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28更新】
看到其他答主答案的推送,顺道再看看自己写的,惊讶居然过千赞了。然后又估计是因为千赞,突然多了些人来评论。趁这个机会感谢大家支持,并写点更新。
先说这个正反握的称谓。
我刚刚在评论区就向一位用户解释了,不是我搞错,是不同体系对此有不同的叫法。
除此之外,如原答案中提到的保罗·凡耐克,保罗的師父伊鲁山度大师等,都是称刀刃向小指的握法为反握。
你不能因为见过有人说「刀刃朝下为正握,朝上为反握」,就断言「这个答主说了这么一大堆却连正反握都搞不清」。毕竟我接触这些技术都二十几年了。
但我认为这还不是重点。正如散打教的鞭腿,空手道的回踢,跆拳道的旋踢这同系的腿法,李小龙却称为勾踢。然而其他武术中的勾踢却是指这个↓
跟旋腿系正好相反啊!莫非是李小龙不学无术?其实是因为他认为旋踢的攻击角度,等于用腿使出勾拳。
对了,说到勾拳,你们脑海里面浮现的又是哪一招?
是这个↓
还是这个↓
对大家来说,可能会说:第一个是勾拳,第二个是摆拳。
对我来说,第一个是上击拳,第二个是勾拳。
明白吗?大家接触的体系不同,即使同一个或同一系的动作会有截然不同的称呼。就这么简单而已。
其实重点是,你知道我在说哪个动作就行了,其他的就不必计较。正如我看别人写的东西,有时候懂得对方意思就行,因为一些称呼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而是不同的体系背景或习惯使然。
也所以我这两年写答案,经常在提勾拳的时候都是写「平勾拳」,就是怕引起误会。
另外,我看到一些其他答主的答案,哪怕部分是很简短的,但也有营养和启发性。
尤其上面两个跟警方有关的答案,使我突然发觉,此前因为题目指明「格斗」,以至思路完全朝那个方向走。却忽略了一个明显的事情:
大部分匕首/短刀的使用场景,其实都不是短刀格斗或决斗。最少在现在的中国没什么机会这样做了(兵器格斗运动除外)。
上述的两个答案都提到,一些警官认为,刀刃向小指一侧的握法更为危险。我想在这一点上做点补充。
这种握法,除了隐密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更容易用力。
如果双方距离较近,刀刃向小指方朝下插,力量非常大。对方想要制止会很困难。
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用捶打(拳根)方向攻击,是一个偏本能的动作。
比如我们从小发脾气,会捶桌子,然后,我们激动的想用力敲门就不会用手指来叩门,而是会用捶。
其二,捶打动作往下的轨迹与方向,更有利于我们把体重压到攻击里。
当一个人在近距离反握着刀具往下插,对方想要制止就会很困难。因为那刀势蕴含着使用者的体重。万一持刀者还有点体重上的优势,哪怕防御者有一定的技术,一样容易吃亏。
尤其在近距离面对着刀具时,还有一层「心理」上的重量。
而所谓空手夺刀这玩意,难度之高真的是谁试谁知道。我练了这么多年都不觉得自己能稳赢一个持刀的外行~除非我先手。徒手对刀,没先机的话已经输了一大半。
不过反握对于外行来说,容错率很低,非常容易误伤自己。我以前练少林拳法空手(kempo)的时候,经常练一招就是应付对方反握短刀的,可以引导对方把刀子扎自己大腿(当然如原答案提到,这种招式在实际对抗时没那么好操作)。
我甚至要说一句,刀具本身就不是那么好用的东西,无论持刀的是歹徒还是防卫者,都有误伤自己的风险。
这是我除了法例以外(主要针对中国大陆和香港),不鼓励人带刀防身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稍一不慎,不论是误伤自己或己方人员,还是被对方抢夺,都是极危险的事。
之不过我不鼓励带刀,倒没说不鼓励学刀~
正如狗哥Doug Marcaida说,菲律宾武术中接触的短刀和短棍等兵器技术,虽然是防身甚至杀人技术,但是平日用一种「好玩的身体艺术」这方向来学习还是很有趣的。
对此有兴趣的知友们可以顺道看看我另一个较新的相关答案:
【2021/4/21更新】
