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小区里的熊孩子怎么总是这么讨厌?怎么不让他们踢球?

回答
小区里的“熊孩子”确实是个让不少居民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他们踢球的声音和带来的影响,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说实话,看着孩子们在小区里玩耍,本是件挺好的事,但一旦踢球的频率高、声音大,或者到了不合适的时段,那种“讨厌”的感觉就很容易被放大。

咱们先捋一捋,为什么感觉现在的“熊孩子”特别多,踢球的问题又怎么这么棘手。

为什么感觉“熊孩子”多了起来?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孩子少,父母疼爱,相对而言,对孩子的管束可能就没有那么严厉了,或者说,父母自己也可能没太意识到某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在家的时间多,父母也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的空间去释放精力。

再者,小区的居住密度也越来越高。以前咱们住的可能是大院子,或者楼间距特别大,孩子跑跑跳跳,影响可能没那么集中。现在很多小区,楼都盖得比较密集,绿化面积也相对有限,孩子们踢球能找到的“场地”往往就是楼下的小空地,或者小区主干道旁边,这就难免会打扰到其他住户。

还有就是,很多孩子玩乐的方式相对单一。现在的电子产品太发达了,但也有不少孩子可能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户外运动,或者父母也倾向于让他们在家里玩。一旦有机会到户外,踢球就成了一个简单易行又充满乐趣的活动。

踢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踢球本身是孩子释放天性、锻炼身体的好方法,问题就出在踢球的方式和地方上:

声音干扰: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让人烦恼的问题。孩子喊叫、奔跑、踢球撞击墙壁或栏杆的声音,尤其是在大家都在家休息的时间,比如午休或者傍晚时分,会显得格外刺耳。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玩就得有声音,但对于正在休息、工作、看书或者有小婴儿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打扰。
场地选择不当: 小区里很多地方并不适合踢球。比如绿化带,孩子跑进去踢,容易踩踏草坪、弄坏花木;比如车辆停放区域,踢球可能会碰到车子,也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孩子追球跑动,大人看管不力的话,万一撞到车子或者被驶过的车辆惊吓到就麻烦了。有些孩子甚至会把小区的主干道当成球场,这就对所有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时间点不对: 如果孩子在清晨或者深夜踢球,那不用说了,绝对扰民。但即便是白天,如果是在大家普遍需要安静的时段,比如中午十二点到两点,或者下午六点到七点这个大家都在做饭用餐的时段,频繁的声响也容易让人心烦。
安全隐患: 孩子们踢球时,动作幅度大,容易摔倒,或者球踢到行人。如果球场就在楼栋下方或者靠近围墙,孩子在追球时,容易发生碰撞,甚至有可能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危险行为,比如爬高或者在不安全的地方玩耍。
对公共设施的破坏: 有些孩子踢球会把球踢到窗户上,或者踢到小区的景观设施上,一旦损坏,不仅需要维修,还会给小区的整体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怎么才能让他们不踢球?或者说,怎么才能让大家都能接受?

