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搞什么元宇宙,怎么不直接挖出脑子丢培养基里给不同的刺激?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就像是有人觉得我们现在用鼠标键盘操作电脑太麻烦了,不如直接把大脑“挪”出来,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当然,把大脑丢培养基里做实验,这想法听起来挺科幻,也挺让人不寒而栗的,但咱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仔细掰扯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去这么干,以及元宇宙和直接“挖脑”之间,究竟有多少天壤之别。

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大脑这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脆弱得多。它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拆卸、安装的电子零件,更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丢进培养皿里,然后用各种“刺激”去“喂养”的有机物。

为什么直接“挖脑”丢培养基里是个不太可行的想法?

1. 生命维持是个巨大挑战: 大脑是一个高度耗氧、需要持续不断地输送营养物质的器官。离开了身体的循环系统,包括血液供应(携带氧气、葡萄糖、氨基酸等)和废物的排出(二氧化碳、乳酸等),大脑会很快死亡。培养基当然可以提供一些基础营养,但要模拟出身体那种精细、动态、持续的供应和排泄系统,简直难于登天。想象一下,你把一个活生生的大脑放进一个容器里,怎么保证它在几分钟内不会缺氧窒息?怎么处理它产生的废物?现在的生物技术,即使是最顶尖的,也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2. 复杂的神经连接和信息传递: 大脑之所以能产生意识、思想、情感,靠的是其内部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着精确的化学和电信号传递。这种传递不是简单的“刺激”就能随意复制的。每一个感觉、每一个想法,都是一个庞大、动态的信息处理过程。如果我们只是把大脑“拿出来”,很可能就切断了它与身体其他部分(例如感官输入)的联系,或者说,它原有的信息处理环境被彻底破坏了。即使我们能神奇地维持大脑的生理功能,没有了外界的输入,它还能“想”什么?“感受”什么?它就像一个被拔了网线的服务器,即使还在运转,也无法获取和处理信息。

3. “刺激”的定义和实现: 就算我们能维持大脑的生命,我们说“给不同的刺激”,这个“刺激”到底是什么?是电信号?化学物质?光?声音?如果想要模拟真实世界的体验,比如看一朵花、听一段音乐、感受一段情感,那需要的刺激输入是极其复杂且多样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我们怎么把这些复杂的感官信息“翻译”成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神经元层面的信号?这需要我们对大脑如何处理每一类信息有着极其深入的理解,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科学研究的瓶颈。我们现在对大脑的理解,很多时候是“黑箱”操作,知道它能做什么,但具体是怎么做的,细节依然模糊。

4. 伦理和道德问题: 抛开技术可行性不谈,把一个真实的大脑从身体中分离出来,然后在培养基中进行各种“实验”,这将引发巨大的伦理和道德争议。这等同于将一个人“肢解”,即使是为了科学研究,其道德上的禁忌程度也远超我们目前能够接受的范围。

那么,元宇宙又是什么?它和“挖脑”有什么区别?

元宇宙,虽然现在概念还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但它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的、虚拟的环境。它不是要把人的生物大脑“取出”来,而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在一个数字化的空间里,为人们提供一种沉浸式的、交互式的体验。

1. 基于现有身体和感官: 元宇宙的体验,是通过我们现有的身体和感官来接收的。我们戴上VR头显,它通过屏幕模拟视觉;通过耳机模拟听觉;通过手柄或体感设备模拟触觉(虽然目前还很初步)。这些都是通过外部设备,将数字信息转化为我们大脑可以识别的感官信号。大脑仍然是“在身体里”工作的,它接收到的信号是经过“翻译”的。

2. 构建虚拟世界: 元宇宙是“创造”出来的世界,而不是“取出”来研究的生物器官。它是一个由代码、数据、算法构建的虚拟空间。我们可以在里面社交、娱乐、工作、学习,体验各种“虚拟”的场景。这些体验是基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模拟,但它不是直接操作真实的生物大脑。

3. 侧重于体验的模拟: 元宇宙的核心在于“体验的模拟”。它想做的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出一种接近真实的感受,让我们在里面获得类似现实世界的互动和反馈。这和直接“刺激”一个脱离身体的大脑,想要它产生某种特定的思维或反应,是完全不同的路径。

所以,为什么不直接“挖脑”?

