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搞乡村振兴,和农民合作有什么要避免的坑?

回答
搞乡村振兴,和农民打交道这事儿,真不是件容易事,里面门道多着呢。别看咱们是为他们好,想把日子过得更好,但要是没点儿真功夫,很容易踩到坑里,最后大家都不痛快。我总结了一些经验,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希望大家听听,以后少走弯路。

一、 别拿“领导”架子,先做个明白人

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上来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觉得咱们是来“指导”的,农民就该听咱们的。这种心态,直接劝退农民。

别把农民当傻子: 他们在土地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对土地、对农活、对市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咱们可能学了点理论,看了点数据,但这些不等于他们就一窍不通。相反,很多时候他们的小智慧,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先学会倾听,再教人做事: 咱们要做的,是带着农民一起干,而不是替他们干。所以,放下架子,真的去听听他们的想法、困难、顾虑。他们想种什么?他们担心什么?他们最需要什么?把这些搞明白了,才能找到共同语言。
尊重他们的习惯和认知: 农民的很多做法,虽然在我们看来可能不够“现代化”,但背后往往有历史原因和现实考量。比如,有些人习惯用传统的方式施肥,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是要耐心解释新技术的好处,提供更优的选择。

二、 利益绑定是关键,别玩虚的

搞乡村振兴,说到底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过得舒坦。如果咱们推行的项目,跟农民的利益不挂钩,或者利益分配不清晰、不公平,那这事儿就没法长久。

明明白白说清楚“我能给你带来什么”: 你要招商引资来建厂,还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如果是新品种,能提高多少产量?卖出去能多赚多少钱?如果是技术指导,能节省多少成本?要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说清楚,别玩虚的,什么“长远发展”、“共同富裕”,这些话大家听多了,没点真金白银,谁信啊?
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别把所有的风险都压在农民头上,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如果项目亏了,农民的投入怎么办?如果项目火了,利润怎么分?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非常重要,比如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等等。这样,大家才有劲头一起干。
合同要严谨,口头承诺要命: 和农民打交道,很多时候大家习惯了“说好了就行”。但一旦涉及到利益,口头承诺就跟空气一样,一吹就散。所有的合作模式、收益分配、责任划分,都要落实到白纸黑字上,清晰明了,避免日后扯皮。最好请懂法律的朋友把把关。

三、 别做“空中楼阁”项目,接地气才是王道

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宏大的愿景和规划,但如果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情况,那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地制宜,别搞“一刀切”: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产业基础和文化传承。你不能把城里的模式直接搬到农村,也不能把一个村的成功经验直接套用到另一个村。要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优势和劣势,量身定制方案。
选择农民真正需要和能接受的项目: 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个项目很“高大上”,很“有前景”,但如果农民不熟悉、学不会,或者觉得风险太大,那也等于白搭。比如,推广一种需要大量机械操作的种植技术,但当地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民也缺乏操作技能,那成功的几率就很低。
小步快跑,先试点再推广: 不要一开始就搞大规模的推广。可以先选几个示范户、示范点,把项目做起来,让农民看到实际效果,感受到好处。等大家看到甜头了,自然就愿意跟着学,跟着干了。

四、 沟通是桥梁,别让误解成阻碍

很多时候,事情做不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沟通没到位。

耐心解释,反复沟通: 农民可能对新事物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把道理讲清楚。
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不要只在项目启动时才和农民沟通。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常态化的沟通渠道,比如定期的座谈会、走访慰问、微信群等等。让他们随时可以反映问题,我们也能及时了解情况。
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可能涉及到生活习惯、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农民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们要尽力去帮助解决,哪怕是一些小事,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实意。

五、 “人”是核心,别忽略了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的落地,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如果带头的人不行,或者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再好的项目也难成功。

