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京大学打算花 120 万在 Nature 刊发校庆特刊宣传稿,你怎么看这件事?

回答
南京大学打算花 120 万在 Nature 刊发校庆特刊宣传稿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它,包括其战略意义、财务成本、传播效果、潜在风险以及替代方案等。

一、 战略意义和潜在好处:

国际声誉和品牌提升: Nature 是全球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其公信力和传播力毋庸置疑。在 Nature 上刊发校庆特刊,相当于将南京大学的成就和影响力直接展示给全球科学界、学术界乃至更广泛的精英群体。这对于提升南京大学的国际声誉、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包括教授和学生)、加强国际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示学术实力和科研成果: 一篇成功刊发的特刊,自然需要包含南京大学在关键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突破、创新性成果以及杰出学者的贡献。这不仅是对学校历史和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潜力的有力证明。这有助于巩固和提升南京大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吸引优质生源: 高水平的国际曝光度会显著提高南京大学的吸引力,尤其对于那些追求卓越学术环境的国内和国际优秀高中生。一个在国际顶尖期刊上有专刊介绍的大学,无疑会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之一。
吸引潜在捐赠和投资: 成功的国际宣传可以吸引更多校友、企业和政府机构关注南京大学,并可能转化为实质性的捐赠和投资,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内部士气和凝聚力: 能够登上 Nature 的平台,对于南京大学的师生员工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激励,有助于提升内部的士气和自豪感,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 财务成本和投资回报分析:

120 万人民币的投资: 这个数字本身是相当可观的。我们需要考虑这笔钱究竟包含哪些内容?
内容策划和撰写: 聘请专业的科学传播团队、编辑、翻译人员来精心策划和撰写高质量的宣传内容,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和专业知识。
科研成果的提炼和包装: 将复杂的科研成果以清晰、吸引人的方式呈现给 Nature 的读者,需要深入的理解和巧妙的表达。
设计和排版: Nature 的专业排版和设计是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也需要费用。
版面费用/刊发费用: Nature 作为顶级期刊,其刊发费用本身就很高昂。虽然宣传稿性质不同于普通论文,但其露出机会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所以刊发费用必然是重要组成部分。
可能包含的推广和传播费用: 除了在 Nature 的纸质版和在线版刊发外,学校是否会进一步利用这篇特刊进行额外的线上线下推广?例如在社交媒体、行业会议等场合进行宣传。
投资回报(ROI): 评估这 120 万是否值得,关键在于投资回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多维度的评估:
短期回报: 知名度提升、媒体关注度增加、社会评价提升。
中期回报: 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和人才、促成新的国际合作项目。
长期回报: 学校整体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科研经费的增加、校友捐赠的增加,最终体现在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排名上。
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是复杂的: 很难直接量化这些效益。因此,这更多的是一项战略性投资,而非纯粹的商业投资。

三、 传播效果和潜在风险:

巨大的传播潜力: 如果内容足够精彩、有深度,并且能够准确地传达南京大学的亮点,那么在 Nature 上的曝光将带来病毒式的传播效应,远超国内任何媒体的宣传。
目标受众的精准性: Nature 的读者群体是全球顶尖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对科学和高等教育感兴趣的高净值人士。这正是南京大学希望触达的核心受众。
潜在的负面效应:
内容质量不达标: 如果宣传稿的内容不够扎实、不够前沿、不够有吸引力,反而会适得其反,损害学校的形象。
被质疑“营销过度”: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花费巨资在科学期刊上刊发“宣传稿”是一种过度营销,而非纯粹的学术交流,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
资源分配的质疑: 120 万的预算,是否可以用于其他更“务实”的用途?例如,支持更多年轻科研人员的课题研究、改善教学设施、资助学生参与国际会议等。这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内部讨论甚至质疑。
“一次性”宣传的局限性: Nature 的特刊是一次性的曝光,如果后续没有持续的战略支撑和成果输出,这种光环效应可能会逐渐减弱。
选择性曝光的风险: 如果特刊内容过于侧重某个领域或某类成果,可能会让其他同样优秀但未被突出的领域或成果感到被忽视,引起内部不满。

四、 替代方案和综合考量:

在考虑 120 万投入 Nature 的同时,也应该对比其他潜在的宣传和发展途径:

多渠道的国际传播策略: 除了 Nature,还可以考虑在其他国际顶尖期刊(如 Science, Cell, The Lancet 等)发布重要科研成果,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更广泛的合作项目,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主题演讲,加强英文网站和社交媒体的运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等。
聚焦核心优势的深度推广: 与其花大价钱做一篇特刊,不如将这笔资金投入到真正能体现南京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科研项目、人才引进和国际合作中,然后通过这些实际的成果自然地吸引国际关注。
校友网络的深度挖掘: 很多在国际享有盛誉的南京大学校友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大使,可以通过组织和赋能校友,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母校发声和引荐。
与 Nature 合作的多种形式: 是否只有“刊发特刊”这一种合作方式?是否可以与 Nature 合作举办线上或线下的研讨会,邀请南京大学的学者分享研究成果,这种形式可能同样具有影响力,但成本可能更低。

