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感觉上火的时候牙齿容易咬到口腔内侧,怎么回事?平时要注意什么吗?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现在遇到的这个小麻烦。牙齿总是在“上火”的时候咬到口腔内侧,这确实挺让人烦恼的。别担心,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也有不少日常可以注意的地方。咱们就一点一点来聊聊。

为什么“上火”的时候牙齿容易咬到口腔内侧?

你感觉到的“上火”,在中医里可能涉及到身体的一些失衡,比如肝火旺盛、胃火炽盛等等。虽然“上火”是个比较笼统的说法,但身体出现这些状况时,会带来一些连锁反应,其中就可能影响到你的口腔和牙齿。

1. 黏膜的敏感度和水肿: 当我们身体“上火”时,身体的整体反应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包括你的脸颊内侧,变得比平时更敏感、更容易充血,甚至有轻微的水肿。想象一下,平时你的口腔黏膜像一张平整光滑的布,而“上火”时它就像这块布被稍微拉扯了一下,边缘变得有些蓬松,这自然就增加了被牙齿咬到的机会。再加上你可能因为口腔不适,不自觉地改变了咀嚼或者说话的习惯,更容易发生“意外”。

2. 唾液分泌的变化: 很多人在“上火”时会感觉到口干,唾液分泌可能减少,或者唾液的性质发生改变(比如变得粘稠一些)。唾液是我们口腔的“保护液”,它能帮助我们润滑口腔黏膜,冲洗食物残渣,还能中和口腔里的酸性物质。当唾液分泌不足或者性质改变时,口腔黏膜的润滑度就会下降,摩擦力增加,也更容易被牙齿“抓住”。

3. 牙齿和牙龈的变化(可能不明显,但会影响感知): 有些时候,“上火”可能伴随着牙龈的轻微红肿或者敏感。虽然不一定让你觉得牙齿移位了,但这种微小的变化可能会让你对牙齿的位置和口腔内部的感知发生细微的改变,从而在不经意间就咬到了。

4. 习惯性动作或注意力转移: 当你感觉口腔里不舒服,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比如焦虑、紧张)时,你可能会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小动作,比如抿嘴、用舌头舔牙齿或口腔内侧。这些不自觉的习惯性动作,加上可能因为口腔不适而分散的注意力,都可能导致你在咀嚼或说话时,没有像平时那样精确地控制牙齿的位置,然后就容易“中招”。

5. 食物和口味的变化: “上火”的时候,你可能特别想吃一些清淡的或者能缓解不适的食物,比如凉茶、粥、水果。但如果你在吃了辛辣、油炸或者过甜的食物后,又没有及时清洁口腔,这些残余的食物颗粒或者刺激性的味道也会让你感觉口腔内更不舒服,从而更容易在不经意间咬到。

平时要注意什么?

既然知道了可能的原因,那咱们就针对性地聊聊平时可以怎么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口腔保持舒适:

一、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是基础!

早晚刷牙,方法要正确: 每天至少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时,要注意刷到牙齿的每一个面,包括牙齿外侧、内侧和咬合面。很多人容易忽略牙齿的内侧,那里也容易藏匿食物残渣和细菌。特别提醒: 刷牙时轻柔一些,不要用力过猛,尤其是脸颊内侧黏膜比较薄,过度摩擦可能会让它更不舒服。
牙线是你的好帮手: 牙刷刷不到的牙缝,牙线可以轻松搞定。每天至少用一次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这不仅能预防蛀牙,还能减少食物残渣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漱口水慎用: 如果不是医生建议,不建议长期或频繁使用漱口水,尤其是含有酒精的。酒精可能会加剧口腔干燥,反而不利于黏膜健康。选择温和的、不含酒精的漱口水,并且在刷牙后使用,或者在两餐之间作为补充。

二、 饮食上要多花心思,从内调理!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尽量减少辛辣、油炸、烧烤、过甜、过咸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助长“火气”,刺激口腔黏膜。可以多吃一些绿叶蔬菜、水果(比如梨、西瓜、苹果,但要注意有些水果偏热性,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粗粮、瘦肉等。
补充足够的水分: “上火”常常伴随着体内水分不足,所以要多喝水。温开水是最好的选择,也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清热解毒的凉茶(比如菊花茶、金银花茶,但要注意体质,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凉茶)。
注意食物的温度: 太烫或太冷的食物都会刺激口腔黏膜,适宜的温度能让口腔感觉更舒适。
细嚼慢咽: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吃饭时放慢速度,充分咀嚼食物。这样不仅能帮助消化,还能让你更清楚地感知牙齿的位置,避免咬到口腔内侧。训练自己,让咀嚼动作更稳定、更精确。

三、 关注生活习惯,身心都要放松!

