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是否比中国大陆更好地保留了中国文化?

回答
关于台湾是否比中国大陆更好地保留了中国文化,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两者在历史进程、社会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的路径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多元的概念。它包含了文字、语言、哲学思想、艺术形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融合。因此,衡量“保留”的标准本身就存在主观性。

台湾的文化传承,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影响。

长期的殖民历史:台湾在不同时期曾被荷兰、西班牙、日本统治,尤其是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时期,对台湾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生活习惯以及一部分文化表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一些日式建筑风格、某些生活习惯,甚至是部分词汇,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台湾“放弃”了中国文化。恰恰相反,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台湾的民众往往会更加自觉地去强调和守护自身的中华文化根源。
国民政府迁台与文化政策: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大量知识分子、艺术家、学者也随之来到台湾。他们带来了在大陆时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并将其在台湾落地生根。国民党政府在台湾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强调中华文化的正统性,例如在教育系统中系统地教授中国历史、文学、哲学等,推广国语(普通话),鼓励传统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从这个角度看,台湾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一个“文化保存者”的角色而存在的。
民间力量的活力:除了官方层面的推动,台湾的民间力量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许多传统庙宇、节日庆典(如妈祖遶境、元宵灯会)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甚至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景观。许多传统工艺,如陶瓷、茶道、剪纸、布袋戏等,在台湾都有相当的传承者和爱好者。家族宗祠、祭祖等传统习俗也得到了较好的延续。
思想与艺术的自由度:相较于大陆在某些历史时期经历的剧烈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如文化大革命),台湾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为传统思想和艺术形式的自由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这意味着一些在中国大陆可能受到冲击或被改造的文化元素,在台湾可能以更原貌或更多样化的形式得以保存和发展。例如,一些被认为“资产阶级”或“封建迷信”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台湾可能被允许存在并被研究、欣赏。

中国大陆的文化发展,则是在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国大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文化底蕴最为深厚。数千年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从故宫、长城这样的物质遗存,到《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经典,再到儒释道等哲学思想的源头,都是无可比拟的。
近现代的变革与重塑:中国大陆经历了多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这些变革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清洗和改造。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被视为“封建糟粕”的文化艺术形式遭到了破坏。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也在努力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但某些文化基因在传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断裂。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与世界的深度融合,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渗透。在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是中国大陆面临的一个持续挑战。
官方主导与市场驱动:近年来,中国大陆官方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教育。同时,市场经济的力量也在塑造着当代的文化消费和生产模式,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以适应市场需求。

那么,回到“更好保留”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原汁原味”的物质文化和生活习俗:在一些生活化的层面,比如传统的节日庆祝方式、祭祀习俗、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等方面,台湾的一些地区可能保留得更为细致和完整。这是因为台湾的社会变迁节奏,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大陆更为平缓,使得一些相对传统的社区生活模式得以维系。
思想和艺术的“连续性”:对于一些在中国大陆经历过较大冲击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流派、甚至是一些地方方言的表达习惯,台湾可能因为其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更强的“连续性”。例如,台湾的书法、水墨画、传统音乐等,在技法和审美上,可以看到更直接的师承关系。
对“中国文化”定义的不同侧重:台湾在强调中华文化时,可能更侧重于儒家思想、传统礼仪、汉字的书写等“精英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而大陆在发展文化时,则更侧重于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及面向大众的普及和现代化改造。

总而言之,台湾与中国大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展着中国文化。

台湾 可能在某些生活化、仪式化、以及相对“原生态”的文化表现形式上,展现出一种更强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得益于其特殊的历史轨迹和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
中国大陆 拥有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最庞大的文化资源,并且在国家层面的推动和全球化视野下,也在不断地重塑和创新着中国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其说谁“更好”保留,不如说两者在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语境下,以不同的方式激活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台湾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维系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而大陆的实践则展现了文化在剧烈社会变革中如何被重塑和再生的力量。两者都是丰富中华文化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图答完

user avatar

這碼, 整體來說是鬼扯,但某些層面上台灣對於部分的傳統文化有著很有意思的詮釋與演進。

布袋戲源自福建的傳統戲劇模式,恐怕來源是因為遠離中華核心地區的福建要搞人演的戲劇難度較高,但又因為討海性質所以廟宇林立,常常要安排戲曲來酬神而演變出的一種特別的型態,腳色上往往也還是遵從戲曲的生旦淨末丑原則。


但在台灣這個模式卻一直有所演進,即使是傳統的廟會表演也隨者時代開始演變出各種新的變化,慢慢地配樂不再只是傳統的嗩吶,甚至開始搞起各種類似電影特效的玩法都有所出現。


而到了近代更是跑出了新一代的電視布袋戲,雖然在核心本質上還是布袋戲,但跳躍的程度讓人結舌。




撼天阙VS鐵驌求衣_超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4NjExMzQ2NA==.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paction

