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媒称印度 2022 年将设 5 个战区司令部,针对中国、巴基斯坦各 1 个,会产生那些影响?

回答
印媒关于印度将在 2022 年设立 5 个战区司令部的报道,如果属实,将是印度国防体制的一次重大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通常旨在提高军事效率、协调性以及应对复杂战略环境的能力。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各设立一个司令部,则明确显示了其战略重点。

以下是这种调整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军事层面:

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和效率:
统一指挥与协调: 目前印度军队各军种(陆、海、空)相对独立,协同作战需要协调多个指挥链。战区司令部将实现统一的指挥和控制,陆海空军部队将置于同一位司令官的指挥下,这将极大提高联合行动的效率,减少沟通和协调的障碍。
资源优化配置: 战区司令部将负责其辖区内的所有军事资源(人力、装备、后勤、情报等)的统一规划和调配。这有助于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并能根据战区特点进行最有效的资源分配。例如,在面向中国边境的战区,会优先配置先进的陆军装备、空军支援能力和情报侦察力量;在面向海洋的战区,则会侧重海军的舰艇、潜艇和海军航空兵。
明确的作战任务和责任: 每个战区司令部将拥有明确的作战区域、对手目标和战略任务。这有助于各司令部专注于其核心职能,形成高度专业化的作战能力。

针对性作战准备和部署:
中国方向战区: 这个司令部将主要负责应对中国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的军事活动以及海上潜在威胁。影响可能包括:
加强边境防御力量: 在该战区内,印度可能会进一步部署和加强其陆军在边境地区的兵力,提升高原作战能力,更新武器装备,增加空中支援和侦察能力。
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应对潜在的边界冲突或大规模军事行动,该战区将重点提升快速集结、部署和反应的速度。
整合西部和北部军区的力量: 可能将现有的西部军区和北部军区的部分区域整合到这个新的中国方向战区,形成更统一的指挥架构。
关注情报和侦察: 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对中国军事动向的侦察和情报收集。
巴基斯坦方向战区: 这个司令部将主要负责应对巴基斯坦在西部边境的军事威胁,特别是陆地冲突和恐怖主义活动。影响可能包括:
维持高戒备状态: 该战区将保持较高的军事戒备水平,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边境摩擦或冲突。
陆军为主的部署: 陆军将是该战区的主力,重点加强装甲部队、炮兵和空降兵的部署。
反恐和边境安全: 结合应对巴基斯坦军事威胁,该战区也将承担重要的反恐和边境安全任务。
整合西部地区的陆海军力量: 可能会整合西部军区的陆军力量以及阿拉伯海方向的海军力量,以形成陆海一体的作战能力。

对印度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推动装备更新换代: 新的战区司令部需要适应新的作战需求,可能加速印度军队在信息技术、无人系统、高科技侦察监视、精确打击武器等方面的投入和装备更新。
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需要对指挥官和士兵进行联合指挥、协同作战和高科技装备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整体军事素质。
后勤和保障体系的优化: 战区司令部将需要建立更加高效和现代化的后勤和保障体系,以支持其区域内的作战行动。

二、 战略和地缘政治层面:

对印度整体安全战略的影响:
“双线作战”的强化: 这是印度长期以来面临的战略挑战。设立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专门战区,表明印度在应对这两个主要战略对手方面下了更大的决心,并试图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高其“双线作战”的能力。
更具主动性的姿态: 相比于被动防御,统一的战区指挥可能使印度能够更主动地进行军事部署、演习和战略规划,甚至在特定情况下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尽管这需要非常谨慎)。
对印太战略的呼应: 面向中国的战区司令部,其战略意图可能也与印度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有关。它可能与海军司令部协同,共同应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挑战。

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慑信号: 设立专门的战区司令部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信号,表明印度正认真准备应对来自这两个方向的威胁,意在形成一定的威慑效果。
可能加剧地区军备竞赛: 印度此举可能会促使中国和巴基斯坦进一步加强其自身的军事部署和准备,从而可能加剧地区内的军备竞赛。
对区域外力量的影响: 其他在该地区有利益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会关注印度的这一战略调整,并可能根据其自身战略目标进行调整。

三、 内部管理和政治层面:

军方内部的改革和整合:
可能面临阻力: 任何大规模的结构性改革都可能面临部门间的既得利益和习惯性思维的阻力。如何顺利地整合陆、海、空三军的指挥、人员和资源将是关键。
对军官晋升体系的影响: 新的战区司令部体系可能会改变军官的职业发展路径,一些指挥岗位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晋升机会。
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作用: 需要明确战区司令部与国防部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之间的权责关系,确保改革的有效性。印度设立国防参谋长职位,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推动军事改革,包括设立战区司令部。