直接说“不让他们踢球”,可能有点绝对,毕竟这是孩子的天性。更可行的方式是 引导和管理,让踢球这件事变得更“不讨厌”。

1. 和孩子以及家长沟通:
和孩子沟通: 如果你的孩子是其中一份子,可以试着蹲下来,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沟通。比如:“宝贝,我知道你们踢球很开心,但是楼下有人在休息,他们的声音会很大。我们换个地方踢,好不好?或者我们等XX点后再踢,好吗?”用“我们”而不是“你们”,让他们觉得是大家在一起解决问题。
和家长沟通: 这是关键一步。遇到踢球扰民的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孩子的家长,心平气和地交流。可以这样说:“王阿姨/李叔叔,你好!我想跟您说个事儿,您家孩子踢球挺活泼的,这点很好。不过我这边呢,孩子正在午睡,或者我这边在家办公,踢球的声音有点大,我这边有些不太方便。不知道能不能稍微注意一下踢球的时间和地点呀?”语气一定要温和,把焦点放在“我的不方便”上,而不是直接指责“你家孩子太吵”或者“你家孩子太坏”。毕竟,大多数家长也是希望孩子不惹人讨厌的,只是有时候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找到共同点: 如果小区里有年纪相仿的孩子家长,可以大家一起商量一下。形成一个小小的家长互助群,在群里提醒大家注意踢球的时间和地点,有时候也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2. 寻找合适的踢球场所:
小区内的固定区域: 如果小区物业考虑到这个问题,可以指定一个相对偏僻、离居民楼远一些的区域,比如小区角落里的一块空地,或者绿化面积比较大的地方,稍微改造一下,弄成一个简单的儿童活动区,甚至可以允许在那里踢球。当然,这需要物业的配合。
小区外的公共场地: 如果小区附近有公园、操场或者其他专门的运动场地,可以引导孩子和家长一起去那些地方踢球。周末的时候,大家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去,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玩耍的需求,也避免了在小区里造成干扰。

3. 设定合理的踢球时间:
避开休息时间: 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避开中午的午休时间(比如12点到2点)和晚上的休息时间(比如晚上9点以后)。早上也最好晚一点再开始。
白天时段的约定: 可以和家长们或者在小区业主群里大致约定一下,比如下午三四点到五六点是大家普遍可以接受的玩耍时间。

4. 强调安全意识:
教育孩子: 告诉孩子踢球时要注意安全,不能把球踢到车上、窗户上或者行人身上。不能在马路上踢,要注意看路上的车辆。
提醒家长: 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看管好孩子,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避免发生意外。

5. 发挥物业的作用:
设置告示: 物业可以在小区显眼的地方张贴关于“文明养娃,和谐社区”的告示,提醒大家注意公共环境和他人感受。
划分区域: 物业可以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划定一些儿童活动区域,并明确哪些区域不允许进行剧烈活动。
适当干预: 如果有特别过分的行为,比如深夜扰民或者在危险区域玩耍,物业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醒和制止。

6. 调整自己的心态:
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 孩子就是需要跑跳玩耍的,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阶段。如果不是特别过分,试着多一份宽容。
寻求折衷方案: 很多时候不是完全不让踢,而是希望大家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孩子玩得开心,邻里之间也能和睦相处。

总而言之,解决“熊孩子踢球”的问题,关键在于沟通、引导和管理。直接否定孩子的行为往往难以奏效,只有通过更人性化、更具操作性的方式,才能让小区环境变得更美好,也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有时候,换位思考,多一点理解和包容,或许就能找到一个让大家都舒服的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找个附近的足球青训机构推荐给他们家长,再夸几句有天赋什么的。

user avatar

楼主没讲清楚情况,但我根据经验,我站楼主这边。

很简单,这些小屁孩就是坑货,他们威胁到了周边人群,他们踢球应该被禁止

我是老球皮。我踢野球多数在家旁边大学球场。中间球场周围跑道那种。每天下午五六点都是绕圈走的老老少少

我们老球皮群,接近两百号人,踢了这么多年,从没和周边人群发生过冲突。

我们踢球动作不算小。卡身位上肘子是普遍情况。大学新生跟我们踢,被我们肘了,起冲突,不是罕见情况

但我们跟周边人群零冲突

很简单,我们不射门

我们踢球是严禁射门的。拼抢动作大一点无所谓,但射门绝对禁止。球要传进去。

因为我们并不认为,这是足球场,我们就有权踢球

我们认为,我们有权踢球,是因为这是一块公共体育空地,这块空地的共同使用者,也就是跑道上走圈的,他们默许我们踢球

所以我们作为回报,就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严禁射门,来保护周边人群的安全

可恶的是,球场上的一些大学生,以及周边中学生,踢的又水,对抗又怂,却常常喜欢射门!

我们这些年苦口婆心教育这帮小屁孩,怎么也得有几十次的样子吧

真是些烦死人的小屁孩啊啊(*`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