保证充足的睡眠: 熬夜是“上火”的重要诱因之一。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也能让你的精神状态更好,减少因为疲劳而出现的无意识行为。
学会放松,缓解压力: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上火”的症状。尝试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
戒烟限酒: 烟酒对口腔黏膜的刺激都很大,会加剧炎症和不适感。

四、 如果情况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

观察口腔变化: 如果你发现口腔内侧出现了溃疡、红肿,或者牙齿本身有松动、牙龈出血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看牙医或者口腔科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中医药调理: 如果你觉得“上火”症状比较明显,并且反复出现,可以考虑咨询中医,进行系统的调理。中医会根据你的体质开出合适的方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结一下:

牙齿咬到口腔内侧,尤其是在“上火”时,很可能是因为口腔黏膜的充血、水肿,唾液分泌的变化,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调整饮食习惯(清淡、多喝水、细嚼慢咽),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放松,都能有效地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到你,让你的口腔感觉舒适一些!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都可以再问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路过强答一番, 挣点盐值。 盐值低迷(900+),俺豁出去了。


咬颊对于正常年青人, 最常见的原因是休息不好或者精神压力过大。 一般睡好觉问题就解决了,医生可以介绍一些止痛的噴剂对症处理。 如果精神压力来自恋爱、就业或者房屋贷款,建议找相应的机构例如街委会、人柴中心或者银行。

还有一个原因是口腔溃疡(自发或者感染)或外伤引起的疼痛,让患者希望避开痛处,从而导致下一个更严重的咬颊, 以及咬颊带来的下一个溃疡。

错【牙合】畸形或牙齿不齐亦是造成咬颊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上牙因 CROSSBITE 咬合、拥挤或牙齿歪斜而错位时,颊黏膜就得不到上颌后牙颊尖适当的保护,很容易咬到。

对于中老年人, 咬颊最常见的原因除了上述原因, 还可能是【牙合】面过度磨耗, 上颌后牙颊尖形成的保护间隙变小。 这要医生处理,建议及时就诊。

对于年幼的患者,咬颊最常见的原因是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脑子的网状结构和下丘脑跟不上了......中脑三叉神经感觉核接收来自口腔本体感受器的信号,并将其纤维投射到下丘脑,调节咀嚼和调控饱腹感......





       Central pattern generation involved in oral and respiratory control for feeding in the term infant, Steven M. Barlow  https://www.e-jmd.org/journal/Figure.php?xn=jmd-7-2-31.xml&id= https://jp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007/s12576-015-0428-x      



儿童常见的发育问题有时也会导致咬颊。气道阻塞、呼吸问题和吮指或伸舌等习惯可能造成错位的牙齿或者错【牙合】畸形。


网状结构由100多个小型神经网络组成,具有多种功能,包括:

躯体运动控制–一些运动神经元将其轴突发送到网状结构核,从而产生脊髓的网状脊髓道。这些束带可保持语气,平衡和姿势,尤其是在身体运动过程中。网状结构还将眼和耳信号传递到小脑,因此小脑可以将视觉,听觉和前庭刺激整合到运动协调中。其他运动核包括凝视中心(使眼睛能够跟踪和固定物体)以及中央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后者产生呼吸和吞咽的节奏信号。

心血管控制–网状结构包括长延髓的心脏和血管舒缩中心。

疼痛调节–网状结构是下半身的疼痛信号到达大脑皮层的一种方式。它也是下行镇痛途径的起源。这些通路中的神经纤维在脊髓中起作用,以阻止一些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

睡眠和意识–网状结构投射到丘脑和大脑皮层,使其可以控制感觉信号到达大脑并引起我们的注意。它在意识状态如机敏和睡眠中起着核心作用。网状结构的损伤可导致不可逆的昏迷。

习性–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学会忽略重复的,无意义的刺激,同时保持对他人的敏感性......