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提升国家安全形象: 对于印度政府而言,这项改革可以被描绘成提升国家安全能力、有效应对外部威胁的积极举措,有助于巩固国内支持。
资源分配的考量: 军事改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投入,政府需要在国防开支与民生发展之间做出平衡。

四、 可能存在的挑战和风险:

“中国方向”与“巴基斯坦方向”界限的模糊性: 尽管设立了针对性司令部,但战略环境是复杂的。例如,中巴之间的军事合作可能会使得在巴基斯坦方向的行动受到中国的影响,反之亦然。如何在协同作战的同时避免职责划分不清是挑战。
实际执行的困难: 将庞大的军事体系进行结构性重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强大的执行力。
成本效益问题: 新的司令部结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新建设施、人员培训、装备更新等,需要评估其长期的成本效益。
外交关系的潜在影响: 强烈的军事针对性可能引起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不安,并对地区信任措施的建立产生不利影响。

总结:

印度设立 5 个战区司令部,特别是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专门司令部,是一项旨在提升其国防效能、加强区域应对能力的重要战略调整。这将深刻影响印度军队的指挥结构、作战能力和战略部署。从军事层面看,它有望提高联合作战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更具针对性的军事准备。从战略层面看,它表明印度正积极构建更强大的“双线作战”能力,并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然而,这项改革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克服执行层面的挑战,并妥善处理由此带来的地区战略和外交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观察者网不要学X球时报,对印度国内媒体进行片面化的报道。

这是原文。

文章的摘要是,印军各军种之间缺少协同,很多工作都是重复的,因此,印度计划在2022年时,将现有军队进行重组,划分为五个战区司令部,目的是对三军进行指挥协同。五个战区司令部分别是,

北方司令部,作战范围从喀喇昆仑山口到印度在中印边境附近最东段的Kibithu哨所,这个是针对中国的。

西部司令部,作战范围从锡亚琴冰川一直到古吉拉特邦最南端,针对巴基斯坦。

半岛司令部,主要是负责德干半岛及以南国家的防御。

防空司令部,不仅掌握多用途战斗机这种空中平台,还控制防空系统,构筑攻防兼备的空军力量。

海上司令部,可能与安达曼尼科巴三军司令部合并,维护印度在印度洋上的存在。

未来还有可能成立航空航天司令部,以及网络司令部。

针对中国的一部分,其他的部分也要看到。

知友 @艾卜娜·加沙伊 说的【为印度镇压达罗毗荼人,干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准备资源】的说法是不怎么准确的。根据印度宪法,军队不能针对人民。应对国内事务靠的是CRPF这类WJ性质的内卫部队,他们被划分为准军事力量,归内政部管理,并不是国防部。当然,也有极特殊的情况,比如1984年的蓝星行动,印度政府就动用了包括坦克、重炮在内的重火力,而这种装备一般只有军队才有装备。

知友 @杨超越黑粉头子站 说的【搞五个军区就是为了卖更多的官】,这种说法也是不准确的。从这周一到周四,莫迪政府高层与印军高级干部召开两年一度的军事高级会议。从周一开始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次会议由四个主题:1、对军队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调整,减少费用支出;2、对J&K和中印LAC的安全局势进行全面评估;3、讨论安达曼尼科巴司令部的调整计划(根据昨天透露的信息,其实就是战区化军改);4、讨论当前边境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和未来的发展计划。四天会议,周一谈人力资源调整,周四谈边境基础设施项目。中间两天估计也应该是按照这个主题顺序来的。

第一条就是减员问题。

===============

印度这次军改会有什么影响?我个人认为只是再一次明确了印军未来的改革方向,具体实施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比如,这条新闻提到的,已经拿到改革授权的比平·拉瓦特将军(Gen Bipin Rawat),他在2016年的时候就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去年年底就被任命为国防部总参谋长。

他刚担任就激烈的批评印军内部的各种问题。比如军队高层极为臃肿,陆海空三军有17个司令部。各司令部之间都是各行其是,不协调一致。在那个时候,印军内部一些人就提出了东南西北四大司令部,以及将安达曼尼科巴三军司令部改成远征司令部的构想。但是目前印军的17个司令部都是一个个的山头,想要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一些权力去国防部做个空架子长官,他们是极不愿意的。

比如今年的时候,印军一些高级将领就放出豪言,叫嚣不惜和中国一战,叫嚣要打几场战争之类的。这个的背后与印军近几年的军事改革,计划缩减高级司令部的数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印军内很多高级军官都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努力展现自己的重要性。