五、 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南京大学花 120 万在 Nature 刊发校庆特刊宣传稿,是一项具有 高投入、高回报潜力但同时也伴随较高风险的战略性决策。

如果内容优秀且与学校长期发展战略契合,这笔投资是极有可能物超所值的。 它能为南京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树立更鲜明的形象,吸引全球顶尖资源。
然而,也必须审慎评估内容质量、传播效果以及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非常清晰的传播目标和衡量标准,并且要确保宣传内容的高度专业性和学术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口号化的宣传。
最好的策略可能是将这次 Nature 特刊作为更广泛的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事件。 它应该与南京大学长期的国际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引进和学术成果产出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公开透明地解释这笔预算的用途和预期效果,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潜在的质疑,并获得校内外的支持。

最终,这件事的成败,将取决于执行的专业性、内容的质量以及学校是否能借此机会真正提升其全球影响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这 120 万的投入,对于一所具有历史底蕴和雄心壮志的大学来说,可能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连1.2万都没钱捐给母校的人,很惭愧。

希望等下个校庆的时候,多几篇自己的文章为校庆做贡献吧。

愿南京大学发展更好!

user avatar

竟然这么便宜?直接包年也不错啊。

另,号称又提了一遍 “北清复浙南” 国策级概念?真的假的?守门员不当了?怎么听着不像是真事儿呢。

user avatar

从广告的角度看,这钱花得值,我也觉得花得值。

但学校这个态度我觉得非常无语。

我知道nature,吃瓜群众可不知道nature是什么,也没义务知道nature是什么。

所以南大也好,别的什么吃财政饭的机构也好,既然打了广告,就有义务把往nature上打广告的意义给说明白了。

原因在于南大本身是个吃财政饭的公立大学。

财政给你的钱是公款,用“收入的0.02%”来形容是不对的,准确来说你是花了今年部门预算的0.02%。


这就好像你一个部门经理,最近你们部门换了新电脑,价值120万。

虽然动用120万更新办公设备是你的权限范围内,董事们一般也不会过问这种小事,但如果真问起来,你还是有义务向为这批电脑买单的人解释清楚这些电脑搭载了什么cpu什么显卡什么硬盘,对你部门的工作来说到底值在哪。

而不是把采购单撤销了,这批电脑不买了,或者等董事会的注意力转移之后再悄悄摸摸买。


群众知道了这120万,但不知道这120万的价值,学校就应该去把这钱的意义解释清楚,而不是材料一删假装无事发生。

其实要解释无非就是几句话发一个声明而已,现在把招标材料删了,颇有些做贼心虚的感觉,属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user avatar

南京大学拟花120万元刊校庆特刊稿!虽然我没见过世面,也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因为这120万对我来说就是天文巨款,一辈子都够呛能攒够。

其实,下面应该给解释一下,校庆花这钱搞特刊,究竟能带来什么。或者,就说这都是小钱,无须解释。

下面我看了一些博文,也是有两极分化,一边捧的,一边还有不以为然的。还谈到了学校空调什么的。

我们大学现在都以那几个学术期刊为“圣地”,评判学校标准也有在那里发表了多少文章。

评判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还是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

假如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两弹一星元勋于敏可能都不够资格。因为“于敏构造”不能发表,可能是一个世纪的国家秘密。

还有很多那个年代的老科学家,也都是当时我国科研的最前沿。

随便聊聊而已。

user avatar

作为全球顶级期刊,从3月-4月多达12个版面,单纯就曝光价值来说,的确值得120万。

从此事的高调宣传来看,南大校方恐怕也从来没有想到此事会带来负面舆论。

哪怕知乎这边一边倒的支持,也改变不了负面评价更多的事实。

也正是因为校方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负面评价,所以最终在官网上草草删除了《南京大学2022年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第6批)》的相关内容。

其实,很多名校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都会刊登纪念专版。

例如:

  • 2016年,川大百年校庆,就在《 Nature》,定制了18版介绍川大“双一流”建设标志性成果的专刊。
  • 2020年,苏大120年校庆,也在《 Nature》定制了专刊,介绍学校成就和科研成果。
  • 2021年,厦门大学100周年校庆,同样在《 Nature》发布了相关的报道。

在《 Nature》宣传校庆,这似乎都已经是相关高校的常规操作了。

那为什么川大、苏大和厦大就行,南大就不行?

