是头一遭,其背后反应的是我军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不怕粉身碎骨,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user avatar

62年打来了几十年和平。


如今,和平体验卡有效期到了。

该续费了。


和平,靠的是自己拳头硬,而不是指望对方施舍

user avatar

放心,打不起来。

user avatar

二更,印军又在挑事了:9 月 7 日印军再次非法越线鸣枪威胁,西部战区的回应释放了什么信号?


《今日印度》给的双方兵力布置图基本正确,左下角是印度在班公湖地区最大军事据点Chushul(楚舒勒),同时它也是一个空军基地,楚舒勒旁边的绿色方块是【TANK REGIMENT】即印度的坦克团,距离Chushul不到两公里,中间有道路:

楚舒勒俯瞰图:

坦克团部署的位置是河谷地区,那里有印度的空军机场——楚舒勒机场,距离楚舒勒城3千米左右,距离东边的我军哨所(最小红圈)也是3千米左右,这个距离是坦克的有效最远射程。

黄圈是黑岭,也就是8月31日印军非法侵占的我军据点之一,是一个高地,海拔5650米,是班公湖南岸中印各据点中的最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黑岭上是没有办法布置坦克的,首先是无路通行,其次是山体陡峭,别说布置坦克了,越野车都很难上去,离黑岭制高点最近的一条公路,是我方修缮的,目前还处在我方控制范围内:

这里说一下印军事如何侵占黑岭的,印军在8月31日夜间组织了500人的突击队,在监控看不到的死角,摸黑上去的,我军山顶哨所只有9人,也就挡不住印军的入侵。

所以即便按照印军图示,我放在两个红圈位置部署了坦克兵,一是双方的射程都够不到对方,二是中间还隔着黑岭山体,而坦克主要打的是直线,无法像迫击炮那样使用,所以:

印度军方说的【双方坦克射程相互覆盖】,完全就是在信口开河。

那么我军可能把坦克部署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

但是,通过谷歌地图,我们能发现一些战备部署,比如班公湖北岸中印实控线右侧我方的区域

放大一下:

再次放大,可以发现山口上方有大量工事:

拖到最大查看,有马蹄形的防御工事、以及可供军车出入的工事

由这里往东还有另外一处:

放大查看:

而类似的工事区域,在印度标识的点上,并没有发现。

至于此次印军侵入我方2个重要据点的目的,在我这篇回答中已经做了充分说明:


早晨起来发现 @龙牙 哥也做了回答,大家快去围观,比我专业得多!

最后,大家边吃边聊哈

user avatar

这个信号就叫做“碰瓷”,Bang China!

做出一副大雪封山前,好好打一场的样子。目前印度资本外逃,疫情失控,国家即将回归无序化,用一次大规模战争,挽回国运。

user avatar

中印会不会打起来,要放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看,而不是拘泥于现在的中印形势本身。

现在中美形势非常紧张,川普表示连任后将全力对付中国;欧盟也对中国的外交条件不感兴趣,甚至表示了会插手印太事务;北面哈萨克以一个非常无稽的理由大幅削减了对华石油出口;日本的安倍病遁但又不退休,看着意思准备推出一个背锅侠来接美国中导这个烫手山芋。

这叫什么形势?说四面楚歌过分了点,但说是全世界都准备拿中国出气不夸张吧?

现在的问题是,照中美的趋势发展,一旦川普连任,大概率明年会出现中美直接军事对峙甚至是成规模的军事冲突——如果还不算是战争的话。那么,对付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大国,中国是不是应该全力以赴?是不是应该把所有能调动的空军、导弹、支援部队调到东南方向?

如果在中美正在剑拔弩张的时候,印度突然出动大军在西线挑起性质很严重的军事冲突?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后果?

即使印度外长传达了希望谈判解决问题的意向,可是中印之间谈了多少次了?别的地方不说,就这个河谷地区,双方达成多少次协议了?结果呢?

那么,你还敢放心和印度达成的任何“脱离接触”的协议吗?更何况印军不仅没打算脱离,还打算保障几个师在争议地区过冬~```

所以事实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即使印度不打算打,中国也不敢赌印度会遵守任何协议。

user avatar

国际形势上,其实和印度成为朋友对我们才最有利。

印度的市场潜力,宗教上和我们主流意识的相像,对美国印度洋霸权的挑战,都是合则单利的……是的,对我们比较有利。

所以还是希望外交方面能做得再棒一些,实在要打,小打不如大打,大打不如打服为止,但按照这个地理位置,大打真的很难,所以还是希望能在外交上有一定突破。

user avatar

就T-90那不到-5度的俯角,你把它放到山上能干什么?没开过坦克,还没玩过坦克世界么?15式数据不清楚,目测俯角应该可以做到-7至少,毕竟我们炮塔空间大啊 高度足啊。问题是,我犯得着和你在山头上对射么?翼龙丢灌顶导弹不开心么?

