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院长被部分学生扣留 30 余小时,目前情况如何?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关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院长被部分学生扣留 30 余小时的事件,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日期(2023年),事件确实发生过,并且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后续的具体情况和官方处理可能仍在进行或已经结束,我将根据当时已知的信息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描述,并指出值得关注的其他信息。

事件梗概:

根据媒体报道,该事件发生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起因是部分学生对学院的管理、教学质量、学费、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等问题存在不满。这些不满情绪累积后,在某个时间点,部分学生采取了扣留学院院长(或相关管理层人员)的方式,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学院解决他们提出的诉求。扣留时间长达30余小时,这在高校管理中属于较为极端和罕见的事件。

可能存在的诉求和不满点(基于过往类似事件的推测和当时报道中的模糊信息):

教学质量和师资问题: 学生可能认为学院聘请的教师水平不足,教学内容滞后,或者教学方式不适应当前的需求。
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 学院的专业设置可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或者学生认为学院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做得不够。
学费与办学成本: 学生可能对高昂的学费与获得的教育资源之间存在落差感到不满。
学院管理不善: 可能涉及学院在日常管理、学生事务处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缺乏信任感。
合同或协议问题: 如果中北学院是独立学院,其与母体院校(南京师范大学)之间的合作模式、办学条件等可能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事件发生后的可能情况发展(推测):

1. 警方介入与处理: 由于涉及非法拘禁(即使是学生集体行为),警方很可能会介入。处理方式可能包括:
劝说与疏导: 警方会首先尝试与学生沟通,劝导他们释放被扣留人员。
强制执行: 如果沟通无效,警方可能会采取强制措施,解除非法扣留。
调查与问责: 对参与扣留的学生进行调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教育、警告、处分,甚至法律追究。
对被扣留人员的健康检查: 确保被扣留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2. 学院及母体院校的应对:
沟通与谈判: 学院及南京师范大学的管理层可能会派代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具体诉求,并尝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安抚与承诺: 为了平息事态,学院可能会做出一些承诺,例如改进教学、加强就业指导等。
信息发布与澄清: 学院或学校可能会发布官方声明,说明情况,并对学生的诉求做出回应或解释。
内部调查与整改: 事件发生后,学院和学校可能会启动内部调查,审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可能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

3. 学生的后续反应:
诉求被部分满足: 如果学院和学校的回应和措施能让大部分学生满意,事态可能会逐渐平息。
进一步抗议或维权: 如果学生认为解决方案不公平或不彻底,他们可能会采取其他形式的抗议或维权活动。
个体学生的处分: 参与扣留的学生,特别是组织者,很可能面临学校的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甚至开除学籍。

截至我知识更新日期,关于事件的“目前情况”可能已经演变为:

院长已获释: 几乎可以肯定,在警方介入和各方协调下,被扣留的院长已经获得安全释放。
事件平息: 极端抗议行为的阶段性平息是大概率事件。
后续处理: 关于学生的处分,学院与学校对学生诉求的回应和整改措施,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追究,可能仍在进行中,或者已经有了阶段性的结论。

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1. 学生的具体诉求是什么?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学生为什么采取如此极端的行动,才能理解事件的根源。是孤立的个别不满,还是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2. 学院和学校官方的正式回应是什么? 官方声明、媒体采访、新闻发布会等,都是了解学院和学校立场、处理方式的重要途径。
3. 警方是如何介入并处理的? 警方的介入过程是否合法合规?对学生的处理方式是否公正?
4. 参与扣留的学生受到了怎样的处分? 这关乎学校的管理尺度和对学生行为的界定,也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维权行为的态度。
5. 学院和学校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回应学生的诉求? 例如,是否会调整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就业指导、公开办学成本等。这些措施的落地情况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 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 是某个具体的突发事件,还是长期以来积累的不满情绪的爆发?
7. 事件对学校声誉和管理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会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也可能促使学校反思和改革其内部管理机制。
8. 是否有第三方(如媒体、校友、社会组织)对事件进行调查或介入? 外部的视角和监督可能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和解决问题。
9. 中北学院的性质和与南京师范大学的关系。 如果是独立学院,其办学模式、管理权责、学费构成等方面可能与普通公办院校有所不同,这些也可能成为学生不满的潜在因素。