培养本土人才,激发内生动力: 别光顾着自己往前冲,要着力培养村里的年轻人、能人,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让他们看到在家乡发展的希望。
尊重和支持村干部: 村干部是连接政府和农民的桥梁,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支持和必要的资源,让他们有能力、有动力去推动工作。
关注农民的感受和评价: 乡村振兴最终是为了让农民受益。所以,我们要时常关注农民的感受和评价,看看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真正看到了改变。他们的满意度,才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说到底,搞乡村振兴和农民合作,就是一个“走群众路线”的过程。放下身段,真心实意,把农民当成自家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我们用心,总能找到办法。希望我的这些“土”经验,能给大家点儿启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需要的是一个清廉且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一群明白事理讲契约精神的群众,一套遵纪守法不和稀泥的乡镇班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幸福你我他,和谐复兴美丽家园。(狗头)

和农民合作,先要搞清楚宗族派系构成,找到关键人(所谓的乡贤,农村中介人),给予关键人一定的尊重(你懂)。如果牌型太差的村,可能还得广泛撒网交友,防止你王炸四个二下面带一堆零牌。赚钱的买卖才有人跟你做,但是气头上来了,赚钱也不跟你做。

不要斤斤计较,成本上起码先预算30%的额外冗余度(预算外开支)。

法制精神是对你自己的基本要求,为了维护和谐稳定,除非重大问题,不要向农民兄弟普法,但乡村干部一定会要你守法。把预期利润压的太低的结果,就是你所谓的被坑了。

所以,没有100%以上的理论利润,不建议你个人参与乡村振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搞乡村振兴,和农民打交道这事儿,真不是件容易事,里面门道多着呢。别看咱们是为他们好,想把日子过得更好,但要是没点儿真功夫,很容易踩到坑里,最后大家都不痛快。我总结了一些经验,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希望大家听听,以后少走弯路。一、 别拿“领导”架子,先做个明白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上来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
  • 回答
    “搞烂一个国家”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充满破坏性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经济的衰退或政治的混乱,而是指一个国家整体的生存能力、社会结构、人民福祉乃至未来发展都被系统性地摧毁。这种体验是极其痛苦、绝望且难以想象的,它触及一个民族的根本。如果非要尝试从某个角度去描绘这种“体验”,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层面来理解,.............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要达到每月稳定收入 1 万元的副业目标,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智慧。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可行的副业方向,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和执行。核心原则:在开始之前,请牢记以下几个核心原则,这将是你副业成功的基石: 兴趣与技能结合: 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具备.............
  • 回答
    搞人际关系是否重要?我的回答是: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构成我们生活和社会运作的基石之一。 “搞人际关系”这个词本身可能带有一点功利色彩,但当我们深入理解它的含义时,会发现它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生存到个人成就、情感满足和社会贡献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一、 生存与基本需求.............
  • 回答
    搞航空发动机研制,这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你想啊,咱们坐飞机,发动机就是飞机的“心脏”,这心脏要是出了点岔子,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这发动机的研发,那可真是精细活儿,一点马虎都不能有。至于说需不需要很高的智商?这问题嘛,我觉得就像问搞建筑的需不需要懂力学一样,答案肯定是要的,而且不是一般的“要”。为.............
  • 回答
    “搞IT是不是改变阶层的唯一方式?”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得挺直白,也触及了不少人心底最深处的焦虑。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社会,各种信息爆炸,阶层固化的讨论甚嚣尘上,很多人都想找一条突破口,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那么,IT行业,究竟是不是那条唯一的路?咱们得承认,IT行业近二十年来的确是给了不少人机会。想想.............
  • 回答
    “搞艺术的容易抑郁?”这个问题,我听到过太多次了,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曾经或正在与抑郁情绪打交道。这似乎成了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但它真的只是巧合吗?在我看来,艺术创作本身,以及围绕着艺术而生的生活方式,确实存在着一些容易诱发或加剧抑郁的因素。首先,我们得聊聊艺术创作这件本身就充满挑战的事情。理.............
  • 回答