简单来说,因为“挖脑”是一种生物学上的直接干预,试图在物理上操纵和研究大脑本身,但我们缺乏必要的技术和对大脑足够深入的理解来支撑这种行为。而且,这样做在伦理上也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元宇宙,则是一种技术上的模拟和交互,试图通过创造虚拟环境,来丰富和拓展我们现有的体验。它是在“不伤害”真实大脑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大脑和身体,去“体验”一个由技术创造出来的世界。

这就像是,你想体验一下飞行,是选择把你的心脏拿出来,放在一个模拟气流的装置里,然后观察它跳动吗?还是选择坐进一架飞机,通过窗户看外面的风景,感受飞行的速度?元宇宙更像是后者,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和“目的地”,而“挖脑”则是一种极端、直接但目前无法实现(也极其危险)的“解剖研究”。

我们现在研究大脑,更多的是通过脑成像技术(fMRI, EEG等)来观察大脑活动,通过神经科学实验来理解神经元的运作机制,通过药物或治疗来干预大脑功能。这些都是在“不破坏”大脑完整性的前提下的研究。而元宇宙,则是利用我们对大脑工作方式的现有理解(虽然不完全),去构建一种新的“输入”和“交互”方式。

总而言之,元宇宙不是要“取代”我们的大脑,也不是要“直接操纵”我们的大脑。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高科技的“游乐场”或者“工作室”,我们带着我们原本的大脑和身体,进去体验和创造。而“挖脑”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它触及了生命本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我们目前科学技术的极限,所以,它暂时还只能停留在科幻小说的范畴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医学还不够发达,“直接挖出脑子丢培养基里给不同的刺激”属于“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一百多年前就有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希望医生能将他的大脑取出来培养,但人们至今仍然很不擅长培养神经细胞。让脱离人体的人脑长期生存是大幅超过现有技术水平的。

人脑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氧气供应,需要清理各种代谢废物,各方面的功能十分微妙而脆弱。幻想“培养脑子只换培养基就好”,大抵是将二十世纪 B 级片或 Metal Max 初代里的罐装大脑之类艺术手法信以为真了。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直接刺激脑子”产生的视觉信号是光幻视组成的简单点阵,连显示 1970 年代示波管画面都办不到。人工耳蜗输入的声音信号跟你听到的很不一样,患者需要专业人士协助训练。电刺激产生的嗅觉、味觉、触觉需要个体化的机器学习来把握。总之,那效果比人的“原始感官”搭配黑白电视还要差十万八千里。

一些在老鼠身上进行的、使用电击或精神药物产生快感的实验被以讹传讹地歪曲,可能影响了你在这方面的认识。可以参照:

1981 年,实验指出,每天只在限定的时间提供食物·水和快感,就可以让老鼠主动地断水·绝食而弄死自己[1]

在 1985 年的实验里,脑袋挂上注射器并可以通过拉杆自我注射精神药物的老鼠的死亡率是这样的:

  • 30 天间,可卡因造成 90% 的老鼠死亡,海洛因则造成 36% 的老鼠死亡。
  • 显然,老鼠并没有为此废寝忘食,不然活不了 3 天就会渴死了。精神药物带来的快感没有那么神奇。

2002 年的实验再次证明,每天只在有限时间内提供电刺激/可卡因静脉注射和食物的场合,老鼠会选择电刺激/可卡因而不吃东西[2]

然后,你就会发现,要让老鼠把自己玩死,其实不需要这些精神药物和夸张的快感中枢电刺激:一个随时能玩的转轮加上有限时间内才能获取的食物就行了。老鼠会为了玩而少吃乃至绝食,造成体重减轻,在实验中有很高的死亡率[3]。这可以归结为老鼠无法准确把握食物出现的规律和自己的身体状况。