总结: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院长被部分学生扣留事件,是一起由学生不满情绪引发的极端事件。事件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警方的依法处理、学校的管理层沟通与改革、以及学生理性的诉求表达。对事件的关注点,应该从“事件发生了”转向“事件如何解决”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关注学生的诉求是否得到回应和解决,学校的管理是否因此得到改进,是判断事件最终影响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忽然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中北学院也努力提高国际生比例,满校园到处都是外国留学生参与,甚至校长周围就有很多,那么此事又将如何处理呢?如果把留学生换成ssmz学生又将怎样?我单纯好奇而已。

user avatar

谢邀。

到上个月5月10号,第七轮巡视的15个巡视组已经全部进驻31所中管高校。

同样位于南京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就在这31所的序列内,归第一巡视组负责。

有可公开寄信的邮箱,和每日接听十小时的公开值班电话。

第一巡视组在南京的工作时间截止至6月30号。

依法维权才是正道。

user avatar

本人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后,辞职的时候被学校要求“退还已发放的工资”,否则就被扣押人事档案。不问世事好好学习的后果是什么,我想各位学弟学妹已经很清楚了,但我还想拿自己的例子补充一下。

user avatar

独立学院的出路只有三条,第一条,回归母体学校,比如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回归南京师范大学,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的一部分。但问题是,不是每个学校都愿意接收的。当初办独立学院,是为了赚点钱,因为独立学院作为三本,学费高。现在既然不能再继续作为三本办下去,继续赚钱,母体学校自然也就没有了办学的动力。收回之后,需要解决大量人员安置问题,母体高校是不愿意接收这些人的。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如果转设为公办院校,地方政府需要解决上千人的编制,这个是非常非常难的。编制有多么紧缺,可能还没毕业的在校生意识不到。另外,转成公办的话,每年至少需要几个亿的财政拨款,这个也会给地方政府增加沉重的财政负担。所以除非财力雄厚,又缺大学的地方,实在是没有这个动力。

第二条出路就是卖给个人,或者与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比如济南大学的泉城学院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与一个在蓬莱的职业学院合并,成功转设,现在就是改个名的问题。比如曲师大的杏坛学院,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卖给了杏林学院,与杏林学院合并,改名齐鲁理工学院。还有山师的历山学院,就卖给了搞房地产的青州老板,搬到了青州办学。事实上,与职业学院合并也正是教育部发文支持的转制模式。因为独立学院要脱离母体独立,自己没有独立的校园,校园要收归母体学校,资产要收归母体学校,利用职业学院的校舍来办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职业学院与独立学院合并后,可以升格成本科院校,可以说一举双赢。

有的地级市因为自己没有大学,只有一所职业学院,所以想利用独立学院的本科办学资格,把独立学院引进过来和当地的职业学院合并,升格成本科。所以愿意出钱,出地,出编制。对学校教职工来说,也是愿意的。首先不会失业,工作有保证了。其次,和公办职业学院合并之后,学校办学性质变为公办,有了编制,更稳定了。所以教职工一般都会支持。

还有第三条出路。如果母体高校不愿意接收,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学院来合并,也没人愿意买,招生困难,经营不下去,那就破产倒闭,关门停办。

继续维持现状,是不可能的。想都别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个是大势所趋,不光独立学院与职业技术学院合并之后要设置为职业技术大学,就连现在的很多普通二本院校,下一步也要转设为应用型本科。

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的转设路径;并针对“校中校”独立学院(没有社会合作方,仅由高校举办),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这里提到的“合并转设”,是指独立学院整合优质的高职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的名称一般为XXXX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本科层次教育,与普通本科高校同属一个层次,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取得本科学历。

按照《实施方案》,完成转设的学校,本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妥善处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独立学院转设后,学生的学籍学历信息由各高校据实在学信网注册,对于转设前以独立学院名义招收的学生,可使用该独立学院的名称注册学籍、颁发学历证书并注册学历,学生就业、升学按照原有独立学院普通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进行。

大家看清楚了,教育部这个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2020年就已经下发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非得说是因为学生闹事,才出台的这个政策,这纯属别有用心!