    想搞个副业,目标是月入过万,这绝对是个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技能、市场需求,并且能坚持下去。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的副业方向,并且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副业月入过万” 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学习,并且有.............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就像是有人觉得我们现在用鼠标键盘操作电脑太麻烦了,不如直接把大脑“挪”出来,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当然,把大脑丢培养基里做实验,这想法听起来挺科幻,也挺让人不寒而栗的,但咱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仔细掰扯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去这么干,以及元宇宙和直接“挖脑”之间,究竟有多少天壤之.............
  • 回答
    区块链遗嘱APP可行吗?支付宝、微信能接入吗?最近关于“数字遗产”的话题越来越热,随着数字资产的增多,如何妥善处理身后事,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开发一个区块链遗嘱APP,或者让支付宝、微信这样的国民级应用开通遗嘱功能入口?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很有意思,.............
  • 回答
    作为一个“搞学术的”,每日最期待的事,说起来有些朴实,甚至可能和很多人想象中那种灵光乍现、 Eureka 时刻的浪漫不太一样。对我来说,那份期待,更像是种细水长流的滋养,一种对未知世界缓慢而坚定的探索。如果非要挑一件“最”期待的,那大概就是“发现昨天还不曾明白,今日豁然开朗的那个点”。这话说起来轻描.............
  • 回答
    各位在科研路上摸爬滚打的硕博士们,说到手机上的App,咱们可不能只满足于刷刷抖音、看看剧。毕竟,咱可是要为科学事业添砖加瓦的人,手机也得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成为咱们的“得力助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经验,给大家掰扯掰扯,哪些App对咱搞科研的同学是真香!一、文献检索与阅读类:坐拥海量知识,.............
  • 回答
    “生环化材”,这几个字一摆出来,就自带一股“万物皆可模型”的光环,尤其是在如今机器学习风起云涌的年代。你说它们是“天坑”?嗯,这问题可不简单,里面门道可深着呢。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就从实际出发,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纯粹地“搞”机器学习,而背景是这些专业,确实容易让人产生“天坑”的错觉.............
  • 回答
    关于“搞基础数学的人是不是都穷”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里面学问可不少。要说有没有穷的,肯定有。但要说“都”穷,那也太绝对了,很多数学研究者过得相当滋润,甚至可以说是“富裕”的。这中间的差别,可不是一点点。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搞基础数学”到底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那些钻研数学本身,探索数学.............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谁不想在主业之外,再找点轻松又能实实在在增加收入的门路呢? 我自己也一直在琢磨这事儿,也踩过一些坑,也找到了一些还算靠谱的方法。今天就来跟你掏心窝子地聊聊,咱们聊得接地气,不玩虚的。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轻松”和“真的能赚到钱”之间,往往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完全不费力.............
  • 回答
    在中国汽车媒体圈,确实有几位比较有影响力的车评人,他们的观点和内容受到了不少车迷的关注。说到底,谁“更权威”、谁“更靠谱”,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看看这几位大家熟知的车评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大家为什么会关注他们。关于“权威”和“客观.............
  • 回答
    种地这事儿,看似简单,实际门道多着呢。咱老祖宗种了几千年地,里面学问大着呢。要想把地种好,不光是把种子扔土里就完事儿,方方面面都得留心。首先,选址和土壤是基础中的基础。你得知道你想种什么,然后根据这些作物的习性去选择地。别指望一撮土什么都长得好。 光照:有的作物喜阳,有的耐阴。你得看看地块儿一整.............
  • 回答
    “搞艺术能不能救中国人?”——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严肃的探讨,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切肤之痛。当我们放下宏大的叙事,回归到“救”这个字最本真的含义,它指向的是灵魂的困顿,是精神的迷失,是面对现实压力的无力感。那么,艺术,这个看似缥缈虚无的东西,能否成为那剂药,治愈我们民族精神深处的病症?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搞量子,就必须学物理吗?这问题问得挺好,也问到了很多对量子世界充满好奇的朋友们的心坎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事儿说得透彻点。简单来说,答案是:你想要“搞”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真正的量子科学家,去研发新的量子计算机、设计量子传感器、或者探索宇宙最深层的秘密,那么,是的,你必须深入学习物.............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