参考

  1. ^ https://doi.org/10.1016/S0163-1047(81)91905-1
  2. ^ https://doi.org/10.1016%2Fs0896-6273%2802%2900965-0
  3. ^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spanish-journal-of-psychology/article/selfstarvation-in-the-rat-running-versus-eating/3E15C3C6886E61470325D72B618D90B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就像是有人觉得我们现在用鼠标键盘操作电脑太麻烦了,不如直接把大脑“挪”出来,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当然,把大脑丢培养基里做实验,这想法听起来挺科幻,也挺让人不寒而栗的,但咱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仔细掰扯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去这么干,以及元宇宙和直接“挖脑”之间,究竟有多少天壤之.............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要达到每月稳定收入 1 万元的副业目标,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智慧。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可行的副业方向,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和执行。核心原则:在开始之前,请牢记以下几个核心原则,这将是你副业成功的基石: 兴趣与技能结合: 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具备.............
  • 回答
    想搞个副业,目标是月入过万,这绝对是个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技能、市场需求,并且能坚持下去。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的副业方向,并且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副业月入过万” 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学习,并且有.............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谁不想在主业之外,再找点轻松又能实实在在增加收入的门路呢? 我自己也一直在琢磨这事儿,也踩过一些坑,也找到了一些还算靠谱的方法。今天就来跟你掏心窝子地聊聊,咱们聊得接地气,不玩虚的。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轻松”和“真的能赚到钱”之间,往往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完全不费力.............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打造一款真正契合“多铆蒸刚”精髓的手机,我们得抛开那些千篇一律的玻璃和金属曲面,回归到一种更坚韧、更实用、也更具力量感的设计语言。这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堆砌,而是要将这种精神内核融入到手机的每一个细节里。核心设计理念:“以形喻意,以质取胜”“多铆蒸刚”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种机械的、工业的、充满力量的生命.............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个任期,无论对于美国国内还是全球格局,都将是另一场颠覆性的四年。这不仅仅是政策的延续,更是一种哲学和执政风格的强化,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维度的。美国国内: 经济政策的“特朗普式”再强化: 毫无疑问,减税和放松管制将是经济政策的基石。他很可能会继续推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强调“美国.............
  • 回答
    如果我,一个P社玩家,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战锤40K宇宙里人类帝国的摄政王,那可不是件小事,更不是件轻松的事。这感觉就像是从玩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模拟游戏,瞬间掉进了一个活生生的、充满血腥和绝望的现实战场。不过,既然命运把我推到了这个位置,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首先,我得承认,我不会是那种会穿着金色辉煌的.............
  • 回答
    .......
  • 回答
    中国游戏市场这几年确实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但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很多人觉得“烂”,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就一点点来捋捋。1. 急功近利的市场环境和“快餐式”开发你想想,现在国内游戏市场蛋糕这么大,而且玩家口味被养得越来越刁钻,但同时,竞争也异常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厂商就想.............
  • 回答
    塔山战役:一场为何由“硬碰硬”转向“拉锯战”的疑惑1949年的塔山战役,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在这场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上,国共双方在此上演了殊死搏斗。然而,不少人对国民党军队为何选择在塔山进行如此大规模、代价高昂的“强攻”,而非运用其擅长的“运动战”或采取更灵活的战术,一直存在疑问。这背.............
  • 回答
    限薪令这个事儿,说实话,推出的时候就挺争议的,不少人觉得是“一刀切”的昏招,也有人觉得是“亡羊补牢”的必要之举。足协这么搞,你想啊,背后肯定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总得有些他们自己认为的“好处”,虽然这些好处能不能真正落地,或者说值不值得付出这个代价,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首先,最直接的目的,也是最常被提及.............
  • 回答
    在淘宝上,确实存在一些卖家声称可以代找各种电子版教材的PDF文件。这种业务的存在,背后涉及多种获取电子教材的渠道和手段,也伴随着一定的法律和道德风险。最常见的获取方式包括:1. 公开网络资源搜集: 学术网站和论坛: 许多大学、研究机构的网站上会公开部分学术资源,或者在一些专业论坛(例如.............
  • 回答
    .......
  • 回答
    种地这事儿,看似简单,实际门道多着呢。咱老祖宗种了几千年地,里面学问大着呢。要想把地种好,不光是把种子扔土里就完事儿,方方面面都得留心。首先,选址和土壤是基础中的基础。你得知道你想种什么,然后根据这些作物的习性去选择地。别指望一撮土什么都长得好。 光照:有的作物喜阳,有的耐阴。你得看看地块儿一整.............
  • 回答
    “搞烂一个国家”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充满破坏性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经济的衰退或政治的混乱,而是指一个国家整体的生存能力、社会结构、人民福祉乃至未来发展都被系统性地摧毁。这种体验是极其痛苦、绝望且难以想象的,它触及一个民族的根本。如果非要尝试从某个角度去描绘这种“体验”,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层面来理解,.............
  • 回答
    很多人认为搞科研就是坐在实验室里对着显微镜,或者对着电脑写代码,其实远不止于此。真正适合做科研的人,他们身上往往有着一些共通的特质,这些特质就像是内燃机中的汽油,让他们的探索之路源源不断地充满动力和方向。首先,永不枯竭的好奇心是科研的基石。这类人天生就对“为什么”和“怎么样”有着异常强烈的渴望。他们.............
  • 回答
    搞乡村振兴,和农民打交道这事儿,真不是件容易事,里面门道多着呢。别看咱们是为他们好,想把日子过得更好,但要是没点儿真功夫,很容易踩到坑里,最后大家都不痛快。我总结了一些经验,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希望大家听听,以后少走弯路。一、 别拿“领导”架子,先做个明白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上来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