放着白纸黑字的公开文件不看,不信,非得去信那些子虚乌有的传言。

其实也没有谁非得想把这些独立学院合并了,不合并也无所谓。几年之后,等这批在校生毕业,学校终止办学,关门大吉就是了。

不过这个结局对于学生来说影响不大,对于学校的教职工来说,是他们不想看到的。与职业学院合并,转设成职业技术大学,工作至少是保住了,不用面临下岗再就业的处境。

当然,如果学校自身就有独立的办学场地和师资,也可以考虑单独转设。比如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就转设成了合肥理工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就转设成了芜湖学院。但这种转设一定有个前提,就是这个独立学院有自己单独的场地和师资!!!连个独立的办学场地都没有,又没有资本愿意接手的话,母体学校不接收,那就只能关门了。

友情提示:我并非利益相关方,所以请各位在评论时也保持理性,克制的态度。本号受到瓦力保镖保护,所有无脑喷的评论,系统一律自动折叠,删除。

有的答主还在扯什么本升专,有的还是粉丝几万的答主,罔顾事实真相,真是大写的服。老人老办法,教育部早在20年就发了的新人新办法的红头文件看不见吗?地方政府把独立学院搞成专科对他有什么好处?地方政府是想把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搞成职业本科,职业本科也是正儿八经的本科!!!对地方政府来说,本科高校比专科高校要有吸引力的多,所以不用你们自己担心会本升专,地方政府也不愿意这么干!好歹是大学生,要有点思考能力,别什么玩意都信!

user avatar

更新解释一个问题。很多人在杠说景德镇某学院的学信网变了如何如何,这都是压根没搞清楚状况,或者是别有用心揣着明白装糊涂。

学信网报告指的是学位学历证书认证报告,正式名称「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这个东西只有毕业生才会有,内容是一个PDF,证明你的毕业证书是真的。所以只要你的毕业证上打印内容没有问题,学信网就不可能有问题。

在校的学生压根就没有毕业证书,更不可能有学信网报告。压根就没有的东西,何来变化

他们学信网上的变了的是学籍信息,也就是他们目前的就读学籍属于哪所学校,这东西毕业后就没人看了。



我有个问题。

为啥三番五次讲的那么明白了,「职业本科就是本科不是大专」「老人老办法」,还是有那么多人在不断复读本升专?

先是说不能考研考公,然而所有文件都明确现有学生毕业证名称不变学籍不变。

然后说学信网,可是学信网又不是第一天存在了,中国每年有那么多大学合并更名重组,从没听说过有谁在学信网出过什么问题。每个人的学信网都会永远和自己的毕业证保持一致。

然后说职业本科不好听大家以为是大专,可问题是职业本科就是本科,你不能说东南大学听着像福建三本就说人家是福建三本吧?再说既然老人老办法,人家就算听着像五本十本千本也影响不到你啊?

所以,你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闹什么。你们只是在发泄,在复读。

当然你也可以发泄,你也可以复读,但把人拘禁30小时……你至少学会保护自己啊!进入法律程序,损害的只会是你自己。真的判了非法拘禁罪,谁又会去救你?