===========================================================================

====================================================


“上火”是一个很笼统的民间说法。

中国人如果不懂“中医”, 恐怕会让人耻笑。

相应的就有一些民间的“方子”或者 “方法” 去克制 “上火”。“上火”这个万金油式的说法无疑可以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 而且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良后果。但是, 要找到显微镜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解释无疑要艰难很多。


吃了煎炸的食物, 过后口腔溃疡或者“牙肉”痛, 可以来个“上火”的解释:

“火毒”通过食物进了身体, 表现为“上火”。不吃煎炸的食物,一般没有口腔溃疡或者“牙肉”痛, 就不上火。

很朴素也很直白, 对吧?


嘴角炎(口角炎) 常见的原因是 B族维生素缺乏和真菌感染。 对于老年人假牙和牙齿磨耗导致的上下咬合垂直高度的丧失是老年人口角炎的直接诱因( 敲黑板,这是考点)。


嘴唇起泡常见的原因是唇疱疹(1型单纯疱疹病毒)或者生殖器疱疹 (2型单纯疱疹病毒)。

1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口对口接触传播,但也可以引起生殖器疱疹。2型单纯疱疹病毒常见于性传播感染,主要造成生殖器疱疹。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会延续终生。据WHO估计,全球有37亿之巨的50岁以下的人(67%)罹患1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据估计,全球有4.91亿15-49岁的人(13%)罹患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数口腔和生殖器疱疹感染没有症状。疱疹的症状包括感染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水泡或溃疡。

。。。。。。



唇疱疹一般病程 1~2周, 不管吃不吃药。 如果用了“上火”的解释, 一般也出不了大乱子。清淡的饮食, 避免刺激性的辣椒或者热汤等, 确实也符合人们应付“上火”的对策。

当然, 如果做个PCR 检查确定病毒分型无疑是好的。当然, 了解到疱疹病毒长期甚至终生隐匿在三叉神经的神经节里面,疲劳过度(肝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时, 病毒就会容易造反也是好的。 当然, 了解到及时就医使用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也是好的。

民间建议的休息、饮食甚至(外用)药物都歪打正着符合了唇疱疹的治疗原则。扶正固本,培元补虚恐怕是正确的做法。

。。。。。。


且说有个特别的疱疹病毒, EBV,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pstein-Barr 病毒(EBV)感染很常见,EB 病毒是疱疹病毒 4 型。在美国约 50% 的 5 岁以下儿童和 95% 的成人已感染过 EB 病毒。在初始感染后,EB 病毒像其它疱疹病毒一样,将一直保留在体内,持续终生(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感染者定期释放病毒于唾液中。在释放病毒期间可以感染他人。EB 病毒也可能經由精液及血液傳播。EB病毒目前沒有疫苗。預防的方式是不共用個人物品或親密接觸。患者多半自愈,但出现并发症后病情将会比较复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920年被描述,俗称“接吻病”。

三联征

  • 发热
  • 咽炎
  • 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特征是疲劳、发热、咽炎和淋巴结肿大。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症状和流感颇为相似,病毒入侵后感染呼吸道和肺部,造成发热、咽喉疼痛。有时可能会导致间质性肺炎、全血细胞减少,和慢性活动性EBV。许多患者会以为自己不过是感冒或者“上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为自限性。病程长短不一,急性期可持续2周。一般而言,20%的患者一周后即可重新工作学习,50%的人需要2周时间。疲劳可持续数周,在高达10%的病例中可持续数月。该病病死率小于1%,几乎均死于并发症(如脑炎、脾破裂、气道梗阻等)。

。。。。。。




煎炸的食物因为加工过程的特点, 会显著提高食物的杨氏模量同时降低撞击强度。 这句话够装 )x( 吗?好吧, 友善, 友善。改写。煎炸的食物因为加工过程, 会又硬又脆,咀嚼过程中容易碎成刀刃状的片段。锐利的边缘容易刺伤口腔粘膜(唇、颊、牙龈、腭、口底、舌缘以及咽部等), 形成细微的创口, 如果被口腔常驻的微生物感染,就会形成炎症。

不知道这个假说会不会比 “上火”更令人容易接受?