没想到这理应挺冷门的话题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也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特表感谢。
评论区有知友问及「什么是正握什么是反握」,我本来想其他答主都说过了就随手抖了个机灵,但最后还是决定认真分享一下,这才是玩知乎的正确方式。
所谓正握和反握,都是较为笼统的叫法。实际上,细分的话各也有好些不同的版本。
先说正握:
最本能的握法,优点是很稳固,缺点是稍欠灵活性,也限制了刺的角度。但如果对短刀不熟练,只是随手拿起刀应急,还是推荐这样去握刀。
这个像点赞的又叫「菲律宾式握法」,顾名思义常见于菲律宾武术。拇指顶着刀背的意义在于控制刃向,提高近身格斗时运刀的灵活性,以及增加砍和拖的力度。缺点是不适用于太大太长的刀和匕首(话说只有双刃的才算正式的「匕首」,一般所见单刃的应该叫「短刀」)使用者没有足够技巧也容易弄伤拇指关节。
不是为了写这篇更新去查参考资料都不知道有这握法。倒是单手剑和欧式长剑我特别爱用类似的握法,配合扇击就能使出人称直升机大法的高速连环剑。另外无论是剑还是短刀/匕首都适合用它来进行「剥蛇牙」。
我最爱用最常用的握法。优点是折中,能刺能砍能剥蛇牙能快速连招,而且可以用来拿大部分短至中长度的短刀。缺点是比较没那么稳固,技术和手腕灵活性不够也发挥不出它的优点。
再来是反握:
正常的反握,就是用捶式把刀子反过来拿,简单粗暴。最著名的使用者估计是惊悚片系列《月光光心慌慌(万圣节)》的「主角」迈高吧...不是不好用,但原答案也提到了,攻击角度比较受限制。另外要真正发挥出威力更多需要活手的配合(下文详述何为活手)。
好像跟上面一模一样,但不是《大家来找茬》,这次刀刃是向着自己的。这看起来不合理,其实可以拿来拖刀,比上面的用法更可怕。但由于只适合某些特定用法/招式,因此比较罕见。
有些人会把上面的捶式反握称为冰锥式,都无所谓,总之大家知道分别在哪就行。我一般反握持刀也会用这样拿。这里最大分别是拇指顶着刀柄,在刀插进目标的时候就不怕滑手且威力更大。顺带一提原答案说的电影《仙人掌》就是用这种握法。
一口气分享了七种握法,但具体要用哪一种,一来看练的是什么体系,二来也视乎当时手上是拿怎么样的刀。
比如评论区提到史泰龙在《兰博:最后之血》里面用的短刀「心脏停止者」,以及另一把类似的刀(下图左边男士手持那把,史泰龙手中的就是「心脏停止者」),这两款刀柄头都是尖锐作打击之用。这很显然就无法用冰锥式把握。
唯一什么刀都适合的大概就捶式,其次是正常反握。其他的就很视乎个别刀具的设计。
还有补充一点:什么是「活手」?这是菲律宾武术的术语。
一般我们打拳击,一手出拳的同时,另一只保护自己的叫「护手」。
而活手则不是护手那样单纯去防御,它需要主动配合持刀手的动作,或格或拨或卸或引或顶,都是为了提高出刀的效率。
短刀自由对练 https://www.zhihu.com/video/1368229607917907968比如上面我跟太太的对打中,我数次用到「左手牵制+右手攻击」。这在菲律宾和马来武术的短刀打法很常见了,如果想看更全面的例子,可以去找印尼动作片《突袭》,两集电影当中都有短刀和爪刀的搏杀场面,也包含了一些活手的用法。
不过这跟咏春的双手应用、消打同时类似,有其精妙实用之处,却非全部,而仅仅是多种打法其中之一。以偏概全的话肯定要被教做人。
这次更新就写到这,各位有什么相关问题不妨在评论区提出。有必要(和有趣味)的话我就会再二更。
【以下为4/19原答案】
多图预警: 除了部分出自电影场面,其余都是我自己的练习视频,为了方便大家观看都造成动图了
记得看保罗凡耐克(截拳道概念)的视频,就提到这句话:「很多人以为反握短刀的就是内行。」
在影视作品中反握刀剑一般都为了显示那个人是高手,加上视觉上比较特别有奇观的效果而已。
比如有一部很旧的香港电影《仙人掌》,女主角叶玉卿教男主角黎明用短刀,就是反握,而最后黎明跟大boss决斗也是这样用。
至于正反握的优缺点,其他答主都有提及,我直接讲一下个人的感觉好了。