国家已经明确,公办大学独立学院一定要完成转设。继续闹下去阻止转设,等转设大限一到,恐怕只剩下关门大吉一条路了。到时候,你们彻底失去了母校,也就永远不会再有学信网的烦恼了。


--

评论区似乎有人认为我身为官方走狗,站着说话不腰疼。错了,我是为学生叹息,着急。

1. 要知道自己要争取什么

现在学生只是在瞎闹。东拉西扯说一堆学信网考公考研啥的,遮遮掩掩不愿意说自己心里的真正诉求其实是保留现有独立学院的名头。

你不明确自己在争什么,很难有好的效果,因为你东拉西扯的那些东西人家解决后(五个字「老人老办法」就可以解决,早已明确写在了教育部的文件里),你一定仍不满意,但已经提不出有效的抗争理由了,只能诉诸于情绪对抗,这就会更加降低沟通的有效性。

2. 要保护自己,一定不能上头

表达诉求一定要克制,不能被情绪和氛围裹挟、煽动,一定要维持分寸。如今警方直接给你定性为非法拘禁,承担这个法律后果的只会是这些学生自己,而在我评论区和这个问题下面阴阳怪气那些阴阳师们不会少一根汗毛。

在我在刚进入大学第一个月的时候所在城市爆发了浩大的反日游行。我们全班都跃跃欲试。班主任花费了整整一个周末和我们聊天,核心思想就是,我不管你们怎么想,但你们一定记住,不了解清楚前因后果,千万别上头。就算上头,千万保护好自己,别冲动。

后来你们应该知道了,有人在游行中把自己同胞开了瓢。

如今见到警方直接定性为非法拘禁,无论日后事情如何走,学生们难免要经历一些麻烦了。所以我才更急迫想劝你们,别冲动,这是解决问题最差的方法,沟通效率最低的方法,伤害自己最快的方法。

--

劝你好好读书的倒不见得都是为你好;但劝你闹大扣人的一定不在乎你的死活。

他们只在乎你死了他们能否搭个便车

user avatar

极其愚蠢的决定。

大学生是一个要高度安抚的群体。

有父母生活费拿,没有社会毒打,没有高考压力,大规模聚集,年轻冲动有荷尔蒙。

什么脑子,敢动他们的切身利益?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一切配套都要跟上。

本升专完全可以。下一届招生写明专科,毕业生写明职业大学。

但是已经进来的学生不能变啊。

明明认识到社会风险,还搞这样一出,赶在6月添堵。

敢于出台政策,侵犯大学生利益,这是多么愚蠢?

江苏连夜出台文件,悬崖勒马是对的。

但是,这个事情才刚刚开始,一定要做好后续工作。

不仅不能秋后算账,还要继续高度安抚。学生满意,才不会有后续的发展。

相关决策人员一定要学好党史。

user avatar

我们应该坚持相信官方的消息,

目前推断这次恶性事件有以下几个可能:

1.此次事件涉及境外势力干涉。境外势力看不得学生从本科转为专职。

2.废青扣留院长,殴打警察的行为必须加以追究。学生被打的全是修图造谣。

3.责任全在美方。美方迫使单纯的学生自主进行抗议示威游行。

user avatar

感觉拜登的经费越来越充足了是怎么回事?

拜登这老家伙不按套路出牌啊!天天都有新花样,够可以的。

赶紧请付国豪同志去一线采访一下,其他人的报道可信度太低。

这个院长确实是大丈夫,必须调到复旦大学担任书记。现在复旦大学这么乱,得找一个能撑得住场子的人担当话事人。

user avatar

感谢大家对我的赞同,我看到有人说学生扣留校长,这个不去亲身经历还是不要乱说的好,因为我这边了解的有两种情况

一、学生多次向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无动于衷,学校借疫情原因封校两天,学生无奈扣留校长。

二、校长主动要求和学生一起等待事件解决,后因身体不适想要离开,但部分情绪激动的学生拖住校长不让他走。

我想说,不管哪一种,都请不要随意乱站队,安心当个吃瓜群众。扣留校长和独立院校转设虽有因果关系,但属于两个事件。

还有,为啥大部分地区都停止了,唯独贵州没停......(贵州哪所学校我就不说了,反正就一所本科院校转设,我就是那里的学生 )

————————人体分割线——————————

原回答:

最近江浙两省“独立学院”和高职院长合并、转设的事情闹得很凶,目前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和家长实在闹的太凶,基本上学校都宣布暂停合并转设。