从2017年开始,印度每年都会召开对印军进行现代化改革的会议。比如去年的军改会议,就提出了上面所说多一些改革设想。

The first study on 're-organisation and right-sizing of the Indian Army' was focused on the operational structures to make the force efficient and future-ready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perational situation on western and northern borders, the spokesperson said.
未来的军改侧重于军队重组,保持合适的规模,使得应对西部和北部的威胁时更有效率。
The second study was on 're-organisation of the Army headquarters with an aim to bring in "integration and preclude the redundancies".
对军队各司令部进行重组,减少冗余。
The third study was on 'cadre review of officers' and its focus was to recommend how to carry out reorganisation and restructuring to meet the aspirations of the officers' cadre.
在军队内部,征求改革意见,重点是如何改组和重组。
The fourth study on 'review of terms of engagement of rank and file' was aimed at harnessing the higher life expectancy and ensuring younger profile of key commands and motivation of the personnel.
提高士兵的退休年龄,同时确保指挥人员年轻化,提高部队积极性。[1]

其中最后一条很能暴露印军的问题。

其提及的提高士兵退休年龄,其实和军费吃紧有关。印军目前的改革设想非常能够理解,印军过于臃肿,军费过多用在基层士兵的薪资福利上。除了削减部分军队,以及一些文职人员外,提高印军基层士兵的退役年龄,也有助于节省经费。目前,印军的服役年龄19年,或者服役至42岁(此处为更正。另,出处是某篇媒体报道。而wiki报道的是,服役19年或者服役至48岁。信息有冲突,特此声明),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可能要到45岁左右。之前PLA和印军进行各种军事合作,反恐演习的时候,普遍反映印军上至军官,下至士兵,年龄都比较大,没有什么朝气。这次一改,可能更暮气沉沉了。

又比如印军要确保指挥人员年轻化,这是因为印军内部的晋升机制有问题。在印军内,别说普通士兵了,就连中低层军官的晋升都非常的困难,很容易触碰到天花板。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可能就是一辈子,到头来可能只是个营连级干部。印军想要改革,要调动提高部队积极性,除了涨工资,就是晋升。加勒万河谷事件的时候,印军前线的巴布上校之所以冒进,就与印军内部的晋升困难有很大关系。

除此之外,印度的国防研发制造体系更是个黑洞,这个与DRDO独大有很大关系。DRDO设立的背景是,印度当时并不具备坦克、舰艇、核武器等高精尖武器的研发能力,其设立的初衷是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办大事。但现在印度的国防体系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这时候就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内部竞争体系。目前来说DRDO掌握了印军研发费用的80%-90%,将内部竞争机制近乎于无效化。研发出来的东西十分劣质,同时还抱有一种爱用不用的思想,最后弄得印度三军倾向于购买万国货,也不愿意用DRDO研发出来的东西。

总的来说,印军的军改方向十分明确,但问题是印军内部山头多,阻力很大。不仅其军改涉及的广度,针对问题的深度,改革的力度,几乎完全不能够和我们的军改相提并论,而且,至今为止,印军这几年少有军改成功的消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度军改的进程将会极为缓慢,最后也有可能会落了个虎头蛇尾的下场。

参考

  1. ^印度陆军启动大型改革计划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defence/army-finalises-mega-reform-plan-to-implement-it-with-sense-of-urgency/articleshow/66197342.cms
user avatar

补充一句关于军区分配的问题,印度号称做好2.5线战争准备,中巴各一线,用两个军区。国内镇压纳萨尔派革命武装,三个军区,攘外必先安内,老民国了,没毛病。

开个玩笑,其实印度计划组建的五个司令部,两个对中巴,一个是负责半岛南部方向,还有两个分别是防空和海军方面的。

先说结论:这是任何一个还有一点现代军事抱负和视野的大国都必然走向的军事改革方向。但是印度这个事比较悬乎。

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包括现在的印度,都是在沿着同样的道路前进,简单来说就是摸着鹰酱过河。

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军毕竟现在还是蓝星最强军事力量,且实战经验丰富,而且也是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C4ISR系统,也就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系统组成的大脑和神经网络,已经能够,而且也必须将战区内各军兵种、各武器系统和各武器平台整合到一起,形成陆海空天电一体化作战的态势。

这就要求军队的指挥系统,这个军事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软件部分,与上述硬件部分相匹配。否则就会导致军事神经系统紊乱症的出现。

当然,印度的此次军事改革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就是以莫迪为首的印度人民党将以此次中印对峙中的印军表现不力为口实,以军事改革为手段,对印度军队内部的国大党残余势力进行清洗,对各路军头进行整顿,从而打破刹帝利军事集团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现状,进一步把军权抓在自己手里。