先说说所谓的夺刀,就是很多人说的:「正握容易被夺刀,反握则不然」。
我很久以前学相关技术也是这样被灌输。
看了一堆史蒂芬席格的电影,然后又正式学了一堆类似的招式,就总觉得夺刀应该不难吧。
直到我正式抛开某些传武那套思路,踏踏实实做实验。
然后就会发现,哪怕对方是个普通人,夺刀还是没那么容易。
最关键的其实不是技术和反应,而是心态。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面对真刀的时候,就算有足够的技术和反应还是会害怕的,而事实上懂得害怕是好事(所以外国防身术达人们都说respect the blade)。
如果是学过刀的,更加不会呆呆的把刀伸出来让你夺或者挡。
所以在一些武术家心目中用刀的人是这样的
真实的却可能是我这样的
以菲律宾和马来武术来说,「剥蛇牙」才是更好地应付对方持刀的打法(无论你手上有没有刀)。
剥蛇牙即攻击对方的武器,简单说就是废掉对方打过来的手~无论那只手是出拳还是出刀。现在比较多人知道的例子就是兵击里面的打手党。
如果双方持刀格斗,并且是运动战,反握也不是特别难攻击对方持刀手,但相对容易变得被动。
但是如果地方较小,双方距离较短,则反握会更能发挥好处。
其实我曾经跟很多人(中二仔)一样,以为/觉得一个人只专精某种技术就行。因为动漫游角色都是这样的。
但逐渐发现,高手在面对实战根本不会有这种想法,而必然是随机应变。比如梅威瑟用得最溜也最为人乐道的是费城壳架式,但实际上他每一场比赛都会用高架式。
又比如《疾速追杀》系列的威叔,让更多人知道了CAR这种射击姿势,不过认真看就会发现他还会按照当时状况采用韦佛、对称、强手保留等「架式」。
所以正手反手,捶式冰锥式,什么握法都有优缺点。我们总要注意context(语境、条件)再去决定当下用什么。
如果反握「听说近身比较好用」,但根本没有熟练度可言,老老实实的用正常握法才是更好选择。
毕竟在实战中,单单的头脑认知,比起身体素质、技术熟练和心态,真的算不上什么(喜欢脑内格斗的死宅请绕道)。
我是武者麦斯,灵性健身与极简武学创始人。想看更多健身和防身武术干货,可以关注我的知乎和公众号【极简武学】和【优约客】。有问题也欢迎私信。
这题还改题目说法了,既然题主改了,我也顺着他改一下。
对于纠结啥是“正”啥是“反”的人,我也没啥说的,一种本来就没什么神秘技巧的最简单的刀具,楞被人口嗨出“专有名词”,不得不让我想起一些多年前广泛流传于网络的名词,比如“地狱火战术”,“莫桑比克射击法”。。。。
匕首格斗是一种纯艺术化的行为,仅见于影视作品。
现实中两个人拿匕首互捅是非常危险和弱智的行为,大概率同归于尽。
刀尖向着自己的握法也是一种非常艺术化假想化的行为。
实际上刀尖向后的优势远小于劣势,无论你的对手是徒手还是持有匕首,刀尖向前,快速接近,一手干扰,另一手反复捅刺对方的胸腹部,都是最常见最有效最直接最难以抵御的攻击方式。
艺术化的场景里,刀尖向后可以假想为攻防一体的握法,假想可以用刀体覆盖的手臂完成很多格挡划切意图,表现出更多的格斗动作,仅此而已。
很多人喜欢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神秘化,“秘技化”,因为这能满足他们对“生死搏斗”中的“胜利必然性”的想象。
不可取。
22厘米刃长才能捅死人?谣言。
不要相信这种事。非常短的水果刀扎几下就没救了。血的教训比比皆是,不要相信“XX厘米才致命”这种鬼话。
匕首划切是一种既缺乏致命性又缺乏停止力的攻击动作,它最大的好处是“好看”。
不要动不动“切断你的动脉”。动脉没那么容易被你“切断”。但是人的腹部脏器很容易被捅刺杀伤,而且很容易引发大出血死亡。
匕首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刀具,请大家远离动不动掏出这种东西的人,尤其是刀尖朝着你,手放在身体边上的那种人,他们真的会捅,而且捅上真的会死,什么“格斗技”都救不了你。
万幸的是,现在治安确实比80年代好多了,这种人已经很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