还一个问题,T-90怎么爬上去?就那每高1000米海拔功率掉至少10%的柴油机,你不给它装二级增压,它平地跑着都喘,君不见17年毛子坦克大赛时,阿三两辆T-90原地趴窝么?那可是零海拔啊,你现在让他在4000米高度上爬山,怕不是要了人家老命咯。

再说一下主炮,老有人说15式皮不够厚,对面打我们一打一个穿。问题是,对面的皮也禁不住105炮硬杠啊,咱可是L7血统,倍径还比老祖宗多了5个单位,用上钨合金脱壳蛋,穿深得有600+了吧(网上有105炮打多层靶视频,各位自行搜索),我哪怕打不动你正面炮塔,我戳你车体OK不?别扯那满身的反应装甲,对付破甲弹还凑合,面对穿甲弹不好使。一个轻坦和主战坦克打的有来有回,我觉得划算,不亏,毕竟阿三T-90打一辆少一辆,心疼的嘞。我们呢?我就告诉各位一件事,我老家某国有大型机械企业(哪里的就不透露了),亲戚在里面做个中层,一次领着我在厂里转悠,指着挖掘机装配线告诉我,产线一周调整完毕,最多三周就可以下线坦克,履带,压力配件,轴承等都是现成的,周边各色配套厂十几万人准备着,只要主炮,车体,炮塔和发动机跟上,96式直接开下产线。为什么?因为他们履带挖掘机就这么生产的。各位以为坦克和履带挖掘机差距很大?核心部件跟上,基本没差别,到时候就是坦克海淹死对面阿三。

你以为我要宣传:厉害了,我的国? 非也,我只是觉得大家把时间花在阿三身上还不值得,一群耀武扬威的官老爷一群不知为何而战的低种姓士卒,一堆攒起来的万国牌装备,如果我们被阿三打败,这意味着其他四个被我们杠过的常任理事国都是垃圾咯?

user avatar

请问一下,印度北部地区有那些价值的,可以开发的地区。

在线等。。。

user avatar

印度在陆地边界再怎么闹,都翻不出什么大浪来,中国真正的红线在印度洋方向。如果印度居然头昏到打出威胁中国印度洋航线这张牌,就代表他彻底倒向美方阵营。这时中国将对他进行雷霆打击。

其实美国人最近在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小动作不断,就是在怂恿印度走这一步。如果印度居然利令智昏,在陆上争端无法占到便宜的情况下,做出干扰甚至截断中国大洋航线的事来,那无疑是替美国海军火中取栗,也必将彻底激怒中国。如此一来,印度唯一的选择也就只能是放弃目前首鼠两端的态度,完全绑上美帝国主义的战车。

当然,作为全球海上霸主的美国是不可能彻底在印度洋地区放手的,他们能给印度海军的,充其量不过是如日韩一样给美国海军当看门狗的待遇而已。但是不可否认,即使美国海军仅仅是松一丝海权缝隙,对于长期以来在国防利益分配问题上被陆空两军压抑的印度海军而言,也已经是一个千载难逢机遇,并且动作频频跃跃欲试。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期间,远隔千里的印度海军居然不断跳出来刷存在感,就是这种心情的表现。

印度军事家正在反复叫嚣:“中国陆军离新德里很近,而印度海军离中国的海上交通生命线也很近。”因此不排除印度海军为虎作伥,以美国第五舰队和迭戈加西亚军事基地为后台依仗,在印度洋方向主动寻求对华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中国已经在西太平地区建立起高效区域拒止体系而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望而生畏的今天,美国开高价怂恿印度在别的战略方向试探和演练对华全球海上破袭战的可能性正在升高。

当然,印度海军虽然背靠第五舰队能够取得较大优势,但是美印两国海军短时期内恐怕还难以形成像美日海军那样的互信和默契配合。从政治上讲,印度政府也非常清楚印度洋航线是中国的“逆鳞”,要下决心去摸老虎屁股也是很难得。毕竟印度海军那句“中国陆军离新德里很近,而印度海军离中国的海上交通生命线也很近”的狂言,倒过来也是成立的。新德里随时处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部署在青藏高原上的中程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的战略威慑之下,甚至都不用起飞带巡航导弹的轰六。如果新德里高层真的疯狂到作出将中印争端进行决定性升级的决策,恐怕他们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躲进防空洞。

喵星军事观察组 原创长文节选,原文如下:

zhuanlan.zhihu.com/p/19

user avatar

额,就没有人质疑一下今日印度这张图片的合理性吗?