那么这个事儿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江浙两省只是试点,背后肯定是上层授意。解决的还是“大学生太多”、从事工人、技师、服务业等相对“低端”工种的人口不足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现状是,很多三本院校的学生毕业了,因为学的专业相对来说“虚头巴脑”,找工作难度大;反过来,那些工厂、服务业又长期用工荒,招不到人特别是掌握一定技术的人才。

因为大学生(主要指本科生)太多,所以就要想办法把这些院校减下来,让这些院校的学生去学专科、学更加实用的技术,将来毕业做工人、服务业。那么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拿本科中相对差一些的所谓“三本”院校开刀,而相对于纯私立的“三本”院校,独立学院多少带有一定公立背景,所以更好控制,故而就是拿独立学院先试水。

其实相关部门也并不算太笨,他们知道如果把独立学院直接改制成专科,一定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剧烈反对,所以他们反其道而行之,不把独立学院“降级”为专科,而是通过把其与一些相对优秀、有一定理论能力的高职专科院校合并的方式,通过把高职专科院校“升级”为本科的方式,合并为所谓“职业本科”大学。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名义上还是“本科”;而对于转设的高职院校,原本是专科,现在给你“升级”成本科,那里的学生肯定是开心的。实质上就是以本科之名,行专科之实,名义上合并转设的大学是“本科”,但设置的专业和培养方向肯定是往职业化转变。他们觉得这样做有利于鼓励那些好面子、一心想读个本科的学生来报考实质上的职业专科院校。

但相关部门还是低估了学生和家长的阻力,没想到闹得这么大。

有些局外人可能会觉得这些闹事的学生矫情:不是说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你们此前已经就读或者毕业的学生又没影响,闹什么?

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打个比方,你在一所名为“华南中学”的学校就读,结果这个华南中学就地改成“华南养猪场”,就你在这个教室上课,隔壁教室在养猪,你也不会因为校方一句“老人老办法”就算了。当然这个比喻很不恰当,不能将高职院校的学生比作“猪”,只是说这么个意思。

更有人直接嘲讽:你们这些“三本”的学生,本来也没比专科好多少啊,就算给你们整成专科也没什么。这里要稍微说明一下,以浙江省为例,其中几所“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还是比较高的,相同分数可以选择去中西部地区读个二本,这些学生一是看中了浙江的经济和社会发达,二是看中独立学院往往共享了其“母校”的部分教学资源(例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可以享受浙江大学部分教学资源)才选择放弃二本院校而选择三本独立学院。当然我这种说明对于杠精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会说“即使二本又如何,现在二本三本都同一批了,也好不到哪里去”。话说如果都是这么个逻辑,我觉得就没法交流了,我们都知道高考的时候学生可能为了一分而拼尽全力,到你这几十分的差距都是“没差别”了。如果都是这样的逻辑,二本跟一本也差不多,一本上面还有985、221大学,985、211大学上面还有名牌大学,名牌大学上面还有清华北大,可能在国内除了清华北大,其他任何大学都可以随意“降级”了。可就算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假设你今天突然把其中一部分人划到浙大去,他们一定也是强烈反对——浙大也算国内一流的大学了吧?但“我明明考上的是清华,怎么能突然给我整成浙大了”,这是人之常情。

从国家层面来说,减少实质上的本科教育、增加职业教育的大方向是不可逆的,这是由未来几十年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决定的,可以说是无奈之举,谁也改变不了。但具体做法还是得从缓、不能不考虑以往就读或者毕业于这些本科院校的学生的感受。

我认为,原地转设,不如干脆停办。这样做会不会造成一些浪费呢,肯定会,但我认为不会很大。因为房子还是那些房子,设备还是那些设备,停办并不是说把这些学校大楼推平、把设施用具砸个稀巴烂,东西还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我的建议是,分几步走:

一是停止这些独立学院招收大一新生,先把已经在校的大二到大四的学生正常教学、毕业工作完成;

二是等全部在校学生毕业后,再停办相应的独立学校;