其实主要在于两个原因:

1、民族情绪。

随着中国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在民族情绪上十分的敏感,任何涉及到高校、科学技术的领域,都会在潜意识中和国外对比。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晚清建校的高校,在曾经列强的顶级期刊刊登120年校庆宣传,自然而然就刺激了他们的民族情绪。

值得说明的是,这些拥有本能敏感情绪的同胞,并不是敌人。

这是随着中国的崛起,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群人。

他们渴望中国的强大与富强,渴望中国也能有我们自己的《Nature》:

他们希望,当我们成立于晚清的一流高校,宣传自己的120年校庆时,不至于刊登在海外期刊上。

2、民生艰难。

除此之外,在后疫情时代,很多人过得并不好,甚至说是很不好。

这让人们对民生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尤其是在西安疫情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民生的情绪是脆弱的。

南大花费的120万,很难不让人从民生上发生联想。

是的,作为理智的知乎人,我们的确可以站在南大的角度来看,认为在《Nature》宣传,的只要是正规途径,人家怎么花别人管不了。

也可以认为,南大花费和民生又有什么关系?

但你无法决定,他们关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联想。

最后在来看看南大想要在《Nature》宣传的意义。

主要面向国内生源的中国一流高校,在《Nature》宣传提高无论提高知民度或者影响力,最终都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吸收更多优质的生源。

而未来的生源,现在正好处在十五六岁的中二少男少女阶段。他们是不理智,是冲动的,思维很容易被网络舆论裹挟,甚至很有可能他们本身就在这场舆论中充当先锋。

他们的民族情绪激烈,面对相关事件,很容易走上思维上的极端。

的确,少年终究会成熟,但在他们十八九岁选择高校的时候,曾经的负面印象必然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要对南大上纲上线。

而是面对这样的负面舆论时,是南大必须要考量的事情。

搞宣传本身就是面对社会的,自然也要承担面对社会质疑的风险。

所以南大删除《南京大学2022年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第6批)》的相关内容,并不令人意外。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算不算一场对南大的网爆?

但我想说的是,民族情绪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到了一定强度必然会自伤。

这需要合理引导,避免内斗,一致向外。

但在如今的国内外大环境下,这是很难的。

以后像南大这样的事件可能还会有很多。

user avatar

南京大学:

据我所知,头部的公众号每日首条的报价就在这个数量级。只是一天的哦。

南京大学拟于2022年3月-4月在Nature杂志刊登校庆特刊宣传稿,不少于12个版面”,预算金额为120万元,预计采购日期为2022年2月。

120万买nature的12版,这个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

这个报价让我想起来,日韩甚至欧美的很多知名艺人的片酬也就几百万,而国内这些货可能要乘以10不止…

user avatar

起哄的纯属是不懂行的群众,120W就能包一本Nature,这简直天地良心,国内哪个学校出不起120W?垃圾OA动不动一万一篇,国内中文核心版面费有得也要你几千,我校要是有人家这个觉悟用一百篇MDPI换本Nature校庆专刊,大家做梦都能笑醒。120W的特刊都是广告么?非也,举例来说:南开大学100周年校庆AM厦门大学100周年校庆Nature里面是有学术内容的,而且全是这个学校的成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有120W,却不是哪个学校校庆都敢包顶刊特刊。120W你听着不少,在学术界能正经干点啥?中科院自动化所电镜600块钱一个小时,BET全孔分析500一个样品,120W只够2000小时电镜机时,或者2400个样品孔结构分析,南京大学一年招生4000研究生,南大文科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就算这里只有2000人是需要电镜的,全校只有研一新生做实验,这样算下来人均1小时电镜还不够培训的。120W能资助多少学生,说不好听的现在120W能把你家孩子从一线城市养大成人就不错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60-80w,120W可能还不够两个老师的面上本子。120W换到你澎湃新闻上只够打两天App轮播广告,澎湃新闻什么影响力Nature什么影响力?退一万步讲哪怕就算是纯广告,120W上Nature去打我都觉得值。

说到这里,有人觉得“120W”是大家辛苦纳税的血汗,不该乱花,应该花到“正地方”。

首先这120W有可能是企业或校友捐赠,不是拨款,这我没有查证过,不敢乱说,其次,就算是财政拨款,这120W也不可能挤占纵向科研经费,纵向项目可以有材料费、测试费、差旅等等,不会有宣传招待费用,餐饮发票都报销不出来,何况这大120W。那么这120W假设是专门编列的宣传经费,可不可以省吃俭用,把它投入“更重要”的领域呢?这就是价值观问题了。往大了说,现在国家富强,有一笔充足的预算,这钱是用来造正负电子对撞机,搞高能物理发paper好,还是修高铁普惠百姓好?还是给每个中国人发现金好?往小了说,npy过生日,你有一笔不大不小的预算,这钱可能是父母给的,也可能是你自己攒的,你是送花,吃饭,送实用的礼物,还是给人报个补课班?还是捐给贫困儿童?还是领着人家去做个体检?哪个更重要?哪个是所谓的“正地方”


user avatar

120W人民币,nature上包场子开图文party,全世界几乎所有研究者都会看到,都会对这所120年名校草创以来的重要科学发现、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名流有所了解。