。。。。。。

口腔溃疡已知的诱因包括柑桔类水果(比如橘子和柠檬)、口腔物理创伤、急速减肥、食物过敏、免疫反应等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锌、铁以及叶酸(维生素B9)缺乏也可能造成复发性口炎。硝烟酯和某些化疗也被发现同口内炎相关,也有研究显示口炎同对牛奶过敏有关。口炎见于白塞氏综合征(Behçet's disease 白塞氏病)的口腔表观,也见于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的口腔表现。口内物理创伤是最常见的口内诱因,如牙刷、尖锐(如薯片或烤面包片)造成的刺伤或擦伤、咬颊咬舌(常见于精神疲劳和牙齿覆盖 overjet 减小)或者矫治器等破坏口内粘膜造成口炎。其它因素如化学烧伤或者烫伤也可致口炎。



。。。。。。

老百姓(LAY PEOPLE)恐怕不知道有些食物成分(呋喃香豆素、卟啉类)可以导致光敏性唇炎。 来个“上火”的解释, 无疑最方便。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 例如芒果和菠萝, 如果没有概念。 来个“上火”的解释, 无疑也是很方便的。光敏性的药物有:某些抗生素、某些降压药、某些降胆固醇药、某些NASID解热镇痛药等等不一而足。人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細胞色素 (cytochrome) P450,其中的酶 CYP3A4 负责大约 50% 的药物代謝, CYP3A4 酶主要會在肠道与肝脏清除药物(所谓“氧化”)。柑桔科的西柚和柚子都含有丰富的呋喃香豆素 (furanocoumarin),它会与 CYP3A4 形成不可逆的共价键(covalent bonding),使得CYP3A4 酶丧失活性。作用的结果就相当于短时间的“肝功能不全”。但是, 老百姓来个“上火”的解释, 无疑最方便。

女性喜欢使用的化妆品, 可能会含有敏化剂(例如柠檬烯和芳樟醇)。常见的佛手柑精油具有光毒性,同样,光毒性的成分为呋喃香豆素, 佛手柑内酯(bergapten), 抹了含有佛手柑精油的唇膏后, 如果没有避免太阳光和/或紫外光曝晒, 可想而知有可能会发生光敏性唇炎。

。。。。。。


慢性营养不良(例如酗酒)、贫血、白血病、 妊娠以及牙周病导致的牙银以及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或者容易出血的情形, 如果用“上火”来解释, 恐怕就比较危险了。 及时就医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比自己猎巫或者用放之四海皆真理的“上火”来解释要更明智一些。


【未完待续】



//////////////////////////////////////////////////////////////////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大伙都知道。俺不到一百万知友(760多K),才升10级。阅读总量没到一小步(8000万左右,不到一个亿的小目标)。长期关注俺的知友知道, 俺不是专业的。 俺也不是大佬。俺是最业余的......笑话、神棍和论坛孤儿


~~~~~~~~~~~~~~~~~~~~~~~~~~~~~~~~

附录: 关于中医

======================================

乾隆皇帝与悬丝诊脉

一日乾隆皇帝宣御医看病,御医不知那位妃子染恙,心想先讨吉利再说。于是就在悬丝上诊了一会儿“脉”后,喜形于色地说:“启禀万岁,喜脉!”乾隆一听,暗地笑了,说道“凭这根细丝诊脉看病?朕不信!”御医忙磕头道:“臣诊脉,从未有过差错。”乾隆命太监带御医去看悬丝另一头。原来,皇帝想试试御医的本领,丝线的另一端并未系上病人的手腕,而是系在凳腿上。御医看了大吃一惊,险些吓晕——这可欺君之罪啊!但他不愧有经验的老御医,稍定了一下神,他搬起凳子细细查看一遍后,说:“敢请劈开凳腿,便知微臣讲的真假。”乾隆立即命太监取出利斧劈开凳腿,只见凳腿中有一小蛀洞洞内有只小虫正蠕动,御医忙跪奏:“万岁请看此为木之孕也,叫喜脉。”皇上一听,面露喜色点头表示认同,这才命其给正生病的格格诊治。此这位御医已吓得大汗淋漓,连衣襟都湿透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