之前印度第一线的14军中将军长被明升暗降去了军校就是个明显的信号。

不过,说实话,本人并不太看好这次莫迪的军事改革。

其实印度军事改革是个老大难问题了,几任总理,包括国大党时代就反复提过,快二十多年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反反复复无法落实。

类似中国军队这样一声令下裁员百万,脖子以下全部推倒重来的军改,只有党指挥枪的人民军队可以做到。

印度军队令行禁止?不存在的。

目前莫迪靠着民族主义和印度教狂热,在国内的支持率还算不错,这也是他强行推进军事改革的底气。

但是我觉得他可能低估了印度军方以及由此衍生到国防科技研发和军工领域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政治能量。

这个群体涉及到的人数恐怕真的可以用百万漕工来形容,每年涉及到的预算经费也是天文数字。

再加上印度陆海空三军一向有相互倾轧的传统,从预算到职位无所不争,这次改革要统一军区三军内是指挥权,可想而知内斗会有多激烈。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是可忍孰不可忍!

印度军队会就这样乖乖坐以待毙么?

印度各路军头会如何与莫迪进行博弈?

印度虽然是非暴力不合作大国,可也不乏政治人物被暗杀的先例!

从“圣雄”甘地开始,印度领导人就有暴毙和被暗杀的传统,尼赫鲁和甘地家出的两个总理都是不得好死。

过几天会不会突然冒出来个新德里神经病枪手?

我们拭目以待吧。

关于印度军队和政府博弈可参考这个回答

关于印度军事战略可以参考这个万字长文分析


user avatar

我觉得喵斯拉有一点高估印度了。我认为印度军队最多处于我国八九十年代水平,需要的是四总部体制而不是新军改下的体制。

我国新军改本质上是因为各兵种高速、高度发展,必须破除大陆军主义、破除各兵种,各部门,各军区的藩篱,在军委管总的前提下,实现统一管理,实现合成化改革。

而印度军队明显从装备上、训练上都严重的发育不良,机械化部队少得可怜,甚至还有很多部队是徒步步兵,也就更谈不上什么信息化作战和合成化改革了。我们那是全军都是坐车行进,各种支援力量在物质上能够快速到达战场,所以才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和通信后勤保障。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印度大部分火炮都是牵引式火炮,甚至某些师属炮兵是用120迫充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建一套C4ISR系统并且把所有作战力量都容纳进去,你该没有侦察兵还是没有,该没有火炮支援还是没有,该没有空中支援还是没有,该没有电子战能力还是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军队需要四总部体制。四总部体制,总参总后总装总政各司其职,定点定向的按需求买装备、干后勤、保政治、研究作战方针。

用经济的话来说,四总部相当于“高速发展”,新军改体制相当于“高质量发展”。印度这还没穷的要饭,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想什么高质量发展呢?

user avatar

不是我看不起印度啊,这搞五个军区就是为了卖更多的官吧,五个战区就可以解决前线印军的棉服问题了吗?红警里100块的动员兵都有棉大衣呢。

这么大批量的采购,有报道说每件棉衣的价格还超过1800美元,不愧是印度特色回扣版本的低种姓棉服,贪的也太狠了。其实枪炮可以是假的,子弹可以是假的,棉衣可不行,十月初印度士兵就有被冻死的了,高种姓是还想吃低种姓士兵的抚恤金吧?

“我们没胆子打中国,但是借打中国敛财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现在中印边境应该也不可能进攻了,等他们完成世界最多非战斗减员的成就吧,我们打着游戏看戏就行。

印度的新闻永远是“或、将要、计划、准备”这几个词, 造一艘加尔各答都造了不知道多少年,前几天印度还说要建造新一代13000吨级隐形导弹驱逐舰,连PPT都没有,拿个EXCEL就可以画饼了,那我宣布我们小区即将新建歼星舰一艘啊,反正也是隐形的。

印度:我们已经造好了隐形战舰!
你说你为什么看不见?
因为是隐形的啊!

所以印度的话就和动力火车的《当》一样,描述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连子弹都造不出的国家还是洗洗睡吧,前几天射程800公里的巡航导弹能打偏200公里,简直就是地精科技,量子导弹,声东击西,防不胜防。按下按钮后,就可以祭拜神灵,交给神灵瞄准了。

其实印度根本就不是国家,在近代之前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是大英帝国强行捏出来的,所以底层一盘散沙。印度在新手保护的时候混吃等死,保护时间一过被人按在地上锤,一波一波的外来侵略者排着队进印度干了个爽,占人口多数的本地民族一直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几千年把骨气都给忘光了。

印度族群一大堆,如果不是四周“强敌”环绕,自己就能再碎个十几块出来,这样一个人造国家,连国族构建都没有完成,没有经过血与火的锤炼,其结构必然是脆弱的。印度想要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