同时,“花纳税人的钱撒给洋人期刊”这种话题很快就能引爆舆论,让平常根本不关心南京大学,不关心科学的普通人也在热榜上看到这件事。

120W你买不到微博热搜,

120W你买不到哪怕一台先进一点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120W甚至不足南京大学为改善学生居住环境进行的基建升级开销的零头。

这120W花得太值了,始皇帝摸电门,赢麻了!!


但我们也应该认清现实,展望未来,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人也有一本重量级的自然/社会科学杂志,让昂撒人争相跪舔呢?我们离这一天还有多远呢?


PS,120W拿来办party这种事情大家可能没有很感性的认识,我朋友的黄浦江游船婚礼,一艘1000吨左右的小游轮包下来半天+婚宴和主持=10W。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南大本科毕业生


  1. 120万对于高校而言实在是九牛一毛,120周年校庆南大花了1个亿去改造浦口校区宿舍怎么你不讲?花1864w改造基础实验室怎么不讲?1872w改造图书馆怎么不讲?南大去年多少篇NS,怎么没听哪个媒体多加报道呢?除了会带着节奏,断章取义,不停输出还会干嘛?
  2. 有人拿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的排名来贬低南大,南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甚至更偏向于文理科,工科较弱),三大奖的排名较低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排名靠前的学校不都是以理工科强著称的学校?
  3. 还有人说这120w也是钱啊,给学生或者老师多好,发在这些没人看的刊物上不是浪费吗?提升学校知名度难道不也是帮助师生的手段之一?发在Nature这种顶级刊物上,你可能不会看,国外的教授不会看么?哪怕只是扫到一眼,人家看到了个学校名字/学校图片/120周年,如果感兴趣,人家再继续看上几眼,如果不感兴趣,也在人那里留下了印象。以后邀请很多国外教授来讲座的时候,人家不就听说过学校的名字了吗?邀请国际学术圈子的顶级大牛来学校做讲座,不也是对师生的巨大帮助?
  4. 甚至还有人说崇洋媚外,为什么不在国内顶级刊物上发的。我只能说不了解学术圈,真别来装作懂哥评论了吧?Nature/Science 在学术圈子目前就是顶级刊物,自己人给自己宣传么?目前学术圈有多少人会去看国内的刊物?国内有什么顶级刊物麻烦您让我开开眼?您看到哪个学校宣传自己发了多少国内顶级刊物的吗?

总结来说,眼界放开一点,格局放大一点,不要以一个人的视角来看120w,而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思考这120w的价值,思维放开阔一点,同时,多了解了解学术圈,不了解圈子的时候谨慎发言。

谢谢

user avatar

120万不去世界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宣传,难道去这些成天除了瞎带节奏啥也不会的媒体上宣传?

花区区120万去世界级顶刊宣传120年来的科研成果,相当于一年才一万,效果好还便宜,这有啥问题?120万估计还不够明星买一天的热搜。

而且顶尖高校校庆在nature宣传,本来就是常见事。

南京大学培养了270多位两院院士,6位"两弹一星"元勋和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这些媒体怎么不多报道?

南大去年发了多篇ns,怎么不多报道?

去年,南大引进好几十位国际顶尖人才,怎么不多报道?

南大去年研发的羲和号卫星,对国家科技和战略贡献那么大,怎么不多报道?

花一个亿给学生改善宿舍,怎么不多报道?

至少南大在钻研科研,培养人才,很多学科能在全世界排名前列。

真想请问某些媒体,你们做啥贡献了,能在全世界排第几????

天天就知道乱带节奏,挑拨是非。难怪坐拥十多亿观众,却在国际上毫无影响力。

user avatar

居然一边倒的支持,这是我没想到的。

这种文章除了本校师生看,谁会看啊?

谁看nature 不是直接奔着 关键词和作者去搜论文?

有谁会打开nature 像看杂志一样一页一页翻?翻到这个学校,说这学校真牛逼?

在nature 上发广告,也不需要多牛逼,双非高校去发校庆的一大堆。

校庆特刊不过是nature 为了满足你们的虚荣心收的纯纯的智商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