三是另设所谓职业本科大学,程序上可与第二步同时进行,但在空间上暂不入驻独立学校校区。相当于此时新设的职业本科大学跟独立学院没有任何关系。两者是并存的关系。

四是待独立学院的所有学生顺利毕业后,再逐步将新设的职业大学迁入原独立学校校区。相当于就是A公司解散后把原来的写字楼卖给了B公司,A公司本身和B公司没有其他任何关系。

相信这样做,阻力会小很多,也给原来的学生有个交代。上面也说了,这样操作,相比于直接合并转设肯定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比如资产闲置),但至少能够把事儿办成。

user avatar

部分是多少人?主犯是谁?证据是否已经搜集齐备?什么时候拘留?什么时候起诉?一定要依法办事,明正典刑。

user avatar

高赞回答里十个有九个半是玩烂梗的

这种言论管理结果如你所愿吧……


ps:玩烂梗的那几个点进主页看了之后,果然有惊喜

pps: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现在学生诉求是啥?不是发文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了么?是闹事在前发文在后?难不成要求承诺学院永不合并么?

user avatar

一群根本不研究政策就开喷“本升专”?

职业大学政策搞3年了,教育部明确的本科院校,什么时候说是专科了?

学生闹事原因无非是俩:

1.毕业证与原来高大上的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等等名校脱钩,变成了尴尬的职业大学,面子不好看。

【事实】老人老办法,毕业证不变。

2.以讹传讹的三本变大专。

【事实】还是本科。

这俩以讹传讹没有及时政策解释(或者解释了也没人听),才导致了最近的一系列事件。

说白了,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人无脑跟风,有些人趁机闹事罢了。

题外话,最倒霉的就是被殃及池鱼的三本独立学院的老师,本来有可能通过转设混个公办高校铁饭碗,结果被搅黄了....