先说结论

我军坦克不可能部署在标记的位置

首先,根据图片来看,印度的坦克团和我们坦克中间明显隔着一条山脊。(下图我画箭头的地方)

怎么打?坦克上装迫击炮吗?

其次,图片上标记的我方坦克位置明显不对劲,山势险峻,不像是可以部署坦克的地方。

于是我去翻了卫星地图,果然,这地形明显不适合部署坦克,不是冲沟就是山坡,右下角看着倒像是一条河谷,放大了看地形更加崎岖。

这方便面一样的盘山公路,你说我们在这里部署坦克?

接着我在微博上找到了这段路的航拍图,看着更加直观。

最后,坦克都进入对方射程内?(如果表达的意思是进入火炮射程那就没问题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望山跑死马,所以我测了一下所谓双方坦克位置的大致直线距离。

九公里!印度人的射程是按最大射程算得吗???

我又看了看附近的地形,发现真正适合部署坦克的地方应该是下方这个河谷。

只要占据了河谷两侧的制高点,进可攻退可守。出了河谷,附近就没有什么起伏地势,这才是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坦克已经到位,那么大概率会部署在这里。

感谢评论区 @IVIVR 的指教,原来这个河谷就是斯潘古尔山口,是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我们的先辈们打下来的战果!

而且在斯潘古尔山口附近有我们的军事设施,甚至还有一条盘山公路通向南侧的另一个高地。

然后再往西看,出了斯潘古尔山口,一马平川。从地形上看,我觉得甚至可以通过抢占印度人修建的公路(左边黄线),北上背刺楚舒勒(chushul),直接把约克拉地区包饺子。

楚舒勒放大图

于是我找出了1962年办公洛地区作战经过要图,发现当年解放军并没有这么做。

因为我们直接三路出击,从南到北打穿了印度的整条防线,一直打到了印方公路前。并且根据图例看,这一行动我们仅仅用了一天时间!

user avatar

中:你看,我有家伙,超大号窜天猴。

美:恐怖如斯,竖子不留。

印:你们刚才在搞啥?我怎么看不懂?




所以三哥喜欢投机的主要原因还是他蠢。

user avatar

释放的信号就是我们不怕开战,而且做好了准备。

中印局势的紧张,对于中国来说未必是坏事。

我们想象一下,假如印度对中国保持友好,韬光养晦,不扩军也不发声,与南亚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国际上保持谦逊的态度。努力提升本国经济,潜心发展本土制造业。随后它在极高的忍耐力中和平崛起,那将来对于中国来说将是多么可怕的对手!

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印度就是像越南一样被打服后三十多年唯唯诺诺。

我们不希望战争。

但是客观上讲,一个分散、弱小、不断接受中国产品的印度是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我们当然希望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提高,但是并不希望印度成为地区一霸。

帮助印度解甲归田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印度人民的利益。

user avatar

没啥意义,印军装甲单位最好的弹药是3VBM17,也就是3BM42“芒果”,正常交战距离大概只能击穿15式轻主战的车身,对15式的炮塔和96/A、99/A等中国主力装甲单位完全无法构成伤害。

再说了,就印度那破烂后勤,囤积兵力可以,机动兵团发动攻击的给养你供得上来吗?

user avatar

但凡涉及战局,印度媒体果然又是炒作的假消息,黑顶盔顶两处高点不是占领,而是进入射程,也就是说:中方观察哨变火力点了。

六月份之后,双方在班公湖的对峙,本来卫星图就证实我方新增至少18处前沿营地,班公湖南北两岸七个高地在鬼斧神工。我方新驻军两个可覆盖楚留勒印军装甲部队的机场,入驻了Z19和WZ10。

现在的现状是钢铁洪流冲还是不冲,何时冲,如何激活冲。

这简直就是印度近六十年噩梦的作死成真,现场大戏。

切了近六十年香肠,几个月对峙一折腾,就发现兵临城下。



以下为原回答:

如果中方坦克能进入印方坦克射程,那这近六十年来的冲突还搞个毛啊?