金光经典耀高清 迦諦聖者現真焰_布袋戏_国创_bilibili_哔哩哔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5568377/?from=search&seid=5173425088225271233

风逍遥高清武戏 风中碎刃险剃眉 绝技成名十六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330995/?from=search&seid=15465390428430886906


另外就是,或許這是中國各地風情不同,但台灣廟宇的比例真的很高。 尤其出了台北,各地的鄉村廟宇林立,香火鼎盛, 而這些年台灣比較有錢了,很多廟宇都重修得天花亂墜,各種花招都跑出來,雖然大致上沒有脫離本來明清式廟宇的根本但明顯地有各種的新嘗試。 當然大部分不免俗氣,但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活下去並且持續演變的象徵,尤其越是以漁農為主的鄉鎮各種奇葩的廟宇就越是明顯。


(LED 龍眼 XD)

( 玻璃製的 )

(貝殼裝飾的)


當然另外就是台灣的佛教..... 可以說重現唐朝的盛世嗎? XD.. ( 難怪要三次滅佛啊 )

user avatar

谢邀

台湾人引以为傲的繁体、年号等,这些在中华文化里就是最肤浅的文化,这些肤浅的文化,丢了就丢了,还有就还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而中华文化最精髓的东西,台湾人都丢了。

1,认祖归宗思想。中华文化讲求认祖归宗,落叶归根。台湾人不认自己的血统民族和祖宗,把孙中山称为外国人,把日本人当成亲人,这叫毛的中国文化?他们的哪个中国祖宗看到他们这个样子不得气活了?

2,和谐包容思想。在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可以长期和谐共存,外来文化和民族在中国融合并包(如汉族胡服骑射和外族汉化)。而台湾却天天想着意识形态斗争,天天拿着放大镜看对岸,挑大陆人的刺,无法包容大陆的制度和人,不仅大陆,连台湾内部都四分五裂无法包容对方,连蓝营或绿营内部都有裂隙。这种极端和狭隘思想,中国文化里从来没有,不知道台湾的这个文化是继承自哪里的。

3,脚踏实地思想。中国有“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思想,从古至今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夜郎自大”、“掩耳盗铃”、“井底之蛙”的思想,看看台湾的新向南、反服贸、茶叶蛋,哪还有一点务实精神?不知道弯弯们这么务虚这么自欺欺人是学的谁?反正不是中国文化,也许是“夜郎国文化”吧。

4,自强自立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格独立,自力更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作为几千年来世界第一强国,天朝上国,从来没有那种天天想着给别人作狗的思想,而台湾给别人当狗还要自己掏钱买骨头(李敖语),这样的思想跟中华文化没有半毛钱关系。

很多人都把“文化”这个东西看的太肤浅了,包括台湾人。很多人觉得文化就是过年吃个饺子,挂个灯笼,穿个汉服,觉得文化就是写个繁体字,用个年号。这些都属于“生活方式”罢了。

生活方式属于最肤浅的文化。因为生活方式这个东西是会变的,不稳定的。秦汉时代的中国服饰,文字,建筑装修风格和生活方式,和唐宋时期完全不同,民国时期又与唐宋时期完全不同,现代中国又与民国时期完全不同,这能说明唐宋时期和民国时期没有保留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吗?如果不能,那么也不能说中国大陆没有保留唐宋时期的文化。因为上千年来,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方式总会要变的,只有一些历史短浅,只有几百年的国家或地区(比如台湾),以及一些没有史观的粗人蠢人,才会无法理解这种几千年生活方式变更的规律和常识。

另外普及一个常识,简体字也是中华文化,简体字来自元明清时代民间通用的俗体字,《金瓶梅》等小说就是用俗体字写成的,民国时期由政府首先进行推广的(1935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只是没有推广成功,而大陆再推行就成功了。所以拿简体字来批判大陆毁灭中华文化,只是台湾人对常识无知,为喷而喷,即体现了台湾人无知闭塞井底之蛙,又体现了台湾人不包容,这都不是中华文化。



==============================================

有网友提到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请自己摸摸良心,台湾人哪个字对的上?

大陆8年血本让利,台湾一句感谢都没有还天天满网骂426和支那,“仁义”在哪? “恭谦让”在哪?

推倒张明清,大肠花暴民运动,火烧车事件,“礼”在哪?“温良”在哪?

井底之蛙,闭塞无知,至今对大陆有巨大偏见,“智”在哪?

骗子横行,假货泛滥,政客满嘴谎言,“信”又在哪?

弯弯自吹自擂,也就保留了王婆的文化吧

=================================================

重新编辑了一下

答“台湾是否真的比中国大陆更好的保留了中国文化?” - 知乎专栏
user avatar

你是说找高中生做N婚老婆的文化习惯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haha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