这事儿,教育部、教育厅、高校、学生、教师全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院长被部分学生扣留 30 余小时的事件,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日期(2023年),事件确实发生过,并且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后续的具体情况和官方处理可能仍在进行或已经结束,我将根据当时已知的信息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描述,并指出值得关注的其他信息。事件梗概:根据媒体报道,该事件发生.............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南京大学,一个男生在一段恋爱关系中,遭遇了令人窒息的对待。据了解,这段关系让这名男生备受煎熬,他被女方用各种方式进行“道德绑架”,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刻,女方会诉诸极端手段,比如“以死相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想象一下,在一段本应是平等、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中,一方却不断地将另一方置于一种被动.............
  • 回答
    在我看来,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非常有特色、底蕴深厚的大学,尤其在师范教育领域,在国内绝对是排得上号的。如果想深入了解它,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聊聊。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首先,南师大的历史渊源是它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之一。它的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来经历了一系列合并、变迁,最终成为我们现在熟知的.............
  • 回答
    南京师范大学最近公布了第二学士学位备案招生专业名单,这可算是一件在教育界引起不少关注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毕竟这其中牵扯到的内容挺多的,不单单是学校招生那么简单。首先,从“第二学士学位”这个概念本身来说,这玩意儿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里算是比较有历史的,但近些年存在感似乎没那么.............
  • 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该领域内的顶尖专业之一。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还是毕业生发展,都表现出色。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1. 专业声誉与地位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北师大中文系(现文学院)是中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中文系之一,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 回答
    南京大学发现的夸克星对天文学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为我们理解极端天体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可能改写我们对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认知,甚至对理解宇宙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详细阐述其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对中子星内部结构的革命性认知核心问题: 中子星是已知最致密的天体之一,其核心内部.............
  • 回答
    南京大学打算花 120 万在 Nature 刊发校庆特刊宣传稿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它,包括其战略意义、财务成本、传播效果、潜在风险以及替代方案等。一、 战略意义和潜在好处: 国际声誉和品牌提升: Nature 是全球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其公.............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学近期发生的同学自杀事件,网络上的信息和讨论非常多,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由于我无法直接接触到学校内部的具体情况或官方发布的详细信息,也无法进行实地采访,因此我只能根据目前公开可得的信息和网络上的讨论来尝试还原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事件的发生与传播在过去的大约半年时间内,南京大学确实有关.............
  • 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其毕业生数量每年都相当可观。要详细了解北师大每年的毕业人数,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包括 总体毕业生规模、不同层次毕业生(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学院或学科的毕业生构成,以及这些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和获取的。一、 北师大每年的总.............
  • 回答
    南京大学关于毕业生年薪 18 万的回应,称“有效样本占 45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18 万这个数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相当亮眼的。放在全国范围内看,也绝对是高薪行列了。所以,当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大家的反应普遍是惊讶、羡慕,甚至还有点质疑.............
  • 回答
    选择南京大学法学还是武汉大学法学,这确实是很多有意报考法学院的同学会纠结的问题。两者都是国内顶尖的法学院,各有千秋,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关键在于哪一个更符合你的个人偏好和未来发展规划。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先来说说南京大学法学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之一,法学院虽然历史相.............
  • 回答
    南京大学副教授发文公开炮轰学校在颜世安教授延聘问题上的处理方式,这事儿确实挺让关注的。我仔细看了看相关的报道和评论,感觉这事儿挺复杂,也挺能反映出学术界和高校管理中的一些普遍问题。首先,从那位副教授的角度来看,他站出来发声,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他可能是出于对颜教授个人学术能力的认可,也可能是对学校处.............
  • 回答
    要讲清楚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和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关系,咱们得先捋一捋它们各自的来头和发展脉络。这事儿,不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就能说明白的,里面有些变化和发展,得细细道来。先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它得算是个“老前辈”。金陵学院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一听就知道,是南京大学旗下的一个学院。它诞生的时间不算特别早,但背.............
  • 回答
    南京大学的声学,这可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对于很多对声音、对物理世界背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律着迷的同学来说,南大声学绝对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选项。我跟你说,在咱们国内,论起声学,南大绝对是第一梯队里响当当的代表。一、历史沉淀与学科实力:不是一天炼成的南大声学可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底蕴那叫一个厚实。.............
  • 回答
    南京大学LAMDA(周志华)组,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在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领域享有盛誉的研究团队。要深入了解其“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学术声誉与影响力:首先,LAMDA组最直接的“实力”体现在其顶尖的学术声誉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周志华教授领衔,LA.............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情况。希望能给你一个比较全面、真实的了解。一、 北师大国际关系——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提到国际关系,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那些老牌的、名气很大的学校。但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虽然可能不像某些学校那样“家喻户晓”,但绝对是一个低调而实力不俗的选择,.............
  • 回答
    “哪个大学的国际政治更强?”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对政治学、国际关系学领域抱有兴趣的同学和家长都曾纠结过。在咱们国内,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这三所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都各有千秋,尤其是在“国际政治”这个方向上,它们都拥有不俗的实力。不过,要说“哪个更强”,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 回答
    南京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这两所名字都响当当的大学,摆在面前,确实让人犯难。一个综合实力雄厚,底蕴深厚,另一个则在财经领域独树一帜,称得上是行业的翘楚。如何选择,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得好好捋一捋。先说说南京大学,这块牌子,那可不是盖的。南大是老牌985,历史悠久,底子好得不得了。你想到的那些.............
  • 回答
    好的,关于南京大学张辰宇团队发现的“抗病毒青霉素”MIR2911,我将尝试用更具人情味、更深入的方式为您解读其意义,尽可能避免AI写作的生硬感。MIR2911:不仅仅是名字,更是开启新篇章的金钥匙想象一下,我们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是一场持续了千百年的拉锯战。从历史上肆虐的黑死病,到如今时不时出现的流感.............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合并的可能性,以及合并后是否能打造出一个“巨无霸”并超越复旦、上交的设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大学合并,尤其是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历史积淀、学科优势、资源配置、文化融合、师生利益,乃至行政层面的多重考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