印度切香肠的目的,不就是往前渗透,企图占领更多高地,从而减少斯潘古尔山口风险,进而能降低驻军吗?


班公湖北岸8个手指,原来只控制4个,这次确定了四号指,这样就稳住了北岸45678五指。这次印度入侵南岸低处,这样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公开加强建设5678号指的永工。我们的战略是地盘控制要占高放低,永工要互为犄角,道路要能弯则弯,能绕则绕。最后达成:区域尽在我方肉眼监控之下,你要进攻,走路就得绕死你,这样就可以防止班公湖方向被印度不断渗透骚扰。

对于不敢首先使用重武器的印度而言,只要4号指失守,五指有中国永工,他们就失去通过蚕食班公湖的办法,消除斯潘古尔山口的风险。于是印度今后只能常年重兵驻守,稍有风吹草动,国都动荡。

此前4号指的确定,和今次南岸被入侵带来的5678加速基建,基本确定了中国在制约印度的效费比上进一步提高,中国未来在印度这个棋盘上的议价能力取得基本盘。

user avatar

到底是双方坦克进入对方坦克射程内,还是双方坦克进入对方火力射程内

对质区域那个地形,要是坦克对线了,那距离得多近

user avatar

现代战争,根本不会出现坦克对射、钢铁洪流对冲这种场面,96、99、99改都是千金之躯,不会去和T90玩一骑当千。

美帝当年怎么屠杀伊拉克坦克装甲师的?靠空中力量、电子压制、通信系统降维打击,如同明眼人打瞎子。

现代战争拼的是全方位的军事实力、技术水平,而不是兵对兵、将对将、坦克对坦克、摩托车对摩托车,杂技对军体拳,狼牙棒对石头。真要打仗,一轮炮火、战术轰炸、导弹、火箭弹覆盖,就啥也没了。

更何况这是高原、山地,印度把坦克、装甲车都怼上来,还占着制高点,射击俯角都没有,除了翻车砸死自己人,还能干什么?

印度这次无耻越线,占了制高点,看似占了便宜,其实并不舒服,它这是骑在了老虎背上。

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占下制高点,然后与我军“和谈”,赌我军会“退让”,造成既定事实,既占便宜,又能满足国内狂热的民族情绪。

然而他们忘了,这世上哪有靠嘴皮子占的便宜?你既然已经越线,已经把士兵装备怼上了高原,已经越过了边界,这已经没法靠“和平谈判”收场了。

别的我不担心,我倒是担心,他们前线据说有4万人,坛坛罐罐一大堆,撤下去的时候慌不择路连滚带爬,落水的落水,坠崖的坠崖,冻伤的冻伤,又要出现“人道主义灾难”了。

user avatar

今天工作紧张,发个帖子缓解一下。


不用问我图片出处。

印军同日发表声明,称“致力于通过对话维护和平与安宁,亦同样决心保护其领土完整”,印军还直指部分印度媒体发布的“印军抢占班公湖北岸高地”等消息为虚假报道。其部队仅进行“防御性部署”。此举显示印军进攻意愿低迷。也意味着解放军8月29日后遭遇的对手另有其人。
印度《商业标准报》、《经济时报》及新德里电视台等媒体指出,在近96个小时中前往一线冲杀的不是印军官兵,而是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麾下印度调查分析局(RAW)直属的“特别边境部队”(SFF)。
该部队也成为解读班公湖南岸印军异动的关键。它意味着莫迪及其阁僚正急于在处于僵局的中印边界问题上,为印方人为制造谈判筹码,进而满足印度国民情绪,迎合他们脑中“印度军队能战胜中国军队”、“阿克赛钦是印度的”等想法。
事实上,SFF被投入前线,派往班公湖南岸的命运早就被印度军事观察家所预料。
6月时,《今日印度》杂志总编钱加巴(Raj Chengappa)、资深记者乌尼丹(Sandeep Unnithan) 等人指出,如果中方在实际控制线(LAC)一线加大对印方的压力,且中印双方的谈判成效也不佳,那么,莫迪政府将采取各种公开或秘密的手段加以应对。
面对僵局,印方的常规选择包括使用特种部队,出动坦克和炮兵,并让步兵在火力支援下把解放军“驱逐”出去。但印军深知这样做会升级冲突,难以收场。且解放军在一线已有应对,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一役还导致了人员死伤。这种解决僵局的手段非但不能取得优势,还会打击莫迪当局的权威,新德里要在平民面前保存体面,就要另想办法。
权衡风险之后,印方通过分析前线部署,就选择在LAC中方守备相对薄弱的区域下手。派遣秘密“准军事人员”前往解放军守备薄弱地区或后方采取行动。此后,印方就可以将其“战果”转化为与中方讨价还价(Quid Pro Quo)的条件。
此次风波牵涉的班公湖南岸地区正是如此。该地临近中印两军定期谈判点,中方只有一个连的常备兵力。考虑到中方在1962年一战后还控制了临近楚舒勒的要道和高地,这使得印方便带着军事和政治目的,调动部队前来。
SFF非印军编制的身份,让担心遭遇人员损失的印方敢于将其派往一线,并置于随时可被牺牲的状态。据舒克拉(Ajai Shukla)等印度军情闻人披露,SFF官兵在8月29日、30日间为拆除解放军监控设备,强行穿越中、印两军控制区之间的雷场,导致至少一名连级指挥官触雷阵亡。由于SFF编制不属于印军,其损失亦不在统计之列。


从国外的亲华媒体来看,应该是印军并不想打,但是魔笛手里有个直属部队SFF特种部队,魔笛把这股力量派上战场了。这两天向山两边侧翼进攻的应该就是这个SFF。

而这个部队完全听魔笛的,不像印军还有自己想法,所以很忠心也敢干。

如果这个新闻是真的,那么可以推断这次中印的危机完全是魔笛主导的,把嫡系部队都派出来上战场。

如果魔笛的决心这么大,那发动战争的可能性目前肯定有。只不过现阶段来看,魔笛应该还是在讹诈,可能是建立新的争议区,也可能是给退兵加码。

不过到这个程度,也不好妄断魔笛的想法,冲突应该是一触即发,印方出击后,我方已经也把坦克和部队调过去了。

地理我们占优,火力应该也不弱,接下来看魔笛是不是想玩真的。

user avatar

调动调动呗,看看印度这后勤跟不跟得上。

user avatar

很多势力正在虎视眈眈的等着“中印大战”的发生呢!

首先,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战争一触即发!”

之所以当年会有“对印自卫反击战”,是因为当时印度的领导人“尼赫鲁”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为了转移注意力,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入侵,亲手破坏了自己建立起来的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

反观现在的莫迪,和当年的尼赫鲁面临同样的问题——“疫情无法控制,国内经济倒退.......”很多问题,现在的印度政府已经无力解决了........怎么办?想起了当年尼赫鲁的老办法——“把矛盾转嫁到中国身上!”

封app,切断与中国的相关贸易,以及在边界挑衅,这都是为彻底“翻脸”做准备,也是为印度人树立了一个“假想敌”,并转移国内对于“疫情”和“经济衰退”的注意力!

有人说:印度不敢打........

但个人认为,恰恰相反,印度近期的表现非常反常!虽然印度之前也有过挑衅行为,但是,这一次,“反华”已经成为了印度国内的个一个“共识”!所以,个人认为,目前的印度领导层是“真的想打!”只是,他们还是会对50多年前的那场争斗心有余悸,而不敢贸然出手而已!一旦他们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一定会“铤而走险”!


说实话,从军事上击败印度,我对祖国的军事实力非常有信心,但关键问题在于,目前整个的大环境与我不利!

在电影《1942》的开头,整个地区闹饥荒,只有张国立饰演的地主家还储存着粮食.......但最终这最后有粮的地主没有摆脱被灾民哄抢的命运,最终走向了逃荒之路:

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泛滥的大环境下,我们就处在了“有余粮”的地主的位置,被很多势力“虎视眈眈”“咬牙切齿”的注视着!

而印度这样的宵小之辈,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妄图开这第一枪!

不管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愿意看到“中印开战”。这样,他们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还记得曾经的报道里有提到过,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我国领导人曾经说过:“不打则以,打就打他个50年不敢动武!”

没想到,果然过了50年,印度有点按奈不住了!

有句歌词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等待它的有猎枪!”


这枪要快,要准,要狠!短时间内击垮印度的所有幻想,才能减少被其他势力利用的机会!

是不是要再给印度一个50年的教训,就要看印度近期的表现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